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69例头颈部PH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药物联合超声引导SGB治疗。其中82例使用1%利多卡因4 mL(利多卡因组),87例使用0.2%罗哌卡因4 mL(罗哌卡因组)进行超声引导SGB。两组患者口服药物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 1个月和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VAS和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VAS和SAS评分均低于利多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刘光义  郑梦雁 《四川医学》2009,30(3):377-378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痉挛、供血不足所致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该类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以1%利多卡因8-10ml,行左侧SGB;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银杏叶分散片0.26g+甲钴胺0.5mg+维生素E胶丸0.1g,3次/d。记录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治疗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SGB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B联合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痉挛、供血不足所致头痛能显著提高头痛的疗效,并减少SGB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和单纯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选择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组在神经阻滞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QS评分、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第1、2、3、4周VAS和Q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VAS和Q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区别。结论普瑞巴林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PHN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起效快,疼痛缓解率高,改善睡眠质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药物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60例临床诊断为PHN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n=30)为药物治疗组,Ⅱ组(n=30)为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药物综合治疗组,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和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并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1周后VAS、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Ⅰ组比较,Ⅱ组治疗后1、2、3和4周时VAS、PSQI评分明显降低,总有效率升高(P〈0.01)。结论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药物是治疗PHN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炎症介质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SAP患者3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9例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15例。对照组予禁食、水等常规治疗,而SG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NF-α、IL-1β、IL-6、IL-10的变化,血液细胞分析法检测CRP和WBC的水平。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肺水指数、氧合指数、治疗后ICU住院时间及呼吸机拔管时间的差异,以及入院0?h(T0)、第3天(SGB治疗后2?d,T1)、第7天(SGB治疗后6?d,T2)和第15天(SGB治疗后14?d,T3)时间点炎症介质的改变。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水指数和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SGB组的肺水指数较对照组下降(P?<0.05),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SGB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不同时间点间IL-6、TNF-α、IL-1β、IL-10、WBC和CRP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IL-6、TNF-α、IL-1β、CRP和IL-10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TNF-α、IL-1β、IL-10、WBC、CRP随时间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结论 SGB有可能减轻SAPALI的炎症反应而利于改善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都服用泛昔洛韦、甲钴胺片、维生素B1,SGB组在服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SGB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2周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计算患者疼痛强度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病程长短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GB组治疗后1、2周的VA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2周VAS评分及SGB组治疗后1、2周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SGB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SGB组住院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服用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贾倩  林学武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6):734-736,740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干扰电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PHN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口服普瑞巴林,给予相应部位的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同样口服普瑞巴林,给予相应部位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干扰电疗法。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的VAS评分和Q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和QS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2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显效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干扰电疗法能有效缓解或解除PHN病人疼痛,且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脉冲射频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老年胸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胸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基础药物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脉冲射频治疗,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联合PRP注射、神经阻滞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出院后普瑞巴林服用情况、皮损愈合时间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NRS评分和PSQI评分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普瑞巴林使用量和使用时间、皮损愈合时间及PHN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脉冲射频联合PRP注射能有效缓解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同时可以促进带状疱疹皮损愈合,降低PHN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神经阻滞(A组)和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B组),共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24 h睡眠时间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6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均增加(P〈0.05)。B组的VAS评分下降大于A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A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支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独神经阻滞,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电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相关脑血流变化。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SGB治疗,实验组采用SGB联合电针治疗。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于每次治疗前后测量患者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VAS评估疼痛程度及疗效。监测生命体征改变,并做脑血流图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颈总动脉血管内径(SGB侧)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1),两组治疗后颈总动脉阻力指数(SGB侧)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均有效,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有效患者的疗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SGB联合电针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并可明显缩短疗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枕大神经阻滞并针刀松解加C2横突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B组患者采用枕大神经阻滞并针刀松解加C2横突注射.A组患者另加星状神经节阻滞.