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在3.0T MR上采用流动敏感交互反转恢复(FAIR)灌注准备和稳态自由进动序列(FIESTA)的方法实现肾脏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方法 采用FAIR准备的单激发FIESTA,分别采用屏气法和非屏气法对5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肾脏ASL成像,并评价其成像可行性、质量及肾血流量。结果 屏气序列扫描时间20 s,非屏气序列扫描时间55 s。5名受试者均成功进行成像,图像质量能够接受,获得的肾脏血流量(RBF)分别为:屏气法全肾(220±41)ml/(100 g·min),皮质(303±65)ml/(100 g·min),髓质(103±11) ml/(100 g·min);非屏气法(221±52) ml/(100 g·min),皮质(302±67)ml/(100 g·min),髓质(107±17) ml/(100 g·min)。结论 在3.0T MR上可用FAIR-FIESTA法进行肾脏ASL成像,推荐使用屏气法。  相似文献   

2.
CT灌注成像鉴别兔腋窝炎性增生性与转移性淋巴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鉴别腋窝炎性增生性与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 方法 将14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建立腋窝炎性增生性淋巴结模型和VX2种植性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模型,建模成功后行CTPI。分析两组淋巴结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各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间的差异,并以病理为基础初步对BF、BV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 转移组淋巴结BF值明显高于炎症组(P=0.004),分别为(150.00±70.00) ml/(min·100 g)、(75.00± 40.00)ml/(min·100 g);BV、PS及MTT值与炎症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淋巴结的TDC呈速升速降型,炎症组淋巴结的TDC以缓慢上升型为主。两组淋巴结的BF、BV值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821,P<0.001;r=0.519,P=0.001)。 结论 CTPI可在毛细血管水平反映兔淋巴结的血流灌注状况,推测淋巴结内血管生成状态,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小肠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0例正常对照组和47例肝硬化病例组患者,其中代偿期肝硬化(CC)1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DCC)29例,用16层螺旋CT行十二指肠同层序列动态增强检查。CT后处理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渗透表面积乘积(PS)灌注参数。统计分析这些参数。结果正常对照组、CC组及DCC组间的BF、MTT,总体上具有显著性差异[BF:对照组(113.64±65.13)ml/(100g·min),CC组(103.66±62.16)ml/(100g·min),DCC组(59.26±50.36)ml/(100g·min);P<0.01。MTT:对照组(5.78±1.95)s,CC组(6.93±1.90)s,DCC组(10.74±1.85)s;P<0.01]。DCC组BF值明显降低、MTT值明显延长,与另两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的BV和PS在总体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V值:对照组(8.69±3.69)ml/100g,CC组(9.21±7.50)ml/100g,DCC组(7.16±3.58)ml/100g;P>0.05。PS值:对照组(18.01±1.90)ml/(100g·min),CC组(10.32±2.84)ml/(100g·min),DCC组(19.62±2.64)ml/(100g·min),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小肠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双入口CT灌注技术评价周围型肺癌血供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应用双入口CT灌注(DI-CTP)测量技术评价周围型肺癌的血供特征。方法 收集周围型肺癌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行肺部CT灌注扫描,以肺动脉干和降主动脉作为肺循环和体循环输入动脉,以左心房峰值时间点作为肺循环、体循环分界线,采用DI-CTP模式处理数据获得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和灌注指数(PI),分析肿瘤灌注特点及其与肿瘤最大径的相关性。结果 28例(28/30,93.33%)以支气管动脉血流为主,肿瘤最大径2.2~5.5 cm,PF为(17.01±8.24)ml/(min ·100 ml),BF为(50.06±15.25)ml/(min ·100 ml),PI为0.24±0.07,BF明显大于PF(P<0.05);2例(2/30,6.67%)以肺动脉血流为主,肿瘤最大径分别为1.2 cm和1.6 cm,PF分别为22.22 ml/(min ·100 ml)和85.20 ml/(min ·100 ml),BF分别为9.88 ml/(min ·100 ml)和22.05 ml/(min ·100 ml),PI分别为0.64和0.65。PI与肿瘤最大径呈负相关(r=-0.87,P<0.05)。结论 周围型肺癌肺循环、体循环同时存在,多以体循环为主,利用DI-CTP技术可定量评价其血供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时间-强度曲线在肝脏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二维超声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将72例患者根据病理组织学结果分为良性组(38例)及恶性组(34例)良性组38例,其中肝血管瘤16例,非均质性脂肪肝5例,脂肪缺失1例,肝脓肿并液化2例,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4例,再生结节10例;恶性组34例,其中肝细胞肝癌26例,转移性肝癌8例。