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性刺激分子在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效应中的作用.方法:以L929细胞为靶细胞,体内致敏C57BL/6小鼠,注入PD-L1、PD-L2抗体阻断,并设立未致敏对照组.分离小鼠脾细胞,体外采用3H-TdR掺入法、荧光标记双染色FCM以及PI染色FCM法分别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以及脾细胞及其培养上清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L929细胞表达PD-L1,而不表达PD-L2.体内与体外联合应用PD-L1抗体,能显著增强L929肿瘤细胞诱导的致敏组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特异性杀伤效应,并可抑制活化诱导的T细胞凋亡;PD-L1抗体亦可增加L929细胞诱导的未致敏组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促进其脾细胞培养上清对L929细胞的杀伤效应.结论:PD-L1抗体可通过阻断PD1/PDL途径促进初始T细胞和致敏T细胞介导的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2.
共刺激分子B7-1与IL-6协同诱导T细胞活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B7-1单独或者与IL-6联合体外诱导T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在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CS)后,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和CTL杀伤活性。结果:B7-1^+的B16细胞能够较有效地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特导CTL杀伤活性,当与IL-6结合时效更加显著。结论:B7-1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可增强其免疫原性在体外有效诱导T细胞活化;在此过程中IL-6与B7-1分子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药牛膝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中药牛膝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分别用生物化学法和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因子TNF α和IL- 6的表达;用RT -PCR法检测巨噬细胞因子IL 6mRNA表达。结果 牛膝提取物在体外对两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量效、时效关系显著(P <0 .0 1) ,细胞周期停滞于G0 G1 期,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发生作用的机制之一;牛膝提取物虽然在体外不能促进小鼠脾细胞的生长增殖,但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却有较强的刺激作用(P <0 .0 1) ,并可促进细胞因子TNF -α和IL- 6的产生以及IL- 6mRNA的表达。结论 该提取物具有抗肿瘤作用,不仅对免疫功能没有抑制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延缓肿瘤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分泌细胞因子如TNF- α、IL -6等参与其抗肿瘤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IFN-γ诱导上调表达的单核细胞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s)分子对NK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离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免疫磁珠法从PBMC中特异性分选单核细胞及NK细胞,以细胞因子IFN-γ、TNF-α刺激单核细胞后,再将单核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NK细胞表面CD69分子及胞内IFN-γ表达,以51Cr释放试验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IFN-γ上调人单核细胞表面MICs表达;IFN-γ刺激的单核细胞能促进异体NK细胞CD69及胞内IFN-γ表达,能增强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单核细胞的这种效应至少部分依赖于IFN-γ上调的MICs分子,因为用抗MIC抗体封闭或用细胞小室阻断细胞接触,可以明显地抑制NK细胞的活化.结论:IFN-γ上调人单核细胞表面MICs分子介导了NK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转移程度不同的小鼠肝癌细胞株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两株转移程度不同的小鼠腹水型肝癌模型中,取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检测其在干扰素γ(IFN-γ)和脂多糖(LPS)刺激下产生一氧化碳(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检测其活化后的杀伤能力.进一步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研究不同荷瘤小鼠腹水中IFN-γ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并用相应抗体封闭TGF-β1后,检测活化巨噬细胞产生NO能力及杀伤活性.结果 经IFN-γ和LPS活化后,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和TNF-α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巨噬细胞,杀伤能力下降.高转移性肝癌小鼠巨噬细胞分泌NO水平和杀伤能力均低于低转移性小鼠,但其分泌TNF-α量较高.此外,荷瘤小鼠腹水含较高水平IFN-γ与TGF-β1,不同转移程度荷瘤小鼠IFN-γ水平接近,但高转移性肝癌小鼠腹水含更多TGF-β1,而且TGF-β1的封闭可导致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的巨噬细胞分泌NO的能力部分恢复.结论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分泌TGF-β1等抑制性因子下调巨噬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功能.肿瘤的转移程度可能与其分泌免疫抑制因子的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对巨噬细胞产生炎症相关的免疫分子的影响。