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氟比洛芬酯对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复合静脉使用氟比洛芬酯于开胸手术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镇痛的效果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硬膜外镇痛组(E组)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镇痛组(C组).在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均使用硬膜外连续自控镇痛.复合静脉镇痛组(C组)术后额外予以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每12 h一次.记录术后第12(T1)、24(T2)、36(T3)、48 h(T4)疼痛评分(安静时与活动时分别进行评分)以及硬膜外镇痛药消耗量.并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结果]术后24 h时开始,C组累计镇痛药使用量,在此后各观察时间点均较较P组小(P<0.05);VAS评分C组也较E组低(P<0.05),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复合静脉使用氟比洛芬酯50 mg每12 h一次于术后硬膜外镇痛,可获得更加确切的镇痛效果,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1):78-8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在骨科手术中进行超前镇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4例拟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氟比洛芬酯组患者术前30min使用氟比洛芬酯,对照组患者给予脂肪乳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VAS评分的差异,记录术后24h曲马多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氟比洛芬酯组患者术后1h、3h、6h、12h 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氟比洛芬酯组患者术后24h曲马多用量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氟比洛芬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手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进行超前镇痛临床效果好,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式用于防治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ASA I~II级女性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A组(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B组(氟比洛芬酯术毕缝皮时给药组)、C组(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复合术毕缝皮时给药组)和D组(对照组)。镇痛给药方法:A组患者手术切皮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 B组患者手术结束缝皮时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C组患者手术切皮前30 min和手术结束缝皮时分别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D组患者手术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监测围术期心电图、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记录患者术毕苏醒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1 h(T4)、2 h(T5)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12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组内比较,B组、D组患者T1的MAP、HR值与T2、T3、T4、T5比较明显升高或增快(P <0.01);组间比较,B组、D组患者T1的MAP、HR值较A组、C组T1对应值明显增大。B组和D组术毕5min时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C组(P <0.01),术后2h内镇痛需求次数显著多于A组、C组(P <0.01),术后24h回访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显著低于A组、C组(P <0.05 或 P <0.01)。结论 凯纷超前镇痛可以有效防治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急性疼痛,而且术后12 h内极少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超前镇痛在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对疼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探讨其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I-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者9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氟比洛芬酯组(F组):于脊麻前15min静脉注射5mL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曲马多组:于脊麻前15min静脉注射5mL曲马多注射液50mg;安慰剂组(P组):脊麻前15min静脉注射5mL生理盐水.三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5min静脉注射5mL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5mL曲马多50mg及5mL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结束后4h、8h、12h、24h进行疼痛评分(VAS),同时记录三组患者术后使用哌替啶例数、术后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F组和T组术后4h、8h、12h、24h疼痛评分(VAS)低于安慰组(P<0.05);F组和T组两组疼痛评分在4h、8h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12h、24hF组疼痛评分(VAS)低于T组;F组和T组及P组三组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7%,26.7%、33.3%;F组和T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同时镇痛时间较曲马多镇痛持久,能减少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下腹部手术患儿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 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20例.F组在手术开始前15 min,将氟比洛芬酯1.2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缓慢静脉注射;N组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后2、6、12、24h患儿VAS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镇痛药应用次数及人数,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皮肤瘙痒等.结果 与N组比较,F组术后2、6、12h时间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时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术后镇痛药应用次数及术后用镇痛药人数明显少于N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具有较强的超前镇痛作用,使手术镇痛维持时间延长,减少了术后其他镇痛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郭勇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55-55,5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75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安慰剂组(A组)、氟比洛芬酯0.5 mg/kg组(B组)及氟比洛芬酯1.25 mg/kg组(C组),每组25例.结果:术后2 、4、8、24 h A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高于B、C组,B、C组在术后16 h内使用镇痛药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A组.结论:只要掌握好药物适应证,氟比洛芬酯能够安全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烧伤整形术后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用于烧伤整形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行烧伤整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F组术前30 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C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术毕两组均接受曲马多静脉镇痛.