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区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 1991~ 2 0 0 0年收治的 12例原发性骶前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2例中以成熟畸胎瘤为多见。直肠指诊、骨盆平片、B超、CT、窦道造影检查对于术前评估较为重要。手术路径多选择经腹入路或经骶尾入路。 11例完整切除肿瘤 ,1例仅取活检。结论原发性骶前区肿瘤一旦发现 ,均首选手术治疗 ,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入路 ,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 ,避免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2.
B超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105例与其它影像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1986年6月至1992年6月间,在我院的10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经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B超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并与CT、血池扫描、核磁共振(MRI)、肝血管造影诊断进行了对照分析。以便能探索出一个经济、准确、有效的联合检查方案。 资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均在术前进行了一次至数次的B超检查、均经过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行肝血管瘤剥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 96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结石以左肝叶为主 ,肝切除以左肝外叶为主。合并肝内胆管癌 4例。术后残余结石率为2 3 .8%。并发症发生率为 2 2 .9%。本组病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治疗手段 ,特别是左肝结石。术后胆道冲洗和胆道镜取石是处理胆道内残余结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院近几年术前诊断为肝癌 ,术后病理为肝脏的良性病变15例 ,占同期肝癌手术 310例的 0 .4 5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6例。年龄 30~ 6 1岁 ,平均 4 0岁。临床表现以右上腹饱胀、隐痛多见 ,部分是检查 B超或 CT发现。其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5例 ,肿瘤大小 5~ 10 cm者 3例 ,>10 cm2例 ,单发病灶 2例 ,多发病灶 3例。肝脓肿患者 3例 ,均无发热史 ,2例介入治疗后行手术发现为肝脓肿 ,1例手术切除中未发现肝脓肿 ,安置了肝动脉、门静脉皮下注药装置。炎性假瘤者 3例 ,大小在 4~ 7cm之间。肝细胞腺瘤是口服避孕药数年史的37…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探讨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0例巨大肝血管瘤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先用40%碘化油或10%乙碘油栓塞末梢血管,再用明胶海绵条或颗粒及平阳霉素栓塞供血动脉主干。结果: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碘油聚积于肿瘤内,肿瘤血供消失,供血动脉闭塞,1-2个月后复查肿瘤不同程度缩小,50%以上者8例,50%以下2例,经手术切除,可见肿瘤大部分纤维化。结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经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认为手术切除的巨大肝血管瘤应先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肝血管瘤患者MRI检查的优越性,通过肝血管瘤的MR检查与CT、B超检查的对比,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诊断82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RI与CT及B超检查。结果 MR与CT、B超检查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分别出现不同的影像表现。与术后病理相比符合率分别为97.5%、80%、31%。结论在肝血管瘤的影像诊断中,MR的敏感性及确诊率明显高过CT及B超,但相对来说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可在CT扫描表现不典型、B超不能确诊,或需要鉴别诊断时行MR进一步检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33例肝小血管瘤病人进行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并与B超检查对比分析,探讨二者在肝小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3例病人均采用日立RADIX Turbo螺旋CT扫描机进行全肝平扫和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30s开始肝动脉期扫描,60-70s开始门静脉期扫描。5-10min开始延迟期扫描。结果 螺旋CT扫描与B超诊断完全符合者21例,符合率63.6%,两者检出率均为100%,B超发现病灶不能定性者11例,超对肝小血管瘤病灶捡出率无明显差别,在病灶定性方面优于B超。螺旋CT扫描不能定性者1例。结论 螺旋CT扫描与B二者对比分析可提高对肝小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王长霞  关太平  刘淑娟 《临床荟萃》2006,21(10):728-729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占肝脏良性病变的41.6%,直径大于5 cm者为巨大肝血管瘤.该型血管瘤有潜在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外科手术切除困难.随着介入放射治疗学的发展,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为肝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全新途径.本组17例患者,均采用碘油、明胶海绵和(或)钢圈经肿瘤供血动脉多级栓塞,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07-3508
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彩超诊断资料,对其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并对其声像图表现特征进行分析。19例肝血管瘤彩超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符合率为89.5%(17/19);漏误诊2例,占10.5%(2/19),分别为肝癌1例,肝囊肿1例。通过彩超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准确率较高、无损伤、无痛苦、方法简便单等优势,在临床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癌介入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未经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其平均生存期只有 3个月。目前 ,中晚期肝癌及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经导管肝动脉碘油化疗栓塞 (TOCE)是最佳治疗方法 ,我们回顾了用该方法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且生存期在 5 a以上的病例共 2 3例 ,就相关因素作分析报告。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从 1988- 0 8~ 2 0 0 1- 11本院住院病例 2 3例 ,其中男2 2例 ,女 1例 ,发病年龄 32~ 6 9岁 ,平均 5 1.2岁 ,经血清 AFP,腹部 B超、CT等检查 ,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其中 AFP上升为 9例 ,占 39.1%。肝内肿块分类 ,巨块型 2 0例 ,肿块直径 3.5~ 10 cm;多结节型 3例 ,肝内…  相似文献   