探讨α-MSH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LPS或α-MSH PLS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以Griess试剂测定NO,采用D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NOS,采用MTT法检测IL-1和TNF-α,采用ELISA法测定IL-6,细胞膜表面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用FACS进行分析。结果 RAW264.7细胞在LPS刺激下产生NO、IL-1、IL-6和TNF-α显著增多,iNOS活性明显增强,细胞表面MHC Ⅱ、CD14、CD40、CD54、CD80和CD86分子表达水平增高;若在LPS刺激的同时给予α-MSH,能够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IL-1、IL-6和TNF-α,使iNOS活性及表达MHCⅡ、CD14、CD40、CD54、CD86分子降低,但CD80分子降低不明显。结论 α-MSH抑制巨噬细胞产生NO、iNOS、前炎性细胞因子及表达膜表面免疫相关分子是其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疫苗。方法: 用含目的基因的质粒pcDNA3.1(+)/GPI-B7-1转染QK10341细胞,提取膜蛋白GPI-B7-1, 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用蛋白转化法锚定在肿瘤细胞SKOV3膜上,取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非贴壁的淋巴细胞, 进行淋巴细胞扩增和CTL功能检测,并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2、TNF-α和IFN-γ水平,FCM检测CTL的Fas表达水平。结果:与野生型SKOV3细胞比较,用GPI-B7-1修饰的SKOV3细胞能够更有效地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特异CTL杀伤活性(P<0.01),还可诱导 CTL表达的Fas水平升高等活性增强以及分泌的IL-2、IFN-γ和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B7-1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可增强其免疫原性,在体外有效诱导T细胞活化, 显著增强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对防治肿瘤侵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和葡萄球菌肠毒素C(SEC)诱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分泌及其对肝癌HcaF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 以SEB或SEC诱导DC刺激T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DC表达S-100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达I-Eκ和CD80分子水平,检测T细胞受刺激后CD69的表达、IL-2和TNF-α的生成;用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及其对HcaF细胞的杀伤效应。 结果: 体外试验表明,DC高表达S-100蛋白,SEB或SEC诱导的DC高表达I-Eκ和CD80分子;SEB或SEC能诱导DC促进T细胞活化,其浓度以100 μg/L时作用最强;SEB或SEC能诱导DC促进T细胞增殖、大量分泌IL-2和TNF-α, 被激活的T细胞对HcaF细胞的杀伤率高达83.2%±12.8%,明显优于肿瘤抗原诱导的DC所激活的T细胞对HcaF细胞的杀伤作用;SEB与SEC的诱导作用无明显差异。 结论: 超抗原SEB或SEC能诱导DC显著增强T细胞活化、增殖、分泌和杀伤肿瘤细胞,并优于肿瘤抗原的诱导作用,SEB和SEC的作用相似,为超抗原SEB或SEC与DC联合应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钙离子载体(CI)在体外迅速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在体外用人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CI培养40h或rhGM-CSF和TNF-α培养5d,部分PBMC用环胞菌素A(CsA)预处理30min后,再加入CI或TNF-α;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4、CD80、CD86、CD83、HLS-DR等分子的表达;MTT比色法检测其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不同方法培养的细胞其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化水平。结果健康献血者的PBMC经rhGM-CSF与CI培养40h或rhGM-CSF与TNF-α培养5d,均可获得DC的典型形态和表面分子的表达,包括CD14表达下调,CD80、CD86及HLA-DR等分子表达的上调,以及较强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CI诱导的DC其CD80、CD86、CD83、HLA-DR等分子的上调更明显,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经TNF-α及CI所诱导分化的DC均具有较好的NF-κB活性。但经CI诱导的DC,其形态、表面标志物、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及NF-κB的活性,均受到CsA的抑制;而TNF-α所诱导的DC却不受CsA的影响。结论CI比TNF-α更迅速、更高效地诱导PBMC向DC分化的原因,是信号转导途径的不同,但不论上游信号转导途径有何不同,两者最终都通过激活NF-κB诱导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SPRY2分子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L929细胞毒作用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RT-PCR方法观察SPRY2基因在不同质量浓度TNF-α刺激作用下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重组腺病毒介导SPRY2基因过表达方法观察其对TNF-α细胞毒活性的调解效应。结果 L929细胞中存在SPRY2基因的天然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随TNF-α刺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过表达SPRY2基因促进TNF-α诱导的L929细胞死亡。结论 SPRY2分子在TNF-α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效应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介导抗胃癌的免疫效应。方法制备短期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用rhGM-CSF、rhIL-4和TNF-α体外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DC的发育和成熟,并转染自体肿瘤细胞总RNA,激活自体T细胞产生CTL,用CCK-8试剂盒检测CTL的杀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检测DC的免疫功能状态。