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脚皮质脊髓束(CST)投射区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与神经系统 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3.0T MRI常规检查以及DTI检 查,测量患者患侧及健侧大脑脚CST投射区DTI参数,并分析大脑脚DTI参数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患者大脑脚CST投射区DTI参数中,患侧FA值明显低于健侧FA值 (P<0.05),患侧和健侧ADC值和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DTT图像中CST有无破坏,将 患者分为CST破坏组11例,CST未破坏组41例。CST破坏组患侧FA值明显低于CST未破坏组患侧FA值 (P<0.05);其余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T破坏组NIHSS评分为(29.4±5.3)分,高于CST 未破坏组的(23.2±4.6)分(t=3.845,P<0.05);CST破坏组FA值与NIH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CST 破坏组其余DTI参数指标及CST未破坏组DTI参数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 患者进行DTI成像扫描参数可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CST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皮质脊髓束(CST)逆行性Wallerian变性的特征,并分析其损伤程度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28例CSM患者及28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分别测量位于双侧脑桥、大脑脚、内囊后肢、侧脑室体旁白质、半卵圆中心及中央前回皮层下白质的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所有被试者均采用JOA运动评分法进行临床运动功能评分。研究各ROI的FA值及ADC值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运动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SM组各ROI左右两侧对称部位的FA、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SM患者的各平面的FA值均减低(P<0.05),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及脑桥的ADC值升高(P<0.05)。CSM组的JOA评分较对照组减低(P<0.05),且与内囊后肢、大脑脚、脑桥处的FA值以及内囊后肢的ADC值相关。结论:DTI可以检测出CSM患者CST的继发性逆行性Wallerian变性,而且这种逆行性的神经纤维继发性变性可能与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 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 按年龄分为10组, 每组12名(男、女各6名), 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及ADC值, 比较不同年龄组间FA值及ADC值差异, 分析FA值和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大脑脚、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CST的FA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FA值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 ADC值先降低后升高。≤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 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均 <0.05)。结论 DTI可反映CST微结构变化, 未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升高、ADC值下降, 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下降、ADC值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临床表现与磁共振(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量化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65例CS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行MRI及DTI检查,分析各组患者病变节段最狭窄层面脊髓MRI表现,及DT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本征值(λ1值、λ2值、λ3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值、FA值及本征值与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患者MRI T2WI高信号占比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χ2=35.033,P<0.05),中度组与轻度组MRI信号表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1,P>0.05);三组病变节段ADC值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F=40.042,P<0.05);FA值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145,P<0.05);三组病变节段λ1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根据CSM病情轻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6例,重度组46例,选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3组观察对象的颈部不同部位行常规MRI及DTI成像;分析3组观察对象颈部各部位表观扩散系数(ADC)、颈髓不同层面向异性(FA)。结果重度组ADC值明显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且轻度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FA值明显低于轻度组与对照组,且轻度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TI能够更好的鉴别健康人群、轻度CSM及重度CSM的ADC与FA值,对CSM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讨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9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5例,脑梗死组14例,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核区,且累及皮质脊髓束,发病后30—60d采用1.5T核磁共振仪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依次从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初级皮质运动区4个层面,测量病变同侧皮质脊髓束和病变对侧相应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得出FA比值(r FA)及FA不对称性(FAasy),同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The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病灶侧4个层面CST的FA值均较对侧相应脑组织降低。脑出血组: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3个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均与FMA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放射冠层面有显著相关性;而初级皮质运动区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与FMA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脑梗死组: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初级皮质运动区4个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均与FMA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放射冠层面有显著相关性。结论:DTI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损伤及运动功能障碍,以放射冠层面皮质脊髓束的DTI参数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接受系统性化疗的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的脑白质是否存在纤维束扩散情况的改变。方法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的恶性肿瘤患者36例,根据最后一次化疗距MR检查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病例A组(26例),时间间隔小于1年;病例B组(10例),时间间隔大于1年。