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低浓度对比剂在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拟行冠状CTA,使用低浓度对比剂并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者243例(观察组),按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A组(100例)、B组(112例)和C组(31例),均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I/mL),另外选择使用常规扫描(高浓度对比剂370mgI/mL,扫描电压120kV)的150例(对照组),按同样BMI分成三组进行配对比较,即A1、B1和C1组,每组各50例,比较各组辐射剂量(ED)、主动脉根部(AR)、左主干(LM)、右侧冠脉(RCA)近段CT值和标准差(SD),计算图像的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所有病例的冠脉图像质量按节段进行评分。【结果】相同BMI、同样的对比剂浓度组之间的辐射剂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A1组AR的CT值、图像噪声及S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冠脉近段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B1组、C组与C1组间仅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C1组间可诊断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A组与A1组、B组与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浓度对比剂采用低管电压扫描能够获得满足诊断的冠脉CTA图像,可降低对比剂碘注射量及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角度调制管电流(Smart mA)技术对下颈部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的影响。减少X射线压倒性冗余引起的图像伪影,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我院2010年2—12月行下颈部CT扫描患者20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00例。A组:采用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Auto mA)。B组:采用Z轴和X-Y轴(角度)管电流调制技术(Auto mA+Smart mA),其它扫描参数设置相同。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同时记录两组图像噪声值(SD)、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出有效剂量(ED),计算出均值及标准差。对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值和有效剂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15±0.49)分和(3.42±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5)。B组图像好于A组图像。②图像噪声值分别为11.86±1.86和11.10±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P<0.05)。③ED值分别为(4.58±1.35) mSv和(4.06±1.12)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P<0.05),B组辐射剂量低于A组。结论:下颈部CT扫描中,启用角度调制射线管电流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颈肩部的带状伪影,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心电脉冲技术用于胸痛三联征(TRO)-CT血管造影(CTA)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96例因急性胸痛接受TRO-CTA检查患者,根据不同扫描方式及心率分为A1组(后门控技术扫描,心率<70次/分)、A2组(后门控技术扫描,心率≥70次/分)、B1组(心电脉冲技术扫描,心率<70次/分)和B2组(心电脉冲技术扫描,心率≥70次/分),每组24例。比较A1与B1组、A2与B2组间主动脉、肺动脉干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图像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结果的差异,并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 A1组与B1组间、A2组与B2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1组主动脉及肺动脉干信噪比(SNR),主动脉、肺动脉干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对比噪声比(CNR)均高于A1组(P均<0.05),而冠状动脉主要分支SNR与A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2组与B2组间比较结果同上。B1组ED[(4.67±0.45)mSv]显著低于A1组[(13.64±1.60)mSv,P<0.05],B2组ED[(5.17±0.49)mSv]显著低于A2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浓度碘对比剂(270 mgI/mL)配合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9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60例应用270 mgI/mL碘对比剂同时使用迭代算法重建,再将A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A1组(25例)及A2组(35例),A1组(BMI〈24 kg/m2)管电压为80 kV,A2组(BMI≥24 kg/m2)管电压为100 kV;B组30例应用370 mgI/mL碘对比剂,120 kV管电压。两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记录扫描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分析。结果: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A1组为(2.00±0.56) mSv,A2组为(2.35±0.74) mSv,B组为(3.98±1.78) mSv,A1组与B组间及A2组与B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5.34和-4.95,P〈0.05)。图像质量方面,A1组与B组间及A2组与B组间主观评价优秀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1.10和2.04,P值均〉0.05);客观评价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尽可能低浓度的碘对比剂(270 mgI/mL)配合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是可行的,超重人群(BMI≥24 kg/m2)亦可应用,同时显著的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优化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A扫描方案。方法 对45例受检者行一站式全脑CTP联合CTA,共进行22期相扫描,并采用3种扫描方案,选取第10期相灌注图像重建CTA图像,其中A组为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及低噪声指数(噪声指数=2),B组为管电流325 mA,C组为ATCM及稍低噪声指数(噪声指数=2.5);3组其余各期相均采用ATCM技术且噪声指数设定为8;3组扫描方案的管电压均为100 kV。记录辐射剂量相关参数,比较CTA、CTP图像的噪声(SD)、SNR、CNR及不同部位脑实质各灌注参数值及CTA、CTP图像的主观评分。