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缪南东 《华西医学》2007,22(1):54-55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PSE治疗,脾栓塞范围60%-75%,术后1周复查血常规,观察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结果:栓塞后造影显示脾栓塞区域动脉分支减少,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和发热,予以对症处理症状缓解,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栓塞后1周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术前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脾脏大小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脾动脉栓塞面积30%~70%.32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熟,体温38.0~39.5℃,持续1~4周,对症处理后缓解,出现恶心25例、呕吐10例、食欲减退7例、左下腹不适30例、左下肺炎1例、左侧胸痛1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1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术后28d后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放射学治疗——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对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性放射学治疗,以致改善脾功能亢进的外周血象.材料与方法对14例临床诊断为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栓塞剂为0号医用丝线,剪成2cm~3cm长的线段,部分辅以明胶海绵条.结果14例患者PSE术后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栓塞后综合症,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消失,24小时~1周开始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结论栓塞面积控制在40%~70%之间可较好的改善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外周血象,减少栓塞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曾运卿 《临床医学》2007,27(11):62-63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对56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并注意栓塞面积,观察其脾脏缩小、血象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6例中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最大可达8 cm;栓塞术后1周、4周复查血象中WBC、RBC、PLT均较栓塞前有明显升高(P《0.01);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疼痛、发热、胸水、腹胀、便秘等.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程度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4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在介入治疗前认真准备及心理指导,治疗后对患者出现的栓塞术后综合征以及并发症的认真观察并及时处理,总结出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治疗2~4周后38例血小板恢复正常,36例红细胞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效果明显,治疗前后认真细致的护理、预防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 对68例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手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逐渐提升到正常水平,门静脉内径、脾脏有意义缩小,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方法安全、疗效肯定,术前做好充分准备、重视健康教育及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引起脾功能亢进临床上常采取外科脾切术,近年来,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已成为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PSE术虽然属于微创治疗,但术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对肝硬化患者PSE术后的观察护理非常重要。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本院肝病科应用PSE治疗36例肝硬化引起的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就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10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预判、观察和护理措施。认为掌握患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脾栓塞程度,对并发症风险进行预估,术后仔细观察,早期发现并发症,给予适当治疗和相应护理,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观察及护理。方法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18例,应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结果18例患者术后1月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恢复并稳定于正常水平,脾脏明显缩小,肝功能有所改善,无明显出血征象,且其它症状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进行围术期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临床的综合护理,对确保介入手术顺利进行及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联合经内镜套扎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胃镜下行曲张静脉套扎术,术后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术后观察近期止血效果和远期再出血发生率及外周血细胞等变化。结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联合内镜套扎术近期止血效果显著(100%),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率达83.3%;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远期出血率为6.7%。外周血细胞及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回升。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联合内镜套扎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护理。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平均年龄51.7岁,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惠者,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和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门静脉压力平均降低3.76mmHg,随访2~6个月无1例再出血,脾亢症状明显改善。食道钡餐见2例曲张静脉消失,7例病人由Ⅲ度静脉曲张变成Ⅱ度曲张,3例无变化。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止痛、止血、止吐、镇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输液抗炎,注意并发症的发生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朱逸明  秦艳青 《临床医学》2010,30(11):16-17
