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男,51岁,因左小腿蚓状团块5年入院.查体:左小腿沿大隐静脉走行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团块;左膝下15 cm周径较对侧粗3 cm;左下肢Trendelenburg试验(+),曲张静脉处Pratt试验(+),静脉超声提示左股静脉返流>1 s.为进一步明确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情况,行下腔静脉造影及下肢静脉顺逆行造影.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1岁,主因双下肢肿胀伴心悸及胸闷3d.经下肢静脉超声及胸部强化CT诊断为急性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拟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中经左股静脉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沿椎体左侧上行,于肾静脉开口上方水平转向脊柱右侧.于是行右股静脉穿刺,经双侧股静脉穿刺处鞘管同时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双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在L1椎体水平、左肾静脉在L2椎体水平分别汇入右侧下腔静脉和左侧下腔静脉,双侧下腔静脉在L1椎体上缘水平汇合成总下腔静脉,在总下腔静脉放置滤器1枚.术后给予抗凝等治疗.术后3年随访,患者长时间活动或站立后双下肢轻度肿胀,余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3.
正孕患者女,38岁,主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天,右下肢肿胀1天"入院。患者14年前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于外院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左髂静脉支架置入术。体查:体温37.5℃;右下肢较左下肢增粗,右侧膝上10cm及膝下10cm处腿围分别为44.81cm和35.18cm,左侧分别为41.50cm和33.04cm,且右下肢皮肤张力较左侧增高,右下肢Homans征及Neuhof征阳性;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中穿刺误入下腔静脉,留置肾造瘘管后出现下腔静脉血栓的处理办法。 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例左肾铸型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于全麻下行左PCNL。术中穿刺建立通道后出血汹涌,视野不清,中止手术,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术后第3日复查CT提示肾造瘘管经左肾静脉、下腔静脉至肝脏,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行经皮下腔静脉及左肾动脉造影,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及溶栓导管,透视监视下拔出左肾造瘘管。 结果拔出肾造瘘管后,患者无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反复经导管造影,未见造影剂外溢。经溶栓治疗后,术后第11日再次行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充盈缺损,顺利回收滤器。 结论PCNL术中穿刺误入下腔静脉,留置肾造瘘管伴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时,在血管造影辅助下分步缓慢拔出肾造瘘管并行溶栓治疗的方法安全、可靠,可避免外科手术的二次伤害及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下腔静脉缺如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下腔静脉缺如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我院自1994~1997年共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 患者,男,48岁。以间断性腰背痛3个月,突发左下肢全肢型水肿,小腿有张力性水泡,水肿累及会阴、左臀及腰部。躯干及双下肢无明显浅静脉曲张。入院诊断: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急诊作左髂股静脉取栓术,先采用腹膜后途径,取栓后发现左髂静脉近心端不通。开腹探查:腹腔无粘连,但腹壁肌层及系膜侧血管丰富,脊柱左前方可探及正常的腹主动脉,其右前方及其邻近至十二指肠平面未探及下腔静脉痕迹。紧邻腹主动脉左侧壁有一长轴与其平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健侧股静脉,先行下腔静脉造影,明确下腔静脉管径、有无血栓及肾静脉开口位置,换导引长鞘,将滤器送入距肾静脉下缘1.5cm处释放,再次造影,证实滤器准确无误,拔管局部加压包扎,术后抗凝治疗。除1例外,其余病例均于14~22d经原路径应用抓捕器取出下腔静脉滤器。结果 27枚滤器取出。在滤器上均可见多少不等的血栓;1例置入15d时滤器被大量血栓阻塞,经手术取栓后,置溶栓导管溶栓,好转,未取滤器。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应用临时性滤器可以有效的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动脉前方,与右下腔静脉合成一干,此段管径约为1.5 cm,右侧管径1.8 cm,谨慎游离左下腔静脉及左肾静脉,于左肾静脉后方找到左肾动脉(图3),钳夹肾蒂血管后切断,游离整个肾脏,完整切除左肾。术后剖开标本见肿瘤位于左肾中极,约40 mm×30 mm大小,为灰黄质硬实性肿块,包膜不明显。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左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局灶细胞丰富,输尿管切缘未见肿瘤累及。随访2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不适。讨论双下腔静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生概率为0.2%~3%[1],合并有双子宫畸形及左肾肿瘤的病例更为罕见。胚胎发育10~12周受到一些内外因素干扰,导致  相似文献   

8.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吴洪波 《护理学杂志》2002,17(3):177-178
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静脉血栓形成中危害较大 ,血栓脱落引起的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1]。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是目前开展的一项新技术 ,既能阻挡 3mm以上的栓子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又不至于影响静脉回流 ,且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1 999年 3月起 ,我科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治疗 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 ,使阻塞的血管再通。现将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例中 ,男 3例、女 1例 ,年龄 40~ 47岁。下肢静脉造影示左股静脉中段单侧血栓形成 2例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侧支循环形成 …  相似文献   

9.
