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目的:通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月龄的正常婴儿、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肠道微生态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其肠道菌群变化,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及RV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的16SrRNA,对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和RV肠炎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月龄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量随月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肠炎患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在不同月龄阶段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仅在3月龄阶段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月龄和10月龄婴儿与健康对照组婴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月龄婴儿的肠道微生态存在差异,客观评判婴儿肠道微生态需建立不同月龄的肠道微生态参考区间。RV对患儿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2021,41(1)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的70例婴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分为研究组(母乳喂养婴儿,n=42)、对照组(配方奶粉喂养婴儿,n=28)。两组均接受大便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粪便中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拟杆菌检出情况。结果 研究组乳酸杆菌、葡萄球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肠杆菌、肠球菌检测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具有显著影响,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菌群分布情况更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肠道菌群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120例CAP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菌群丰度、肠道菌群菌属以及肠道菌群代谢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 d后,患儿粪便中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颤螺菌属、埃格特菌属丰度均显著升高,奇异菌属、双歧杆菌属、Dorea、乳酸菌属、链球菌属、萨特菌属、韦荣球菌属的菌群丰度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颤螺菌属、埃格特菌属、奇异菌属、双歧杆菌属、Dorea、乳酸菌属、链球菌属、萨特菌属、韦荣球菌属的优势条带相似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粪便中乙酸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异戊酸、戊酸、丙酸、异丁酸、丁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CAP患儿长时间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显著下降,肠道代谢能力随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与健康婴幼儿的肠道菌群差异,探讨益生菌在轮状病毒感染时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5例0~3岁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组)及15份健康婴幼儿(健康对照组)的粪标本,根据16Sr DNA基因序列设计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梭菌、梭杆菌属的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7种细菌的在健康组及患儿组的数量,进行比较。结果轮状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肠球菌、大肠杆菌、拟杆菌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轮状病毒感染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菌、梭杆菌属数量明显少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婴儿肠道菌群有影响,临床治疗应注意婴儿肠道菌群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801-2802
收集艾滋病患者粪便标本40例和正常人群粪便标本40例。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数量。结果滋病患者粪便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人群的。艾滋病患者粪便中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数量比正常人群粪便中数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患者肠道肠道细菌微生态发生变化,艾滋病患者肠道肠道微生态已经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治疗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为预防抗生素所致肠道不良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7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儿科共60例患儿,对Hp阳性患儿使用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抗Hp菌治疗10天后,留取新鲜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分别称取患儿治疗前后的新鲜粪便1.0 g,进行肠道菌群培养,鉴定肠道菌群的菌种,将其数量和检出率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杆菌在抗Hp感染治疗前后患儿肠道的检出率均为100%。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45~49.19,P<0.01),其余肠杆菌、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酵母菌五类菌种治疗前后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值(B/E值)0.69±0.33,较治疗前1.18±0.44降低(t=7.715,P<0.05)。结论抗Hp感染治疗易引起患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菌群紊乱,患儿肠道定植抗力降低。故抗菌药物治疗Hp感染时须注意及时补充以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为主要成分的益生菌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和梭菌)、粪便分泌型IgA(SIgA)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研究组25例;对照组于伤后24h~48h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前14d联合合生元制剂(金双歧)。在肠内营养支持0d、4d、8d和15d分别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定量分析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粪便SIgA。观察研究期间两组病人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在肠内营养支持8d和15d,研究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P〈0.01);类杆菌和梭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内营养支持8d和15d研究组大便SIg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3%比5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早期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菌群失衡,上调肠道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和梭菌)、粪便分泌型IgA (SIgA)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研究组25例;对照组于伤后24h~48 h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前14 d联合合生元制剂(金双歧).在肠内营养支持0 d、4 d、8 d和15 d分别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定量分析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粪便SIgA.观察研究期间两组病人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在肠内营养支持8 d和15 d,研究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P<0.01);类杆菌和梭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内营养支持8 d和15 d研究组大便SIg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3%比5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早期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菌群失衡,上调肠道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婴儿迁延性腹泻肠道菌群变化与病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儿迁延性腹泻的病因及其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 6个月~ 1岁迁延性腹泻患儿 35例和对照组健康婴儿 31例 ,对他们进行肠道菌群定量培养分析和致病菌培养。结果 35例患儿粪便中 ,双歧杆菌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肠球菌升高 (P <0 .0 1)。结论婴儿迁延性腹泻中多数病例是肠道菌群紊乱所致。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70-377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人群血糖和血脂水平,粪便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和D-乳酸的含量和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以及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GLU、TC、TG和L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拟杆菌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的粪便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乙酸、丙酸、正丁酸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D-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调节肠道菌群可影响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属及益生菌制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该院治疗的30例NEC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并分析两组儿童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组患儿分为A组及B组;A组患儿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联合奥曲肽治疗,B组患儿仅采用奥曲肽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的肠道细菌优势菌属条带相似度接近100%。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呈下降趋势。经1周治疗,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A、B两组患儿的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菌落数均有所升高(P0.05),且A组患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菌落数明显高于B组。结论 NEC患儿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呈下降趋势,可通过采用益生菌制剂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艾滋病患者肠道菌群量的变化,研究艾滋病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设计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的特异性引物。收集艾滋病患者粪便标本30份及正常对照标本30份,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5种细菌的数量。结果:艾滋病患者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提示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紊乱。  相似文献   

13.
