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1例单发的肢端型血管角皮瘤。患者,女,64岁,右手无名指腹起紫红色角化性斑丘疹约8年,病理组织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被向下延伸的表皮突所包绕。  相似文献   

2.
皮肤肿瘤     
鲜红斑痣的治疗进展(综述);婴幼儿血管瘤及其治疗进展(基层园地);特殊表现的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1例;冷冻与电离子治疗肢端型血管角化瘤疗效比较;发疹性汗管瘤伴粟丘疹1例  相似文献   

3.
应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肢端型血管角化瘤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染料激光对6例肢端型血管角化瘤的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中1例在激光治疗后行光镜、电镜观察。临床结果显示:5例经1-2次治疗后痊愈,1例好转;组织这研究表明,染料激光能选择性作用于皮损的血管组织。  相似文献   

4.
血管角化瘤(Angiokeratoma)分5型,1即①肢端血管角化瘤;②阴囊血管角化瘤;③丘疹型血管角化瘤;④局限性血管角化瘤;⑤泛发性系统型-弥漫性躯体血管角化瘤.2003年5月至2008年4月我们应用可调脉宽倍频532 nm激光(美国科医人公司)治疗肢端型血管角化瘤2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报道4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表现为手腕、手背及足背部对称性红褐色角化性斑片,遇水皮损发白,冬季明显缓解。组织病理: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增生,棘层增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符合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人口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3年5月以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62例,详细了解其人口学资料及家族史,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部分患者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62例患者中男55例,女7例,发病年龄4 ~ 53岁,平均年龄24.02岁;病程15 d至10年,平均为26.65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褐色角化性斑片,皮损接触水后变白,主要分布在指背、手背、手腕、掌侧缘、踝部、膝部、肘部,冬季自然缓解;真菌检查阴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少量淋巴细胞。结论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明显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表现为色素性对称性肢端角化性皮损的一组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道一组表现为色素性对称性肢端角化性皮损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治疗结果。方法 系统地收集了自1998年5月至2007年9月来我科就诊的以色素性对称性肢端角化性皮损为表现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性别、年龄、职业、家族成员情况等。结果 男14例,女2例;年龄9 ~ 54岁;病程2个月至8年,平均(2.0 ± 1.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出现棕褐或棕黑色斑,均呈对称性斑丘疹,表面粗糙,有少许脱屑,伴轻度瘙痒。皮损部位:16例(100%)患者在双手掌指背、手腕,2例(12.5%)双肘及双膝,3例(18.8%)双踝部。组织病理学表现: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少许淋巴细胞浸润。家庭成员无类似病史。给予口服维A酸类、烟酰胺、维生素B6等,外用维A酸软膏、糖皮质激素类软膏等,疗效欠佳,或病情反复。结论 这是一组主要以肢端出现对称性色素性角化斑或斑丘疹,组织病理学表现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乳头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皮肤病,病因不明。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4岁。手足皮疹3年,加重1年。皮损特点为对称分布的红褐色角化性斑片,多发于手腕、手背及足背。遇水皮肤发白,冬季明显缓解。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相似文献   

9.
疣状肢端角化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疣状肢端角化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本文及近40年来13篇文献报道的17例肢端角化症先证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发病年龄,10例(59%)〈20岁,7例(41%)〉25岁;有家族史者10例(59%)。皮损主要分布于双手背、足背及前臂、小腿伸侧。皮损表现16例(94%)为扁平疣样损害,1例表现为寻常疣样损害,6例(35%)伴有掌跖角化,5例(29%)伴有指趾甲受累,3例(18%)伴有毛囊角化病。皮损组织病理均表现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颗粒层及棘层增厚、乳头瘤样增生及塔尖样表皮局限性隆起等特征性变化,无角化不全及空泡化细胞。结论:疣状肢端角化症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常于加岁前发病。皮损主要分布四肢伸侧,基本皮疹为扁平疣样的褐色扁平丘疹。皮损病理显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及塔尖样表皮局限性隆起等特征性变化,是诊断疣状肢端角化症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一种新命名的皮肤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报告11例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这一新的病名.方法:收集2005年5月以来在我所门诊就诊、以手背及手腕出现特征性褐色角化性斑片的患者11例,详细询问个人史及家族史,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部分患者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35.4岁,平均发病年龄2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背、指背、手腕出现对称性褐色角化性斑片(11/11),主要分布在掌指关节及其周围、指背、手背两侧和手腕屈侧,足背损害较轻,损害有明显的季节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和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结论: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现有的任何一种皮肤病均不吻合或无法归属于某种皮肤病,因此提出一种新的皮肤病病名--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相似文献   