置入Aegisy下腔静脉滤器95天后取出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6岁,主因左下肢肿胀3 d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外院行下腔静脉Aegisy滤器置入术,术后给予抗凝治疗,肢体肿胀减轻出院.95 d后因强烈要求取出滤器2009年6月2日收入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查体:左下肢大、小腿肿胀较健侧粗2 cm;查凝血酶原时间15 s;X光片可见滤器(深圳先健科技生产的可回收性Aegisy滤器);多普勒检查:右下肢深静脉通畅,左下肢股浅静脉以下不完全性血栓;股浅、腘静脉反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滤器引起的下腔静脉闭塞是一种罕见但可以致命的严重并发症,本文目的是报告1例下腔静脉滤器术后闭塞合并左肢体急性血栓形成及右髂静脉慢性血栓形成的诊治。方法 患者46岁,男性,因“左大腿进行性胀痛3天”入院,彩超和CT静脉成像(CTV)所示下腔静脉可见金属支架影及下腔静脉、双侧髂总静脉、左侧髂内、外静脉、左侧股静脉、左侧腘静脉、胫前、胫后、腓总静脉广泛血栓形成。随后行腔内治疗手术:经导丝穿刺后置入球囊扩张并在静脉闭塞处植入支架,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处使用双侧髂外静脉植入球囊对吻扩张后再植入支架。术后常规服用抗凝药至少3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腹痛及消化道不适感消失,左大腿肿胀逐渐消失如常。1月及3月常规复查显示下肢深静脉通畅,支架内无血栓形成。结论 针对滤器引起的血栓性下腔静脉闭塞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复杂病例,腔内治疗有效及安全。开通双侧髂静脉后的球囊对吻扩张下腔静脉,以及放置支架后球囊扩张,展现了腔内治疗的灵活性,为后续腔内治疗的术式变化以及相应的复杂病例治疗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58岁, 因"突发左下肢肿胀5 d"入院。既往有肺栓塞、脑梗死和冠心病病史, 未规律抗凝治疗。查体:左下肢重度水肿, 呈凹陷性, 皮温升高。下肢静脉彩超:左侧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近心端、股浅静脉、腘静脉管腔扩张, 其内可见低回声, 压之管腔不能闭合。全腹部三期强化CT:下腔静脉、左侧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可见条状充盈缺损。肺动脉CTA:双肺动脉主干可见充盈缺损影。依据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 入院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检查, 排除手术禁忌。下腔静脉造影:右肾静脉及肾静脉开口至双髂静脉汇合处下腔静脉造影剂充盈缺损, 考虑血栓形成, 不适合于肾静脉下方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遂于右肾静脉上方下腔静脉内放置Illicium滤器(Visee公司, 中国), 滤器近心端高度位于第12胸椎中点水平(图1), 位置良好, 血流通畅。术后予抗凝、消肿等支持治疗, 患者下肢肿胀好转出院。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第11天, 为取出滤器再次入院, DSA见滤器倾斜、移位, 回收钩进入右肾静脉(图2), 标准滤器回收法无法取出。经过讨论和体外模拟回收试验后, 决定行经颈...  相似文献   

12.
远端选择性脾肾静脉分流术(DSRS)常用以处理胃底食管静脉大出血,但不适应于已切除脾脏、脾静脉及左肾静脉(LRV)解剖位置异常,以及术前造影预料术后易致左肾静脉高压(RVH)病例;在此情况下,可采选择性脾腔静脉分流手术,即游离脾静脉端侧吻合于肾静脉下方下腔静脉,笔者施行7例,以替代DSRS,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作者曾以食管手术(如食管横断术、食管胃切除术、胃上部横断术等56例)及脾肾分流术(11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经7年随访,前者再出血发生率为42%,后者肝性脑病或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36%.再出血的发生率高主要由于门静脉及胃左静脉持续高压而致食管静脉曲张.作者后来改用lnokuchi的胃左下腔静脉分流术,以选择性地降低胃左静脉的压力,结果较好.本文对其所作的6例作了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年龄47~62岁,3例主诉柏油样大便,2例大量呕血,1例为强直性惊厥.除1例外均有脾肿大.3例腹水,用利尿剂后控制.属Child A级者4例,B级1例,C级1例.食管X光造影及内窥镜检查均示食管静脉曲张,术前或术中脾门静脉造影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行导管溶栓治疗(catheter direct thrombolysis,CDT)时,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在仁济医院(东院)血管外科,经CDT及后续腔内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全组93例(93侧肢体),其中男35例,女58例;左下肢80例,右下肢13例;年龄28~88岁,平均60±29岁.病程5 h至15 d,平均(6.28±7.08)d.结果 93例患者中,置入滤器者30例,未置滤器者63例(67.7%,63/93).左下肢DVT未置滤器者占93.6%(59/63).溶栓后复查数字减影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77例髂-股静脉血栓完全溶解,其中70例于患肢髂静脉检出狭窄或闭塞性病变,57例接受了后续腔内治疗.全组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术后肺CTA检查:3例PE,均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者;1例可疑PE,系未置入滤器者.结论 对于左下肢DVT且血栓未累及下腔静脉者,行CDT治疗时不必常规置入腔静脉滤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置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云南省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患者16例,经颈内静脉入路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经一侧小隐静脉入路行下腔静脉置管溶栓,尿激酶用量(60~80)×10~4 U/d。结果经置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后,13例患者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消失,回收的滤器上可见有少量的血栓黏附,下肢肿胀情况缓解,下腔静脉可达有效开通标准;2例下腔静脉漂浮血栓与下腔静脉管腔粘连,造成管腔狭窄,滤器未予回收;1例患者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消失,下肢肿胀情况略有缓解,滤器上可见大量血栓黏附而未予回收。