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我院近 2 0年共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 6例 ,术后胰瘘 3例 ,无手术及住院期死亡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6例中 ,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56~ 78岁 ,平均年龄 64 5岁。胆总管末端癌 3例 ,壶腹周围癌 7例 ,胰头癌 5例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1例 ,均手术病理证实。胰十二指肠切除后 ,采用Child法 ,妥善处理胰腺残端 ,游离残胰后方 2cm~ 2 5cm以上。并注意保护残胰血供 ,套入空肠至少 1 5cm~ 2cm ,严密二层缝合。1 996年以前完成 1 0例中胰瘘 3例 ( 3 0 % )。 1 996年以后完成 6例 ,无 1例胰瘘 ,总发生率 1 8 7%。瘘出胰液…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探讨--附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对 18例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 ,发生各种并发症 11例 ,并发症发生率 6 1.1% ,死亡 3例。并发症死亡发生率为 2 7.2 7%(3/ 11)。现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治疗及其预防等分析探讨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并发症患者 11例 ,其中男 9例 ,女 2例。年龄 44~ 74岁 ,平均 6 1岁。其中胰头癌 9例 ,壶腹部癌 2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child法重建消化道。二、并发症类型发生胰瘘 3例 ,其中 1例行PD +门静脉端端吻合术 ;发生胃肠道出血 3例 ,其中 1例发生在术后 5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胰头癌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胰头癌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间我科手术治疗的97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7例患者中行单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41例,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其余43例均行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行姑息性切除患者均于1年内死亡,单纯胰十二指肠切除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8.5%和26.8%,联合血管切除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3.8%和23.1%.结论: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所有治疗措施中能够达到治愈的唯一手段,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开展联合血管切除的的根治术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年代胰头癌外科治疗情况,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58~2003年在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346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58~1976、1977~1987、1988~1998及1999~2003年胰头癌切除率分别为26.6%(21/79)、26.7%(16/60)、20.2%(22/109)及22.4%(20/98),总切除率为22.8%(79/346),未能切除病例多采用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解除胆道梗阻.1958~1976、1977~1987、1988~1998及1999~2003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3%(9/21)、37.5%(6/16)、27.3%(6/22)及10.0%(2/20).1958~1976年手术死亡率为19.0%(4/21),原因为胰瘘(2例)、肝肾功能衰竭(1例)和胆道感染(1例);1977~1987年手术死亡率为12.5%(2/16),原因为胰瘘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1988~1998年手术死亡率为4.5%(1/22),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1999~2003年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958~1976年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3及5年存活率分别为55.5%、23.1%及11.0%,1977~1987年分别为56.3%、25.0%及12.5%,1988~1998年分别为59.1%、27.2%及13.6%.结论由于围手术期治疗和监护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操作的成熟,胰头癌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下降,但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29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1953年4月至2000年6月共29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法。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8%(65/298),手术死亡率为8.4%(25/298)。术后最主要并发症为胰漏和出血,发生率均为5.7%(17/298),两者所致死亡占手术死亡总数的60%。胰管外引流可使胰漏发生率降至1.7%(2/12)。39例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者无胰漏发生。因并发症而再手术者27例,再手术率为9.1%,再手术后死亡7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目前仍然较高,胰管外引流术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有助于降低胰漏发生率,对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及时采用外科治疗,有助于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报告13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其中十二指肠癌7例,空、回肠癌6例。CT确诊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节段性肠切除术6例,剖腹探查术1例,手术切除率为76%。