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干桡骨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将10个成人干桡骨分别等分为16段,以骨段为单位研究桡骨内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含量。结果如下:(1)160个骨段平均含有机质36.23%,无机质63.77%;(2)桡骨近侧端和远侧端有机质的含量明显地高于其它骨段的含量(P<0.05);(3)桡骨骨干各段的无机质含量明显地高于骨两端的含量(P<0.05);(4)骨干各相邻骨段之间的无机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2);(5)第14段骨的无机质含量明显地高于第15段骨的无机质含量(P<0.02).第14段骨距桡骨下端2.86-4.2cm,正好位于Coll’s骨折常见的发生部位,该部位的这一结构特点可能是桡骨下段易于发生骨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带骨间前血管蒂尺骨远侧段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骨间前血管。重点观察了骨间前动脉旋前方肌复盖段至尺骨的分支分布。骨间前动脉贴骨膜前面下行,至旋前方肌深面,分为主支和穿支。骨间前动脉至旋前方肌复盖段尸骨的分支,可以发自骨间前动脉本干,骨间前动脉主支和穿支。根据解剖观测结果,设计了带骨间前血管蒂尺骨远段骨(膜)瓣,用以修复肱骨下段,尺桡骨缺损和骨不连,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和月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显微光密度仪扫描 X—线片测量了成人男、女性桡骨的骨矿物质含量及密度,发现桡骨的骨矿物质含量在桡骨的各段面上男性均大于女性,而男、女性的骨矿物质密度在桡骨的同一段面上则无差异;但桡骨的不同段面,不论男性或女性其骨矿物质密度均不同。结合本文所得的结果,对其骨矿物质的含量、密度以及临床测量桡骨骨矿物质密度的部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骨间前血管蒂尺骨远段骨(膜)瓣转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骨间前动脉至旋前方肌覆盖远段尺骨的分支。我们设计了以该支血管为蒂的尺骨远段骨(膜)瓣,为治疗尺、桡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增添一新的术式。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骨水泥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骨水泥髓腔内充填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可靠性。方法:用成人桡骨标本8根,先后制成桡骨远端骨折(AO:CI型)克氏针固定模型和骨水泥固定模型,分别在ZWD-10生物力学试验机上纵向加载,测试抗压强度,同时用非接触引伸测量系统收集图像数据,结果:骨水泥且平均抗压强度为克氏针组的27倍,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骨水泥充填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抗压强度优于克氏针固定。  相似文献   

6.
茜草对骨骼具有红染效果,但不知道采食茜草是否会改变骨生物力学性能和骨中无机质的含量。因此,本文建立茜草饲喂大鼠的动物模型,采用万能材料力学检测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和光谱仪检测大鼠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和骨中无机质的含量,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骨中红色物质。其结果发现:饲喂茜草6个月后,10%和15%组大鼠股骨骨干生物力学性能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骨中钙、镁和锌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但15%组大鼠肾脏淤血和充血,血液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与对照组大鼠之间差异显著;经分析得出大鼠骨骼中的红色物质是一种类茜草素的物质。以上结果说明:饲喂茜草6个月后,日粮中10%含量的茜草对大鼠无毒性,并能加强大鼠骨骼生物力学性能和增加骨中无机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桡骨下段因突然变宽,同时松质骨较多,形成薄弱点,导致其易于骨折。骨折多发生在距挠骨下端2~3cm范围内。本文在104个正常人左侧手腕部正位X线片上,观测了桡骨下段的骨横径和内、外侧骨皮质厚度。测量范围;以桡骨下段的最大横径作为其同身寸单位,以距桡骨下端一个“单位”距离处为基点,取此基点上方和下方各1cm的距离为测量范围。将测量范围均分为5个测量点(每2个点间距离0.5cm)进行测量。结果:烧骨下段最大骨横径,男性为3064mm,女性为2695mm;男性明显大于女性。5个测量点分别距桡骨下端的平均距离,从近侧至远侧,男性依次是:40.64、35.64、3064、25.64和20.64mm;女性是:3695、31.95、26.95、21.95和16.95mm。5个测量点处的骨横径平均值,从近侧至远侧、男性依次是17.98、19.37、21.60、24.92和27.62;女性是16.75、18.18、20.18、23.20和2.45mm。双侧(内、外侧)骨皮质厚度平均值,从近侧至远侧,男性依次是4.42、3.94、3.18、2.43和1.27mm;女性是4.00、3‘50、2.70、1.95和1.21mm。骨皮质指数C内、外侧皮质厚度之和与骨横径的百分比)平均值,从近侧至远侧,男性依次是2483、20.53、14.86、9.81、和4.61;女性是24.02、19.40、13.31、8.46和4.75  相似文献   

