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60起医疗事件鉴定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2002年共受理来自省内9个市、州的医疗事件86起,对其中的60起医疗事件进行了省级鉴定.鉴定结果为构成医疗事故与差错的26起.其中一级医疗事故6起,二级医疗事故6起,三级医疗事故12起,医疗差错2起,不构成医疗事故的34起.文章对鉴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的分布、专科、人员等情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上犹县26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上犹县2002-2007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状况,探讨预防控制学校暴发疫情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以上犹县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 26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中乙类7起,丙类18起,其他传染病1起;肠道传染病7起,呼吸道传染病17起,接触性传染病2起;农村学校16起,城镇学校10起;小学19起,中学7起;春秋季共暴发24起,冬季和夏季各1起.结论 应重点加强学校易感人群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学校饮用水和饮食管理.  相似文献   

3.
范晖  张菊英  李群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985-4987
[目的]通过对2003 ~2009年自贡市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情况调查分析,掌握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规律,探讨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的程序和方法,为突发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支持,为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数据,对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03~2009年自贡市共计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34起.其中,接应急监测性质来分,污染投诉类17起;委托污染鉴定类13起;寻找饮用水源类4起.按应急监测的内容来分,微生物类5起;理化类19起;微生物类与理化类10起.按监测水样类型来分,井水20起;自来水10起;水库水4起.按是否造成了人群健康效应的应急监测来分,造成人群健康效应2起;未造成32起.监测样品共计129件,阳性率51.94%. [结论]自然灾害情况下生活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次数较多.污染类投诉、需要作理化检测的应急监测中井水较多.保护井水资源应该从治理工业“三废”做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010-2011年深圳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全市2010-2011年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0-2011年深圳市共报告226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发病总人数为2026人,平均罹患率14.2%.疫情报告最多的月份是12月为64起,其次是3月和4月,分别为56起和39起.226起疫情中有201起(88.9%)为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经型别鉴定其中乙型171起(85.0%),甲流17起(8.5%),季节性甲型13起(6.5%). 结论 2010-2011年深圳市流感活动属于中等水平,分别在3-4月份和12月份出现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县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密云县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现场调查密云县2011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聚集性疫情)基本情况,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密云县报告24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其中家庭聚集2起,托幼机构18起,学校4起.城区及城郊结合部共报告22起,山区报告2起.聚集性疫情自4月起每月均有报告.结论 密云县2011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具有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应加强城区及城郊结合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从根本上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葛杰 《大众健康》2016,(3):102-103
蹲起比起静蹲,是更为功能化的康复练习.静蹲这样的姿势,在生活中并不多见.但是蹲起,每天不知道要做多少次类似的动作.比如从坐着到站起来,就是双腿的蹲起动作;蹲下系鞋带或者是捡东西,也是双腿的蹲起;上下楼梯就不必说了,是左右交替的单腿蹲起动作;就连走路,如果地不是很平的话,都是小幅度小角度的蹲起动作完成的.还有更强的功能性运动,比如跑步、跳跃等等,都是要在能够单腿蹲起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单腿在原地蹲起要是都不能稳定,还能有什么跑跳的功能呢.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自治区14起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了解学校发生伤寒、副伤寒重大疫情的原因及其流行因素,为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各地、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调查处理报告.结果1996~2002年广西共发生14起学校内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其中甲型副伤寒11起,伤寒2起,甲型副伤寒和伤寒混合流行1起;发生在大专院校3起,高级中学3起,初级中学8起;农村10起,城市4起.各学校学生罹患率1.9%~31.1%,平均10.3%,教职工平均1.6%,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行时间最短15 d,最长115 d;传播途径水型11起,食物型3起.每年5~6月和10~11月为流行高峰期.学校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状况恶劣,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疫情迟报、误诊和缺乏预警机制是疫情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伤寒、副伤寒已成为广西各级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和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流感暴发的现状和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全省2007-2011年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结果2007-2011年全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07起,发病9 813人,死亡10人,波及94 128人,平均罹患率为10.4%.四季均有暴发,春秋季为流行高峰,可同时在一个地区出现多点暴发,仅昭通发生31起.107起中,88起暴发于学校.采集74起暴发疫情的标本做实验室检测,49起分离到流感毒株,包括B型(15起)、H3N2型(14起)、新甲H1N1型(13起)和H1N1型(7起).从首例发病到采取控制措施的时间与疫情流行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云南省流感暴发疫情出现春秋季两个流行高峰,大部分发生在学校.应加强学校流感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明确诊断并迅速落实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闵行区2001年发生食物中毒11起,8起为致病菌污染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3起为药物残留所致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中毒人数316人,发病率为47.95/10万.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公立医院医疗纠纷变化趋势、解决途径及影响,探讨解决纠纷的新机制.方法 对2006年~2008年3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疗纠纷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三年中涉及赔偿的案例总数为1525起.其中,自行协商1283起,占84.13%;行政调解11起,占0.72%;诉讼解决109起,占7.14%;人民调解...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 ,掌握其特点 ,以便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 ,有效地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 ,现对平阴县 1981~ 2 0 0 1年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平阴县 1981~ 2 0 0 1年食物中毒资料来自各年份所有的食物中毒报告登记表、个案调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表。