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淋巴结的转移方式及相关影响因素在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甲状腺外科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3年期间行手术治疗的223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患者性别、年龄、术前TSH水平、肿瘤直径、是否为多灶、是否侵及甲状腺被膜及其周围组织、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是否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肿瘤的T分期等因素与颈部不同区域的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及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发病灶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及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多发病灶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Ⅱ-Ⅳ区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常见区域,其中Ⅲ区转移率最高,达100%;当出现跳跃性转移时,Ⅱ-Ⅳ区是转移高发区域。结论对年龄〈45岁的PTC患者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如果患者同时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会显著降低;当原发肿瘤为多发病灶时,应加强术中对Ⅱ-Ⅳ区淋巴结的探查,尤其是Ⅲ区淋巴结;当可疑跳跃性转移出现时,Ⅱ-Ⅳ区淋巴结应是常规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癌与超声探测甲状腺钙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十年来发病人数急剧增加。如今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甲状腺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随着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超声已经成为甲状腺疾病术前检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其影像学显示的钙化病灶对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以微小钙化的特异性高,达96.74%,特别是在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回顾性研究中,诊断率最高可达100%。微小钙化对诊断微小乳头状癌有重要临床意义。在那些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年龄〈45岁的患者中,尤其当是伴微小钙化时,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恶变的可能性超过50%。另外,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钙化与癌变紧密相关,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多发结节伴钙化者。近年来,颈部淋巴结的是否肿大、是否有钙化、针吸细胞学与超声的联合应用、一些甲状腺的特殊基因的检测和钙化与非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以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PAP法)对行胃大部切除的胃腺癌患者122例的石蜡包埋病理切片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进行随访并综合分析对胃癌的临床意义.结果 122例胃腺癌自身对照(取在光镜下确定无癌胃组织的区域石蜡块)未测出ER、PR,4例乳腺癌阳性对照表达确切;122例胃腺癌ER阳性率为57.4%,PR阳性率为52.5%,ER、PR同时阳性为29.5%,同时阴性为19.7%;ER、PR的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低ER、PR阳性率越高,反之越低(P<0.05);ER或PR阳性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或PR阴性者(P<0.01);ER或PR阳性的女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ER或P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阴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结论 ①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的雌、孕激素受体可用于回顾性研究.②ER和/或PR阳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ER和/或PR阴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③雌、孕激素的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胃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SAP)术后腹腔出血的原因、部位、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7~200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SAP术后并发腹腔内大出血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P术后腹腔内大出血主要以胰床及其周围的渗血及小血管破裂为多,时间多在术后1.5h~2个月发生,出血部位的局部压迫止血是早期抢救的有效措施之一,介入放射学对诊断和治疗都有积极意义。结论SAP术后腹腔内大出血的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应及时、准确地判断并予以处理,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改进第Ⅲ肝段肝内胆肠吻合术。方法回顾分析9例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行改良式第Ⅲ肝段肝内胆肠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的病人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式第Ⅲ肝段肝内胆肠吻合术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减黄效果好,胆漏少,系一种合理、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7.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的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病治疗水平。方法自1985年5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IPMT病人13例,男8例,女5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8例进行了ERCP检查,发现胰管扩张,胰液溢出5例。结果除1人外,其他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病理诊断为胰头导管乳头状黏液性腺癌3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伴局部癌变2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伴不典型增生2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5例。结论IPMT与胰腺导管癌不同,ERCP有助于诊断本病,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0年至2011年甲状腺手术1325例中发生术后出血12例,发生率为0.91%,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1例,女11例,年龄25~67岁,结节性甲状腺肿11例,甲状腺癌1例,再次手术者10例,放置引流管8例,皮下出血1例,伤口活动性出血11例.颈丛麻醉2例,全麻插管10例.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教学中的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临床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是十分必要而且很重要的,针对当代医学生特点提出可加强医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特别是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在医德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胃窦癌根治切除后残胃断端再发癌再切除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窦癌根治切除后残胃断端再发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80~1995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残胃断端再发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手术均为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Ⅰ式2例,BillrothⅡ式5例)。首次手术到残胃断端再发癌诊断平均间隔时间46.1个月(25~66个月)。再手术均为残胃全切,其中6例合并远侧胰、脾、横结肠和(或)部分肝切除。1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于心肌梗死。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和28.6%。结论早期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是影响残胃断端再发癌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