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9月至2018年12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104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 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或放置T管引流分为缝合组(n=63)与 T管组(n=41),比较两组术中 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管残余结石、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胆漏发生率明显高于T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下胆 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避免了T管携带等弊端,但有胆漏风险。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前精确评估、术中 精细操作有助于提升胆总管一期缝合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其微创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完成手术44例,其中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24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20例;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例。结果手术中无副损伤。手术后无胆漏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是治愈出院。32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未发现残余结石及胆道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可行的,而且具有极大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代替术后T形管引流的可行性. 方法对1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不伴有完全性胆道梗阻)腹腔镜手术之前行鼻胆管引流,术中一期缝合胆总管. 结果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85 min.术后住院7~10 d,平均8 d.术后5 d经鼻胆引流管行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愈合良好,全组病人无胆漏、胆总管狭窄、肝内外胆总管残余结石、引流管脱落、胆汁性胰腺炎等并发症.18例随访6个月,1例胆总管内小结石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余17例未见胆总管明显扩张或狭窄.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网取石手术之前行鼻胆管引流,完全可以替代T形管体外引流,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行一期缝合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9月—2010年4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86例患者,随机抽取4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行一期缝合胆总管作为观察组,与44例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作为对照组。两组术中均行纤维胆道镜探查胆总管。结果:两组在腹腔引流管引流留置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出血量、胆瘘及残石率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进食时间、术后疼痛及切口感染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是一种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跟传统开腹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术前筛选、术中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将患者分为一期缝合组(n=34)与T管引流组(n=3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胆道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均行择期手术,两组术前资料、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胆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避免了T管相关弊端,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一期切开缝合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行一期缝合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配合使用纤维胆道镜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68例,并用可吸收缝线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不置T管引流.结果:全部病例手术成功,术后未发现结石残留,除发现3例胆瘘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选择合适病例施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将收治的13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80例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5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取石及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不置"T"管引流。结果:全部手术均获成功,开腹组术后2例胆总管结石残留,行ERCP+EST取石成功;腹腔镜组3例术后早期胆漏,经引流3~5d后痊愈,无远期胆道狭窄。结论: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用腹腔镜行此手术更具有微创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510例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2007年对51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duct exploration,LCDE),与同期300例开腹(opensurgery,OS)手术者比较。术前确诊者,术中直接行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前有黄疸史、胰腺炎史和(或)直接胆红素增高、胆系酶(AKP、GGT)增高者,或胆总管在0.8cm以上者行术中造影,明确有胆总管结石的切开胆总管胆道镜取石。405例置T管引流(留置T管组),105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I期缝合组)。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与OS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瘘、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日、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腹腔或切口感染率、残石率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腹。30例T管引流口靠近肋弓而引起术后疼痛,2例术后2dT管才引流出胆汁。留置T管组有24例胆总管残余结石,3月后经胆道镜取石成功。留置T管组手术时间平均(110±15)min,平均术后住院8d;Ⅰ期缝合组手术时间(95±8)min,平均术后住院5d。结论LCDE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样可起到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等微创效果,如能在取净结石的情况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微创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并探讨术中一期缝合胆总管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南院普外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71例,分为一期缝合组(n=33)和T管引流组(n=38)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在术后Na~+水平[(138.76±2.57)mmol/L vs(134.99±3.15)mmol/L,P0.05]、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2.33±0.66)d vs(3.15±0.88)d,P0.05]、住院时间[(8.38±3.20)d vs(10.80±1.44)d,P0.05]以及住院费用[(1.87±0.46)×10~4元vs(2.27±0.68)×10~4元,P0.05]等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各发生3例胆漏(P=0.857),未发生胆道残余结石、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在充分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安全可靠;较T管引流而言,该方式具有减少电解质流失、加速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及减轻费用负担等优势,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优点、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用腹腔镜及纤维胆道镜为2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不置"T"管引流,一期缝合胆总管壁。结果:23例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6.4min,术中平均出血17.2ml,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20.1h,术后平均住院10.2d,5例胆漏,胆漏量20~60ml,引流3~7d后痊愈,余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论:应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患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但应掌握操作技巧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胆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胆管而不放置胆管引流在高龄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接受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后不放置胆管引流的高龄病例临床资料,共16例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时期接受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不放置胆管引流管的非高龄病例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6.31±11.31)min,平均住院时间(10.19±1.22)d;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6.80±10.58)min,平均住院时间(7.65±0.8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胆漏、腹腔出血、膈下感染及术后阻塞性黄疸等术后并发症。