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HPLC同时测定骨刺宁胶囊中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骨刺宁胶囊中三七皂苷类成分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05%磷酸(19.5 ∶80.5)为流动相,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的含量,检测波长203 nm。 结果 :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192~30.4 μg和1.1~10.48 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4%和97.64%,RSD分别为0.61%和2.30% (n=5)。 结论 :所用方法测定样品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骨刺宁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HPLC同时测定薏仁肠肽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薏仁肠肽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含量。 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Agilent ZE-C18柱(4.6 mm ×250 mm,5 μm),以乙腈-水(17 ∶8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 结果: 人参皂苷Rg1在0.4~10.1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三七皂苷R1在0.1~2.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999 8,人参皂苷Rg1平均回收率99.96% ,RSD为0.25%,三七皂苷R1平均回收率100.03%,RSD为0.23%。 结论: 本法可同时测定薏仁肠肽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含量,方法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灵芝降糖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人参皂苷Rg1、Re、Rb1及三七皂苷R1进行定量测定。结果:人参皂苷Rg1在3.86~23.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18%,RSD=1.52%;人参皂苷Re在0.628~3.76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22%,RSD=0.41%;人参皂苷Rb1在3.74~22.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51%,RSD=0.74%;三七皂苷R1在0.764~4.5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05%,RSD=1.1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HPLC-ELSD测定三七药材及其制剂血塞通注射液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Rb1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填料为十八烷基健合硅胶 ,流动相为乙腈 水 ,梯度洗脱 ;漂移管温度 10 5℃ ,载气流速 2.9L·min-1。结果 :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Rb1分别在 0.4 5 0 6~ 2.2 5 30 ,1.4 772~ 7 386 0 ,1 2 0 6. 6~ 6 .0 330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 ;药材中 3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7 1% (RSD 1.9% ) ,96 8% (RSD 2.0 % ) ,97 0 % (RSD 2.2 % ) ;血塞通注射液中分别为 98.7% (RSD 1.9% ) ,98.5 % (RSD 1.8% ) ,98.1% (RSD 1.4 %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 ,无干扰 ,可用于三七药材及血塞通注射液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HPLC测定片仔癀中4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片仔癀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牛磺胆酸钠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BDS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40 min(20%A~40%A),40~90 min(40%A~90%A),90~100 min(90%A);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结果测得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牛磺胆酸钠的回收率分别为100.3%,101.6%,103.3%,100.6%。线性范围分别是:三七皂苷R1 0.346 4~8.66μg(r=0.9963),人参皂苷Rg1 0.432 2~10.805μg(r=0.9964),人参皂苷Rb10.4224~10.56μg(r=0.9999),牛磺胆酸钠0.448~11.2μg(r=0.999 6)。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能将片仔癀中的皂苷及胆汁酸较好的分离检测,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结果稳定,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七提取液中皂苷类成分的热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三七水煎液中人参皂苷Rg1,Rb1,三七皂苷R1的热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g1,Rb1,三七皂苷R1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2 min,19%A;12~60 min,19%~36%A),检测波长203 nm。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温度和加热时间对三七水煎液和混合对照品溶液中人参皂苷Rg1,Rb1,三七皂苷R1含量的影响。结果:三七水煎液中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在不同温度下加热12 h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随温度的增高转化速率增大,于100℃时分别约降至初始含量的30%,50%,30%;混合对照品溶液中3种皂苷类成分则几乎不发生转化。结论:三七水煎液中3种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变化主要不是温度引起的,而可能是三七内部特殊物质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三七总皂苷透皮凝胶膏剂的制备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优选三七总皂苷透皮凝胶膏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以凝胶膏剂样品的初黏力、外观、涂布性等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凝胶膏剂的成型工艺;采用HPLC测定三七总皂苷的含量。 结果: 优化的基质处方为部分聚合的聚丙烯酸钠4 g,羧甲基纤维素钠1 g,高岭土3.5 g,甘羟铝0.18 g,甘油-丙二醇(2:1)25 g,聚乙烯吡咯烷酮0.5 g,聚维酮0.5 g,聚乙烯醇0.25 g。HPLC测得三七皂苷R1在0.42~3.36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人参皂苷Rg1在4.82~38.56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人参皂苷Rb1在1.24~9.92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 结论: 优选的凝胶膏剂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HPLC操作简便、可靠,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宫宁冲剂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伟  王宁 《中国药学杂志》1997,32(8):491-494