11.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4月至2005年3月诊治的14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14倒病例中,10倒经手术切除病变并经病理学证实,效果良好。2例行γ-刀治疗,病灶不缩小,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2例病人拒绝手术及γ-刀治疗,随访期间未见新的症状及病灶扩大。【结论】手术切除颞叶、额叶、顶叶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较安全,既可切除痛灶,还可根据情况切除致痈灶,使难治性癫痫获得缓解或消除癫痫发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对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临床上可以不作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微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脑微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颅脑CT/MR结果.[结果]3例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偏瘫、智能障碍、头痛、头晕.病变多发,数个至数十个,大小约2~4 mm,分布于丘脑、基底节、脑干、小脑和皮层下.颅脑CT上可见部分钙化灶.MRI检查SE序列T1呈低、等信号,T2呈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周围环绕低信号,部分病灶轻度强化.梯度回波序列(GRE)呈明显低信号,部分为中央高信号周围环绕低信号.GRE能发现SE序列不能发现的微小血管瘤.MRA未见异常.[结论]脑微小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GRE是识别脑微小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4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经直肠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其中肌源性肉瘤者3例,包括平滑肌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1例;纤维源性肉瘤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中医药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随访4例,3例在确诊后第6个月,1例在确诊后第13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结论】前列腺肉瘤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明确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应制订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脏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9例脾脏原发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9例脾脏原发性肿瘤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结果:术后生存5年以上2例,生存3年以上3例,生存2年以上3例,不足1年1例.[结论]脾脏原发性肿瘤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上要结合B超、CT等检查,以减少误诊的发生;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要彻底.并结合放、化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5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9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中有5例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B超阳性率87.5%,CT及MRI阳性率均为100%。病理结果为脂肪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恶性畸胎瘤,恶性神经鞘瘤,恶性间质瘤各1例。完整切除者6例次,部分切除12例次,活检1例次。完整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另q100%、60%、40%,部分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25%、0%。【结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术前主要靠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患者复发率高,再次手术仍是治疗复发性膜膜后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红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4):674-675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占同期收治结直肠癌的3%,其中以腺癌为主,癌肿位置以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居多。5年生存率为57.1%。【结论】术前结肠镜检查,术中仔细探查,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是提高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诊断率的关键,积极手术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GP73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作为一个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测定103例原发性肝癌、49例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和50名健康人的血清GP73的水平。【结果】肝癌组中血清GP73的水平显著高于肝炎纽及健康对照组(P〈0.05)。通过ROC曲线确定诊断肝癌的GP73临界值为】13.2μg/L,和甲胎蛋白(AFP)的临界值为13.3μg/L时,GP73和AFP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68.0%和56.3%,特异度分别为94.8%和91.8%,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0.6%,特异性为89.9%。在血清AFP浓度低于7μg/L的肝癌患者中,有52%(17/33)的患者血清GP73浓度高于临界值。【结论]GP73高表达于肝癌患者的血清中,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一个更好的血清标志物,与AFP联合检测可有效的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别有助于APF阴性肝癌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10月到2005年12月收治的31例的GIST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1例胃肠道间质瘤良性者为11例,潜在恶性2例,恶性者18例.[结论]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准确率.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恶性者应扩大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HCA)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4例HCA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4例病例中1例有口服避孕药史。术前确诊4例,确诊率28.5%(4/14)。1例破裂出血,1例发生癌变。13例无肝炎病史,AFP均正常,影像学检查边界清晰,无癌栓形成。13例经手术治疗。【结论】HCA的术前确诊较困难,影像学检查结合肝炎病史,AFP等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率。HCA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桥本病(HD)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外科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1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HD合并PTC 10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均经手术治疗,HD合并PTC的发病率占HD的17.24%,占PTC的10.16%.所有病人术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