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院前急救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让人民群众享受公平的院前急救保障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毋庸置疑,建立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备的院前急救体系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的有效途径,事关千家万户幸福安康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我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把完善院前急救体系作为城乡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列人城乡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与城乡建设同规划、同建设、同部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急救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2.
社区卫生服务在院前急救网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城市卫生服务的基层组织,具有方便、可及、连续、综合的优势,其参与部分院前急救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院前急救体系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与院前急救体系的结合,将对提高社区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新医改把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的背景下,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院前急救体系面临的急救需求与急救能力不足的矛盾、单一医疗急救平台、院前急救效率低、不合理急救资源配置、“黄金时间”无保证、院前院内衔接“断链”、后续救治无保障等问题。指出了建立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意义,提出了政府主导,完善院前急救政策法规;社会参与,构建多元医疗急救平台;内部协调,搭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财政投入,建立急救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准确、有效、易操作的院前急救医疗救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合理评估院前急救医疗救治能力、促进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定院前急救医疗救治能力评价体系的一级、二级、三级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18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指标体系模型、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函询表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38,两轮后所有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20,且专家的和谐系数较好。确定的院前急救医疗救治能力评价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机构设置”(权重0.209 6)、“体系建设”(权重0.246 3)、“现场救治能力”(权重0.297 8)、“质控管理能力”(权重0.246 2);在二级指标中,“网络布局”“应急响应能力”“管理制度建设”的组合权重位列前三名,分别为0.156 9、0.129 2、0.102 1;在三级指标中,“构建省、市、县三级院前急救医疗救治体系”“区域内院前院内急救信息数据共享”“按分级分类...  相似文献   

5.
规范院前急救法律法规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院前急救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涉及法律问题,本文从急救人员实际工作出发,重点讨论院前急救各环节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或出现的医患纠纷。指出规范院前急救法律法规的必要性,为今后的院前急救工作提供法律依据,规范院前急救行业,构建法制化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完善院前急救体系 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雪坤 《现代医院》2008,8(10):128-12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提高及意外事故的频发,猝死的发病率也逐步提高。如何应对频发的猝死病人?给院前急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满足群众需求。面临群众突发危急疾病时,如何尽早尽快得到早期有效救治?完善院前急救体系,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是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是目前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迫切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探讨院前急救的管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急救管理的集中点是重视院前急救、规范医院急诊科管理和强化监护病房管理三方面的内容,落实在组织建设上为不断完善急救医疗体系(EMSS)的建设。衡量一个医院的现代化急救医护水平的标志是院前急救水平成功率的高低,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救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是整个社会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1]。而院前出诊又是急诊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院前急救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已成为增强城市功能的迫切任务。因此,我们通过分析威海市区院前急救患者转运情况,有利于掌握威海市区各急救站院前急救水平的现状,因地制宜,逐步完善威海市区的院前急救管理方针和政策,为提高威海市区总体院前急救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体系规划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省、地、县三级城市院前急救网络虽已基本形成,但由于缺乏对院前急救体系的整体规划或规划中存在问题,院前急救的整体运行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军队干休所老干部已普遍进入高龄和高发病时期,即"两高期",院前急救已成为干休所门诊部常态化的重要工作。因此,建立干休所的院前急救工作体系,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救治效率,防范医疗风险,是当前军队干休所门诊部面临的重要课题。我部医务人员自觉转变观念,不断开拓创新,根据保障人员特点,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提高医疗保健能力的新路子,逐步建立完善了院前急救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医疗保健能力和院前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比分析国内外院前急救模式及急救人员岗位培训,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符合我国长远发展需求的均衡性院前急救模式;通过储备人才、建立岗前培训机制、继续教育体制、国家资格认证体系,提高院前急救人员急救水平,提高院前个体患者救治和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医疗救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中尚存在急救组织性质与管理体制不明确、急救网络缺乏统一规划、急救模式混乱、急救系统缺乏统一指挥调度、院前急救机构与人员缺乏统一的资质要求、院前急救与院内的衔接机制不明确、对急救对象缺乏分类管理、公民的急救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规定等同题,影响到急救医疗服务功能的发挥,必须以法规的方式予以规范。