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25%,行节段性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0%和20%,行剖腹探查术患者术后3个月死亡。提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十二指肠癌多见,能获得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节段性肠切除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笔者自1982年6月~1996年4月收治的胰腺癌60例情况,其中痛切除12例,切除率20%,转流术29例,单纯探查10例,未手术g例。手术组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2.3个月、4.2个月、1.4个月。未手术者从首发症状到死亡平均4.3个月。其中1例胰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生存14年3个月仍健在。文章探讨有关早期诊断与提高疗效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累及肠系膜根部的胰腺及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及术后长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26例(男16例,女10 例)胰头颈部及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年龄27~70岁,其中十二指肠癌3例,胰腺恶性肿瘤23例;在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基础上,合并采用肠系膜根部切除;对手术的疗效、安全性、彻底性及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肠系膜根部切除13例,在此基础上合并PV/SMV节段切除重建9例,人造血管预先分流再行Whipple PV/SMV 肠系膜根部切除4例.手术时间2.5~7 (4.4±1.1) h,术中出血300~5 000(1 892±1 414) ml,术中输血量0~5 600(2 100±1 586) ml.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7例(27%)术后发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10~30 d.病理提示,肿瘤直径4~10(6.17±2.03) cm,所有病例的手术切缘均为阴性.随访9~38个月,术后患者疼痛的缓解率为100%(15/15);20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1年、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6%、45.6%.结论: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肠系膜根部切除术是安全而有效的;对于直径超过5 cm的胰头颈、钩突部以及十二指肠水平部肿瘤,通过该类手术能够达到R0切除,改善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较复杂的手术,作者自1981年以来施此术16例,介绍诊断及手术治疗的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1~65岁。术后病理诊断壶腹腺癌7例,胰头癌4例,胰头炎性纤维包块2例,十二指肠腺癌、胆总管下端癌、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各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2例,11例1年后健在,1例术后8个月死于脑出血。2讨论2.1壶腹周围肿块的诊断壶腹周围癌包括胰头癌、胆总管下端癌、十二指肠乳头癌。目前,由于诊断技术提高,对壶腹癌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有新的认识和概念.其应指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乳头附近的肠粘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 1988年~ 2 0 0 2年 9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 经典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79例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9例 ,其中联合脏器切除 5例。重建方式均为Child式 ,其中胃肠Roux -en -y吻合 71例 ,胰肠“套入式”吻合 40例。原发病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46例 ,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 11例 ,胰头恶性肿瘤 2 4例 ,壶腹部肿瘤 11例 ,胆囊癌 3例 ,其他肿瘤 3例。术后早期并发症率 3 2 .7%,手术死亡率 9.2 %,常见并发症为胆瘘和 /或胰瘘 ,主要死亡原因是出血、胰瘘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一个高危险手术 ,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胰肠“套入式”吻合和胃肠Roux -en -y吻合可以有效降低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应用虹膜拉钩的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 3 1例 (3 1眼 )小瞳孔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中均使用虹膜拉钩扩大瞳孔 ,术后随访 3~ 1 2月。结果 :术后 3 0眼 (96.7% )瞳孔恢复圆形 ,1眼 (3 .3 % )呈不规则圆形 ;2 9眼 (94% ) ,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瞳孔下白内障采用虹膜拉钩手术方法 ,术后可获得良好视力和圆瞳孔 ,而无严重并发症 ,是一种较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倒流性疾病,采用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PCC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和下肢深静脉瓣膜重建术治疗208例274条肢体,男119例,女89例,平均年龄(49.2±3.4)岁,平均病程(14.0±1.0)年。经彩色多普勒和静脉顺行造影检查,有77%患肢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术后随访率73.1%,随访平均时间(6.5±0.5)年。行PCCS+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的肢体有7.6%浅静脉曲张复发,23.4%症状复发,16.1%溃疡复发,复发病例均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Ⅱ°以上。行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者,症状、体征全部消失,瓣膜功能恢复正常。PCC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Ⅱ°~Ⅲ°以上者,可同期行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  相似文献   

13.