用ELISA法测定IL-12和INF-γ的水平。结果转染自体肿瘤细胞总RNA的成熟DC,不仅可高表达MHC-I、II类分子及CD80、CD83和CD86协同刺激分子,并可获得高效刺激自体或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转染RNA的成熟DC,分泌IL-12的水平及其刺激产生的CTL培养上清液中INF-γ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成熟DC及未成熟DC;且CTL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异体组。结论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成熟DC能够体外诱导产生对自体肿瘤细胞具有高度抗原特异性杀伤活性的CT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mongholicus polysaccharides,ASP)激活巨噬细胞产生NO和TNF-α的分子机制和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黄芪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细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变化.用Griess还原法观察黄芪多糖对巨噬细胞释放NO的作用的影响以及NF-κB抑制剂对黄芪多糖诱导巨噬细胞释放NO作用和分泌TNF-α的影响.ELISA法检测黄芪多糖对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 100μg/ml黄芪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4 h后可引起细胞核内NF-κB含量显著增加,6 h达到顶峰.16 h后可显著诱导NO[(18.9±1.5)μmol/L;P<0.01]释放和TNF-α分泌[(81.2±16.7)pg/ml,P<0.01]的增加,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23.54±2.41)U/mg蛋白质,P<0.01]活性的增加.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可明显抑制黄芪多糖诱导RAW264.7生成NO和分泌TNF-α.结论 NF-κB在黄芪多糖诱导巨噬细胞生成NO和TNF-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链球菌蛋白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免疫活性调节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链球菌蛋白与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共同作用后,采用MTT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化;吞噬中性红试验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生物化学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 的含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TNF-α、IL-6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的mRNA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TLR2和TLR4的表达强度.结果:链球菌蛋白对巨噬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吞噬功能有较强的刺激作用(P<0.05),促进TNF-α和IL-6的表达和分泌(P<0.05),并可上调巨噬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TLR2和TLR4的表达(P<0.05).结论:链球菌蛋白通过刺激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增强细胞吞噬活性以及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等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LPS/D-GalN)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待其稳定贴壁生长后,加入(0.1、0.5、1、5)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5 mg/mL D-GalN进行处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上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反映肝细胞损伤。诱导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成熟,通过1μg/mL 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TNF-α;巨噬细胞培养上清联合5 mg/mL D-GalN或50 ng/mL放线菌素D(ActD)处理原代肝细胞24 h,检测ALT活性、显微镜观察细胞损伤情况。原代肝细胞和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共培养,LPS联合D-GalN或ActD对共培养体系处理24 h,检测共培养细胞上清ALT活性、显微镜观察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TNF-α和D-GalN联合处理原代肝细胞,细胞培养上清ALT活性升高,表明肝细胞发生损伤。LPS刺激BMDM表达TNF-α明显增加,BMDM上清联合D-GalN能引起肝细胞培养上清ALT活性升高和肝细胞皱缩、破碎。肝细胞和BMDM共培养体系中,LPS联合D-GalN能够引起肝细胞损伤;但LPS联合ActD不能引起肝细胞损伤,显微镜观察发现巨噬细胞大量变圆、皱缩,提示巨噬细胞早于肝细胞发生死亡。结论LPS/D-GalN能在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在利用BMDM和原代肝细胞共培养体系评价损伤效应时,应当用D-GalN而不是ActD作为转录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40配基化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上B7-H3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GM-CSF和IL-4联合方案体外诱导小鼠髓系DC,并利用mCD40-CHO和TNF-α分别刺激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制备成熟DC;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成熟Dc上B7-H3分子的表达;RT-PCR检测B7-H3 mRNA转录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B7-H3单抗阻断实验分析CD40配基化的DC表面B7-H3分子在T细胞活化中的作用;^3H-TdR掺入试验检测DC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测定各组MLR反应和DC培养上清中IFN-γ分泌水平。