目的探讨肝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周围血象升高,肝功能有所改善,肿瘤控制近期疗效较好,且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P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内镜曲张静脉套扎 (EVL)联合部分脾栓塞 (PSE)治疗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6 1例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并脾功能亢进患者 ,35例采用EVL联合PSE治疗 ,2 6例单用EVL治疗 ,比较两组近、远期静脉曲张根治率及再出血率。结果 ①EVL联合PSE组近期静脉曲张根治率及再出血率分别为 97.14 %、2 .86 % ,远期则分别为 76 .4 7%、5 .88% ;②EVL联合PSE治疗组远期静脉曲张根治率显著高于EVL组 (P <0 .0 1) ,再出血率低于EVL组 (P <0 .0 5 ) ,近期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EVL联合PSE治疗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近期、远期都有较高的食管静脉曲张根治率及较低的再出血率 ,远期疗效优于EVL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 a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hypersplenism, has also been reported to improve hepatic function. As severe thrombocytopaenia or leukopaenia contraindicate the use of combined therapy with pegylated interferons (PEG-IFNs) and ribavirin (RBV) in HCV-related cirrhosis, we evaluated, from July 2002 to October 2003,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PSE as a procedure to allow therapy for HCV in three Child-Pugh class B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hypersplenism and HIV co-infection. HCV genotypes were 1b (n=2) and 3a (n=1). Severe thrombocytopaenia (in all) and leukopaenia (in two) precluded therapy for HCV. PSE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all with a mean infarcted area of 80%,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latelet and leukocyte counts that allowed therapy with weight-adjusted RBV and PEG-IFN-alpha-2b (patients 1 and 3) or 180 microg of PEG-IFN-alpha-2a (patient 2) 8 weeks after the procedure. Moderate pain, well controlled with conservative measures, followed PSE in 100% of cases, but during follow-up (mean 422 days) there were no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or liver decompensation episodes. Although preliminar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potential role of PSE in HIV/HCV-cirrhotic subjects with hypersplenism as a procedure to allow the use of combined PEG-IFN and RBV.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静脉套扎(EVL)和部分性脾栓塞(PSE)联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材料和方法:1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患者行EVL与PSE联合治疗,记录EVL及PSE实施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脏功能、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脾脏大小的变化,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结果:EVL平均次数1.5次,除1例(首次联合术后9个月因脾亢复发行第二次PSE)外,所有患者均行1次PSE治疗。联合治疗后消化道出血、腹胀症状明显改善,腹水减少或消失,肝功能部分恢复,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脾脏体积缩小。除1例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死亡,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EVL联合PSE方法简单、安全,对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症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超选择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性门脉高压及脾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性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性门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11例,低压流控法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性门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3例,观察治疗前后门脉压力,血液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后门脉压力明显降低,血液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肝功能GVF下降。2例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复发,经第2次栓塞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肝硬化性门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的方法,既可以降低门脉压力,又可以改善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7.
褐藻胶微球及明胶海绵在脾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褐藻胶微球及明胶海绵作为栓塞材料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2~2005年74例肝硬化脾亢行PSE患者,依据PSE术所采用的栓塞材料不同分为2组:A组26例,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直径约0.2~0.5mm);B组48例,栓塞材料为250~450μm褐藻胶微球。随访观察二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变化及术后反应。选取术后1年资料完整的60例进行分析,其中A组22例,B组38例。结果:二组术后1年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虽然B组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A组升高较多,但二组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二组术后红细胞计数一直无明显变化(P>0.05)。B组疼痛的程度重、持续时间长,而A组发热的发生率高,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作为PSE术的栓塞材料,褐藻胶微球较明胶海绵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介入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32 例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门脉穿刺成功后,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胃冠状静脉,再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插入脾动脉分支,混合应用真丝线段、无水乙醇、明胶海绵、不锈钢弹簧圈进行双介入栓塞(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及部分脾脏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32 例PTVE 穿刺成功率为100%,一针穿刺成功率为66%,栓塞成功率100%;PSE 栓塞面积控制在40%~70%;术后24 h~1 周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术后1 个月、6 个月、1 年、2 年和3 年累计再出血率分别为0%、3.1%、12.5%、25%和31.3%;复发出血原因分别为曲张静脉再破裂出血26.1%、门静脉高压性胃病56.5%、消化性溃疡17.4%;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恶心及呕吐等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症状消失,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介入术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侵袭性小,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差难以耐受外科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发生脾栓塞综合征(SES)的发病机理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乙肝肝硬化合并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成功,随访6个月~2年,106例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有效率为89%;研究组及对照组中栓塞剂的使用、栓塞程度、术前肝功能分级对处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及研究组中-重度疼痛、中-高热发生率分别为80%、35%和88%、4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规范的术中、术后处理能有效地降低PSE综合症的发生及并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