利用SonoLiver软件分别对两组超声造影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及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两组动态血流灌注特点,记录及计算出两组的IMAX(峰值强度)、RT(10~90%峰值强度的上升时间)、TTP(达峰时间)、上升支斜率、下降支斜率的绝对值,应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其是否符合正态分析,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两组间t检查,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良恶性两组间的血流灌注特点不同,动态血管模式示良性病变的血流充盈表现为“快进慢退”、“慢进慢退”及与肝组织同步增强的特征,而恶性病变则表现为“快进快退”和“快进慢退”。时间-强度曲线示良性组IMAX为(116.96±42.54)%,明显小于恶性组(221.79±73.83),(P<0.01)、良性组RT(46.84±13.07)s明显长于恶性组(23.30±8.36)s,(P<0.01)、良性组TTP(55.74±12.95)s明显长于恶性组(26.42±9.52)s,(P<0.01)、良性组上升支斜率(2.36±0.91)%/s明显小于恶性组(8.36±3.34)%/s,(P<0.01)、良性组下降支斜率的绝对值(0.74±0.32)%/s明显小于恶性组(2.06±0.97)%/s,(P<0.01)。结论 肝脏造影动态过程经SonoLiver软件分析后时间-强度曲线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肝脏CT血流灌注扫描和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技术(CTPV),评价肝硬化患者门-腔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01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作CT血流灌注扫描和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计算肝血流灌注参数,分析不同类型门-腔静脉侧支循环类型的肝脏血流灌注血流参数改变。结果门静脉-上腔静脉分流组,肝血流量(HBF):(115.2±30.8)ml·100ml-1·min-1;肝动脉血流量(HAF):(29.8±21.1)ml·100ml-1·min-1;肝动脉指数(HPI):0.248±0.142;门静脉血流量(PVF):(85.3±23.6)ml·100ml-1·min-1。脾/胃-肾静脉分流组,HBF:(124.6±36.1)ml·100ml-1·min-1;HAF:46.6/29.1ml·100ml-1·min-1;HPI:0.365±0.175;PVF:(77.9±27.2)ml·100ml-1·min-1。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组,HBF:(101.9±36.5)ml·100ml-1·min-1;HAF:(46.0±21.4)ml·100ml-1·min-1;HPI:0.449±0.183;PVF:(55.8±22.5)ml·100ml-1·min-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分级和分流方式两个变量对肝血流灌注有独立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鼠骨肉瘤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鼠骨肉瘤模型,观察各CT灌注参数、最大强化速率(MER)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分析鼠骨肉瘤外周区与中央区各CT灌注参数、MER、MVD之间有无差异。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采用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接种于大鼠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的骨髓腔中。CT灌注检查:用CT自动高压注射器经大鼠尾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欧乃派克(300 mgI/ml), 总量为1.5~2.0 ml, 注射速度0.5 ml/s。电影采集,2 mm层厚,1次扫描4层,扫描速度1 s/周,扫描时间50 s,共得到200幅图像。CT灌注检查后,将鼠处死,取肿瘤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用SP法,用单克隆抗CD34抗体标记血管,用Weidner技术计算肿瘤MVD。结果 肿瘤BF、BV的平均值分别为100.09 ml·min-1·100 g-1、10.81 ml·100 g-1,均高于正常肌肉组织(BF、BV平均值分别为60.45 ml·min-1·100 g-1、1.89 ml·100 g-1)。肿瘤的BF、BV和MER与肿瘤的MVD均呈正线性相关,即肿瘤的MVD越高,相应的BF、BV和MER也就越高。肿瘤外周区与中央区的BF、BV、MVD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鼠骨肉瘤的BF、BV均与MVD呈正线性相关,CT灌注成像可用于活体无创性地评价骨肿瘤的微血管生成,可以详细全面提供骨肿瘤医生制定手术计划所需要的骨肿瘤的性质和血供情况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SL)MR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肾皮质灌注水平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患糖尿病肾病(DKD)分为单纯糖尿病(SD)组(25例)和DKD组(25例)。依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DKD组分为轻度DKD亚组[eGFR≥60 ml/(min·1.73m2),11例]和中重度DKD亚组[eGFR<60 ml/(min·1.73m2),14例]。同期选取25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行ASL MR扫描。由2名医师测量双肾皮质血流量(RBF),分析2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各组间肾皮质RBF值的差异,并评价糖尿病患者肾皮质RBF与eGFR的相关性。结果 2名医师对肾皮质RBF值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高(ICC均>0.90)。SD组[(258.52±42.30)ml/(100 g·min)]、轻度DKD亚组[(242.86±56.86)ml/(100 g·min)]、中重度DKD亚组[(173.39±27.16)ml/(100 g·min)]及正常对照组[(269.71±33.28)ml/(100 g·min)]间肾皮质R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6,P<0.01);两两比较显示,中重度DKD亚组肾皮质RBF值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1),轻度DKD亚组、SD组与正常对照组肾皮质R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0.320)。