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男性患者脾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现报道如下. 患者术前动脉血管三维重建提示,脾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可见腹腔干自腹主动脉(外径20.32 mm)发出后分为2支,即肝总动脉(外径3.41 mm)与胃左动脉(外径1.82 mm).距离腹腔干5.61 mm处,肠系膜上动脉(起始主干外径6.11 mm)以45°角起自腹主动脉,向前下行经16.23 mm分为上、下2支,上支为脾动脉(外径5.20 mm)供应脾及部分胃的血供,下支为肠系膜上动脉延续(外径4.98 mm),供应小肠、部分结肠以及胰头的血供,两者夹角为117°.  相似文献   

2.
左肾静脉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左肾静脉的局部解剖关系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2具成人尸体标本,解剖、测量和研究左肾静脉与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下腔静脉关系。结果:左肾静脉起始处外径(15.6±2.1)mm(12.0~19.0 mm),长度(6.8±1.1)cm(4.3~9.9 cm),注入下腔静脉高度为(11.6±1.9)cm(7.9~15.5 cm),左肾静脉经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为(0.4±0.3)cm(0~1.2 cm),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41.6°±9.1°)(20°~60°)。结论: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根之间的左肾静脉易受压,严重时可出现血尿、直立性蛋白尿和男性精索静脉曲张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以胫前返血管为蒂腓骨上段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胫前返血管蒂腓骨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胫前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胫前返动脉始于胫前动脉,起始点距腓骨头尖下(4.5±0.7)cm(3.0~6.0cm),动脉主干长(0.5±0.2)cm(0.2~1.2cm),外径(2.0±0.4)mm(1.3~3.0mm),伴行静脉2条,外径为(2.1±0.5)mm(1.5~3.0mm)和(2.6±0.4)mm(1.7~3.2mm)。胫前返动脉腓骨头支1~2支,外径(1.7±1.3)mm(0.6~2.1mm),分布于腓骨头的前内侧面骨膜,并与其它来源的腓骨上段骨膜支构成动脉网。腓骨头支起始点至胫前返动脉起始点长度为(1.0±0.4)cm(0.3~1.8cm),其中长度≥1.0cm者占46.7%。腓骨头支起始点以远1.5cm处的胫前返动脉外径为(1.4±0.5)mm(0.8~2.1mm)。结论:胫前返血管蒂腓骨瓣的的设计具有可行性,为临床带血管腓骨上段移植提供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血管蒂。  相似文献   

4.
桡神经及其深支的血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具成人尸体(50例)上,观测了桡神经及其深支的血供。桡神经的营养动脉平均为4.36±0.26支,营养动脉和来源动脉的外径平均为0.38±0.08mm和1.65±0.05mm。桡神经深支的营养动脉平均为1.72±0.16支,营养动脉和来源动脉的外径平均为0.29±0.01mm和1.91±0.07mm。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踝管区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踝管区动脉穿支、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及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管区近侧筋膜穿支2支,外径(0.8±0.3)mm(0.4~1.3mm),中侧筋膜穿支0~2支,外径(0.8±0.2)mm(0.4~1.2mm),远侧筋膜穿支2~3支,外径(1.0±0.4)mm(0.5~2.0mm),共同构成踝管区浅深筋膜及皮肤营养血管。在小腿内侧下1/3段,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平均外径(1.1±0.3)mm(0.5~2.5mm),骨皮穿支1~2支,平均外径(1.0±0.3)mm(0.4~2.0mm)。上述穿支形成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踝管区筋膜穿支支数较多,与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吻合丰富,以踝管区筋膜穿支为蒂的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旋转点在内踝平面,可用于转位修复足前部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为给临床医学提供解剖学数据,我们对64具成人尸体,观察了腹主动脉主要分支的起始部与脊柱相对应的位置关系;测量了腹主动脉和腹腔动脉的长度,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肠系膜上动脉小肠支的压扁后的宽度和双层管壁厚,并计算了各动脉的内腔截面积。所用材料为学生局解的64具成人尸体(男36,女28)。观测前,先将要观察和测量的各动脉起始部周围结缔组织、相应脊柱前面表面清理干净,显露出  相似文献   