8.
带血供肱骨下段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为带血供肱骨下段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测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骨膜支和吻合。结果:尺侧下副动脉距髁间连线上3.7±1.7cm始于肱动脉,外径1.8±0.4mm,长1.8±0.7cm,骨膜支1~3支,外径0.8±0.4mm分布肱骨下段内侧半骨膜。尺侧返动脉前干外径1.1±0.2mm。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在肱骨内上髁附近互相吻合。结论:利用上述血管吻合关系,设计带血供的肱骨(膜)瓣或骨皮瓣,可移位修复肱骨中上段、尺、桡骨中段骨折骨不连。临床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2岁,因左桡骨远端瘤段切除术后2年,左腕部疼痛1月入院。患者2年前因左腕部疼痛,在外院X线片诊断为左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随后在外院臂丛麻醉下行左桡骨远端瘤段切除,自体右侧不带血供近段腓骨移植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骨巨细胞瘤I级(图2a)。术后2年再次出现左腕部疼痛。X线片提示左侧再造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肿瘤生长于移植腓  相似文献   

10.
解剖了5O侧成人尸体上肢,测量了再造拇指的供区和受区的血管和神经,观察了桡骨下半段骨膜动脉的配布规律。对再造拇指的新供区作了有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桡骨下半段的骨膜动脉细而数目众多,分别源于桡动脉、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桡动脉骨膜支与手术关系密切,在桡骨下半段上、中、下1/3区分别平均为1.4支、1.0支和2.2支。对前臂外侧皮神经的横径及分支作了观察和测量。皮神经与头静脉伴行关系有居静脉内、居静脉外和居静脉内外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自体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抽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并分离、培养、扩增和建立诱导MSCs,将其和BCB复合。手术建立兔双桡骨干15mm骨骨膜缺损的动物模型,实验侧植入MSCs/BCB,对照侧植入BCB,通过X线、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观察不同时相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第12周时,实验侧骨缺损得到骨性修复,对照侧则未能修复。结论:MSCs在体内能成骨,MSCs/BCB能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12.
桡骨短缩对桡腕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后桡骨短缩对桡腕关节的影响。方法:12只成人上肢标本于距关节面3 cm处截骨去除1 cm骨块,使骨块可向近端移动,制作桡骨远端骨折后桡骨短缩模型,利用压敏片测试桡腕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和受力面积改变情况。结果:随着桡骨短缩的增加,舟骨的接触面积无显著变化(P>0.01),接触应力显著增大(P<0.01);月骨的接触面积轻度增加,接触应力显著增大(P<0.01),桡骨短缩≥4 mm时即有显著变化,桡骨短缩≥4-6 mm造成尺骨撞击三角骨。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短缩4 mm以上时,接触应力有显著变化,影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医"高骨"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中医“高骨”的存在及它与相关结构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20例小儿、20例青年及80例成人的桡骨标本,结合活体、尸体解剖、桡骨剖开和桡骨的X光片,对“高骨”及相关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测。结果:“高骨”是桡骨茎突上方向前突出的纵形骨嵴,长度为(16.25±1.94)mm;“高骨”上端平面之下的桡骨下端略向前、向内弯曲,在此平面的骨质亦显著变薄;小儿、青年的“高骨”隆起处有骺板经过,在成人28.75%的人有明显骺线经过;“高骨”的内侧有桡动脉经过;桡骨茎突是向下的锥形突,长度为(9.64±1.2) mm。结论:“高骨”存在;“高骨”与桡骨茎突是不同的结构;“高骨”是确定桡动脉的标记;“高骨”上端平面和“高骨”是桡骨下端的两个薄弱区域。  相似文献   