舟山眼镜蛇毒细胞毒素-F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舟山眼镜蛇毒细胞毒素 - F(CTX- F)对小鼠肉瘤 180 (S180 )、宫颈癌 U14、艾氏腹水癌(EAC)和 P388白血病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方法  CTX- F不同剂量腹腔注射 (ip)对 EAC和 P388白血病荷瘤小鼠存活时间、生命延长率的影响 ;CTX- F不同剂量静脉注射对 U 14和 S180荷瘤小鼠瘤块重量的影响 ,并计算抑瘤率。 结果  CTX- F 0 .6和 0 .8m g/ kg实验第 1、3和 5天给药 (ip) ,使艾氏腹水癌荷瘤小鼠存活时间由 10 .0± 2 .0d分别提高到 2 2 .2± 6 .3和 31.3± 9.2 d,生命延长率分别为 12 5 .5 %和 2 13.2 % ;P388小鼠存活时间从 10 .8± 1.9d分别延长到 15 .9± 1.9和 17.6± 2 .3d,生命延长率分别为 4 7.0 3%和 6 3.2 4 %。CTX- F 0 .8和 1.0 m g/ kg静脉注射 ,连续给药 7d,对宫颈癌 U 14抑瘤率分别为 2 6 .6 4 %和 38.87% ;对肉瘤 S180的抑瘤率分别为 31.8%和39.7%。 结论 舟山眼镜蛇毒 CXT- F对小鼠移植性肿瘤荷瘤小鼠具有实验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一种简易有效的治疗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对本院近5年来治疗的10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采用床边经皮钻颅一次性抽吸法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87.7%,近期基本治愈率及显著进步率达72.6%,比传统内外科治疗方法及国内同类方法疗效更高。本法经解剖实验证实定位准确,临床使用穿刺成功率达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分析8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从甲状腺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清扫方式等方面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短期低钙血症42例(47.2%),暂时性声音嘶哑12例(13.5%),乳糜漏2例(2.2%)。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主张行甲状腺全切术或甲状腺近全切除术,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及颈淋巴结情况,行相应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6.
影响腹腔镜下标准鞘膜内子宫切除术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标准鞘膜内子宫切除术(classicintrafascialsemmhysterectomy,以下简称 CISH)的可能影响困素。方法:对 1999年起我院开展的 38例 CIS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 105~300 min,平均(181.9±58.5)min,出血量中位数150 mL。在长手术时间组,盆腔粘连、平均出血量均较短手术时间组明显增加(P<0.05)。CISH中转开腹7例(18.4%),主要原因为严重盆腔粘连和瘤体位置异常。结论:严重盆腔粘连、瘤体位置异常、术中大量出血对手术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326例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月间手术治疗326例胸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食管胸上段32例、胸中段213例、胸下段81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79例,三切口食管结肠吻合术5例,左颈、左胸二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156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53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33例。结果手术病死率为1.23%(4/326),术后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胸段食管癌应提倡食管次全切除加彻底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睾丸卵黄囊瘤的超声诊断及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睾丸卵黄囊瘤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例睾丸卵黄囊瘤,观察其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睾丸卵黄囊瘤具有特征性声像图改变,边界清楚,内回声低而后方回声轻度增强,血供丰富。其上述特征相应的病理基础为:大量的小型瘤细胞以及间质排列成疏松的微囊状或网状结构。结论睾丸卵黄囊瘤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结合年龄及AFP检查有助于本病与睾丸炎及其他类型的睾丸肿瘤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 5 0例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 ,采用改良Y V矫正联合内眦韧带缩短法矫正内眦赘皮 ,缩短内眦间距 ,3个月后二期行额肌瓣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结果】经随访 6个月~5年 ,证实能达到矫正内眦赘皮 ,延长睑裂 ,缩短内眦间距和充分上提上睑的目的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改良Y V矫正联合内眦韧带缩短法和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的效果确切、简便又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杨杰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3):308-3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1例符合标准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1试验组有2例Schatzker型骨折病人闭合复位失败。2试验组累计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3试验组膝关节临床功能优良率和复位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放射评分值也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临床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费用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安全、微创、经济、疗效好的特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