记录疗程后各时点VAS评分,并于12个月时评定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患者优良率86.7%(26/30例)高于B组63.3%(19/30例)(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与枕大神经阻滞并针刀松解加C2横突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PHN病人随机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A组)、口服药物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组(B组)、口服药物联合DRG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组(C组),每组2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8、12、24周以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病人疼痛程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病人的SF-MPQ中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1周、8周、12周及24周,B组和C组病人VAS、PRI、PPI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4周,B组与C组病人VAS、PRI、P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各时间点VAS、PRI、PP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P < 0.01)。治疗后B、C组病人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部分病人在口服普瑞巴林后出现程度不等的头晕、嗜睡,均可耐受,且随着治疗的进行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DRG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PH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廖义清  杨政雄 《吉林医学》2013,34(21):4212-4213
目的:对颈源性头痛的病患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式,减少患者的疼痛。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治疗前、后头痛程度、颈椎活动度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头痛程度都有减轻,但研究组更轻;同时两组治疗后的颈椎活动度也有好转,但研究组情况更佳。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对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大力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神经阻滞,观察组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普鲁卡因,比较二者疼痛改善情况和止痛时间。结果观察组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缩短止痛时间,改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颈源性头痛住院患者60例,将其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颈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B组患者采用颈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3、6个月与治疗前V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VAS评分下降优于B组(P<0.05),全部患者无神经和动脉损伤及感染并发症.结论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联合臭氧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加巴喷丁胶囊,300 mg/次,3次/d;B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C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VAS评分检测,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C组疼痛缓解、痊愈时间短于A、B组(P <0.05),无PHN发生。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是安全、有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24-127+封三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浅面阻滞(Shallow serratus plane block,SSPB)和前锯肌深面阻滞(Deep serratus plane block,DSPB)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6月20日于余姚市人民医院行择期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按照随机法平均分为超声引导下SSP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组(P组)和超声引导下DSP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组(C组)。P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引导下SSPB阻滞,C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DSPB阻滞,15 min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范围,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镇痛。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 h、6 h、12 h、18 h和24 h的伤口疼痛情况进行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镇痛泵输注总量、患者自控追加按压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5 min后DSPB组阻滞平面可达T3~T8脊神经支配节段,SSPB组阻滞平面可达T2~T9脊神经支配节段;两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在术后1 h、6 h、12 h及18 h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24 h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镇痛泵输注镇痛药物总量、追加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PB联合PCIA泵在胸腔镜术后可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秦树国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302-1304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C2横突阻滞组(A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28例。治疗3周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估疼痛程度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疼痛强度指数(present pain index,PP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降低(P〈0.05)。治疗后,A组PRI、PPI、VAS评分均较B组为低,治愈率较B组为高(P〈0.05)。结论: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横突及后支阻滞及联合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疗效,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前锯肌阻滞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后镇痛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受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患者60例。根据接受区域阻滞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肋间神经阻滞+前锯肌阻滞)33例和对照组(前锯肌阻滞)27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BMI、ASA分级、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12、24和48?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按压次数、术后追加用药次数、术后PCIA相关副作用、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后拔除胸管时间、术后SpO2、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两组的VAS评分,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PCIA相关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减少术后PCIA泵按压次数,减少术后追加用药次数,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拔除胸管时间,提高术后动脉SpO2,提前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缩短住院时间(P?<0.05)。结论 与前锯肌阻滞比较,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前锯肌阻滞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肺部并发症,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胸背部PHN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行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注射混合镇痛药10 mL(1%罗哌卡因10 mL+维生素B12500μg+去炎舒松25 mg);A组采用盲探神经阻滞,注射相同药物,2组治疗周期均为1周1次,3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幅度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B组VA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A组(P<0.01);在饮食、睡眠、情绪、日常、生活兴趣等生活质量评分增幅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痛疼缓解情况亦显著优于A组(P<0.01).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PHN安全有效,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