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瘢痕、空洞组织等为修复带来困难.研究结果表明丝素蛋白(SF)作为组织工程支架可支持多种细胞生长[1].本研究旨在观察SF为原料构建的多孔支架对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AS)和神经纤维再生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8):1703-1709
[目的]研究经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脊髓挤压损伤方法,制造SD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共24只),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8只),立即分别将DMEM、BMSCs和经诱导的BMSCs移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分别于移植4、8周后处死动物,均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改变情况;并采用抗神经丝(NF)抗体、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抗体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 N)抗体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BMSCs存活和分化情况及损伤部位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移植4、8周后,脊髓损伤区空洞为移植细胞充填,空洞面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BB评分结果 C组和A、B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C组均可见再生神经纤维形成,同时部分移植细胞呈Neu N染色阳性,在C组上述改变更加显著。[结论]经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BMSCs可以在脊髓损伤区存活,能够显著减小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并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区神经纤维的修复再生,促进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大鼠脊髓损伤局部空洞瘢痕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对脊髓损伤后形成的空洞和瘢痕进行量化分析。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术后7、14、21和 28d4组。切断大鼠T9 平面脊髓制备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 术后相应时间灌注取材, 切片行HE、天狼猩红染色以及GFAP (胶质细胞酸性蛋白 )、NF (神经丝蛋白 ) 免疫荧光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测算脑膜瘢痕面积, 胶质瘢痕面积, 空洞直径和脊髓残端间距。结果: 脑膜瘢痕面积为 0. 052mm2, 胶质瘢痕面积为 0 .026mm2。脑膜瘢痕面积接近胶质瘢痕的 2倍, 差异显著 (P<0. 05)。脑膜瘢痕和胶质瘢痕主要成分均为Ⅰ型胶原。在胶质瘢痕内可见NF阳性标记的再生神经纤维, 而在脑膜瘢痕中却全然没有, NF标记的再生神经纤维无法逾越脑膜瘢痕。结论:空洞和瘢痕形成了再生神经纤维无法逾越的巨大障碍, 脑膜瘢痕要甚于胶质瘢痕。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移植桥接脊髓就成为必须。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高致残性疾病,同时也是临床疑难病之一,其治疗困难,并且疗效差.目前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是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伤,通过外科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通过药物、高压氧等非手术治疗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刺激神经细胞再生.其中,细胞移植治疗尤其是嗅鞘细胞移植在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和轴突再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5],在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应用都成为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治疗脊髓损伤最有前景的细胞之一.然而,在脊髓损伤的修复过程中,由于神经修复相当困难,再者早期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恰当,改善不满意,甚至无效,而转变成陈旧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尤其是陈旧性脊髓损伤后,如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促进脊髓组织神经纤维的再生,这些一直都是医学界研究的课题和讨论的热点[6-7].关于陈旧性脊髓损伤的研究文献以及嗅鞘细胞对陈旧性脊髓损伤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文拟对嗅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陈旧性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再生延长不能跨过中枢 外周移行区 (Central periph eraltransitionalregion)而进入脊髓或从脊髓内延伸出来 ,甚至移植胚胎的神经节细胞的再生神经纤维也不能穿过移行区。脊神经根的中枢神经系统部分丰富的星形胶质细胞是阻止再生神经纤维跨过该区的重要原因[1] 。然而 ,在幼年动物 ,移行区尚未建立之前切断的神经纤维显示了强大的再生能力。研究发现背根轴突的再生可延伸进入脊髓 ,来源于背角神经元的新的突起能跨过移行区进入损伤的背根[2 ] 。