所有患者在出院时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均缓解,行肺动脉CT示未发生明显肺动脉栓塞征象。对14例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见下腔静脉血流通畅,下肢肿胀等情况未加重,复查肺动脉CT未见肺动脉栓塞征象。结论从本组有限的数据初步得出,置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治疗中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性,45岁,因"体检发现右肾肿物4 d"于2008年12月8日入院,入院前无腰腹部和下肢不适.既往患高血压病2年,糖尿病3年.体检未见明显异常体征.腹部CT提示:右肾中极可见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以囊性成分为主,最大截面积5.7 cm×6.5 cm,边界清楚,局部边缘可见弧形及结节状稍高密度影;CT同时发现双下腔静脉变异,左、右髂总静脉分别在左、右骶髂关节前由髂内、髂外静脉合成后,各自向上延续为左、右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近10年收治的2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影像资料及手术方式,总结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影像学诊断包括彩超、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CT。治疗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后腹腔镜输尿管复位术。结果:患者通过不同影像学方法,初步诊断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6例行开放手术,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4.25±1.13)d;10例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复位术,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3.20±0.79)d。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肾积水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联合应用B超、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基本方法,CT的普及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后腹腔镜输尿管复位术视野清晰,对输尿管周围组织创伤小,有效降低了输尿管的再次狭窄率,可作为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前常规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后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致命性肺栓塞(PE)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1-05—2013-11诊治中老年下肢骨折124例,骨折部位:骨盆骨折5例,髋部骨折48例,膝关节周围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22例,胫骨伴或不伴腓骨骨折19例,下肢多发骨折1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当天早晨,一般于术前0.5~3.0 h到B超室进行下肢动脉及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筛查发现下肢DVT后,停常规手术,急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再完成骨折手术。结果 124例中出现DVT 24例,均为新发生的血栓。血栓部位:患侧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均充满血栓者1例,双下肢股静脉、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者2例,单纯患肢股静脉16例,单纯患肢腘静脉5例。4例未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其中1例拒绝放置滤器自动出院,3例要求溶栓及抗凝治疗,错过骨折最佳手术时机。20例成功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当日及次日进行骨折手术。9例术后3周内取出滤器;4例滤器上有大量血栓栓子,血栓拦截成功,避免了PE,滤器不予取出;7例在明确留置滤器利弊后自愿选择终生留置滤器。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下肢DVT后急诊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然后再进行骨折手术,可避免PE及猝死风险,为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导管溶栓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价值。方法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经股静脉(40例)、右颈静脉(8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滤器位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之髂股静脉进行溶栓。药物:尿激酶80-100万u,肝素1mg/kg。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术中导管溶栓32例完全再通及部分再通,余16例术后溶栓成功。结论经导管术中溶栓成功率高,效果好,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右肾或邻近后腹膜的肿瘤有时可侵犯或包围下腔静脉,以至在切除该等肿瘤时必须同时切除了腔静脉。切除下腔静脉时常需结扎左肾静脉,此种以往令人畏惧的手术实际上却是可行的,对残留的左肾功能影响不大。如因肿瘤或炎性肿块造成下腔静脉慢性阻塞或压迫而有侧枝循环发展时,可切除右侧肾脏及整段下腔静脉,同时结扎左侧肾静脉。作者自己报告3例切除成功的经验并复习文献切除成功的4例。作者3例中,1例为右肾母细胞瘤,1例为右侧肾癌,另1例为右侧腹膜后纤维肉瘤。其中2例曾施行下腔静脉造影,证实下腔静脉有受压或阻塞情况,并可看到侧枝循环。3例均经手术证实下腔静脉受肿瘤组织侵犯,因此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切除肾以上至髂静脉分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