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城市的急救立法经验值得借鉴。通过制定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急救医疗法规体系,规范急救医疗服务行为,实现我国急救医疗服务的法制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国内院前急救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无线3G网络的120院前急救系统的解决方法.方法:利用无线3G网络通信技术,建立救护车、接诊医院与远端专家之间的信息通路,实现实时音视频和生命体征信息的传输.结果:该系统实现了远程救护指导、抢救方案的提前制订及接诊的准备,从而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延,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减少了医疗纠纷.结论:基于无线3G网络的120院前急救系统是可行的,并将在提高院前急救和转运水平、提高患者的救治率、节约急救资源、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北京市延庆区平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现状,了解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要承载地延庆区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水平。 方法以北京急救中心"120"调度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延庆区2015年至2020年期间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7 621例救治任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QR)表示平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结果2015年至2020年延庆区年平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别为16.45(18.44)min、16.02(14.76)min、15.91(13.12)min、16.29(13.22)min、14.51(11.18)min、13.23(10.19)min,2020年平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小于其他各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平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百分位数均缩短,12 min内占比明显增加。 结论2020年北京市延庆区平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显著缩短,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做好2022年冬奥会保障还需进一步完善急救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居民院前急救现状及需求,为发展农村急救医疗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1873名18~60岁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农村居民院前急救知识极为缺乏;农村居民对院前急救知识和急救医疗服务需求迫切;98.88%的调查对象对院前急救医疗现状不满意;当家中出现危急病人时,拨打急救电话者为36.04%,就近找村医者为20.98%,直接送医院者为42.98%。结论农村院前急救现状不容乐观,对院前急救知识和急救医疗服务有较高需求,因此,需向农村居民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开展医学科普,改变思想观念并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急救技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急救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符合大陆特点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管理,对比了大陆与台湾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的各种管理细节。发现台湾院前院内在病情分级系统的统一,院前病人病情等级与接收医院紧急医疗能力等级相匹配,院前医生专职化和规范化培训管理,院前急救处置规范性及院前急救记录单的设计使用和院前院内书面交接等衔接管理上优于大陆院前院内的衔接管理。建议大陆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同时借鉴台湾经验,完善现有的院前急救体系,建立符合大陆特点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管理规范,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提高院前院内抢救成功率,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7.
孙凤媛 《现代保健》2012,(18):51-52
总结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目前院前急救存在的常见护理隐患,包括人为因素、硬件配备和管理制度等。笔者认为,从加强规范管理、理论培训、增加后勤保障三方面可有效防范护理隐患,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急救管理,建立并完善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为患者服务。方法总结120急救中心园区急救工作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急救医疗服务管理对策。结果主要安全隐患为急救人员急救意识不强、信息提取不清晰、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针对上述问题,应建立并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加强教育与培训,完善紧急救援机制和规范救治工作。结论做好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和管理,对提升突发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三环理论"为指导建设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三环理论”系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3个重要环节,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应以“三环理论”为指导,建立务实、高效的急诊医疗制度体系,迅即监护型的转运系统,顺畅、实时的信息系统,合理、长效的法律与预案体系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医院急诊绿色生命通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制定标准化便携式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流程,提高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以2020年Transport型气动电控呼吸机使用为例,针对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患者的任务评估、转运前准备、途中救治及院际交接等环节,制定标准化呼吸机急救转运流程及操作要点,并与上年度(2019年)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标准化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流程后,2020年呼吸机转运成功率由2019年的98.6%提升至99.5%,有效提高了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质量,降低了呼吸机转运风险。结论:标准化的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流程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转运途中存在的隐患,可有效减少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