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7例PES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PSE术后血像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PSE治疗可改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外周血象,但对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慎行。  相似文献   

2.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传统的手术脾切除治疗因创伤大、术后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暴发性感染机会增加等危险,近年来已逐渐被介入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cembolization PSE)替代。PSE由于其微创,并发症少,同时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23例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部分脾栓塞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部分脾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是国内导致脾功能亢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采用微创介入技术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是目前冶疗肝硬化脾亢的首选冶疗方法。作者自2003年3月至2005年10月对107例肝硬化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对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以及减轻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缪南东 《华西医学》2007,22(1):54-55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PSE治疗,脾栓塞范围60%-75%,术后1周复查血常规,观察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结果:栓塞后造影显示脾栓塞区域动脉分支减少,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和发热,予以对症处理症状缓解,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栓塞后1周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康建荣  张红征  郭峰坤 《临床荟萃》2004,19(22):1291-1292
2001~2003年,我院对4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实施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使脾脏缩小,脾亢得以纠正,而且保留了部分脾脏功能来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既预防和纠正了脾亢的并发症,又避免了手术切脾后的“无脾状态”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而感染率增高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联合应用脾动脉栓塞术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先后行脾动脉栓塞术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于术前后均配合整体的护理程序。结果:48例患者手术操作成功,与治疗前比较门静脉压力和脾静脉血流量下降;内窥镜及食道钡餐显示静脉曲张好转;术后1年随访患者均存活,脾功能亢进症状缓解,肝功能无明显改变,其中1例术后复发出血。结论:联合介入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有明显治疗效果,加强术后护理是预防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既可引起病人全血细胞减少,同时也可加重门静脉高压.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近年来,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已成为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主要方法之一,且在临床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等特点[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术后血象及肝功能长期效应。方法 50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PSE及内科保守治疗组。PSE术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入脾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细条,术后随访观察外周血细胞及肝功能改变,并与保守组比较.结果 红细胞在PSE术后半年开始显著增加:血小板及白细胞2周后增加最快,随后增加速度逐渐下降,随访1年以上三者仍保持增加。血清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活性也在半年后显著增加,随访1年以上仍保持增加,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无显著性改变。PSE组术后仅1例并发脾脓肿,经穿刺引流后治愈,3例并发少量胸腔积液,能自行吸收、消失。结论 PSE不仅能提高外周血象,而且能改善肝功能,是一种非外科、安全有效的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已成为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创伤小,疗效确切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对128例脾功能亢进病人行真丝线段加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脾动脉栓塞,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导管部分脾栓塞术(PSE)对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并以此来评价PSE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善意义和价值。方法:24例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经PSE治疗观察肝功能治疗变化及通过Child Pugh的评分评价基础肝功能状态及术后1、3、6个月肝功能的状态。结果:术前Child Pugh的评分为7.20±1.10,治疗后1、3、6个月评分均降低,分别为6.98±1.12、6.40±1.13、5.93±1.13。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PSE治疗后对肝功能有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1.
李南 《中国护理杂志》2004,1(7):420-421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寒术的最佳护理方式。方法 回顾总结12例脾栓塞患者在手术前后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结果 12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无一例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可靠做好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4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在介入治疗前认真准备及心理指导,治疗后对患者出现的栓塞术后综合征以及并发症的认真观察并及时处理,总结出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治疗2~4周后38例血小板恢复正常,36例红细胞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效果明显,治疗前后认真细致的护理、预防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由多种病因引起,国内最常见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传统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或脓毒血症的发病率为正常人群发病率的50~80倍[1],因此脾切除不再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部分脾栓塞术(PSE)已被认为是治疗脾亢的首选方法.笔者对1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脾亢患者经PSE治疗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回顾性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曾运卿 《临床医学》2007,27(11):62-63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对56例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并注意栓塞面积,观察其脾脏缩小、血象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6例中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最大可达8 cm;栓塞术后1周、4周复查血象中WBC、RBC、PLT均较栓塞前有明显升高(P《0.01);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疼痛、发热、胸水、腹胀、便秘等.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程度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发生脾栓塞综合征(SES)的发病机理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乙肝肝硬化合并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成功,随访6个月~2年,106例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有效率为89%;研究组及对照组中栓塞剂的使用、栓塞程度、术前肝功能分级对处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及研究组中-重度疼痛、中-高热发生率分别为80%、35%和88%、4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规范的术中、术后处理能有效地降低PSE综合症的发生及并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新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介入治疗的手段,经股动脉插管向脾动脉注射栓子进行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36例,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凝血酶原时间、免疫球蛋白、肝功能的变化、门静脉宽度、脾脏大小、腹水消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术后白血胞(WBC)、血小板(PLT)和凝血酶原时间(PT)迅速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术后2周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后逐渐改善;(3)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无变化;(4)远期(6~9个月后)门脉宽度缩小,差异有显著性;(5)术后近期(1~3个月)脾脏大小变化不明显,6~9个月后明显缩小;(6)术前有腹水的16例患者,11例腹水消失,4例腹水明显减少,1例无变化;(7)术后并发症:均有腹痛、发热,个别出现腹膜炎、出血、肺炎、哮喘等。结论PSE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52例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的介入治疗。结果52例患者术后发生2例穿刺部位出血,5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1例脾脓肿;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掌握部分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观察及护理。方法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18例,应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结果18例患者术后1月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恢复并稳定于正常水平,脾脏明显缩小,肝功能有所改善,无明显出血征象,且其它症状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进行围术期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临床的综合护理,对确保介入手术顺利进行及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丛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2):194-195
肝炎肝硬化是导致脾功能亢进(脾亢)的常见原因之一,采用微创介入技术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是目前治疗脾亢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要高度关注其术后并发症并采取相应措施,一旦严重感染应立即切除。2009年3月我科收治1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行脾栓塞术后并发脾脓肿行脾脏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1977年Sprigos首先采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获得成功以来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成果。但PSE后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功能变化观察报道较少。我院自2000-01~2006-06采用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30例,现将PSE对肝功能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