结果 3组有效剂量(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ED明显高于B、C组(P=0.043、0.001);3组CTA图像噪声、SNR、CNR及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0.545、0.575、0.900),CTP图像相应部位图像噪声、SNR、各灌注参数值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ATCM技术一站式全脑CTP联合CTA检查可通过适当增加噪声指数减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宽体探测器CT进行心脑血管CTA"一站式"扫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心脑血管CTA扫描患者的图像,根据扫描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n=32)注射1次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A扫描后立即行头颈部CTA扫描;B组(n=41)注射2次对比剂分别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扫描。对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比较其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结果 A组和B组CTA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且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冠状动脉和头颈部CTA中,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支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冠状动脉CTA的噪声和CNR、头颈部CTA的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51.00±6.69)ml和(105.41±14.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2组CT容积剂量指数和有效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宽体探测器CT应用于心脑血管CTA"一站式"扫描时,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且能明显降低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低管电压)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5例BMI<22.9 kg/m2的成年头颈部血管受检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120 kV、175 mA)和低剂量(80 kV、175 mA)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利用InSpace、Neuro DSA、3D图像后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两组受检者的图像质量和诊断价值评估,并使用卡方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值.结果:结果显示常规剂量图像质量略高于低剂量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信噪比方面低剂量组图像颗粒略增粗,但不影响诊断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MI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组,CTDlvol与DLP值分别下降71.22%和72.03%.两组病例中分别有1例图像质量为差的病例,经调查系人为因素所致,未纳入本研究统计学范畴.结论:低剂量CTA扫描技术完全可以运用于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斑块筛查、血管狭窄度评估及支架植入术后评估等,同时可大大降低受检者的医源性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双源CT低管电压降低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低管电压在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 将65例BMI在正常范围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 kV,B组管电压采用100 kV,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两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结果 A组评价443段冠状动脉,B组评价451段冠状动脉.A组图像质量评价为优和良好的占97.74%,B组占97.56%.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15.04±2.42)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5±1.6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对比剂用量为(75.17±3.69)ml,B组对比剂用量为(62.27±3.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对于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时管电压设为100 k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宝石CT应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并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降低下肢动脉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对行下肢CTA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使用固定管电流200mA扫描,滤过反投影(FBP)重建;B组使用自动管电流扫描,噪声指数(NI)设为12HU,ASIR重建,ASIR权重为40%。记录两组受检者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并由三位放射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CTDI、DLP和图像质量评分进行2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A、B两组CTDI分别为(13.52±2.53)mSv和(4.18±1.10)mSv,DLP分别为(1954.39±128.41)mGy.cm和(613.25±39.93)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65±0.75)分和(3.52±0.6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均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在宝石CT下肢动脉CTA检查中,应用ASIR技术,同时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70kv管电压扫描在非超重患者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患者行双源CT胸部检查,按扫描前后随机分为A组(100kv)、B组(70kv),其中B组应用SAFIRE迭代重建技术,又进一步按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2kg/m~2、22kg/m~2BMI≤25kg/m~2分为A1、A2和B1、B2组,主观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析比较A、B组SD、SNR、CNR和CTDI、DLP及ED的差异。结果 B组纵隔窗图像质量低于3分,无法满足诊断需要;两组图像噪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管电压的降低,噪声逐渐增加,各组的CNR和S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均高于B组;CTDI、DLP及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A组相比,CTDI、DLP及ED分别降低了52%,48%,48%。结论在双源CT胸部检查中,对于BMI≤22kg/m~2患者,观察肺内病变,70kV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可在不影响图像诊断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比较,评价管电压100kV下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kerativeReconstruction,SAFIRE)在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处于超重患者(男性:25kg/m2≤BMI〈30kg/m2;女性:24kg/rn2≤BMI〈29kg/m2)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按扫描,管电压随机分成A组(120kV)、B组(100kV),采用FBP重建,对B组采用SAFIRE重建得到C组图像。