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7篇
肿瘤学   1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型营养评定法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微型营养评定法 (MNA)在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中的价值 ,测定 2 6 2例恶性肿瘤病人的MNA总分、身高、体重、年龄、体力状况、血液血红蛋白量 (Hb)、红细胞数 (RBC)、血清白蛋白浓度 (Alb)、血清前白蛋白浓度 (PA)。计算实际体重 健康时平时体重比 (UBW % )。根据MNA总分评价病人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组 (MNA总分 <17) ;营养不良危险组 (MNA总分介于 17~ 2 3 5 ) ;营养良好组 (MNA总分≥ 2 4)。结果显示 :MNA总分与UBW %、Alb、PA、BMI值呈显著相关 (r=0 5 0 1~ 0 72 4,P =0 0 0 0 )。MNA与UBW %、BMI、PA、Alb方法评价病人的营养状况有良好的一致性 ,符合率分别为 82 %、76 %、71%、6 8%。根据MNA方法评价全组病人 ,营养不良者占 31 7% (83 2 6 2例 ) ,营养不良危险者占 2 5 9% (6 8 2 6 2例 ) ,营养良好者占 42 4%(111 2 6 2例 ) ;营养不良与营养不良危险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老年与非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胃癌、肝癌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癌 (P =0 0 0 1)。体力状况越差 (ECOG分级越高 )、营养不良发生率越高。贫血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者。感染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结果提示 ,MNA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营养评价作用。胃癌?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全身治疗包括细胞毒药物治疗(简称化疗)、靶向治疗和支持治疗;而局部治疗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和手术。放化疗联合是局部晚期或区域晚期头颈部鳞癌主要治疗模式,包括同步化放疗、诱导化疗、序贯化放疗。本文综述了原发于口腔、口咽、下咽、喉的鳞癌的化放疗联合治疗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6例限局性恶性肿瘤、35例进展期肿瘤骨转移阴性和34例骨转移阳性的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平。结果:进展期肿瘤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平明显高于限局性肿瘤(P〈0.05);进展期肿产瘤骨转移阳性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症又明显高于骨转移阴性(P〈0.05)。结论: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可以在评价进展期肿瘤骨转移和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合并症 ,营养不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诊断营养不良的方法很多。现探讨《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指南》的实用价值 ;比较营养不良指标 ,体质指数 (BMI)、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比 (%IBW1)和血清白蛋白浓度 (ALb)对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选择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2月在我院就诊或住院的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 4 77例 ,均符合《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指南》中限定年龄 ,男性18~ 6 0岁 ,女性 18~ 55岁。无腹水或水肿。均测定体质指数 (BMI)、实际体重…  相似文献   
5.
中期因子(MK)是一种分泌性肝素结合生长因子.近年发现MK在多种实体瘤中过表达,在癌前病变和肿瘤潜伏期也呈高表达,因此MK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记物.MK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不十分清楚,但一些实验已证实MK参与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多药耐药形成等过程.应用MK反义寡脱氧核糖核苷酸(MKasODN)或MK启动子进行基因治疗,可能成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 VCD方案 :鬼臼噻吩甙 ( VM- 2 6)联合环磷酰胺 ( CTX)和地塞米松 ( DXM)治疗 期多发性骨髓瘤 ( MM)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2 1例可评价的 期 MM患者中 , A 期 16例、 B期 5例。VM- 2 630 mg/ m2静滴、d1~ 3;CTX2 0 0 mg/ m2静注、d1,3,5;DXM10~ 2 0 mg/ d口服、d1~ 7。 2 8天为一疗程。结果 总反应率为 76% ( 16/ 2 1) ,其中部分缓解占 38% ( 8/ 2 1)、进步占 38%( 8/ 2 1)、无效占 2 4 % ( 5/ 2 1)。全组生存期 3~ 31个月 ;中位生存期 ( MST) 13个月 ,其中 A、 B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1,12个月。全组中位缓解期 5个月 ,呈现反应的中位数为 2个疗程。白细胞毒性反应 0°、 °、 °、 °分别占 10 %、54%、31%、5% ;血小板毒性则分别占 67%、17%、13%、3%。全组胃肠道反应轻微 ,未见心、肝、肾毒性。结论 我们认为 ,VCD方案是治疗 期 M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营养不良指标:体质指数(BMI)、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比(%IBW1)和血清白蛋白浓度(Alb)对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诊断意义。探讨《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指南》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高剂量化疗对于晚期乳腺癌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影响,为选择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病例组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高剂量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同期选取接受常规方案化疗的2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MOS36-item short forum health survey)的缩减版本SF-12量表作为问卷调查表。在第1个时间点(T1)为治疗前,第2个时间点(T2)为第2周期高剂量化疗前和第4周期常规治疗前,第3个时间点(T3)为高剂量化疗结束3月随访时和常规剂量化疗结束后3月进行调查随访。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剂量化疗组和常规剂量组患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T2较T1均显著下降(P<0.05),T3较T1两组患者活力和社会功能维度仍显著下降(P<0.05),其他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间点高剂量化疗组较常规剂量化疗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活力和社会功能维度显著下降(P<0.05),T1和T3时间点高剂量化疗组和常规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高剂量化疗导致乳腺癌患者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活力和社会功能显著下降,但患者高剂量化疗缩短了治疗时间,使患者可更快的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经验. 方法 收集北京肿瘤医院及北京医院2009年至2014年收治的43例男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 结果 本组患者42例(97.6%)以乳腺肿块起病,Ⅰ期和Ⅱ期患者为32例(74.5%),Ⅲ期和Ⅳ期患者为11例(25.5%).40例(93,0%)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3例(6.9%)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以年龄70岁分层,大于70岁和小于70岁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差异,但3例HER-2过表达患者均小于70岁.手术治疗患者占38例(88.4%),其中雌激素受体阳性接受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患者32例(74.4%).随访时间6.1~5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7例(16.3%)患者出现复发转移. 结论 男性乳腺癌确诊时分期较晚,预后较差.大多数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有症状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6例有症状胸腔积液乳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手术病理分期、手术后无病生存期(DFS)、胸腔积液是否为初次复发部位、是否复发后一线化疗、是否伴有其他积液、是否双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情况[是否血性胸腔积液、胸水细胞数、胸水单核细胞数、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CA153、CA125、蛋白、胸水量]及胸腔积液的治疗情况(胸腔局部治疗方式、胸腔局部化疗药物、是否使用IL-2)中各种因素对于胸腔积液疗效及控制时间的影响。结果患者手术至出现胸腔积液的中位时间44月(0~180月)。手术至出现胸腔积液的时间>44月有效率显著高于手术后DFS≤44月者(P=0.046),分别为66.7%,33.3%;复发后一线化疗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复发后二线及以上化疗者(P=0.044),分别为65.0%和31.3%;胸水单核细胞数>1×106/L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胸水单核细胞数≤1×106/L(P=0.046)的患者,分别为66.7%,33.3%。胸腔积液中位控制时间为4月,胸腔积液LDH≤400 u/ml较LDH>400 u/ml的患者的胸腔积液控制时间显著延长(P=0.032),胸腔积液中位控制时间分别为6月和2月。结论胸腔积液是乳腺癌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后DFS时间长、复发后一线化疗及胸水单核细胞高者有效率高,胸腔积液LDH浓度高是胸水控制时间短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