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muc-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NSCLC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36例NSCLC组织中有19例muc-1基因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2.7%,正常肺组织无muc-1表达。muc-1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 =6.733,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muc-1基因阳性表达率高(N0 10%,N1 58.82%,N2 88.9%)。结论:muc-1基因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检测muc-1基因表达对NSCLC患者的预后和术后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uc-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NSCLC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肺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并进行5年临床随访。结果:(1)36例NSCLC组织有19例Muc-1基因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2.7%,10例肺组织无Muc-1基因阳性表达。(2)Muc-1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χ2 =10.166, P<0.05)。(3)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36例NSCLC中Muc-1mRNA阳性表达组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χ2 =10.701,P<0.01)。结论:Muc-1基因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生存率低,对于NSCLC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1,MCT1)、CD147、CD44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表达相关性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取经病理确诊的50例NSCLC患者癌组织(肺癌组)、远癌组织(距肿瘤边缘大于5 cm,远癌组)和2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T1、CD147、CD44蛋白表达。结果:(1)肺癌组中MCT1、CD147、CD44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远癌组和对照组(P<0.05);(2)MCT1在肺癌细胞膜中表达与CD147、CD44蛋白表达(χ2=7.284,P=0.007;χ2=6.522,P=0.011)均存在相关性;(3)MCT1、CD147、CD44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PTNM分期均无关,但与肿瘤的组织类型(χ2=12.888,P=0.039;χ2=3.997,P=0.043;χ2=3.982,P=0.000;χ2=7.670,P=0.035)、淋巴转移(χ2=13.406,P=0.021;χ2=13.406,P=0.021;χ2=11.809,P=0.039;χ2=12.493,P=0.000)显著相关,另外MCT1(细胞膜)蛋白表达还与肿瘤分化程度(χ2=7.135,P=0.013)及吸烟史(χ2=6.623,P=0.010)显著相关,CD44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χ2=5.486,P=0.000)。结论:在NSCLC患者组织中MCT1、CD147、CD44蛋白表达均高于癌周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统计结果显示3者在NSCLC细胞膜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MCT1、CD147、CD44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远处淋巴结转移,它们可能作为检测NSCLC和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34+ CD38-组(n=36)和CD34+CD38+组(n=58)。2组患者诱导方案均为IA方案。比较2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CD34+ CD38-组患者CRR为77.8%,CD34+CD38+组为86.2%,2组患者诱导治疗后C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 CD38-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53.8%和36.0%)均高于CD34+CD38+组(27.9%和14.3%)(P<0.05);CD34+ CD38-组患者中位OS(13.60个月)小于CD34+CD38+组(20.33个月)(P<0.05);CD34+ CD38-组患者中位DFS(12.87个月)小于CD34+CD38+组(33.93个月)(P<0.05)。CD34+ CD38-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52.8%和38.9%)低于CD34+CD38+组(75.9%和48.3%)(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CD34+ CD38-抗原的表达为初诊AML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预后指标,表达CD34+ CD38-抗原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天冬氨酸肽酶A(NapsinA)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淮南朝阳医院2014年5月-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70例NSCLC患者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根据5年随访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n=38)和生存组(n=32)。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TTF-1、NapsinA蛋白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TTF-1、NapsinA蛋白表达NSCLC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5年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织中TTF-1阳性率(65.71%)、NapsinA阳性率(71.4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1.43%、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31、46.667,P均<0.05)。TTF-1、NapsinA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043、18.641、13.635、21.652,19.330、7.292、9.3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low和乙醛脱氢酶1(ALDH1)在浸润性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癌分子亚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制备组织芯片,使用罗氏Ventana Benchmark XT autostainer仪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9例乳癌手术切除标本中CD44、CD24和ALDH1的表达。