对三组的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图像质量分别为(3.51±0.70)分、(3.49±0.33)分和(3.55±0.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或C组)两组问平均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平均CT值最低。B组与A组(或c组)两组间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且A组较高。A、C两组间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或C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或C组)较A组辐射剂量下降约34%。结论对于超重患者,采用100kV管电压结合SAFIRE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改善图像质量,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浓度碘对比剂配合低电压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体质量指数(BM I)小于24 kg/m2的临床疑诊冠心病者59例,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及B组(14例)分别应用270 mgI/mL及320 mgI/mL的碘对比剂,管电压分别为80 kV和100 kV ,C组(20例)应用370 mgI/mL碘对比剂,管电压为120 kV。三组所有病例均采用心电门控触发序列扫描,有效辐射剂量(ED),测量主动脉根部的平均CT值,并对所有病例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A组、B组和C组的ED分别为(2.00±0.56)、(2.51±0.52)及(4.17±1.55)mSv,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A、B、C组主动脉根部增强程度分别为(486.8±113.980)HU、(407.43±83.63) HU、(439.73±72.12) HU ,经统计分析,仅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28,P <0.05)。A组、B组及C组分别显示225个、126个和180个冠脉节段,图像优秀率分别为94.67%、89.68%和95.56%,经统计学分析,B、C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00,P <0.05),A、B组和 A、C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3.03和0.17,均P>0.05)。【结论】对标准及低体质量人群应用低浓度碘对比剂同时采用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A扫描,能够在获得满足诊断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碘注射量及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千伏设置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头颈联合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头颈联合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2组.A组35例扫描的千伏设为100 kV;B组35例扫描的千伏设为120 kV.扫描后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重建,以九位法来显示动脉的位置.对两组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16±0.36和2.8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的图像质量,颈动脉及椎动脉起始部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B组的平均辐射剂量高于A组.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千伏可以获得满意的CT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两种不同心电后门控冠脉CT扫描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满足影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探索最优扫描方案,以有效降低儿童心脏CT扫描的辐射剂量。 方法: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9月共计32例患儿在我影像中心CT室进行心脏冠脉CT扫描。患儿年龄范围2个月~4岁,随机分成二组,16例/组。A组使用心电调节管电流方案进行扫描,电流设定范围70-350mA,350mA用于R-R间期40-80%期相扫描,余心动周期相使用70mA进行扫描;B组采用个体化电流方案进行扫描,即根据患儿定位相上特定区域的CT值确定该患儿自身的扫描管电流。余扫描参数组间一致。对比三种扫描方案所得图像质量参数(图像主观评分,图像客观噪声)、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 结果:(1)图像质量:两种扫描方案所得图像平均主观评分分别为A组3.4±0.3,B组3.5±0.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图像客观评分指标:胸部肌肉区客观噪声A组25.0±4.8HU,B组,C组25.85±1.2HU,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辐射剂量:两组扫描方案所得辐射剂量存在显著差异。DLP(mGy×cm): A组124.41,B组78.64,组间差异显著(P值<0.05)。有效剂量(mSv):A组3.23mSv,B组2.34mSv。B组所得DLP及有效剂量低于A组。 结论:个体化设定管电流法更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是一个更值得推荐的儿童心脏CT低剂量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64排螺旋CT(64-MDCT)前门控扫描放射剂量优化方案。方法:①A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均按照固定的158mAs的剂量进行钙化积分扫描,同时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值,采像后,测量固定层面的图像噪声,使用软件拟合患者BMI和噪声的关系,得到管电流与BMI的对应公式。②B组,100例冠心病患者,先计算其BMI值,选定图像的噪声,18.0HU为可接受噪声,根据之前得到的BMI与管电流的对应公式确定毫安值,并以相同方法测量图像噪声。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1~4分的评分,4分图像为质量最佳。应用SPSS10.0软件分别对A、B两组的BMI、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CT剂量指数(CTDI)、有效剂量(ED)均值进行t检验。结果:A、B两组患者BMI分布相似,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9±0.32)分、(3.87±0.34)分,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A组患者图像噪声与BMI呈线性相关;B组患者根据BMI选用不同的毫安值,图像噪声平均值为17.9HU,与患者的BMI无关,与A组相比,B组的图像噪声偏差较小,A组为2.9HU,B组为2.0HU。根据BMI选择不同的毫安值的钙化积分扫描方法,平均可降低35%的辐射剂量,BMI为18.3kg/m2的患者可将剂量降低至0.43mSv。结论:根据患者的BMI选取不同毫安值行钙化积分扫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剂量个体化的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膝关节水平小剂量测试技术在大螺距、80 kVp下肢动脉CT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下肢动脉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 将共60例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患者,CTA扫描使用大螺距(3.0),80 kVp,重组方法为迭代重组。B组:30例患者,CTA扫描参数为螺距1.0,120 kVp,滤过反投影法重组。所有A组患者利用膝关节水平小剂量测试扫描个体化计算CTA扫描触发时间。比较两组CTA图像平均血管强化CT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级及辐射剂量。