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微生物药物的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微生物药物(抗生素及相关的医药产品)是二十世纪具有奇效的一类药品。这些药物已经改变了我们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但是,由于抗微生物药物大量和日益广泛地用于人类、动物、水产以及农业方面,致使耐药问题产生并正迅速地发展成为公共卫生所关注的前沿问题。原因微生物(细菌、真菌、寄生虫及病毒体)是造成一些感染性疾病的原因,而抗微生物药物(如青霉素、红霉素以及许多其他  相似文献   

2.
Paneth细胞防御素的功能对中医药体内抗菌机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neth细胞防御素是一类具有广谱、高效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肽,在肠道的先天性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Paneth细胞防御素的生物学特性、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同时也展望了Paneth细胞防御素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前途,并提出使用药物诱导机体本身产生内源性的抗菌肽以达到抗感染目的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周华华 《西部医学》2012,24(7):1410-1411,1414
细胞穿膜肽(CPPs)是具有细胞膜穿透能力的小分子多肽.能携带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进入哺乳动物细胞。既不影响转导物质的生物活性且不会损伤细胞,其具体穿膜机制尚在研究,但并不影响其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在穿膜肽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发现了包括肿瘤归巢肽,线粒体穿透肽,可活化细胞穿膜肽.嵌合肽,抗微生物肽等具有高效穿膜活性多肽片段,其作用更加广泛,他们给药物载体研究带来了机遇。然而,由于CPPs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过于复杂和难于控制,存在靶细胞摄取效率低及体内吸收、分布、生物利用度和毒性等方面问题,给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4.
口腔的适宜环境为微生物定植提供了条件,而口腔微生物是诱发口腔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针对病原微生物的治疗是控制口腔感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青蒿素是从传统中医药黄花蒿中提取出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由于其具高效低毒的抗疟效果而成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抗氯喹疟疾治疗的首选药物。近年来,青蒿素已被证实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其他寄生虫、肿瘤等效果,而部分微生物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对青蒿素及衍生物在口腔相关微生物方面的作用效果进行综述,总结分析之前的成果及进展,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并展望新的研究方向。完善现有技术及标准以明确青蒿素及衍生物对效果存在争议的微生物的作用,扩大对口腔感染性疾病相关微生物的检测,在抗真菌领域明确与现有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这几个方向有待深入研究。另外在抗口腔感染性疾病研究过程中,青蒿素及衍生物的给药方案、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毒副作用等方面是深入研究的必要条件,也是研究的新方向。随着制作工艺的成熟、相关研究的完善与口腔感染性疾病治疗潜在需求,青蒿素及衍生物在口腔微生物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口腔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剪接是内含肽介导的自我催化过程。内含肽是镶嵌在蛋白质前体中的多肽序列,可以自我催化从蛋白质前体中断裂,使两侧的外显肽连接成成熟的蛋白质。由于内含肽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属于基因插入序列,在核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这使得内含肽成为非常有吸引力的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如何抗动脉粥样硬化成为广大学者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抗微生物肽LL-37及其形成的复合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成功检测,为研究者在微生物领域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就抗微生物肽的一些作用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Xiao Y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57-359
临床微生物检查与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是感染处置的两个重要手段。前者协助感染病原学的诊断 ,为抗感染药物的选择提供用药依据 ,抗生素则是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主要药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除依靠临床经验外 ,还需借助临床微生物学检查的支持。临床微生物检查对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作用不容质疑。但临床医师对临床微生物检查的重视程度、正确获取临床微生物检查标本的方法、客观评价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等还有待提高 ;同样 ,临床微生物学专家在指导临床正确取送检查标本、提高微生物检查阳性率与检查速度、合理解释检查结果等方面也有待改进[1] 。…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是抗感染药物中使用最广者,抗生素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代谢物.在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选择不当或使用方法不合理造成病原微生物耐药菌株的增多,使得许多抗菌药物失效,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临床上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抗微生物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必不可少的药物,它的问世大大地提高了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减低了其死亡率,是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抗微生物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必不可少的药物,它的问世大大地提高了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减低了其死亡率,是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但随着临床上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细菌耐药、难治性医院内细菌感染、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和社会负担的无谓加重等严重后果已经显现。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肽,其独特抗菌机制能够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然而,利用传统实验方式虽然能够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AMPs,但是筛选过程繁琐,人工智能筛选方法则更加快捷便利,在探索新型天然抗菌肽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本文总结并比较了人工智能筛选AMPs的相关策略,包括应用于模型训练的数据来源、人工智能机器模型以及应用于模型筛选新型抗菌肽的组学数据,并对应用的前景和优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抗菌肽的鉴定识别、研发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新发传染病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人类面临着新发传染病的严重威胁。