结果乳癌病例中CD44+/CD24-/low的阳性表达率为37.1%,其在乳癌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P<0.01),在Her-2型及三阴性乳癌(TNBC)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乳癌病例中ALDH1的阳性表达率为22.8%,其在乳癌各分子亚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11,P<0.01),在TNBC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乳癌病例中CD44+/CD24-/low与ALDH1+的联合表达率为5.8%,其在乳癌各分子亚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07,P<0.01)。CD44+/CD24-/low与ALDH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1,P>0.05)。CD44+/CD24-/low阳性表达的乳癌病人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55.2%,较阴性表达病人显著降低(χ2=10.34,P<0.01);ALDH1阳性表达的乳癌病人5年DFS为61.0%,较阴性表达病人显著降低(χ2=12.28,P<0.01)。结论乳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low和ALDH1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不高,在乳癌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有差异,联合检测这些标志物有可能预测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粘附分子CD44变异型-6(CD44v6)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9例NSCLC中COX-2、CD44v6的表达。结果:(1) NSCLC中COX-2、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7%、72.46%,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2)69例 NSCLC 中淋巴结转移33例,33例淋巴结转移组中 COX-2、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2%和84.85%,显著高于36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3)NSCLC 淋巴结转移组中 COX-2表达和CD44v6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COX-2和 CD44v6在 NSCLC 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OX-2和CD44v6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uc-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NSCLC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肺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并进行5年I临床随访.结果 (1)36例NSCLC组织有19例Muc-1基因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2.7%,10例肺组织无Muc-1基因阳性表达.(2)Muc-1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x2=10.166,P<0.05).(3)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36例NSCLC中Muc-1mRNA阳性表达组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X2=10.701,P<0.01).结论 Muc-1基因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生存率低,对于NSCLC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1,MCT1)、CD147、CD44 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达相关性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取经病理确诊的50例NSCLC患者癌组织(肺癌组)、远癌组织(距肿瘤边缘大于5 cm,远癌组)和2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MCT1、CD147、CD44蛋白表达。结果:(1)肺癌组中 MCT1、CD147、CD44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远癌组和对照组(P<0.05);(2)MCT1在肺癌细胞膜中表达与CD147、CD44蛋白表达(χ2=7.284,P=0.007; χ2=6.522,P=0.011)均存在相关性;(3)MCT1、CD147、CD44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PTNM分期均无关,但与肿瘤的组织类型( χ2=12.888,P=0.039; χ2=3.997,P=0.043; χ2=3.982,P=0.000; χ2=7.670,P=0.035)、淋巴转移(χ2=13.406,P=0.021; χ2=13.406,P=0.021; χ2=11.809,P=0.039; χ2=12.493,P=0.000)显著相关,另外 MCT1(细胞膜)蛋白表达还与肿瘤分化程度( χ2=7.135,P=0.013)及吸烟史( χ2=6.623,P=0.010)显著相关,CD44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χ2=5.486,P=0.000)。结论:在NSCLC患者组织中 MCT1、CD147、CD44蛋白表达均高于癌周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统计结果显示3者在NSCLC细胞膜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MCT1、CD147、CD44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远处淋巴结转移,它们可能作为检测NSCLC和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研究HIST1H3D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选取2021年1—12月在妇产科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组织40例,以及2016年1月—2020年12月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蜡块标本124例。通过RT-q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分析HIST1H3D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表达差异;通过χ2检验及生存分析曲线分析HIST1H3D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临床特征和生存的影响;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FIGO分期(χ2=30.491,P<0.001),肿瘤大小(χ2=8.362,P<0.004),淋巴血管间隙浸润(χ2=29.350,P<0.001)和HIST1H3D表达(χ2=4.148,P<0.042)等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HIST1H3D基因过表达是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淋巴结阳性...  相似文献   

11.