由于在星形胶质细胞丰富的中枢 外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转染嗅鞘细胞(OEG)移植对急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将自行构建的质粒DEGFP-NT3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导人体外培养的嗅鞘细胞,并移植入急性脊髓损伤大鼠体内.连续观察12周.与接受单纯OEG、空白质粒转染OEG移植的脊髓损伤大鼠进行比较。结果:移植转染DEGFP-NT3后的OEG能在体内长期存活,表达NT-3基因,与对照组比较能更好地促进脊髓损伤区轴突的再生和后肢功能的恢复。结论:OEG是脊髓损伤基因治疗较好的受体细胞。转染NT-3基因的OEG移植后可以在体内较长时间存活.能明显促进急性脊髓损伤神经纤维的再生和功能恢复,为基因修饰嗅鞘细胞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损伤修复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改良Allen法制成SD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共32只),1周后分别将DMEM、BMSCs、NGF和BMSCs NGF移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即制成四组(每组8只),移植1、2个月后分别采用神经核蛋白(NeuN)抗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和神经丝蛋白(NF)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BMSCs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的改变情况。同时采用BBB运动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移植1、2个月后,部分移植细胞呈NeuN和GFAP阳性,同时实验组可见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BB评分结果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BMSCs NGF组上述改变更加显著。结论BMSCs可在脊髓损伤处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BMSCs和NGF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促进受损轴突的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两者联合应用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再论脊髓损伤的修复[1]一文中关于修复的目的、轴突再生能力和修复的策略均已述及。那么修复损伤脊髓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从目前研究结果看,最大的障碍是轴突再生不能通过脊髓损伤节段到达远端健在的脊髓组织并与远侧脊髓神经建立相应联系。脊髓伤段的组织学改变包括[2 ̄5]:(1)坏死组织吸收后形成囊腔,囊腔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囊腔壁上可能有残存的神经纤维;(2)坏死组织被吸收,残留疏松组织以胶质纤维为主,缺少神经纤维通过的管道;(3)在坏死组织吸收过程中,逐步被增生的胶质纤维和瘢痕组织所代替。Kakulas指出在人体这些组织学的变化大约要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对嗅鞘细胞(OECs)移植大鼠轴突再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2.5月龄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72只,体重(220±20)g,采用挫伤加全横断的造模方法造成T9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成模型组、电针组、嗅鞘细胞组和电针加嗅鞘细胞组。各组动物于造模后4周和8周注射5%荧光金水溶液(flurosecentgold,FG) 0.5 μl进行逆行标记,后进行荧光金逆行示踪观察以及动物行为学观察(BBB评分).结果:(1)BBB评分结果示术后第1天至第1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周开始,电针+OECs组高于模型组、OECs组、电针组3组(P<0.05).(2) 荧光金逆行示踪结果显示:术后4、8周各组脊髓内均可观察到有FG阳性神经纤维再生;在脊髓损伤区,电针加OECs组通过脊髓损伤区荧光金标记的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多于其他3组,走行较其他3组规则。结论:电针联合OECs移植治疗能够极大的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纤维的再生以及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能够恢复神经传导通路,并对再生的神经纤维生长方法有一定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0.
电场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实验已证实,电场可有效地促进损伤后神经纤维的再生,促进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改善。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在脊髓损伤的应用,并总结了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的治疗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轴突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诱导生长的问题。(2)各基础学科的深入研究将动物实验中所得到的成果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为此,国际脊髓研究基金会(ISRT)研究策略主要包括:(1)减少脊髓损伤后早期创伤、炎症、疤痕的有害作用;(2)对脊髓再生给予营养支持,阻止抑制因子的影响;(3)支持轴突再生,促进损伤轴突和靶器官的联系;(4)开发利用不完全脊髓损伤的残存功能和仍完整的神经纤维;(5)开发有代表性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6)研制高效、高质量的方法,评估实验室和临床情况下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状况;(7)研  相似文献   

12.