 目的:为宫宁冲剂(中药制剂)提供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三七、黄芩、白芍、甘草进行了定性鉴别;以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制剂中三七皂苷C1(人参皂苷Rg1)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人参皂苷Rg1在1.1μg~6.6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18%,RSD为0.9%。结论:三七等药材的定性鉴别及人参皂苷Rg1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吴小明  梁少瑜  程文胜  陆珩  汪涛  向飞军 《中草药》2013,44(24):3489-3492
目的 研究三七普通细粉与超微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g1的溶出行为,探讨粉体粒径对皂苷类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 采用桨法和HPLC技术同时分析不同粒径三七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的体外溶出情况,比较不同粒径粉末的溶出速率。结果 超微粉碎后3种皂苷类成分的溶出速率均显著提高。结论 超微粉碎有助于三七饮片中皂苷类成分的溶出,粉碎粒度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ZJHX橡胶膏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Rg1,Rb1和血竭素的含量,选用乙腈-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 μL,柱温35 ℃,检测波长分别为203 nm(皂苷类),440 nm(血竭素)。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Rg1,Rb1和血竭素均能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251~5.020,0.520~10.400,0.251~5.010,0.505~10.100,0.160~3.270 μg, R2分别为0.999 8,0.999 9,0.999 7,0.999 8,0.999 9,各成分在其线性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99.39%~100.5%。所建立的HPLC双波长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ZJHX橡胶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雷公藤萜类成分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雷公藤转录组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以雷公藤悬浮细胞为研究材料,克隆Tw CYP88A1基因。方法: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雷公藤Tw CYP88A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其组织表达谱。结果:Tw CYP88A1 c DNA全长1 594 bp,编码491个氨基酸,等电点9.16,相对分子质量55.957 k Da,具有半胱氨酸铁血红素配体信号活性催化位点。植物组织表达分析表明Tw CYP88A1基因在雷公藤叶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结论:从雷公藤悬浮细胞中克隆得到Tw CYP88A1基因全长c DNA,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其组织表达谱,为深入分析雷公藤细胞色素P450酶、解析雷公藤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下游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克隆国产沉香基原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jasmonate-zim-domain protein(As JAZ1)基因的编码区,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及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为筛选互作蛋白因子和研究基因功能奠定基础。该实验以白木香叶片中分离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克隆到茉莉酸信号转导抑制蛋白基因JAZ(As JAZ1)的编码区全长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上,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As JAZ1,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后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在37℃经0.5 mmol·L-1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4 h后,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9 k Da的融合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该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的上清和沉淀中均有表达,但以包涵体表达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与肠上皮细胞(Caco-2)共培养体系,研究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其对THP-1细胞活化致Caco-2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制备THP-1与Caco-2细胞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实验分为空白组、LPS组和给药组。空白组细胞正常培养;LPS组在上层Caco-2细胞形成单层屏障后,在下层THP-1细胞中加入LPS(1 mg·L-1);给药组在LPS组的基础上在THP-1细胞中分别加入33 mg·L-1的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THP-1细胞与Caco-2细胞共培养24 h后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示踪法检测下层芯片通道中的FITC-Dextran荧光值。THP-1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LPS组、给药组。空白组THP-1细胞正常培养;LPS组在THP-1细胞中加入LPS(1 mg·L-1);给药组在LPS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相应剂量的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11、33、100 mg·L-1)。细胞培养24 h后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检测THP-1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THP-1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Caco-2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LPS组、给药组。空白组Caco-2细胞正常培养;其他组将第二部分THP-1细胞实验中对应组的细胞上清置换于Caco-2细胞中,继续培养24 h后CCK-8检测Caco-2细胞活性,Real-time PCR检测Caco-2细胞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及紧密连接蛋白封闭蛋白(Occludin)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aco-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结果 在THP-1与Caco-2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与LPS组比较,人参皂苷Rg1和Rb1均能有效保护LPS诱导肠上皮屏障通透性升高(P<0.01)。