两组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率和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胆管而不放置胆管引流用于高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胆管代替T管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将58例未并发急性胆管炎的胆总管结石,排除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后按住院号的尾数分组:奇数为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偶数为研究组,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 , ENBD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一期缝合,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58例均成功实施手术。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7.5±2.1)d vs.(10.3±3.2)d,t=-3.965,P=0.000],2组胆漏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疼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一例因本次胆道手术发生远期并发症而再次入院,术后6个月复查MRCP再次证实无胆道狭窄、残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鼻胆管在胆总管探查术中可代替T管引流,能保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吻合的安全性,减少T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为137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67例(一期组),留置T管引流70例(T管组),对比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一期组与T管组手术时间[(79±10)min vs.(92±12)min]、术后住院时间[(4.9±1.0)d vs.(7.1±1.4)d]、胆漏发生率(7 v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B超、CT检查均未发现胆漏、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选择性行胆总管一期缝合,避免了T管留置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其主要风险为胆漏,但胆漏多为短期漏,通过引流可自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施行的71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39例(缝合组),T管引流32例(引流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开始流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缝合组腹腔引流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引流组(均P<0.05)。两组术后胆瘘、胆管炎、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术后胆管狭窄和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在术后引流时间和治疗费用方面比与T管引流更具优势,在合适的适应证下应作为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LCBDE的1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75例,放置T管引流67例,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患者间,术前指标除性别有所差异外(P=0.028),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结石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一期缝合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放置T管患者(P0.05)。两种手术方式的主要并发症均为胆瘘,其中一期缝合者发生7例(9.3%),T管引流者发生8例(11.9%);比较胆瘘患者与无胆瘘患者间相关因素,未发现术后胆瘘相关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LCBDE后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其效果与放置T管引流相似且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胆瘘的相关风险因素还有赖于大样本的数据资料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并一期缝合与LCBDE并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年龄≥60 岁)胆总管结石患者158 例,所有患者均行LCBDE术,其中130 例术后行一期缝合(一期缝合组),28 例行T管引流(T管引流组)。比较两组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等资料。结果 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年龄≥60岁)并不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并一期缝合的绝对禁忌。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对于合适的老年患者,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并一期缝合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一期缝合(PS)+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T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因胆总管结石行手术治疗的2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三种微创治疗方式的术前、术中、术后及住院时间及费用情况的差异评价三种手术方式之间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ALT、术前TBil、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个数和胆总管结石最大直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TBIL、术后镇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较LCBDE+PS组和LCBDE+TD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腹腔引流时间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但中转率高、术后禁食时间长、ALT恢复慢;LCBDE+PS组较ERCP+LC组和LCBDE+TD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三组间的住院费用ERCP+LC组>LCBDE+TD组>LCBDE+PS组。结论 ERCP+LC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腹腔引流时间和使用抗生素时间短的优点,也存在手术中转率较高、术后禁食时间长的缺点。LCBDE+PS组较LCBDE+TD组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影响小,且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8年4月218例行LC+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一期缝合,128例T管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通气时间、术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术后结石残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腹腔引流时间长于T管引流组(均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明显高于T管引流组(8.89%vs.2.34%,P=0.030),术后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1.11%vs.7.03%,P=0.040)。统计分析显示,一期缝合是术后胆汁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管引流是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LC+LCBDE术后一期缝合可有效减少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T管引流可有效减少术后胆汁漏发生。两者尚不能完全互相替代,需把握严格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为11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65岁)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的手术资料与随访资料,其中一期缝合63例(缝合组),T管引流52例(T管组)。结果:1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残余结石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住院时间低于T管组(P<0.05),但术后胆漏发生率高于T管组(P<0.05)。结论:与T管引流相比,腹腔镜一期缝合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确保结石取净、镜下精细缝合的前提下,可作为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优先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植入"胆道支撑内引流管"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48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留置T管(T管组),12例留置胆道支撑内引流管一期缝合(缝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T管组。缝合组术后4例(33%)发生并发症;T管组9例(25%)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胆漏,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治疗,1例胆汁培养阳性;两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于术后2周拔除胆道支撑内引流管,T管组于术后6~8周拔除T管。结论:胆道支撑内引流管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可代替T管起到安全减压及支撑作用,术中植入胆道支撑内引流管并一期缝合胆总管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