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价痢疾菌苗株免疫小鼠后GALT中ASC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辛甫  高杰英 《免疫学杂志》1998,14(4):231-232,237
为了观测两株菌苗FSM-2117(Ipa-)、FS-5416(Ipa+)免疫后所引起的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GALT)中的免疫反应,以小鼠灌胃免疫为模型,应用BA-ELISPOT法检测了GALT中诱导部位派伊尔小结(PP)、肠系膜淋巴结(MLN)和抗原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ASC),发现两菌苗株免疫小鼠后,PP结、MLN中福氏、宋内氏抗原SIgA、IgG抗体分泌细胞明显增加,尤以SIgA-ASC为甚。株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株菌苗与对照组相比,都具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后,小鼠不同粘膜部位和其它部位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舰疾菌苗株 TIM-2117或 FS-5416,按 5×10~6、1×10~7、4×10~7和4×10~7CFU/只滴鼻跟 Balb/c小鼠4次涧隔两 wb。分离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鼻通道(NP)及脾、小肠的PP结淋巴细胞。一部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另一部分细胞与全菌破碎抗原共培养,于不同时间点取出,提取RNA做RT-PCR。结果两株菌苗经鼻内免疫后,NAL、NP和PP结的淋巴细胞中CD3T细胞显著增加,其中以CD4+T细胞增加为主。TSM-2117株免疫组的脾细胞中,B220+细胞显著增加;而FS-5416株免疫组的脾细胞中,CD3+T细胞显著增加。免疫小鼠的NALT、NP和PP结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抗原刺激后,均在不同时间出现IFN-γ和IL-4mRNA的表达,TGF-β mRNA的表达在免疫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痢疾菌苗经鼻粘膜免疫,可诱导不同粘膜部位及全身免疫应答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Th1和Th2细胞在痢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粘膜免疫应答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初步了解CD4^+细胞参与痢疾疫苗诱导小鼠肠粘膜免疫应答的基础上,从细胞及分子水平进一步探索Th1和Th2细胞在小鼠肠粘膜对痢疾疫苗免疫应答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本室构建的福氏2a及宋内氏双价痢疾疫苗株FS-2117或FS-5416灌胃免疫小鼠,从细胞表型及几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两方面观察小鼠肠粘膜中Payer氏结(Peyer’s patch,PP)及肠系膜巴结等免疫诱导部位Th1和  相似文献   

4.
采用痢疾菌Ipa^+Oag^-,Ipa^-Oag^+及Ipa^+Oag^+等三种不同的菌株分别进行了毒力及毒力相关表型实验。结果发现,Ipa^+OaG^-株S1R101/pHS4108与Ipa^+Oag^+株BS169/pHS4108都有侵入HelA细胞的能力,而Ipa^-Oag^+株T32则无侵入HeLa细胞的能力,只表达多肽a、c、d的菌株S1R102/pJM56亦不能侵入HeLa细胞。从而证  相似文献   

5.
CD4+T细胞在痢疾疫苗诱导小鼠肠粘膜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本室构建的双价痢疾候选疫苗株FS5416 作为口服免疫原,检测了小鼠PP 结(Peyer ,s patches) 中T 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反应, 观察了腹腔注射抗L3T4 m Ab 对小鼠肠粘膜部位产生特异性Ig 分泌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小鼠口服免疫后,PP 结中的CD4 + T 细胞可产生明显的特异性增殖反应:②选择性地删除CD4 + T 细胞后,小鼠肠粘膜无抗原特异性Ig 分泌细胞产生。以上提示,小鼠肠粘膜对痢疾疫苗的免疫应答需要CD4 + T 细胞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采用痢疾菌Ipa+Oag-,IpaOag+及Ipa+Oag+等三种不同的菌株分别进行了毒力及毒力相关表型实验。结果发现,Ipa+OaG-株S1R101/pHS4108与Ipa+Oag+株BS169/pHS4108都有侵入HeLa细胞的能力,而Ipa-Oag+株T32则无侵入HeLa细胞的能力,只表达多肽a、e、d的菌株S1R102/pJM56亦不能侵入HeLa细胞。从而证明,侵袭性质粒抗原(Ipa)对于细菌侵入HeLa细胞则是足够的,其中多肽b起关键性作用,而O抗原并不参与侵入过程或不成为其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肠道相关淋巴细胞(GALT)对痢疾杆菌口服免疫的应答状况,分离了Shigellaflexeri四次免疫后Balb/c小鼠脾(SP),肠系膜淋巴结(MLN),Peyer’s结(PP),固有膜(LP)和上皮内(IE)淋巴细胞,对末次免疫后1~3d内免疫组与对照组GALT中的CD45R^+和CD45RB^+细胞群作了FCS分析,结果免疫后起动7dIE和LPCD45R^+细胞增加而MLN和PPCD4  相似文献   