11.
肢端角化性类弹性纤维病(acrokeratoelastoidosis,AKE)是一种少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皮损主要发生于手足,为表面光滑半透明的角化性丘疹。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局灶性肢端角化过度患者。患者女,37岁。左侧拇指、大鱼际扁平丘疹7个月,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局限性角化过度,颗粒层及棘层增厚,基底细胞灶状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炎性细胞浸润。弹性纤维染色真皮弹性纤维大致正常,未见明显弹性纤维断裂及减少,弹性纤维染色阴性。诊断:局灶性肢端角化过度。  相似文献   

13.
报告2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男,42岁,双手腕、手背角化性皮疹。患者女,26岁,双手腕、手背、双踝、双肘、双膝、双腘窝角化性皮疹。皮损均表现为双手指背、手背至手腕褐色对称性角化性斑片,浸水后皮损变白,夏季发生,可自行消退。皮损组织病理示:鳞状上皮乳头瘤状增生伴角化过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5例连续性肢端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皮肤组织病理及治疗等方面特征。方法对15例连续性肢端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在(7—50)岁,好发于指(趾)、表现为指(趾)末端红肿,皮下群集性水疱、脓疱,糜烂等,可伴有甲改变及地图舌等;②病程6月至20年不等,易反复发作;③组织病理特征:表皮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皮突延长,可见Kogoj微脓肿,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管周慢性炎细胞浸润;(4)经口服阿维A胶囊、外用卡泊三醇软膏等治疗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结论连续性肢端皮炎的诊断需要临床与病理的密切结合,治疗较顽固。  相似文献   

15.
季节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症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29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通过对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来我所就诊的29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症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及病理的分析,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29例患者起病多为青壮年,皮损特点为对称分布的红褐色角化性斑片(29/29),多发于手腕、手背,遇水皮肤发白,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病理学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本组病例是否为一种新的皮肤病,或是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的一种亚型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皮病(SSc)肢端型与弥漫型的临床特点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肢端型和26例弥漫型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型差异。结果肢端型∶弥漫型≈1.81∶1;指趾骨吸收/溃疡、关节畸形/固定、趾雷诺现象、ACA(+)等发生率肢端型高于弥漫型(P<0.05~0.01);关节炎、肌炎、间质性肺炎、二/三尖瓣返流、肾脏受损等弥漫型高于肢端型(P<0.05~0.01);2例分别死于心衰和尿毒症,均属弥漫型。结论两型除皮肤变硬部位不同外,肢端型SSc以指、趾骨吸收、溃疡、关节畸形、固定功能障碍为显著临床特点;弥漫型SSc则以关节炎、肌炎、肺、心脏受累为显著临床特点。心肾受损可能是SSc致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疣状肢端角化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肢端角化症为一临床少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间我科确诊为获得性肢端纤维角皮瘤的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0.25±15.17)岁,平均病程(4.15±5.12)年,男女比例4∶3。皮损表现为发生于肢端的无症状的单发丘疹状、柱状或角化斑块状增生物、直径多<1 cm,呈正常皮色或黄褐色。组织病理学特征性表现为胶原束与表皮垂直。皮肤镜特征因皮损部位、生长模式、胶原及毛细血管形成的不同而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肢端血管角化瘤伴手足多汗症。患者因手指背暗红丘疹伴多汗6年就诊,有明确冻伤史,手指背侧分布暗红角化丘疹,手、足多汗如洗,皮疹处病理回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不规则增厚,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20.
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病,由Bazex等于1965年首先描述,也称伴肿瘤性肢端角化症、类肿瘤性肢端角化症,其病因认为与体内癌病灶有密切关系,属恶性肿瘤特别是喉癌的重要皮肤标志之一。此病非常少见,我们近来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因面及手足紫红色浸润斑、脱屑、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