7.
膝周血管的应用解剖与骨肿瘤保肢术受区血管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施行带血管骨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肿瘤性骨缺损、选择恰当的受区吻合血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观测膝关节周围血管来源、走行、管径、可游离长度等。结果:膝降动脉于股骨内上髁最高点近侧(11.23±1.30)cm处起自股动脉前内侧壁,外径(2.39±0.32)mm,主干长3.2cm;半膜肌支于股骨内上髁最高点近侧7.9cm处起自腘动脉后壁,外径(2.17±0.20)mm,蒂长(5.39±1.09)cm;腓肠动脉内侧支于股骨内上髁最高点近侧(0.69±0.57)cm处起自腘动脉内侧壁,起始外径(2.16±0.24)mm,主干长(3.90±0.95)cm;腓肠动脉外侧支于腓骨头最高点近侧(4.3±0.80)cm处起自腘动脉外侧壁,起始外径(2.09±0.22)mm,主干长(4.03±1.16)cm。结论:①选取最佳的受区血管应综合考虑血管的解剖位置、变异情况、外径、蒂长以及是否受肿瘤侵犯等因素;②腓肠血管可作为膝周骨肿瘤保肢术的首选吻合血管,膝降血管、半膜肌血管可作为备选血管;③腘动脉关节支不适于作为骨肿瘤保肢术的受区吻合血管;④行同种异体全关节或半关节移植时应选下肢的主干血管作为吻合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修复正中神经返支提供带血管蒂神经桥接的有关数据和掌皮支血供的解剖学资料。方法用体视学方法研究了40侧灌注红色乳胶液的返支和掌皮支的营养血管。观察返支营养血管的来源、长度、外径和进入神经干的方式;观察掌皮支营养血管的来源和进入神经的方式。结果返支营养动脉主要发自掌浅弓凹侧筋膜支(称之来源动脉)。来源动脉起点至“零点”距离(11.62±2.30)mm,外径(0.95±0.10)mm,长度(10.12±1.30)mm。营养动脉主干长度(2.84±0.10)mm,外径(0.42±0.15)mm。营养动脉从返支主干近侧1/3段直入式进入神经者占86.5%;从返支中、远侧段伴入式进入神经者占14.5%;掌皮支营养动脉主要发自尺动脉(占52.5%)和桡动脉(占37.5%),以直式、伴入式和肌支式进入神经。结论返支营养动脉可作为血管蒂神经移植的受体血管。  相似文献   

9.
用从初生至身长150cm的童尸180具(分为6组),观察了小儿门静脉的汇合状况.测量了小儿门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长度和外径等,并藉此探讨了小儿门静脉形态结构的年龄特征.主要结果为:(1)门静脉合成有三种类型,“π”型占56.1%、“F”型占 28.g%“K”型占15.0%,门脾角变动于76~128°之间,平均为103.618.7°(2)门静脉长度分别为16.0±3.2 22.5±6.0、29.6±6.9、35.1±10.7、39.1±8.2和412±7.7mm,直线回归方程为y((mm)=3.4056X(cm)~11.2466:门静脉外径分别为4.6±1、0、6.1±1.5、6.8±1.0、7.8±2.2、9.0±1.7和10.5±2.2mm,直线回归方程为y(mm)=15.967IX(cm)~27.2044.( 3)脾静脉和肠系膜上、下静脉的长度和外径的测量值与成人资料相衔接.  相似文献   