因此,新发传染病对医务工作者和医学教学人员的认识和知识更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新发传染病学课程的教学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新发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简单介绍,对新发传染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新发传染病的教学模式改进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加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完善网络直报。方法对昭通市辖区内118所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报告卡片质量进行抽查。结果抽查法定传染病9种4896例,报告4677例,报告率95·53%,漏报率4·47%;市、县、乡、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报告率分别为98·53%,95·85%,87·92%,73·53%和33·30%。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均有疫情漏报,重点要加强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的监管,以防法定传染病在本地区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银川市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为控制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进行,并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居民传染病漏报率高达80.33%,肠道传染病占首位,私立医院和街道医院漏报率较高。经校正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035.65/10万,丙类为1828.65/10万。结论重点要加强疫情管理工作,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在新发传染病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在新发传染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临床病例以培养学生的探因思维、推理思维、基本思维规律、创新思维.强调临床思维对于医学生学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七年制医学生传染病学双语教学效果,探索传染病学双语教学模式。方法选取开展双语教学的2006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包括儿科学方向)2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双语教学的看法和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并将2006级学生与未开展双语教学的2005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包括儿科学方向)196名学生的传染病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6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包括儿科学方向)204名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达98.5%,六级考试通过率达78.4%。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能够认可目前的传染病学双语教学模式,对传染病学双语教学整体效果、双语授课教师比较满意;认为目前传染病学双语教学的学时安排、教学方式合理。比较2006级和2005级学生传染病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七年制医学生传染病学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可行的,目前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双方的英语水平、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为医师队伍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其所培养的医生对有效诊治新型冠状病毒患者、防控疫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培养规模有待提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薄弱、对医学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的教育不够重视、在线学习资源不足等问题。为此,我国需要适度扩大临床医学教育培养规模,以解决医师短缺问题;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提高医学生对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的认知水平;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面加大投入,积极探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加强线上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评估体系,促进与引导临床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八年制医学生传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在北京夫学第一医院实习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8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实习后,63.0%的学生对传染病学实习的恐惧程度有所下降;学生最满意的是带教教师的教学态度、护士带教的消毒隔离、中文教学查房和在艾滋病定点医院的实习,学生不满意的是病房设施、实习中外语的使用和病种的齐全程度,学生对实习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但实习教学仍然需要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刘小琴  景尉  陈宛 《热带医学杂志》2014,(3):383-385,391
目的了解婚前医学检查中指定传染病的检出情况,为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2007-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中指定传染病的检出情况。结果越秀区7年间婚检应检179 840人,参加检查81 896人,婚检率为45.54%;检出指定传染病537例,检出率为0.70%。其中,乙型肝炎检出率最高(0.51%),其余依次为梅毒(0.11%)、肺结核(0.06%)、HIV感染(0.01%)和尖锐湿疣(0.01%),未检出淋病。不同性别间除梅毒和尖锐湿疣外,其余4种传染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是婚前医学检查中检出率最高的传染病,建议将淋病检测方法由分泌物涂片改为分泌物培养,以提高淋病检出率,婚前医学检查可以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巴基斯坦瓜达尔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就诊患者疾病分布情况,为当地居民和驻巴中资建设人员的疾病预防与防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全部就诊病例。对中国和巴基斯坦患者分别进行疾病比例和主要疾病的排序分析,对当地接诊的主要流行病和传染病进行登记并统计分析。结果   6个月内共诊治963例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急性胃炎、手指开放性伤口及足开放性创伤是接诊的主要常见病,分别占总病例的19.00%、9.97%、7.17%、6.54%和6.23%。中、巴方患者的疾病谱在感染性腹泻、急性胃炎、腰肌或胸肌劳损、眶内异物及偏头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用药方面以抗感染药、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和解热镇痛药为主。结论   对就诊患者疾病分布情况和用药频次的分析可为当地药品采购、医疗机构建设提供可靠参考,并可提醒中方建设人员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和防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