8.
双价痢疾菌苗免疫小鼠后抗体记忆反应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FSM-2117和FS-5416是我室构建的具有不同生物表型的福氏、宋内氏双价痢疾菌苗株,前者不表达侵袭蛋白,无侵袭力,而后者表达侵袭蛋白(Ipa),具有侵袭力。拟观测两株菌苗FSM-2117(Ipa^-)、FS-5416(Ipa^ )免疫后所引起的肠粘膜局部和系统中的免疫记忆反应,为研制痢疾菌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鼠灌胃免疫为模型,3次免疫后,间隔3个月再次免疫,第7天取血清和小肠冲洗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福氏、宋内氏特异性抗体。结果:两菌苗株免疫组,血清中局部抗原特异性sIgA、IgG抗体明显升高。两株菌苗与对照组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两株双价痢疾菌苗免疫小鼠后,可产生一定的记忆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痢疾疫苗诱导粘膜产生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为研制安全有效的痢疾疫苗提供免疫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本室构建的两株福氏2a、宋内氏双价痢疾候选疫苗FS-2117与FS-5416经不同途径免疫小鼠,分离小鼠PP结(Peyerspatches)与脾脏中的CD4+T细胞并以MTT法检测其对疫苗不同抗原成分的增殖反应。结果(1)口服痢疾疫苗可诱导PP结中的CD4+T细胞产生显著的增殖反应,而未对脾脏中的CD4+T细胞产生刺激作用;(2)皮下注射痢疾疫苗能使小鼠脾脏中的CD4+T细胞产生显著的增殖反应,但未见PP结中的CD4+T细胞产生明显的免疫应答;(3)痢疾疫苗可能有多种抗原成分参与了刺激肠粘膜PP结中CD4+T细胞的增殖反应。结论口服痢疾候选疫苗可有效地诱导肠道粘膜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产生可能依赖多种抗原成分的共同作用。PP结中CD4+T细胞的特异性活化可能是诱导肠道粘膜免疫应答最重要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霍奇金病(HD),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PBMC-HLA-DR^+、-DQ^+、-DP^+及CD^+T细胞表型,以了解这些患者T细胞被选择性活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CD34^+造血细胞以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正成为造血调控,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最理想的靶细胞本文探讨人正常骨髓CD34^+造血细胞在体外扩增形成单个核细胞(MNC)及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能力,采用CIMS-100新型免疫磁性无菌分离术可获得纯度〉90%的CD34^+造血细胞,其直接形成CFU-GM的能力要较骨髓MNC提高65倍,并有在含EGIIS组合造血生长因子的无基质液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初步了解CD4 + T 细胞参与痢疾疫苗诱导小鼠肠粘膜免疫应答的基础上,从细胞及分子水平进一步探索TH1 和TH2 细胞在小鼠肠粘膜对痢疾疫苗免疫应答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本室构建的福氏2a 及宋内氏双价痢疾疫苗株FS2117 或FS5416 灌胃免疫小鼠,从细胞表型及几种细胞因子m RNA 表达水平两方面观察小鼠肠粘膜中Payer 氏结( Peyer’s patch , PP) 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免疫诱导部位TH1 和TH2 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1) 痢疾疫苗灌胃免疫后早期,小鼠肠粘膜的免疫诱导部位表现为TH1 型细胞亚群百分率的显著降低;免疫后晚期TH1 型细胞亚群百分率则显著升高,且高于未免疫的正常小鼠。(2) 痢疾疫苗免疫后从小鼠PP 中分离的CD4 + T 细胞,在特异性痢疾疫苗抗原刺激下,先出现IL5 、IL6 的高表达,后出现IFNγ、IL2 的高表达。结论 痢疾疫苗免疫后小鼠肠粘膜免疫的诱导部位早期表现为TH2 型细胞亚群的优势活化,晚期逆转为TH1 型细胞亚群的优势活化。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抑制致敏小鼠CD4^+T细胞核因子GATA3,NFAT的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致敏小鼠CD4^+T淋巴细胞核转录因子GATA3、NFAT活性的变化及雷公藤内酯醇(TP)的作用。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致敏的方法建立模型;运用panning法分离CD4^+T淋巴细胞;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对CD4^+T淋巴细胞核因子GATA3、NFAT的DNA结合活性及TP的作用进行检测,同时就TP的作用与地塞米松(DM)相比较。结果 正常小鼠CD4^+T淋巴细胞核因  相似文献   

