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了解普外科老年平诊住院病人入院时营养状况 ,同时对各项营养测定指标进行评估。对 181例平诊入院的老年病人 ,入院后 3天内进行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生物电阻抗等10项营养指标的测定。结果 :各项指标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 :WT/HT 2 7.1%、TSF 44 .2 %、AMC 2 9.1%、GS 5 0 %、HB 31.3%、 Alb 9.5 %、 TF 32 .7%、 CHI 5 6 .6 %、 TL C11.6 %、BF 6 9.1%。各项指标均正常占 17.1% ,1~ 2项指标异常占 5 0 .8% ,3~ 6项指标异常占 32 .1%。消化道内外疾病比较 :WT/HT、TSF、AMC、HB、AL B、BF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营养…  相似文献   

2.
12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评价指标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包括体重指数(BMI)、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根据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A、B、C三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营养状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采用人体测量指标BMI、TSF、AMC测定12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未见明显营养不良存在;生化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90%、72%、78%,其中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的Child-PughC级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更高,分别为84%和92%。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Child-PughA、B、C三级间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逐渐升高,不同分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常规营养学评价指标如体重、TSF、AMC在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中存在局限性,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是判断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之一,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状况需多项指标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在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病人140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将病人分为A、B和C组,比较各组间营养指标的差异,并分析Child-Pugh分级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病人营养不良的总发生率为42.85%,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40例(28.57%),重度营养不良20例(14.29%).各组间的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肌酐身高指数(CHI)、血清转铁蛋白(TF)和清蛋白(ALB)等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血清TF与病人Child-Pugh分级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AMC、TSF、CHI和血清ALB与病人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04、-0.673、-0.597、-0.814,P<0.05). 结论:肝硬化病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SGA可用于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微型营养评定法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微型营养评定法 (MNA)在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中的价值 ,测定 2 6 2例恶性肿瘤病人的MNA总分、身高、体重、年龄、体力状况、血液血红蛋白量 (Hb)、红细胞数 (RBC)、血清白蛋白浓度 (Alb)、血清前白蛋白浓度 (PA)。计算实际体重 健康时平时体重比 (UBW % )。根据MNA总分评价病人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组 (MNA总分 <17) ;营养不良危险组 (MNA总分介于 17~ 2 3 5 ) ;营养良好组 (MNA总分≥ 2 4)。结果显示 :MNA总分与UBW %、Alb、PA、BMI值呈显著相关 (r=0 5 0 1~ 0 72 4,P =0 0 0 0 )。MNA与UBW %、BMI、PA、Alb方法评价病人的营养状况有良好的一致性 ,符合率分别为 82 %、76 %、71%、6 8%。根据MNA方法评价全组病人 ,营养不良者占 31 7% (83 2 6 2例 ) ,营养不良危险者占 2 5 9% (6 8 2 6 2例 ) ,营养良好者占 42 4%(111 2 6 2例 ) ;营养不良与营养不良危险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老年与非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胃癌、肝癌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癌 (P =0 0 0 1)。体力状况越差 (ECOG分级越高 )、营养不良发生率越高。贫血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者。感染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结果提示 ,MNA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营养评价作用。胃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对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营养干预,对饮食中蛋白质及总热量的摄入与各项营养指标,包括干体重(D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白蛋白(ALB)、前自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胆固醇(CHO)、血红蛋白(HB)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分(SGA)进行营养干预前后的自身对照及指标闻的相关分析.[结果]营养干预后,随着蛋白质及热量摄入的增加,各项营养指标除TF和CHO外,均呈显著提高(P<0.05). [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进行常规的营养评价及合理的营养干预对预后有着深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营养不良指标:体质指数(BMI)、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比(%IBW1)和血清白蛋白浓度(Alb)对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诊断意义。探讨《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指南》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微型营养评定法评价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定(MNA)法调查和分析胃肠道肿瘤病人的营养状态,并比较与其他营养评价方法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MNA法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对496例胃肠道肿瘤拟手术病人,入院24 h内进行营养评价,研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并比较MNA法与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 结果:①MNA法:胃肠道肿瘤病人中营养不良者84例(16.94%),营养不良危险者211例(42.54%),营养良好者201例(40.52%).②人体测量:体质指数(BMI)、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围(AC)和上臂肌围(AMC)等指标,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3.5%、21.9%、15.1%和15.5%.③实验室检查:ALB、PA和总淋巴细胞计数,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4.9%、25.4%和30.8%.④MNA法与BMI、ALB、AC、TSF、AMC、TLC的相关系数在0.18~0.53(P<0.05),有良好的相关性. 结论: ①应用MNA法评价胃肠道肿瘤病人中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高危状态的发生率高.②MNA是一种简单、易行、无创性、适合于外科胃肠道肿瘤病人的营养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病人营养指标评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对肝硬化病人的某些营养参数进行评估 ,为临床医师及早发现和治疗营养不良提供证据。 方法 :对 4 3例肝硬化病人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SGA)、直接人体测量和生化参数测定。 结果 :依据SGA ,肝硬化病人分为营养良好、轻~中度及重度营养不良 ,3组间体重指数 (BMI)、三头肌皮皱厚度 (TSF)、上臂肌围 (AMC)、肌酐身高指数 (CHI)及转铁蛋白 (TRF)均有显著差异。其中TRF和CHI对重度营养不良的识别率高达 90 %~1 0 0 %。 结论 :SGA可用于肝硬化营养状况评价 ,CHI及TRF是评估此类病人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几项营养指标进行评估.方法 对1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膳食调查、生化参数的测定.结果 依据SGA评分,在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三组间进行以下指标比较: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能量(DEI)和蛋白质摄入(DPI)、血白蛋白(AL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但营养良好组的DEI和DPI异常率高达46.0%、49.0%,重度营养不良组中各指标异常率均在80%以上.血前白蛋白(PA)与血ALb有显著相关(P<0.01),与DPI、DEI均无相关.结论 SGA是评价MHD患者营养状况的简便方法,但还需其它反映营养状况不同侧面指标的补充,如DEI、DPI、血ALb、血PA.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病人间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753例老年住院病人,采用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同时测定传统营养指标进行分析。再根据病人牙齿状况进行分组,并对各组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9.39%和39.71%,营养正常率仅为40.90%。三组病人的体重指数(BMI)、上臂围(AMC)、小腿围(CC)、握力和体力活动水平(ADL)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营养正常组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不良组。义齿组与牙齿正常组病人BMI、CC、AMC、握力、ADL和MNA评分明显高于缺齿组病人(P0.05)。结论: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牙齿状况也将对病人营养状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