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目的  对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中的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2007~2015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膀胱平滑肌瘤的患者10例,其中存在血尿表现的患者2例,存在尿频症状的患者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因体检偶然发现的患者7例。行B超、CT等相关辅助检查,10例患者影像学提示膀胱内病灶生长。行膀胱镜检查,9例患者镜下可见膀胱内局部黏膜隆起,表面光滑、完整。1例患者镜下未提示明显异常。其中8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术+膀胱肿瘤剜除术,1例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  10例病灶均完整切除,术后病例回报均确诊为膀胱平滑肌瘤。术后随访1~8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在膀胱肿瘤中,膀胱平滑肌瘤的发病率较低,是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预后一般较好。目前对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确诊则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通常情况下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与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压、心率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则在术后拔出气管导管后及术后24 h仍高于麻醉前水平。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血糖值基本恢复正常(5.0~6.0 mmol/L),对照组患者血糖值>6.0 m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抗凝血酶Ⅲ(AT Ⅲ)的各项指标值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则呈下降趋势。观察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术后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各项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抑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和纤溶功能亢进,是理想的麻醉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标准肠外营养,观察组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100ml/d。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前及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IgA、IgG、IgM、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IgA、IgG、IgM水平增高(P <0.05),TNF-α、IL-6水平降低(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 vs 16.0%)(P < 0.05)。结论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围手术期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可显著增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其效果优于标准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应用脾多肽的临床效果。方法  53例术后行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化疗同时加用脾多肽,对照组仅给予辅助化疗。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后的毒副反应,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并利用卡氏(KPS)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化疗后观察组重度低白细胞血症、贫血、低血小板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D3+、CD4+ 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 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根据KPS评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过程中应用脾多肽能有效减轻骨髓抑制,增强免疫应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马应龙痔疮栓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肛瘘临床疗效。方法  选复杂肛瘘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分别采用游离皮瓣阻断缝合手术和在此基础之上加用马应龙痔疮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72.73%)高于对照组(54.5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尿潴留分度及肛管静息压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马应龙痔疮栓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肛瘘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病毒疗法对慢性乙肝合并肝癌手术后复发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4例给予正规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合并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根据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44例未给予正规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复发后6个月的相关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及各亚组的1、2及3年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2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6个月后,观察组的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及AF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1.2个月和14.8个月,观察组的1、2及3年总生存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TACE亚组中,观察组的2及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抗病毒治疗、原发肿瘤的组织学分化以及复发时已有肝硬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对于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而言,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其HBV-DNA水平,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胰腺癌术后行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促进机体胃肠功能、免疫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3年11月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接受的营养干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后营养状况、胃肠功能、免疫功能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术后1周及2周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营养干预后1周,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CD3+、CD4+、CD4+/CD8+值高于对照组患者,CD8+值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腹泻、腹胀、便秘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胰腺癌患者接受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升机体整体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个体化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94例高危前列腺癌中70例用3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时行直肠膀胱隔(Denonvillier)筋膜前脂肪垫、前列腺、双侧神经血管束整块切除,对淋巴管造影提示可疑淋巴结转移49例给予扩大淋巴清扫,其余患者按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Walsh)方法行耻骨后前列腺癌切除。术后对≥pT3a、Gleason分级≥8、淋巴结转移和切缘阳性者给予6个月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比较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和3及5年生存情况。结果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3年、5年总生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的个体化处理,有望使部分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达到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行LC的132例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长期口服阿司匹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7 d及术后3 d停用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出血率、输血率、血栓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总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出现术后出血、贫血、输血、再手术、血栓并发症等。结论  对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d)的择期行LC患者而言,围手术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不会增加术中和术后出血的发生风险,不会影响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9月- 2014年9月的82例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分析。支气管哮喘41例,作为试验组1,喘息性支气管炎41例,作为试验组2,正常对照组41例,3组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检测维生素D受体ApaⅠ、FokⅠ、BsmⅠ和TaqⅠ基因多态性,观察3组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1与试验组2和对照组的维生素D受体ApaⅠ、FokⅠ、BsmⅠ和TaqⅠ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1与试验组2和对照组的维生素D受体ApaⅠ、FokⅠ、BsmⅠ和TaqⅠ等位基因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儿童喘息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耀宗  李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73-74,76
目的通过分组疗效对比为琥珀酸索利那新在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将60例良性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琥珀酸索利那新组)、对照组(安慰剂)各30例,观察术后膀胱OAB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膀胱痉挛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两组膀胱冲洗转淡、拔管、每日排尿次数、排尿量以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为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理想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蒋悦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404-406
目的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处理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引起下尿路梗阻症状的最好方式,然而,术后仍一定数量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OAB)症状未见缓解,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并发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方法 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BPH患者28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TURP治疗,单因素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逼尿肌稳定性、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评分、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并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并发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行TURP术,术后OAB症状未缓解的共有42例(观察组),OAB症状缓解的共有244例(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2组患者观察指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前列腺体积更大,残余尿量更多,最大尿流率更小,逼尿肌稳定性更差及IPS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患者更小的最大尿流率、更差的逼尿肌稳定性及更高的IPSS评分显著增加TURP术后OAB症状的风险(P<0.05)。 结论 TURP术后并发OAB症状与患者最大尿流率、逼尿肌稳定性及IPSS评分相关,应积极控制风险因素,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早期快速膀胱冲洗对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兰英  薛玲  刘芳英  董英  唐春玲 《四川医学》2009,30(7):1167-1169
目的探讨早期快速膀胱冲洗对改善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膀胱痉挛发作效果。方法随机纳入58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随机入组。其中实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室温生理盐水冲洗,其中实验组在术后2h完全开放冲洗管路,持续冲洗,2h后减慢速度,随冲洗液颜色调整速度。对照组滴速维持80~120滴/min。观察膀胱痉挛发作情况及发作频率。结果患者于术后2h开始发作膀胱痉挛,实验组膀胱痉挛发生率及痉挛发作频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早期快速膀胱冲洗能改善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 (BPH)在行增生部分摘除术后发生膀胱颈口梗阻 (BNO)的预防方法。方法 随机把BPH患者分为 2组 ,A组 6 2例行三角区沟槽状切除 ,B组 5 8例行常规手术。结果 手术时间A组显著多于B组 (P <0 0 1) ,术中失血量A组多于B组 (P <0 0 1) ,术后膀胱冲洗液转清时间A组显著少于B组 (P <0 0 1) ,术后最大尿流率A组显著大于B组 (P <0 0 5 ) ,A组最大尿流量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A组无BNO发生 ,B组发生BNO 6例 ,术后膀胱痉挛收缩痛A组没有出现 ,B组发生 11例。结论 三角区沟槽状切除能较好预防BPH术后BNO及膀胱痉挛收缩痛。  相似文献   

15.