2型糖尿病患者肾皮质RBF值与eGFR值呈正相关(r=0.646,P<0.001)。结论 ASL MRI可用于定量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肾皮质灌注水平,RBF值可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像学指标。(ASL)MR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肾皮质灌注水平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非对称基于自旋回波的回波平面成像(ASE)序列定量测量犬可控性高碳酸血症前后氧摄取分数(OEF)的变化。方法 选择杂种犬5只,在麻醉后的基础状态下吸入95% O2和5% CO2混合气体5 min后进行头部ASE序列和灌注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分别在OEF图、静脉脑血容积(vCBV)图和脑血容积(CBV)图测量双侧大脑半球的OEF值、vCBV值和CBV值,并比较吸入混合气体前、后OEF值、vCBV值及CBV值的差异。结果 犬吸入混合气体前、后平均OEF值、vCBV值分别为0.31±0.03、0.30±0.02和0.27±0.18、0.1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3.82,P均<0.05);吸入混合气体前、后平均CBV值为(695.32±200.71)ml/(100 ml·min)、(782.54±301.85)ml/(100 ml·m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8,P<0.01)。结论 在犬可控性高碳酸血症时,ASE序列能够反映脑组织OEF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肾移植供体肾小球滤过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潜在肾移植供体(正常人)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准确性。方法 对45名受检者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和双血浆法测定肾脏GFR,以双血浆法为标准比较二者测定结果。结果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得的GFR(gGFR)与双血浆法测得的GFR(tGFR)高度相关(r=0.88,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gGFR=0.66tGFR+21.78,gGFR落在tGFR±15%、tGFR±30%和tGFR±50%范围内的受检者百分比分别为60.78%,89.56%和100%,gGFR与tGFR的偏差中位数为-1.23 ml/1.73(m2·min),绝对偏差中位数分别为10.78 ml/1.73(m2·min)。结论 在肾移植供体的筛选过程中,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可以提供准确的总肾及分肾GFR。  相似文献   

11.
活体供肾64层螺旋CT灌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64层螺旋CT评估活体供肾CT灌注各参数的特点,测评健康成人肾脏CT灌注参数正常值范围;并与肾功能生化检验和核医学肾动态显像检查进行对比,探讨各灌注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3名活体供肾行灌注扫描,利用AW4.3工作站平台CT Perfusion 3.0灌注软件,测量皮质BV、BF、MTT、PS、TDC等灌注参数,将所得数据与核医学及生化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53名健康受检者TDC曲线形态大致相似,左、右侧肾TDC曲线基本吻合,左、右侧肾各灌注参数值基本相同;左、右侧肾皮质各灌注参数平均值分别为:BV:(24.55±5.12)ml/100 g,(24.77±4.53)ml/100 g;BF: (498.21±115.59)ml/(100 g·min), (499.47±108.91)ml/ (100 g·min);MTT:(3.54±1.08)s,(3.53±1.12)s;PS:(59.42±12.00)ml/(100 g·min),(59.95±10.80)ml/(100 g·min).健康成人左、右侧肾皮质各灌注参数正常值范围为:BV:14.51~34.59 ml/100 g,15.89~33.65 ml/100 g;BF:271.65~724.77 ml/(100 g·min),286.01~712.93 ml/(100 g·min);MTT:1.42~5.66 s,1.33~5.73 s;PS:35.90~82.94 ml/(100 g·min),38.78~81.12 ml/(100 g·min).肾皮质各CT灌注参数与核医学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相关性,部分生化指标与灌注参数间有相关性.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可对活体供肾血流灌注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初步预测成人肾脏CT灌注参数正常值范围.健康成人肾脏CT各灌注参数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无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SPN先行薄层平扫,再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在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基础上,测量病灶增强的最大比值(PHSPN/PTSPN)、强化峰值(PHSPN)及达到最大峰值所需的时间(PTSPN),并测量与病灶同层的主动脉峰值(PHAA).根据以上测得数据,计算SPN增强峰值与主动脉增强峰值比(PHSPN/PHAA),SPN灌注量(ml·min-1·ml-1)=SPN增强最大比值(Hu·min-1)/动脉增强的峰值(Hu).结果恶性SPN和多血性良性SPN较少血性良性SPN有更高的强化峰值PHSPN和PHSPN/PHAA.而恶性SPN与多血性良性SPN的PHSPN和PHSPN/PHAA无显著差异.多血性良性SPN增强前密度明显低于恶性SPN.恶性SPN与多血性良性SPN的灌注量明显高于少血性良性SPN.结论CT灌注成像能反映病灶的血供信息,为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急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特点。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胰腺正常者4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23例进行灌注扫描,使用AW4.1工作站perfusion3软件包进行图像处理,得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参数值。