Nogo基因及其相关蛋白与脊髓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几乎无再生能力。神经缺血、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的大量上、下行纤维束阻断.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缺失,髓磷脂的破坏.以及脊髓损伤后疤痕的病理生理特点均直接影响到脊髓神经再生。近来有研究发现,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在局部有短时间修复反应,其轴突再生和轴突发育一样可通过移动的生长锥形成突触联系,但却不能生长,因此考虑可能在受损部位存在相关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pSVP0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脊髓内移植,观察其对损伤脊髓再生的影响。将SD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pSVP0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A组)、SC移植组(B组)及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术后3个月,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及体视学计量法,检查移植术后脊髓的再生能力。结果:①A、B两组的HRP标记细胞在近损伤区上段、红核、动眼神经核等中脑水平均有发现,A组多于B组,C组损伤近端未发现HRP标记细胞。②损伤区脊髓前角灰质神经元密度及100μm白质范围内有髓神经纤维计数:A组>B组>C组。提示,pSVP0Mcat微基因修饰SC脊髓内移植有促进损伤脊髓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少突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中枢神经系统轴突髓鞘、营养和保护轴突,但近年研究发现少突胶质细胞尚有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表达轴突生长抑制因子等作用,从而调节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甚至少突胶质细胞本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再生、髓鞘化和形成胶质瘢痕等反应在脊髓损伤继发性病理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针对少突胶质细胞这一角色制定继发性脊髓损伤治疗新策略,有望成为解决这一医学难题的新切入点.该文就少突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脊髓损伤后的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OECs)移植联合轴突生长抑制蛋白抗体(IN-1)局部持续注射对大鼠急性横断性脊髓损伤(SCI)的修复作用.方法 构建载有GDNF基因的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并体外转染OECs,Western Blot检测GDNF的表达.用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建立胸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A(对照组)、B(IN-1微泵注射组)、C(OECs组)、D(GDNF-OECs组)和E(GDNF-OECs+IN-1组)5组各10只.应用神经丝蛋白200(NF200)单抗免疫组化、生物素化的葡聚糖胺(BDA),顺行神经追踪对SCI区神经纤维再生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共有13只大鼠死亡.术后8周可观察到Hoechst标记的OECs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E组和D组可见SCI区杂乱无序的再生轴突,有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C组可见少量无序的再生轴突,可疑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B组和A组脊髓残端萎缩,未见轴突再生.A、B、C、D和E组后肢功能运动平均BBB评分分别为7.70±0.24、7.89±0.15、10.50±0.25、11.43±0.23和12.81±0.40.结论 GDNF-OECs移植联合IN-1抗体注射可有效促进损伤脊髓神经轴突的存活、再生,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包括原发性损伤及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由直接暴力引起的血管损害,轴突变性崩解,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死亡等;继发性损伤由一系列生化、免疫机制引起,是脊髓原发性损伤之后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脊髓再损伤级联反应,加重原发性损伤,最终导致更严重的临床症状[1、2]。SCI后的神经保护和再生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2~4]。近几十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共同组成的胶质瘢痕,是阻碍神经轴突再生的重要因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与TGF-β、Rheb-mTOR等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并受到细胞外基质中高分子量透明质酸抑制作用的影响。细胞周期调控是近年报道的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促进轴突再生的重要手段,而降解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分泌的多种抑制性蛋白,尤其是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则早已受到关注。胶质瘢痕对于脊髓损伤的修复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干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时机亦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对应用嗅神经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在实验性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上,对雪旺细胞(SCs)、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及嗅神经鞘细胞(OECs)的研究从细胞培养、分离、纯化到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移植修复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动物实验显示,OECs能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和粘附分子,具有细胞粘附及促轴突再生的功能。OECs移植用于治疗成年动物脊髓损伤能维持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促进下行传导通路纤维的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OECs还能穿过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瘢痕环境.为受损轴突提供有利于其迁移、生长的支架.成为神经再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多由外伤引起,如挫伤、压伤和贯通伤.这些机械损伤破坏了脊髓结构和血供,致使脊髓细胞和轴突死亡、胶质瘢痕形成,最终导致感觉运动通路的阻断[1].成年人的中枢神经细胞轴突损伤后很难再生[2],研究发现,轴突不能再生是由于损伤细胞本身再生能力低和损伤细胞周围环境中存在抑制因素[3].因此,脊髓损伤的治疗研究大多致力于增加损伤神经细胞本身的再生能力和阻断其周围环境中潜在的生长抑制分子[2].虽然在动物模型中这些治疗显示了很好的促轴突生长作用,但是传统的治疗药物导入方法有很多缺点,如降解迅速、不能有效穿透组织和对非目的细胞有毒性等.基因治疗可以克服这些缺点.笔者就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冷洗涤法纯化培养Schwann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chwann细胞(Sc)是周围神经系统最主要的胶质细胞,为周围神经纤维行使功能和生存所必需。因其具有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