徐文锋 《吉林医学》2014,(20):4406-4407
目的:探讨萘哌地尔和托特罗定联合用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继发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继发OAB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托特罗定单独用药,试验组采用萘哌地尔和托特罗定联合用药,每组34例。观察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后5周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记录患者存在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夜尿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IPSS评分和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Qmax、PVR和尿急自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排除逼尿肌存在收缩无力和膀胱出口梗阻解除术后情况下,采用萘哌地尔和托特罗定治疗OAB症,存在很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持续膀胱冲洗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收集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90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根据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取改良持续膀胱冲洗方法进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冲洗法治疗.对2组患者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及临床疗效加以比较,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膀胱痉挛疼痛、尿管堵塞、冲洗液出现反流及尿管周边漏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71.1%(32/45)(P<0.05);但2组检出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改良持续膀胱冲洗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患者临床治疗中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率也明显降低,在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鼠膀胱组织中三型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3)的表达与大鼠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关系。方法 成年雌性大鼠膀胱造瘘后,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盐水腹腔注射)、OAB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干预组(OAB组基础上加入ASIC3抑制剂阿米洛利),每组20只。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取3组大鼠的膀胱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ASIC3的表达。结果 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储尿期及排尿期未见明显不稳定收缩;与对照组相比,OAB组及干预组在储尿期可见不稳定收缩,即排尿间隔缩短( P<0.01),排尿次数增加( P<0.01)。干预组与OAB组相比,排尿间隔延长( P<0.05),排尿次数减少( P<0.05)。病理学检测提示:OAB组、干预组中大鼠膀胱黏膜破坏;免疫组化染色提示:大鼠膀胱组织有ASIC3表达,主要分布于膀胱黏膜;RT-PCR及Western blot提示:OAB组中膀胱黏膜上 ASIC3基因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 P<0.01),加入ASIC3抑制剂后,干预组 ASIC3基因及蛋白表达低于OAB组( 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 P<0.01)。结论 大鼠膀胱组织有 ASIC3基因及蛋白表达, OAB大鼠膀胱组织 ASIC3基因及蛋白表达增高, ASIC抑制剂可抑制其表达,干预后,大鼠OAB症状减轻,说明膀胱组织ASIC3表达升高与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琥珀酸索利那新对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耐受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65例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频繁发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5mg,1次/d,对照组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mg,2次/d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术后膀胱痉挛次数(1.87±1.45 VS 2.98±1.24)次、膀胱痉挛平均持续时间(35.2±12.5 VS 54.3±26.8)h、膀胱冲洗转清时间(21.5±4.5 VS 32.4±5.7)h及痉挛程度平均分级(1.58±0.72 VS 2.03±0.75)级,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尿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筛选临床诊断为OAB的女性患者70例,排尿正常女性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2例,其余68例为实验组,纳入统计分析。实验组排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e)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初始尿意容量(VFD)、强烈尿意容量(VSD)、急迫尿意容量(VUR)、最大膀胱容量(MC)以及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PdetQmax)、膀胱颈压(P1)、最大尿道压(MU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最大尿流率(Qmax)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O)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感觉功能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女性OAB患者重要检查手段,结合病史及患者具体情况,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TURBt)同期进行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的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手术治疗的109例浅表性膀胱癌合并BPH患者的资料情况,其中采取TURBt同期行TURP治疗的患者57例(联合组)、仅采取TURBt资料52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就围手术期指标.结果 联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的长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评分、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score,QOL)评分、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PVR)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的Q max测定值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4个月,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尿道狭窄发生率(3.5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7.3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Bt同期TURP治疗的浅表性膀胱癌合并BPH虽然手术时间、出血量较多及术后恢复时间长较单纯TURBt,但是具有显著的改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生存质量及降低尿道狭窄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