10.
上斜肌的动脉和神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了成人眶腔40个.上斜肌动脉1-3支不等,以一支为多见.主支直接发自眼动脉三段的占61.54±7.79%.主支自上斜肌后1/3份的外侧面进入者较多.主支长度均值右为8.23±0.57mm,左为6.60±0.51mm.主支外径均值右为0.60±0.03mm,左为0.66±0.04mm.滑车神经前支自上斜肌前2/3、后1/3交界处的内侧面进入者为多.其入肌前主干的外径均值左、右均为1.23±0.05mm.筛后动脉横跨滑车神经上方的占61.54±7.79%,动脉在神经下方的占35.90±7.68%.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心房切开术或经心房介入治疗术提供心房动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7例成人心的心房动脉进行解剖,重点观测营养房间隔及左心耳的动脉的起源并测量其外径、主干长度.结果:右心房动脉有2~4支,平均3.0支,均起于右冠状动脉右侧壁,起始处外径为(1.6±0.4) mm,左心房动脉有2~5支,平均3.0支,92.6%分支起于旋支,7.4%的分支来自右冠状动脉.营养房间隔的动脉行于前房间沟下部,48.1%(13例)由右冠状动脉发出,起始处外径为(1.3±0.4) mm,主干长度为(21.0±9.6) mm,51.9%(14例)由旋支发出,起始处外径为(1.2±0.4) mm,主干长度为(9.0±4.2) mm;左心耳动脉有1~5支,平均2.3支,除1例起于右冠状动脉外,其余均起于旋支,起始处外径(0.7±0.4) mm,主干长度(13.1±6.7) mm.根据其行走特点可分为4型.结论:进行心腔内直视手术时需注意房间隔动脉及左心耳动脉的走行特点,以防伤及,引起血供障碍.  相似文献   

12.
晚期喉癌介入治疗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喉部肿瘤介入治疗提供血管形态学资料.方法 解剖观察成年尸体标本16 例(32侧),分别测量了股动脉至甲状腺上、下动脉开口处的距离,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开口处外径等.结果股动脉至左侧甲状腺上动脉的距离为(62.6±7.8 )cm,右侧为(61.3±7.2) cm;至左侧甲状腺下动脉为(52.5±6.9)cm,右侧为(51.1±5.8)cm.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外径分别为(2.1±0.6)mm和(2.3±1.2)mm.结论喉部动脉血供主要来自甲状腺上、下动脉分别发出的喉上、下动脉支供应.本项研究为临床介入治疗喉部肿瘤提供了动脉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肝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 6 3例成尸上观察了肝动脉的起源和行程 ,腹腔干及主要分支外径和腹腔干至肠系膜上动脉间的距离。结果肝右、左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总动脉和腹腔干外径分别为 3.1± 0 .5 ,2 .8± 0 .3,4.0± 0 .12 ,5 .3± 0 .2 2和 7.4± 0 .4mm ;正常型肝动脉占 5 0 .79% (32例 ) ;Hiatt 、 型分别占 19.0 5 % (12例 )和 6 .34% (4例 ) ;腹腔干至肠系膜上动脉间距离为 7.4± 0 .33 mm。讨论了肝动脉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修复肱骨近端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了胸肩峰动脉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胸肩峰动脉肩峰支沿途发出3~5支、外径0.3~0.5mm的骨膜支分布锁骨中外段后参与肩峰网形成;其长度5.1±0.4crn、外径1.2±0.2mm。锁骨支有1~3支、外径0.2~0.5mm的骨膜支分布锁骨中内段;其长度2.0±0.1cm、外径1.2±0.2mm。结论:可设计以胸肩峰动脉肩峰支蒂逆行锁骨骨膜(骨)瓣转位修复肱骨近端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旋髂深静脉的位置、走行及汇成,测量旋髂深静脉的长度、外径,积累人类体质学资料和为临床采用旋髂深静脉与睾丸静脉吻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法显露、观察、测量20具40侧成年男性旋髂深静脉。结果旋髂深静脉与旋髂深动脉伴行,旋髂深静脉主干出现属支四支旋髂深静脉上支(100%)、旋髂深静脉下支(100%)、旋髂深静脉中支(2.50%)、旋髂深静脉股支(97.50%)。旋髂深静脉主干长37.10±0.28mm,起始处外径2.89±0.13mm,汇入处外径5.19±0.25mm。结论旋髂深静脉主干、旋髂深静脉上支、旋髂深静脉下支可作为睾丸静脉旋髂深静脉吻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选用血管;旋髂深静脉股支在股部与股部的浅静脉、旋股外侧静脉存在吻合,为施行睾丸静脉旋髂深静脉吻合术后睾丸静脉回流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走行及皮瓣动脉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4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固定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走行及在足底内侧皮肤和足内侧皮肤的供血。结果 足底内侧动脉深支长(8.7±0.2)cm,起始处血管外径(1.8±0.3)mm;沿途发出3~5条皮穿支分布到足内侧皮肤,外径(1.1±0.3)mm。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皮支分布到足内侧皮肤,外径(1.1±0.3)mm。结论 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及不同分支为血管蒂可为足底内侧及足内侧皮瓣提供充足的血供。  相似文献   