余娜  卢葵花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55-1056
【目的】了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IBS患者35例,健康志愿者36例,取当日首次定量大便作活性菌培养、检测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1,0.05),肠杆菌数量显著增多(P〈0.01),肠道定值抗力(CR)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Bs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可能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数量减少,肠杆菌数量显著增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素食人群与非素食人群肠道菌群分布,探讨饮食习惯与人体肠道菌群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0例素食者纳入研究组,50例非素食者纳入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粪便标本,测定粪便标本pH值,使用经典的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粪便标本的细菌总数及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结果研究组粪便标本pH值低于对照组粪便标本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菌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肠道益生菌数量的角度来看,非素食饮食更有利于健康,素食人群可通过服用微生态活菌制剂或适量增加蛋奶制品的摄入来增加肠道益生菌的数量,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双歧三联活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0.42 g/次,3次/d;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0.84 g/次,3次/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和双歧杆菌计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计数明显增多,且多于对照组,同时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及类杆菌明显减少,且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较大剂量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衡状态,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常乐康组和四君子汤组,分组给药7d,检测给药后大鼠肠道菌群的数量。结果:给药7d后,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减少,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上升,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四君子汤组及常乐康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上升,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下降,但四君子汤组较常乐康组作用更明显,且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有效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生素、术前肠道准备及术后饮食对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Ⅰ组)、非肠道准备组(Ⅱ组)、非肠道准备+术后非禁饮食组(Ⅲ组)、非肠道准备+术后非禁饮食组+术后抗生素限制组(Ⅳ组),围手术期分别采用相应的措施处理,收集病人手术前后粪便标本,接种于大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消化链球菌6种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按平板活菌计数法计数细菌数量,比较各组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各组病人术后肠道菌群较术前均发生明显变化,细菌总数显著减少(t=14.784,P〈0.05),大肠杆菌计数显著增加(t=21.727,P〈0.05),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肠球菌则明显减少(t=13.894~95.802,P〈0.05),且杆球比显著紊乱(t=20.963,P〈0.05)。Ⅲ组术后各种细菌水平均低于Ⅳ组(F=9.487~483.350,P〈0.05),杆球比高于Ⅳ组(F=483.350,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类杆菌、消化链球菌水平下降(F=42.307~169.877,P〈0.05),杆球比下降(F=483.350,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术后类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及细菌总数明显降低(F=9.487~169.877,P〈0.05),杆球比下降(F=483.350,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肠道准备及术后禁饮食不同程度地影响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容易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术后早期进食对肠道微生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锌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患儿的腹泻停止时间、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白介素8(IL-8)、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腹泻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类杆菌数量及血清IL-6、IL-8、NO和SOD等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肠球菌和肠杆菌等菌群数量及血清IL-6、IL-8和NO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以上各指标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类杆菌等菌群数量及SOD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以上各指标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可有效调节患儿的肠道菌群平衡,下调炎症刺激因子水平,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9.
覃霞  李全霞 《护理学报》2003,10(1):57-58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制剂治疗严重烧伤病人腹泻的作用。方法:选取烧伤后腹泻病人26例,从腹泻当天开始喂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于喂服前及喂服后第3天及第6天采集粪便做粪便菌群分析。另选10名健康成年人粪便标本为对照组。结果:严重烧伤后粪便菌群总菌量较正常显下降,肠杆菌轻度下降,双歧杆菌下降近1000倍,酵母样真菌显升高,说明肠道菌群发生紊乱。用双歧杆菌制剂治疗6d后腹泻均停止,肠道菌群趋向正常,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存在显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口服双歧杆菌制剂能调整肠道菌群紊乱,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注意饭后给药,低温(4℃)存放药物。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霞 《护理研究》2006,20(5):1169-117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将64例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大肠癌传统的术前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选择性肠道清洁法、术后早期活动及给予要素饮食护理干预,观察术前及术后第1次大便细菌培养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肠道菌群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肠杆菌和肠球菌计数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计数明显减少(P〈0.05),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倒置更为明显(P〈0.01)。[结论]大肠癌术后病人早期活动及给予要素饮食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