结果A组血管平均CT值、SNR及CNR分别为(494.41±89.27) HU,50.12±19.21、43.37±16.83,B组对应值分别为(320.52±73.29) HU、36.71±10.43、26.27±9.54,两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01)。两组间图像质量评级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剂量长度乘积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152.20±10.23)mGy×cm,B组(789.14±96.89)mGy×cm,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前后复合双流注射技术联合低剂量扫描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 收集12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患者,将其分为A、B、C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常规对比剂注射和扫描方案(A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 mAs)、对比剂前后复合双流注射和常规扫描方案(B组,同A组)及对比剂前后复合双流注射和低剂量扫描方案(C组,管电压100 kV、自动管电流);比较3组间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结果、主观评分及有效剂量(ED)的差异。结果 C组大脑中动脉及颈总动脉CT值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矢状窦及右锁骨下静脉CT值在C组低于A组而高于B组(P均<0.05)、在A组高于B组(P均<0.05);3组间左、右颈静脉CT值及颈动脉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图像整体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B组和C组右锁骨下静脉和头部动脉小分支主观评分均高于A组(P均<0.05),B组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ED小于A、B组(P均<0.05)。结论 前后复合双流技术联合低剂量扫描用于头颈部CTA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心房颤动患者采用第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有效射线剂量,初步观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Flash Spiral模式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入选我院接受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心房颤动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n=34);B组采用Spiral模式扫描(n=20)。分别测量两组患者主动脉根部CT值、对比信噪比(CNR)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及有效辐射剂量并比较;记录患者的心率、心率变异性,分析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心率、心率变异性、扫描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扫描时间显著短于B组[(0.27±0.01)s vs.(5.81±0.93)s,t=34.72,P<0.001]。(2)两组间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4.2 vs.13.8±5.1,t=0.48,P=0.31)。A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优于B组[(1.10±0.49)分vs.(1.21±0.70)分,t=-2.48,P=0.013]。基于节段分析,A组不可诊断节段低于B组(2.2%vs.5.1%,χ2=4.70,P=0.03),基于患者评价,A组与B组不可诊断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vs.16.7%,χ2=2.97,P=0.08)。(3)两组不可评价血管病例的平均HRV均显著高于可评价血管病例的平均HRV[A组(21±7)次/min vs.(38±4)次/min,t=-6.194,P=0.001;B组(22±7)次/min vs.(34±12)次/min,t=-2.73,P=0.014]。(4)A组有效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0.89±0.127)mSv vs.(11.03±2.57)mSv,t=-23.09,P<0.001]。结论与传统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相比,心房颤动患者采用第二代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冠状动脉成像成功率较高,图像质量较好,有效辐射剂量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Revolution CT用于冠状动脉联合胸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价值。方法采用Revolution CT分别对A组、B组、C组各40例疑诊冠状动脉和/或主动脉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联合胸腹主动脉CTA、常规冠状动脉CTA及常规胸腹主动脉CTA。记录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CT值、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A组与B组冠状动脉各目标分支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回旋支SNR及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2.61,P均<0.05),其余各分支血管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C组主动脉髂总动脉分叉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5),膈肌水平主动脉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2.76,P均<0.05),其余主动脉分支CT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冠状动脉CTA所致ED[(3.00±0.39)mSv]与B组[(3.03±0.42)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05);A组胸腹主动脉CTA所致ED[(4.60±1.09)mSv]低于C组[(10.88±1.15)mSv,t=-17.79,P<0.05]。结论采用Revolution CT行冠状动脉联合胸腹主动脉CTA图像质量佳,且可显著降低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可变螺距(vHP)技术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12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各组以不同参数进行扫描,A组采用常规螺旋扫描,头颈部噪声指数(NI)=5;B组采用vHP技术,头部NI=5,颈部NI=10;C组采用vHP技术,头部NI=5,颈部NI=15;其余扫描参数一致。比较组间辐射剂量及主、客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差异。结果 B、C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低于A组(P均<0.01),且C组低于B组(P均<0.01)。3组CTA图像中主动脉弓及颈总动脉分叉噪声(SD)、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A组SD值最低、而SNR及CNR最高,C组SD值最高、而SNR及CNR最低,B组各值均位于A、C组中间。3组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SD值、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头颈CTA各重建图像均可满足诊断需求,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结论 vHP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显著降低头颈部CTA检查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