结果 B7-H3分子在DC不同分化发育阶段均有表达,CD40配基化能显著上调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中B7-H3表达,TNF-α激发的DC弱表达(P〈0.05);阻断CD40配基化的DC上B7-H3分子能抑制T细胞增殖和IFN-γ分泌;CD40配基化促进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分泌IFN-γ量也明显高于TNF-α组(P〈0.05)。结论 体外CD0配基化DC的B7-H3分子上调性表达有助于其刺激T细胞增殖和IFN-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I(ApoA-I)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PBDC)及体外培养的单个核诱导的树突状细胞(MD-D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直接分离PB-DC或通过GM-CSF,IL-4诱导生成MDDC,DC经ApoA-I,LPS或TNF-α刺激后,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及细胞的吞噬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C分泌的细胞因子;CFSE法检测经刺激后D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分离高纯度PBDC,并成功诱导生成未成熟MDDC;经FCM检测,ApoA-I刺激后的PBDC和MDDC膜表面CD83分子表达上调,同时MDDC表面的CD40、CD86及MHC-Ⅱ分子的表达均增强;吞噬能力减弱;IL-12和TNF-α的分泌增加;并且可以诱导Th细胞的增殖。结论:在体外ApoA-I可以诱导PBDC和MDDC的成熟、活化,刺激其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其免疫应答中抗原呈递,促进Th分化的作用;通过该作用ApoA-I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TNF—α对小鼠腹腔渗出细胞的激活和杀菌活性的效应。方法:以IL-12、IL-18、IFN—γ、TNF-α及抗体诱导小鼠腹腔渗出细胞和巨噬细胞,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变化,Griess反应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检测巨噬细胞内新型隐球菌菌落数。结果:IL-12和IL-18联合应用协同诱导腹腔渗出细胞产生TNF—α,且能被IFN—γ抗体所抑制。IFN—γ、TNF-α协同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和增强其杀伤新型隐球菌活性。结论:TNF—α在细胞因子相互调节诱导增强巨噬细胞杀真菌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体外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7402,ABC-CELISA法检测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用 LDH释放法观察CD3单克隆抗体活化的杀伤细胞(CD3AK)对各处理条件下H-740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经TNF,IFN-α处理的肿瘤细胞ICAM-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同时对CD3A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亦显著增强,IFN-γ虽能够提高靶细胞ICAM-1分子的表达,但CD3AK的杀伤活性并未因此增强。抗ICAM-1和抗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单抗能够有效地降低CD3AK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且能够阻断IFN-α、TNF对CD3AK细胞杀伤效应的促进作用。提示ICAM-1/LFA-1参与了CD3AK粘附杀伤肿瘤细胞过程,TNF、IFN-α的促杀伤效应与肿瘤细胞表面ICAM-1分子的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PML-RARα多肽和NB4细胞体外诱导体外诱导增殖的T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C)方法,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NB4细胞或PML-RARα 多肽(LSSCITQGKAIETQSSSSEE)作为刺激原体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利用LDH方法检测诱导后T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 PML-RARα多肽诱导组第10d和第15d T细胞对NB4细胞的杀伤活性为:49.65±6.7%(p<0.01)和73.13±8.42%(p<0.01),NB4细胞诱导组第10d和第15d T细胞对NB4细胞的杀伤活性为:53.33±8.82%(p<0.01)和74.46±9.57%(p<0.01),而无诱导组的第10d和第15d T细胞对NB4细胞的杀伤活性为:15.93±9.25%和38.19±10.54%,前两组T细胞对NB4细胞的杀伤作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ML-RARα多肽和NB4细胞体外可诱导出特异性T细胞,他们对表达PML-RARα的NB4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道夫受体A(SR-A)非脂蛋白配体,褐藻多糖硫酸酯(Fucoidan),对人体外培养的单核诱导的树突状细胞(monocyte derived DC,MDD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直接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并通过GM-CSF,IL-4诱导生成MDDC,经Fucoidan或LPS刺激后,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及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DDC及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CFSE法检测经刺激后MDDC对Th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结果经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Fucoidan刺激后的MDDC膜表面CD80、CD83及MHC-Ⅱ分子的表达均增强,其中CD83分子表达上调呈剂量依赖性,同时MDDC吞噬能力减弱;IL-10,IL-12p40和TNF-α的分泌增加;并且可以诱导Th细胞的分泌IFN-γ并诱导其增殖。结论 Fucoidan在体外可以诱导MDDC的成熟、活化,刺激其分泌相关细胞因子,发挥其免疫应答中抗原呈递,促进Th活化、增殖分化的作用;通过该作用阐明Fucoidan及SR-A在DC的活化和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