Rg1和Rb1拮抗LPS诱导的THP-1细胞IL-6、IL-1β、TNF-α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升高(P<0.05)。经Rg1和Rb1处理的THP-1细胞上清与Caco-2细胞共培养后,与LPS组比较,显著降低Caco-2细胞IL-6、IL-8、TNF-α炎性细胞因子表达(P<0.01),上调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结论 在THP-1与Caco-2细胞共培养体外模拟肠道上皮屏障功能模型中,人参皂苷Rg1和Rb1通过调节THP-1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进而调控Caco-2细胞的炎性反应和细胞屏障完整性,在LPS诱导的体外肠上皮屏障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组织中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柯巴基焦磷酸合酶1基因(SmCPS1)启动子区甲基化分布特征及其与SmCPS1组织差异性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重亚硫酸盐转化法检测不同组织中SmCPS1启动子区-1 021 bp(转录起始位点+1)内的甲基化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不同组织中SmCPS1表达量。结果:SmCPS1启动子区甲基化主要集中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750~-500 bp,-450 bp以内的启动子区几乎无甲基化。300个甲基化检测位点中,组织差异性甲基化位点共72个,占总检测甲基化位点数的24%;发生甲基化的转录因子结合区域共18个,其中有10个区域的甲基化存在组织差异。与SmCPS1表达量显著相关(P0.01)者21个,其中7个负相关者集中在-632~-450 bp,14个正相关者分布在-632 bp之外及-450 bp以内的启动子区。结论:SmCPS1启动子区甲基化差异可能是影响其组织差异性表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清脑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g1 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HPLC法 ,ZorbaxC1 8(4 6mm× 2 5 0mm)色谱分析柱 ;流动相 :乙腈 0 4磷酸水溶液 (19∶81) ,检测波长 2 0 5nm。结果 :人参皂苷Rg1 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 0 32~ 3 2 5 μg ,平均回收率10 0 8% ,RSD为 2 4 3%。结论 :方法可靠 ,简单可行 ,为建立清脑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克隆菊花脑芳樟醇合酶基因CnTPS1的全长编码序列,利用原核系统表达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菊花脑萜类合成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菊花脑基因组数据为基础,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CnTPS1的全长编码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序列特征。利用qRT-PCR技术分析CnTPS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体外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结果 CnTPS1编码序列全长1749bp,编码582个氨基酸;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茎和管状花中表达量较高;原核表达系统能诱导出67.58kDa大小的蛋白。结论 首次从菊花脑中克隆得到一个芳樟醇合酶基因CnTPS1,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预测,分析了该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诱导表达出目标蛋白,这些结果将为菊花脑萜类合酶基因的功能以及萜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天麻栽培品种退化和新品种匮乏问题,选育综合性状较为优良的天麻品系“略麻-1号”。方法 采用系统育种方式,培育了红天麻“略麻-1号”(ZYXP-2020-006),并对其进行田间测评。结果 与对照品种安徽红天麻相比,“略麻-1号”花茎颜色为橙红色,属红天麻,花茎高且粗;花序多且轴长;果实红褐色且长、宽适中,鲜质量大、数量多;种茎短粗呈子弹状,黄白色,无蜜环菌缠绕,无退化现象;箭麻呈扁平状或长筒状,黄白色,环纹清晰明显;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质量分数为0.42%,比对照品种高35.48%;总产量比对照品种高101.97%。结论 “略麻-1号”繁殖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具有显著且稳定的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预测分析并克隆丹参E3泛素连接酶SmCOP1(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ic1),并对其靶基因进行初筛,为丹参次生代谢关键调控因子MYB以及bHLH等转录因子泛素化研究做准备。方法 本研究利用拟南芥AtCOP1蛋白序列,用HMMER3程序和在线程序SMART,在丹参全基因组数据库筛选到丹参中的E3泛素连接酶SmCOP1序列,经RT-PCR技术获得丹参cDNA,以其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相关分析。通过酵母双杂实验对其调控丹参酮和酚酸物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SmCOP1的2个蛋白均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其N-端为环形锌指结构域(RING–finger),C-端为WD40重复结构域。通过建立进化树表明SmCOP1bAtCOP1是直系同源的关系,而SmCOP1aSmCOP1b是旁系同源的关系。Y2H实验显示SmCOP1a与SmPAP1互作。结论 成功克隆并预测分析丹参E3泛素连接酶SmCOP1,并初步发现其可能通过靶向MYB转录因子SmPAP1对其泛素化修饰参与调控酚酸类物质的代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 MADS-box基因家族进行筛选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SOC1-4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验证。方法 基于当归全长转录组筛选MADS-box基因家族,利用在线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q RT-PCR检测SOC1-4基因在不同材料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当归全长转录组中含有29个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10个亚家族,共含有6个保守基序,蛋白质序列长度为49~422 aa,相对分子质量为5 697.56~49 624.90,等电点为5.06~11.00,亚细胞结果显示当归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定位于叶绿体、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二级结构预测及3D建模显示同一亚家族结构相似;SOC1-4基因克隆片段与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SOC1-4基因随种苗春化作用和植株发育时期延长呈现高表达,在抽薹植株、茎和叶中高表达,而在冷冻规避春化作用种苗中呈现低表达。结论 当归含有29个MADS-box成员,各成员理化性质和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SOC1-4基因表达水平与当归抽薹开花生理调控一致,为当归MADS-box基因家族调控抽薹开花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