结果正常组BF、BV、MTT、PS值分别为:(174.77±75.62)ml/(100g·min)、(15.62±3.39)ml/100g、(7.45±2.82)s、(14.01±9.20)ml/(100g·min);急性胰腺炎组分别为:(101.50±49.50)ml/(100g·min)、(8.86±3.08)ml/100g、(8.31±3.06)s、(21.61±9.38)ml/(100g·min)。两组之间的BF、BV、PS值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值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的血液灌注量减少,MSCT灌注成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的诊断、放疗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价鼻咽癌的诊断、放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5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在放疗前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其中18例在放疗50 Gy时再次行灌注扫描,将放疗前、后的灌注参数进行配对设计t检验。随访34例,随访时间21~61个月,中位时间52个月,以是否局部复发或/和转移为标准进行分组,并对各组病例放疗前肿瘤灌注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作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54例放疗前组织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平均通过时间、强化峰值分别为(341.2±137.5)ml.100 g-1.min-1、(10.4±10.5)ml/100g、(65.5±17.3)ml.100g-1.min-1、(4.3±5.8)s、(55.9±14.7)Hu,放疗组灌注参数分别为(351.4±191.0)ml.100 g-1.min-1、(8.8±5.1)ml/100 g、(65.0±20.5)ml.100 g-1.min-1、(3.5±2.0)s、(46.6±13.5)Hu。放疗前与放疗组间灌注参数进行配对设计t检验,肿瘤强化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6),其余各参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复发/转移组与其他各组间放疗前灌注参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灌注参数可以定量反映鼻咽癌的微循环特征。放疗前和放疗中的强化峰值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明显减低。灌注参数难以预测肿瘤放疗后复发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药代动力学开放式双室模型在直肠癌CT灌注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对36例由结肠镜及术后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行CT平扫,选定靶平面后,行CT灌注扫描。根据CT灌注参数,绘制靶平面肿瘤组织ROI及靶血管(肿瘤供血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药代动力学开放式双室模型计算公式推导肿瘤内血浆隔室容积百分比(fP)、组织间隙隔室容积百分比(fI)、表观血流量(F)及表面通透性(PS)。结果 36例直肠癌的fP值为(17.3±7.4)%,fI值为(34.3±11.6)%,F值为(141.0±47.8)ml/(min ·100 g),PS值为(43.2±18.8)ml/(min ·100 g)。结论 药代动力学开放式双室模型为定量评价直肠肿瘤组织内微循环的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心肌灌注模型角度出发,对13N-NH3·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不同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对4名正常体检者行13N-NHa·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用Carimas软件分别通过Duke模型和Michigan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心肌血流量(MBF)、心肌氨水摄取率(k1)、心肌氨水洗脱率(kz)等定量指标.结果 Duke模型测得心肌的整体MBF、k1均为(0.770±0.332)ml/(g·min),k2为(0.219±0.253)min-1;Michigan模型测得心肌的整体MBF为(0.825±0.401)ml/(g·min)、k1为(0.704±0.256)ml/(g·min)、k1/k2为(3.134±0.715)ml/g.两模型测得的结果线性相关且均符合相关文献的报道,但Duke模型测得心尖部位的MBF和k1较Michigan模型均偏大.结论 使用PET/CT 13N-NH3·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低灌注兔模型脑血流动力学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实验性低灌注兔模型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及低灌注模型组10只。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椎动脉的方法,创建实验性低血流灌注模型。所有兔在术后4~6小时行CT平扫选择显示上矢状窦最大的两个层面,经股静脉以2ml/s速率注入造影剂行头颅CT灌注扫描,经后处理获得灌注图像。对感兴趣区平均脑血流量、平均脑血容量及达峰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与分析。取兔脑与CT灌注扫描相对应层面的切片行HE染色。结果低灌注模型组大白兔脑组织CBV为(20.43±2.88)ml·100mg-1,CBF为(45.75±9.96)ml·min-1·100mg-1,TP为(2.61±0.29)s;正常对照组CBV为(33.37±11.06)ml·100mg-1,CBF为(58.85±20.58)ml·min-1·100mg-1,TP为(2.08±0.20)s;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研究对象间的三个参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TP对低灌注模型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反映更加敏感。结论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单侧椎动脉制作兔低血流灌注模型稳定可靠。经股静脉团注对比剂行CT灌注扫描可较敏感地反映低灌注模型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