分别记录术后1、2、4、8、12、24h的疼痛评分(VAS),24h曲马多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F组术后1、2、4、8 h VAS均低于C组(P<0.05=,F组术后24 h的曲马多用量(182.9±37.4)mg低于C组(227.3±49.8)mg(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烧伤患者整形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曲马多镇痛药物用量并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通过预注射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 ASAI~II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缝皮前不用任何镇痛药,治疗组缝皮前10-15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分别于术后1h(T1)、4h(T2)、8h(T3)对切口疼痛采用BCS评分标准,分为5分,当患者评分0分时给予哌替啶100mg肌肉内注射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及次数、咽喉疼痛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组术后1、4、8小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及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咽喉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5%和60%(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除恶心呕吐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且术后苏醒迅速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包皮环切术小儿120例,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后在环切伤口处喷洒生理盐水3 ml;B组为超前镇痛组,于手术开始前5 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脂1 mg·kg-1,并于手术结束后在环切伤口处喷洒生理盐水3 ml;C组为术后镇痛组,于手术结束时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脂1 mg·kg-1,并于手术结束后在环切伤口处喷洒生理盐水3 ml;D组为利多卡因组,于手术结束后在环切伤口处喷洒2% 利多卡因3 ml.观察术后患儿麻醉后复苏评分、镇静评分、镇痛评分,记录苏醒时间、首次排尿时间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儿麻醉后复苏评分、镇静评分、苏醒时间、副作用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各时间点疼痛评分低于A组,B组也低于C组(P<0.05);而D组与B组0.5、1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性(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静脉使用能有效减轻包皮环切术后患儿急性疼痛,超前使用效果更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局部使用利多卡因能起到短效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复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妇科手术,随机双盲分成地塞米松10 mg复合氟比洛芬酯100 mg组(Ⅰ组)、氟比洛芬酯组100 mg组(Ⅱ组)、芬太尼50 μg复合氟比洛芬酯组100 mg(Ⅲ组).所有患者均接受L2、L3腰-硬联合阻滞.所有药物按分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一次性静脉注入,观察术后6、12、24、48、72 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各个时间点,Ⅰ组的VAS评分都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高于其他各个时点(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48 h和72 h的VAS评分低于24 h(P<0.05).3组组间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追加镇痛药的次数高于Ⅰ组(P<0.05).Ⅲ组恶心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能够协同氟比洛芬酯镇痛作用,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副作用小,是良好的超前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严俨  鲍琼 《吉林医学》2013,34(1):81-8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关节腔注射对膝关节镜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F组;手术开始前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L组手术结束后关节腔内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FL组手术开始前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手术结束后关节腔内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观察术后2 h、4 h、8 h、12 h、24 h VAS评分,凝血功能异常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24 h使用镇痛药的次数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三组术后2 h、4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 h、12 h、24 h FL组VAS评分要小于F组和L组(P<0.05),FL组患者满意度要高于F组和L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关节腔注射,比单独应用镇痛更持久,效果更好,值得在关节镜术后镇痛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小儿前臂骨折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前臂骨折切复内固定术的患儿分为A、B、C组,每组各20例.3组均行相同的麻醉诱导及术中麻醉,在此基础上,A组、B组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后缓慢静注1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ml)氟比洛芬酯,C组手术前缓慢静注生理盐水5ml.观察术后10h内疼痛评分,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病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凝血功能均无异常.3组患儿术后2h、4h、8h、10h疼痛评分情况,C组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5),B组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较术后应用更能减轻小儿前臂手术患儿术后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14-816
目的:探讨对不同给药方式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全麻下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超前镇痛组)、B组(缝皮时给药组)、C组(超前镇痛复合缝皮时给药组)以及D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A组患者在手术切皮前30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mg;B组患者在手术结束缝皮时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mg;C组患者在手术切皮前30min以及手术结束缝皮时分别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D组患者在手术切皮前30min静脉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并对四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进行检测。结果:A组和C组在术毕1h内的循环稳定,T2、T3、T4的HR与MAP值较T1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组内比较,B以及D组患者的T2、T3、T4的HR与MAP值较T1相比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四组患者术后12h内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以及C组术毕30min、1h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B组以及D患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于腹腔镜手术切皮前进行超前镇痛可以有效防止手术后的急性疼痛,术后12h内的不良反应较少,且麻醉复苏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预防和减少颅脑手术术后躁动与咽喉疼痛的全麻不良反应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60例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n=80)和对照组(C组,n=80),分别于气管插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0 ml(100 mg)或安慰剂10 ml。