细胞粘附因子CD44v6表达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因子CD4 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的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 4v6在 79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伴淋巴结转移者CD4 4v6表达阳性率为4 5 .4 5 % ( 2 0 / 4 4 ) ,无淋巴结转移者CD4 4v6表达阳性率为 5 3.33% ( 2 1/ 35 )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D4 4v6阳性者生存率与阴性者之间有一定差别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CD4 4v6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关系 ,但其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CD4 4v6表达与肺癌短期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bFGF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测定60例甲状腺组织中CD44V6与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其阳性率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CD44V6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23/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33)(P〈0.01)。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为75.0%,滤泡状腺癌组为71.4%,在髓样癌中及未分化癌中未见阳性表达。bFGF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18/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0/33)(P〈0.01)。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为75.0%,滤泡状腺癌组为28.6%,在未分化癌组为40.0%,髓样癌中未见阳性表达。分析CD44V6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发现随分期的增加而增加,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在Ⅰ、Ⅱ、Ⅲ期分别为64.9%,75.0%,100.0%。结论CD44V6表达与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周骁  辅桓钦  钟春苗 《浙江医学》2011,33(12):1743-1745,1752,I0017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ivin、CD44v6、E-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探讨NSCLC组织Livin、CD44v6、E-cad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1例NSCLC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良性肺组织标本中Livin、CD44v6、E-ca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癌分期、分化、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1)肺癌组织中L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与癌旁组织及良性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旁组织中Livin阳性表达率较良性肺组织中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Livin在Ⅲ期肺癌中表达较Ⅰ、Ⅱ期明显增高,其表达与肺癌TNM分期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组Livin阳性率86.2%(25/2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3.8%(1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44v6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与癌旁组织及良性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CD44v6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TNM)呈正相关(P<0.01).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96.6%(28/2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3.3%(1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3)E-cad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与癌旁组织及良性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无关(均P >0.05).(4)Livin与CD44v6在肺癌组织均有较高表达,Livin阳性表达组中CD44v6的表达强度较阴性组明显增高,Livin与CD44v6表达呈正相关(P<0.01).Livin与E-cad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Livin、CD44v6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E-cad在NSCLC组织中表达降低,Livin、CD44v6与NSCLC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提示三者在NSCLC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CD44v6 与Livin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推测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NSCLC的疾病过程,其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CD147、CD44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取经病理确诊的56例NSCL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20例肺良性病变、7例正常肺组织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CT1、CD147、CD44 mRNA表达,并分析癌组织中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MCT1、CD147、CD44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 癌组织中MCT1、CD147、CD44 mRNA三者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3) MCT1、CD147、CD44 mRNA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瘤大小、pTNM分期均无关,但与肿瘤的组织类型(P均<0.05)、淋巴结转移(P均<0.05)有关;MCT1、CD44 mRNA的表达还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结论在NSCLC患者组织中MCT1、CD147、CD44 mRNA表达上调,它们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NSCLC诊断和预后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CD44变异体V6、V7/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D44V6、V7/8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观察CD44V6、V7/8在7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转移吉中的表达。结果 在肺癌中CD44V6、V7=8表达鳞癌欧于腺癌;在正常肺组织中无表达。淋巴结转移病便中CD44V633/36(91%)表达阳性,在25例转移淋巴结中24例表达阳性(96%)。CD44V6在Ⅲ ̄Ⅳ期患者表达高于Ⅰ ̄Ⅱ期患者。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D44v6、E-cadherin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S-P)分析66例NSCLC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CD44v6及E-cadherin表达。结果:CD44v6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分化差的癌组织中表达高于分化较好的(P<0.05);有淋巴转移高于无转移者(P<0.05);预后差的高于预后好的(P<0.05);E-cadherin在NSCLC中表达率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分化差的癌组织中表达低于分化较好的(P<0.05);有淋巴转移低于无转移者(P<0.05);预后差的低于预后好的(P<0.05)。结论: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可作为NSCLC重要生物学指标,有助于对NSCLC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CD44s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CD44s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对62例非癌组织和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了CD44s和CD44V6蛋白的检测。结果 CD44s和CD44V6在非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前者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后者,P值小于0.05;CD44s在NSCLC的早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时分别为72.7%和75%,显著高于中后期(50%)和有淋巴结转移者(50%),P值均小于0.05;CD44V6在NSCLC的中后期和有淋巴结转移时分别为84.2%和85%,显著高于早期(54.5%)和无淋巴结转移者(50%),P值均小于0.05。结论 CD44s强表达和CD44V6弱表达的NSCLC病人多为早期,发生转移的可能性较小,是NSCLC预后良好的一个指标,相反,预后较差。检测这两个指标可以指导NSCLC病人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CD44 V6 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 SP法 )检测了 45例非小细胞肺癌 ( NSCL C)和 16例小细胞肺癌 ( SCLC)中 CD44 V6 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13 1例 NSCL C呈现 CD44 V6 阳性反应 ,阳性率为 68.9% ,而 SCLC则全部阴性 ( P<0 .0 1)。 2在鳞、腺癌中 ,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 CD44 V6 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 P<0 .0 5 )。结论  CD44 V6 在 NSCL C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并可作为一个预后指标 ,而 SCL C的转移则不依赖于 CD44 V6 的介导 ;而且 CD44 V6 可作为一种新的标志物 ,用于鉴别肺癌的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