14.
病例来源:四川省成都片病理读片会143- 7号出片单位: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临床病理资料男性,34岁,右桡骨上段肿块1年,生长迅速2个月。查体:右桡骨上1/3段肿块呈梭形膨大,大小7×6×4cm,不活动,轻度压痛,X线摄片包块突起于桡骨干骼端并向骨干伸延,病灶内有溶骨  相似文献   

15.
骨间后神经与腕背痛关系的解剖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5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对腕背部骨间后神经的形态进行了解剖观测,骨间后神经终端呈梭形膨胀大者占92%(46侧),该神经梭形膨大位于第3、4腕背侧骨筋膜管与桡骨下端之间。桡骨下端骨折及腕背部手术易损伤该神经,这可能是引起腕背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性,33岁,因左前臂近端肿物伴功能受限1年以"左桡骨肿瘤"入院。体检:左侧前臂近段桡背侧明显隆起,可触及一6 cm×6 cm大小肿物,质软,活动度差,无压痛,局部皮肤正常,左肘关节活动轻度受限。X线示:(左桡骨近端)可见向骨外突出的骨性肿块,广基底,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密度低于周围肌肉组织(图1A)。CT示:(左桡骨近端)骨性肿块,广基底,突向骨外周围组织,周围可见脂肪密度软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成都地区104个正常人(男52,女52)左侧手腕部后前位X线片上的桡骨下段的骨横径加骨皮质厚度进行了观测。每个骨选定5个测量点,每两个相邻测量点间距离0.5cm。结果:桡骨下段最大骨横径,男性为30.64±1.98mm,女性为26.95±1.68mm;男性明显大于女性(P<0.001)。5个测量点处的骨横径,从近例至远侧,男性依次是17.98±1.69mm、19.37±1.62mm、21.60±1.71mm、24.92±1.65mm和27.62±1.56mm;女性依次是1675±1.50mm、18.18±1.55mm、20.18±1.42mm、23.20±1.45mm和25.45±1.53mm。内、外侧骨皮质厚度之和(即骨皮质厚度),从近侧至远侧,男性依次是4.42±0.64mm、3.94±0.55mm、3.18±0.49mm、2.43±0.53mm和1.27±0.39mm;女性依次是4.00±0.58mm、3.50±0.58mm、2.72±0.63mm、1.95±0.54和1.21±0.27mm。5个测量点处的骨横径和骨皮质厚度,都是男性明显大于女性(P<0.01)。结果表明,无论是男性或女性,烧骨下段从近侧至远侧端,骨横径明显增大(P<0.005);而骨皮质厚度侧明显变薄(P<0.01)。桡骨下段骨横径变大而骨皮质变薄,这可能也是桡骨下段易发生骨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前臂桡侧头静脉-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的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前臂桡侧头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皮支,掌浅支皮支,桡骨茎突返支皮支和桡动脉肌间隙骨皮支。上述诸支血管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头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桡侧缘头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桡骨茎突返支为蒂的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远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B型超声显像仪对36例药物引产的孕妇进行探察,测出胎儿股骨、肱骨、胫骨、尺骨、腓骨、桡骨的长度。胎儿娩出后,解剖出以上各骨,用游标卡尺测出其最大长和骨化干长.经统计学分析表明:1.股骨、肱骨、胫骨、尺骨的B超测值与解剖测值(骨化干长)间无显著差异;腓骨和桡骨的这两种测值存有差异(P<0.20);2.B超测值与实地解剖之最大长间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计算出了回归方程,可用于以各骨的B超测值推算出该骨之最大长,也可用于判断引产胎儿的胎龄。  相似文献   

20.
骨结构与骨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结构与骨代谢邱明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一、骨结构骨组织由细胞外基质、无机成份以及细胞组成。细胞虽只占骨体积的很小部分,但对维持人体的钙磷平衡却起着重要作用。其重要作用是;1调节无机成份的分布和含量,并将血钙维持在很窄的范围内,以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