14.
采实验用Fluo-3/AM染色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红细胞抗高血压因子(antihypertensive factor,AHF)对人脐静脉VSMC胞浆(〗Ca^2+〖)及核内(〖Ca^2+〗n)游离钙离了瓣影响。结果表明:AHF(10^-4g/mL)明显抑制Bay k8644(10^-6mol/L)KCl(60mmol/L),AngⅡ(10^-6mol/L)及IP3(10^-5mol/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FSM-2117和FS-5416是两株具有不同生物表型的福氏、宋内氏双价痢疾菌苗株,FSM-2117无侵袭表型,无溶血活性,不表达侵袭蛋白抗原(Ipa-),FS-5416则为Ipa+,本实验是为了观测两株菌苗(Ipa-,Ipa+)免疫后引起的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GALT)中的细胞免疫反应,以探明痢疾菌苗在肠粘膜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 以BALB/c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只,灌胃免疫FSM-2117及FS-5416,8×108CFU/只,分别在1,4,7,10,13天随机取各组小鼠5只分离GALT淋巴细胞;同时设一组PBS对照组,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GALT中诱导部位[派伊尔小结(PP)、肠系膜淋巴结(MLN)]及效应部位[上皮间淋巴细胞(IEL)、粘膜固有层(LPL)]T细胞亚群的变化,荧光显微镜计数200个细胞计算阳性率.结果 用SAS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株双价菌苗株均可引起肠粘膜GALT中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不同粘膜部位免疫反应不同.诱导部位(派氏小结、肠系膜淋巴结)CD4+细胞亚群明显升高,末次免疫后第7天达峰值,而后迅速下降;在效应部位,粘膜固有层表现为CD4+细胞亚群明显升高,而IEL主要表现为CD8+细胞亚群的升高,均于第7天达峰值.两株菌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都具有显著性(FSM-2117 P≤0.01,FS-5416 P<0.01),但两菌苗株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株双价痢疾菌苗均可在小鼠GALT引起免疫反应,说明其均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直接用转化方法将质粒pHS4108转入宋内氏Ⅱ相菌S1R(Ipa^-,Oag^-),构建了菌株S1R101/pHS4108。该菌株能表达侵袭性外膜多肽a,b,c,d,无O抗原。本实验又将质粒pHS4108中的12.5kb SalI片段克隆到质粒pBR322上,构建质粒pJM56,并把它转入S1R株内所得的重组菌S1R102/pJM56能表达多肽a,c,d,但不表达多肽b。  相似文献   

17.
对53个至少双亲之一患高血压病(EHT)的家庭和25个正常血压(NT)者家庭(包括父、母及一个子女)成员的红细胞(RBC)Na^+-Li^+逆向转运(SLC)及Na^+-K^+同向协同转运(SPT)功能,作它们与平均血压(MABP)间的家庭内部相关分析,并计算其多基因累加遗传力(h^2),发现:(1)在NT、NT+EHT家庭,RBC的SPT和SLC的双亲均值都和其子女的相应值呈正相关,但配偶间不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增强脐血CD34^+造血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表型,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效率和耐药基因特性,以及在脐血造血干细胞保护性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肝细胞中获得编码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cDNA;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于pGEM-T质粒载体并构建了逆转录病毒载体G1Na-MGMT;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基因转移法将后者导入GP+E86和PA317病毒包装细胞,以卡氮芥1,3-Bis(2-Chloroethyl)-1-Nitrosourea(BCNU)加压筛选后的阳性克隆上清经乒乓效应后继而感染脐血CD34^+细胞。应用PCR,South  相似文献   

19.
张钰  尉承泽 《现代免疫学》2000,20(5):286-288
实验发现65%体检合格的献血员外周血CD8^+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伴随CD16^+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这些异常的淋巴细胞与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共同26d,CD4^+T细胞无增殖反应。预先用抗CD8抗体去除CD8^+T细胞(去除率〉90%)再用SEB刺激淋巴细胞,其应答能力恢复正常,增殖的细胞是CD4^+T细胞,它们由34.04%增加到99.34%。CD8^+T细胞由最初的9.57%降低到0  相似文献   

20.
同种骨髓移植后GVHD患者血中CD8 ̄+S6F1 ̄+及CD8 ̄+CD57 ̄+细胞显著增高[英]/FukudaH…//BoneMarrovvTransplant.—1994,13.—181~185同种骨髓移植(allo-BMT)后发生的免疫异常与GV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