对照组35例为常规头颅MRI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或首诊未行治疗的患者。所有病例经1.5T磁共振DTI检查(15个扩散方向),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双侧ADC值和FA值测量和计算,取特定部位6个:额叶、颞叶、枕叶、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和后肢。各组间进行参数统计学分析。结果除颞叶和内囊前肢,其余4个部位的ADC值病例A组均低于B组,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FA值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系统性化疗能够导致脑白质的扩散情况改变,DTI可以用于发现此种变化,且ADC值的改变比FA更为敏感,此改变可以随化疗停止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其变化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 DTI参数对多系统萎缩(MSA)患者幕下区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临床诊断为MSA患者(MSA组)和10名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头MR和DTI扫描.测量双侧小脑中脚(MCP)宽度、脑桥前后径以及双侧小脑下脚(ICP)、小脑中脚(MCP)、小脑上脚(SCP)、脑干皮质脊髓束(CST)、交叉纤维(CF)、内侧丘系(ML)及小脑白质的ADC和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A组双侧ICP、双侧MCP、双侧SCP、右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MSA组右侧ICP、双侧MCP、双侧SCP、CF、左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MCP的ADC值、FA值与其萎缩程度有相关性;CST、CF、ML的ADC、FA值与脑桥萎缩程度有相关性.对照组、MSA组"十字征"阴性患者、阳性患者间ADC值、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可活体无创评价MSA幕下区域脑组织病变,较常规MRI更敏感地发现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皮质脊髓束磁共振成像(MRI)的常规序列图像和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方法:对16例ALS患者(病例组)及1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MRI、DTI扫描,获取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图像,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使用ALS功能评定量表修订版(ALSFRS-R)评分与ALSAppel(AALSS)评分对其进行临床评估,分析影像学表现与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间的关系。结果:16例ALS患者中有11例(68.7%)T2加权成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FLAIR)序列轴位及冠状位图像显示皮质脊髓束信号异常增高。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中脑、内囊后肢3/4和半卵圆区ADC值升高(P<0.01)。各ROI的FA值和ADC值与受检者的年龄、病程、ALSFRS-R评分、AALSS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MRI常规序列图像和DTI均能显示ALS患者的皮质脊髓束损害,而MRI常规序列对临床诊断可能具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分别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患者组FA为(0.475±0.109),ADC为(1.438±0.252)×10-3mm2/s。对照组FA为(0.604±0.096),ADC值为(1.371±0.280)×10-3mm2/s。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FA降低(P0.05),ADC无显著性差异(P=0.267)。纤维束示踪成像(FT)显示,患者组颈髓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凹陷、扭曲、减少、稀疏甚至断裂。结论 DTI能够敏感地发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FT能直观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细微损伤,为颈髓损伤程度的临床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究脑卒中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扩散定量指标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集37例单侧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被试的DTI数据,运用概率性纤维束成像追踪出健康被试的CST,获得健康对照组CST模板.基于健康对照组的CST模板测量两组被试双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进一步计算两组被试FA比率(FA ratio,rFA)、FA不对称性(FA asymmetry,FAasy)、MD比率(MD ratio,rMD)和MD不对称性(MD asymmetry,MDasy),用这六个扩散参数相关指标来评估脑卒中患者CST完整性损伤,并与患者"手+腕"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卒中组病灶同侧CST的FA、rFA显著降低(分别为t=-15.775,t=-11.111,P<0.001),FAasy显著增高(t=9.473,P<0.001);而MD、rMD显著增高(分别为t=9.553,t=7.733,P<0.001),MDasy显著降低(t=-8.941,P<0.001);病灶对侧CST的FA和MD均无显著变化(P>0.05).患者病程及病灶大小与各扩散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卒中组病灶同侧CST的FA和rFA与"手+腕"及上肢FMA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42,P=0.038;r=0.479,P=0.003;r=0.343,P=0.038;r=0.482,P=0.003),FAasy与"手+腕"及上肢FMA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353,P=0.032;r=-0.490,P=0.002).分步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相较于病灶同侧CST的FA和rFA,FAasy与"手+腕"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更加相关(分别为Beta=-0.353,P=0.032;Beta=-0.490,P=0.002).结论基于健康对照组CST模板测得的FA相关指标能反映CST结构完整性.FAasy与"手+腕"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密切相关,或许可作为评估脑卒中患者手腕部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分析ALS的颅脑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评价MRI及DTI在AL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AL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颅脑MRI呈现皮质脊髓束(CST)异常改变者构成MRI阳性组,共10例,无异常改变者构成MRI阴性组,共39例;此外,对1例患者的DT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结果进行单独分析.[结果]MRI阳性者共10例(占20.4%);MRI阳性组的起病年龄较MRI阴性组小,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锥体束征较MRI阴性组明显( P <0.01);两组的病程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DTI显示CST等广泛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值(FA)减低,DTT示CST严重缺失.