观察项目:(1)在麻醉恢复室中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0 ̄3级评估;(2)术后24 h咽喉疼痛发生率,咽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咽喉疼痛程度0 ̄3级评估。结果:使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术后躁动发生率:F组6.3%,C组36.3%,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躁动程度0 ̄3级评估:F组较C组术后躁动程度明显减轻(P<0.01);术后24 h咽喉疼痛发生率:F组21.2%,C组51.3%,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咽喉疼痛0 ̄3级评价:F组咽喉疼痛程度明显轻于C组(P<0.01);咽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组(1.28±1.06)分,C组(3.39±1.46)分,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颅脑手术全麻诱导插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超前镇痛,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颅脑手术术后躁动与咽喉疼痛的全麻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不同用药时机对骨科手术超前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的120例患者,双盲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术前1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B组术前30min静注氟比洛芬酯,C组则不予以氟比洛芬酯用药;比较3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整体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B组患者术后1h、2h、4h、6hVAS评分比C组显著降低(P<0.05);3组术后8h、12h、24h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整体总满意率90.0%,较C组的6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B组的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0min或术前30min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均较好,能明显减轻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在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A组),术前氟比洛芬酯组(B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组(C组)。A组术毕静脉注射吗啡0.03mg/kg,B组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术后12、24、36h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3组患者术后应用吗啡PCA镇痛,其参数为:PCA剂量2ml,背景计量0,锁定时间为15min。记录术后6、12、24、36、48h的VAS评分,48h的PCA次数及所剩药液量,不良反应记录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术后6、12、24hA组的VAS评分高于B、C组(P<0.05),术后6、12、24hC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48hA组的剩余液显著少于B、C组(P<0.05),按压次数显著多于B、C组(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镇痛于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在减少吗啡用量的情况下能达到良好的镇痛目的,而且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氯胺酮、氟比洛芬酯对疝修补术患儿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拟行疝修补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三组,氯胺酮组(K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20例。K组以氯胺酮0.3 mg/kg在手术开始前5 min静脉注射、F组以氟比洛芬酯1.25 mg/kg,在手术开始前15 min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缓慢静脉注射。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患儿VAS评分;观察并记录首次追加镇痛药的时间、各组术后镇痛药应用次数及人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皮肤瘙痒等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K组于术后2、6 h时间点VAS评分降低(P<0.05),F组于术后2、6、12 h时间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K组比较,F组于术后2、6、12 h时间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24 h时间点VAS评分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副作用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术后镇痛药应用次数及术后用镇痛药人数明显少于N、K组(P<0.05)。结论:和氯胺酮比较,氟比洛芬酯显示出很强的超前镇痛作用,使手术镇痛维持时间延长,减少了术后其它镇痛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超前镇痛用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鼻内镜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8组与手术结束后缓慢静注凯纷1mg/kg,C组以生理盐水5ml 缓慢静注,注药时间均为2min.观察术后1、2,4、8、12、24h疼痛评分;凝血功能异常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B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A组也明显低于B组(P<0.05).3组各时点均无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3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较术后应用能有效减轻鼻内镜术患者的急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24小时内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手术结束前30分钟静注氟比洛芬酯5mL(50mg),B组则静注生理盐水5mL, 两组病人术毕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即PCEA);记录两组病人术毕拔管时的反应、术后镇痛副作用和术后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的 VAS评分及各分隔时间段PCA(即自控键)的使用情况.结果:术毕A组病人全部安静拔管,B组病人全部出现躁动, A组术后镇痛副作用明显比B组少(P<0.01);术后1小时、2小时、4小时时的VAS评分, 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且各相隔时间段使用PCA的量A组也明显少于B组(P<0.01);在8小时、16小时、24小时时两组的VAS评分和各相隔时间段用PCA情况基本相同(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上腹部手术病人,有效且安全,能有效减少镇痛药的使用,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和比较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用于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 相同,手术结束前15min,A组(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物;F组(氟比洛芬酯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P组(帕瑞昔布钠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三组术后1h、2h、4h、8h、12h的VAS评分及观察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F组和P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1),P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均可有效的减轻腹腔镜手术后的疼痛,且不良反应少,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优于氟比洛芬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