17.
带膝降动脉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小腿创伤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为带膝降动脉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小腿及跟骨的创伤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膝降动脉的起始、分支、分布及大收肌腱的形态特点和血管分布。结果 :①膝降动脉的主干长 1.2± 0 .5cm ,起点外径为 2 .6± 0 .6mm ,主要分支有股内侧肌支、关节支、隐支。②关节支的主干长 6.6± 1.2cm ;起点外径为 1.9± 0 .5 ,分支营养大收肌腱和股骨内侧髁骨质骨膜 ,并参与吻合形成膝关节动脉网。③隐动脉长 10 .9± 3 .3cm ,起点外径 1.8± 0 .6mm。分支营养缝匠肌下部、膝内侧上部皮肤 ,并参与吻合形成膝关节动脉网。④胫后动脉、腓动脉在内踝上方 11cm处的直径分别是 2 .5± 0 .6mm和 2 .0± 0 .4mm。⑤大收肌肌腱部长 6.8± 1.2cm ,宽 9.6± 2 .0mm ,厚 2 .2± 0 .6mm。结论 :带膝降动脉大收肌腱骨瓣、皮瓣血供丰富 ,供区形态可塑性大 ,可作为修复跟腱、跟骨及皮肤缺损的供体。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腔截面积是影响血流量的因素之一,本文取用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心脏标本18例和成人尸体40具(男33,女7),对有关的血管内腔截面积进行测量。方法如下:先将血管壁外结缔组织分离干净,用无损伤血管夹将血管壁压扁,用游标卡尺测量压扁后的血管宽度(x)和双层血管壁厚度(y),并以二者之差(x—y)为压扁后的血管内宽径(a)。2a即为血管截面的周内长。又从公式2a=2rπ(中,可得出血管内腔的半径(r):r:(2a)/(2π)=a/π,再由r即可推算出求血管内腔截面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胎肝的血管特点,探讨在临床带血管的胎肝移植的血管吻合的选择性。方法6~10个月胎龄的死胎33例于手术放大镜下原位解剖胎肝的附属血管,用直尺、卡尺和分割规测量附属血管的外径和长度。结果6~10个月胎龄的胎肝脐静脉的外径为(3.68±0.48)mm~(5.61±0.87)mm,长度为(36.12±4.58)mm~(50.97±7.68)mm;门静脉的外径为(2.31±0.43)mm~(4.16±0.65)mm,长度为(15.62±2.68)mm~(29.03±4.87)mm;肝固有动脉的外径为(1.67±0.82)mm~(2.32±0.98)mm,长度为(14.96±3.03)mm~(25.58±3.85)mm。脐静脉的外径较门静脉的外径粗(P<0.05);门静脉的外径较肝固有动脉的外径粗(P<0.05)。结论在胎肝移植前先结扎静脉导管,以脐静脉替代门静脉吻合,门静脉替代肝固有动脉吻合,更有利于吻合技术操作和供肝的双重血供,更有利于供肝发挥正常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大脑动脉环后交通动脉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脑动脉环后交通动脉的形态变异。 方法 取 5 0例经福尔马林处理的台湾地区成年男性大脑 ,用光学摄像系统摄取后交通动脉影像 ,冲映成照片后 ,再经扫描仪存入计算机并放大至 2 0倍 ,用打印机映出影像后测量并统计外径值。 结果 左侧后交通动脉近颈内动脉端外径为 1 72± 0 77(0 7~ 4 3)mm ,右侧则为 1 6 9± 0 78(0 8~ 3 3)mm。左侧后交通动脉近大脑后动脉端外径为 1 5 9± 0 5 8(0 8~ 3 0 )mm ,右侧则为 1 5 9±0 6 8(0 5~ 3 2 )mm。 结论 台湾地区测量值与大陆地区测量值有差异 ,是由于两地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