[结论]虽然颅脑MRI呈现异常改变与ALS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但在临床诊断ALS的患者中,MRI阳性率较低,可见MRI对ALS并不敏感,仅作为参考标准,而DTI技术可能对ALS的诊断有所帮助,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与脊髓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8月我院颈椎管内肿瘤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5例设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行DTI扫描检查,对比两组不同脊髓水平向异性指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术后随访3个月,分析FA、ADC与脊髓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肿瘤头区、肿瘤区、肿瘤尾区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头区、肿瘤区、肿瘤尾区ADC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 Cormick各等级FA、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FA值高于预后较差组,ADC值低于预后较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扫描参数FA、ADC值应用于颈椎管内肿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反映预后情况,但与Mc Cormic脊髓功能分级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调任通督针法对脑梗死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中医院就诊脑梗死患者54例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7)和针刺组(n = 27),每组再根据CST受损分级分为1、2、3级亚组,每亚组各9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加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其纤维束成像获取梗死灶区CST损伤分级、DTI获取各向异性分数(FA)和健患侧FA比(rFA)。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亚组FMA和MBI评分,FA和rFA均增加(t > 2.841, P < 0.05);针刺组各亚组FMA和MBI评分差值,FA和rFA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对应亚组(t > 2.140, P < 0.05)。结论 调任通督针法可促进脑梗死患者CST损伤恢复,从而促进运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评价早产儿运动发育迟缓轻重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纠正胎龄后依据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商值(TMQ)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并行常规MRI、DTI检查.测量各组患儿相同兴趣区的分数各向异性(FA)值.结果 FA值在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各个兴趣区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随病情加重而减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三个感兴趣区FA值与总运动商(TMQ)值的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 测定DTI的FA值能对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白质髓鞘发育损伤程度能做出较准确、客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脊髓损伤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颈椎病脊髓损伤评价。方法对30例临床综合诊断为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常规序列MRI和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并比较所有椎间盘相应层面脊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各项异性(FA)值,同时重建分析弥散张量纤维束(DTT)。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DTI均可得到颈髓的ADC图和FA图。突出椎间盘和未突出椎间盘相邻层面的颈髓FA值和ADC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突出程度间颈椎间盘相应层面的颈髓ADC值和FA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弥散张量纤维束中23例患者均观察到神经纤维束的受压、移位,更有11例显示部分腹侧神经纤维束中断。结论 DTI对评价颈椎病脊髓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评价重症肌无力患者伴睡眠障碍脑组织结构改变;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症肌无力伴睡眠障碍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DTI技术对两组患者下丘脑异性分数(FA)值和表现弥散系数(ADC)值进行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FA和ADC值的差异,对两组的FA和ADC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FA值和ADC值以及病程为负相关,但ADC值和病症为正相关;结论:DTI技术在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下丘脑区域比较的FA值显著降低,ADC值明显增高,且DTI技术可为临床针对有重症肌无力患者伴睡眠障碍患者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为重症肌无力病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分数各向异性(factionalanisotropy,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足月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住我院的41例HIE足月儿进行颅脑常规MRI和DTI检查,另取10例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压部、额枕叶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和豆状核的ADC值、FA值特点、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的相关性及其诊断HIE的准确度。结果常规MRI的内囊后肢、基底节和丘脑病变仅见于中重度HIE(P<0.05)。除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外,相同ROI双侧ADC值、FA值无差异(P>0.05)。中度HIE额叶深部白质和重度HIE除豆状核外的ADC值及中重度HIE除豆状核外的FA值低于对照组(P<0.01),轻度HIE各ROI的ADC值及FA值与对照组相仿(P>0.05)。轻度和中重度组间额叶深部白质,轻重度组间胼胝体膝部,轻中度和重度组间枕叶深部白质和半卵圆中心的ADC值及各组间除豆状核外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值反映HIE脑白质损伤程度、范围和预后评估优于ADC值和常规MRI,内囊后肢的FA值与NBNA评分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颈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LS患者(病例组)7例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6名,行颈髓DT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部分各向异性比值(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同时对病例组进行临床评估,分析影像学参数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DC值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FA值及ADC值与年龄、病程、各临床评分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颈髓DTI目前不能作为诊断ALS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胶质瘤患者12例,脑膜瘤10例,神经鞘瘤9例,淋巴瘤8例。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DTI检查、工作站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图(FA图)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的FA值、ADC值,分析比较不同肿瘤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肿瘤区和健侧对应部位重建,主要为白质纤维束,并与肿瘤融合,观察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胶质瘤、脑膜瘤、淋巴瘤、神经鞘瘤肿瘤实质区平均FA值为分别FA1:0.318±0.0036,FA2:0.45±0.052,FA3:0.304±0.012,FA4:0.0362±0.071;ADC值分别为:ADC1:1.233±0.204,ADC2:1.061±0.039,ADC3:1.014±0.108,ADC4:1.469±0.062。脑膜瘤FA值最高,神经鞘瘤ADC值最高。淋巴瘤ADC值及FA值较低。各组间比较,按α=0.05水准,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F=92.308,P=0.000,F=30.955,P=0.000)。结论不同肿瘤的FA值和ADC值存在明显差异,DTI较常规MRI可更好地观察肿瘤造成的白质纤维束受压移位、浸润与破坏改变。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