2 结果2 .1 各年发生情况  1981~ 2 0 0 1年合计发生食物中毒 4 8起 ,中毒 6 73人 ,死亡 2人 ,病死率为 2 .0 3‰。1981~ 2 0 0 1年分别发生 9起、4起、4起、2起、6起、3起、3起、3起、1起、1起、0起、1起、1起、1起、1起、1起、2起、2起、1起、1起、1起 ,分别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遵义市2007~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遵义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34起,病例7 243例、死亡38例;传染病事件共395起(占91.01%),食物中毒34起(占7.84%),其他中毒1起(占0.23%),环境因素事件1起(占0.23%),其他公共卫生事件3起(占0.69%).4~7月(61.06%)和10~12月(占23.73%)是高发期.发生在学校的事件共179起,占事件总数的41.0124%.结论 传染病疫情是遵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特别是学校,要加强监测和免疫接种管理.其次,食物中毒事件仍是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事件发生原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1年发生在兰州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系统及相关信息监测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1起.其中Ⅲ级123起,占64.40%;Ⅳ级2起,占1.05%;未分级66起,占34.55%.传染病183起,占95.81%;食物中毒4起,占2.09%;其他4起,占2.0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场所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共发生160起,占83.77%,其中又以小学校为主,占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44.38%;托幼机构次之,占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37.50%.发生高峰主要以春季、秋季为主,第2季度和第4季度分别占45.55%和28.80%.发生的19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病3 887例,死亡28例.结论 兰州市2008-2011年间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主要是学校和幼托机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和提高措施.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7月,收集赣榆县全县发生的5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记录和典型结案报告,并系统分析其处置情况.结果 :全县发生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5起,发病总人数1163例,其中传染病疫情30起,占54.55%,食物中毒13起,占23.64%,职业中毒7起,占12.73%,其它突发事件5起,占9.09%.该县疾控中心均及时采取的有效的控制措施,第一时间把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结论 :继续加大对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快速反应运行机制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西北某部1992-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规律.方法 对1992-2011年某部发生的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的传染病疫情和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2-2011年某部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起,主要是传染病疫情,其中呼吸道传染病疫情22起(占66.67%),肠道传染病疫情8起,自然疫源性疾病1起,食物中毒2起;按事件级别统计,重大事件2起,较大事件4起,其余为一般事件.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在11月至来年6月,肠道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发生在6~9月.发生人群以新兵和新学员队较多,主要发生在营区.结论 1992-2011年某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中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新兵和新学员队是突发卫生事件的重点人群.因此部队应以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并作好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治.  相似文献   

16.
郑丽敏  朱卫  刘梅  张秀柱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708-1709
目的 对1991年以来(15 a)在连云港地区由新的致病因子引起的致死性食源性中毒进行分析.方法 按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总则进行分类和研究.结果 新的致死性食源性中毒病原有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12起,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O157H72起,E型肉毒毒素中毒1起,毒蕈中毒2起,计17起.占同期致死性食源性中毒死亡人数的70%(21/30).结论 新的食源性中毒致病因子是引起致死性食源性中毒发生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建瓯市2003-2011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探讨控制食物中毒对策.方法 对2003-2011年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建瓯市2003-2011年共发生食物中毒72起,中毒992人,死亡2人(毒蕈中毒);中毒原因以细菌性(熟食品导致)及毒蕈中毒为主,分别发生42起(58.3%)和19起(26.4%);中毒场所以农村自办酒席及家庭发生起数最多,分别为32起(44.4%)和28起(38.8%);农村食物中毒发生率共57起(79.0%),较城区15起(21.0%)高.结论 加大预防食物中毒宣传力度,尤其是农村;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重点为熟肉制品监管.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我市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11起,其中检出致病菌7起,分别为副溶血性弧菌4起,变形杆菌2起,蜡样芽胞杆菌1起,检出率为63.6%.4起副溶血性弧菌的被检出物分别是咸鸡、羊肉、虾和牛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态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掌握福建省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态势.方法 利用网络直报系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库,描述与分析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征. 结果 2004-2007年福建省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304起.其中Ⅱ级事件7起(2.30%),Ⅲ级事件57起(18.75%),Ⅳ级事件240起(78.95%),未见I级事件.波及人群罹患率25.82560,死亡率0.08%,病死率0.32%.事件起数年平均递减2.8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学校发生169起(55.60%),村落71起(23.36%);传染病类事件233起(76.64%),其中人禽流感、霍乱、登革热是构成Ⅱ级和Ⅲ级事件的主要原因;食物中毒类57起(18.75%).4年中3-4月与9月是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两个时间高峰,事件起数占43.1%. 结论 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总体下降,仍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类为主,学校和村落为高发场所,人禽流感、霍乱、登革热疫情得到政府与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常山县疑似食物中毒分类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山县卫生监督所在2001~2002年两年中,共接到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报告19起,其中3起由县卫生局邀请县外专家组成专家组,被诊断为致病物质不明食物中毒事故,另外16起皆因故未能得到明确诊断.本文对此16起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分类及得不到明确诊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