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拟行立体定向脑核团射频热凝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麻醉效果的对比研究。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立体定向脑核团射频热凝术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米芬太尼组40例与芬太尼组40例。雷米芬太尼组给予雷米芬太尼麻醉,芬太尼给予芬太尼麻醉。结果雷米芬太尼组插管后、切皮时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麻醉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芬太尼组插管后、切皮、睁眼时SBP和DBP较麻醉前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雷米芬太尼组插管后、切皮、睁眼时SBP和DBP低于同期芬太尼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雷米芬太尼组插管后、切皮时心率较麻醉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芬太尼组插管后、切皮、睁眼时心率较麻醉前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雷米芬太尼组插管后、切皮、睁眼时心率低于同期芬太尼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雷米芬太尼组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和停药至睁眼时间快于芬太尼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对行立体定向脑核团射频热凝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6~2007年对480例剖宫产病人应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蛋白表达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并对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以1201例患有不同胃黏膜病变的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榆测COX-2表达,用亚硫酸氢钠-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COX-2启动子甲基化率进行定量分析,采用13C尿素呼气实验(13C-UBT)对幽门螺旋杆菌(H priori)感染状况进行测定.结果 COX-2甲基化率中位数随胃黏膜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在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SG/CAG)、肠上皮化生(IM)及不确定性异型增生和异璎增生(Ind DYS/DYS)病变中分别为10.6%、11.8%、13.8%,各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12,P=0.016).分层分析显示,在H pylori感染阴性病例中,COX-2甲基化率仍随病变加重明显升高,在SG/CAG、IM、Ind DYS/DYS病变中其中位数分别为8.8%、10.6%、14.1%(X2=6.629,P=0.036).进一步分析发现,COX-2甲基化率随着COX-2表达强度的增强而降低,由COX-2弱阳性表达的13.3%降至强阳性表达的7.6%(X2=10.400,P=0.015).结论 COX-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及H pylori感染状况密切相关,并与COX-2表达强度呈负相关,说明COX-2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在胃黏膜病变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型营养评定法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微型营养评定法 (MNA)在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中的价值 ,测定 2 6 2例恶性肿瘤病人的MNA总分、身高、体重、年龄、体力状况、血液血红蛋白量 (Hb)、红细胞数 (RBC)、血清白蛋白浓度 (Alb)、血清前白蛋白浓度 (PA)。计算实际体重 健康时平时体重比 (UBW % )。根据MNA总分评价病人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组 (MNA总分 <17) ;营养不良危险组 (MNA总分介于 17~ 2 3 5 ) ;营养良好组 (MNA总分≥ 2 4)。结果显示 :MNA总分与UBW %、Alb、PA、BMI值呈显著相关 (r=0 5 0 1~ 0 72 4,P =0 0 0 0 )。MNA与UBW %、BMI、PA、Alb方法评价病人的营养状况有良好的一致性 ,符合率分别为 82 %、76 %、71%、6 8%。根据MNA方法评价全组病人 ,营养不良者占 31 7% (83 2 6 2例 ) ,营养不良危险者占 2 5 9% (6 8 2 6 2例 ) ,营养良好者占 42 4%(111 2 6 2例 ) ;营养不良与营养不良危险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老年与非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胃癌、肝癌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癌 (P =0 0 0 1)。体力状况越差 (ECOG分级越高 )、营养不良发生率越高。贫血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者。感染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结果提示 ,MNA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营养评价作用。胃癌?  相似文献   
5.
在妊娠第7、8、9天经口给孕鼠不同剂量的前体物亚硝酸钠(分别为0.125、0.25、0.50、1.00和2.00mmol/kgBW)和乙基脲(剂量是亚硝酸钠的二倍),同时给浓缩猕猴桃汁或4%淀粉液。不给猕猴桃汁的各组随前体物剂量增大,活胎率下降,吸收胎率逐渐增加,分别为5.21%,43.66%,71.70%,85.80%和100%。最高剂量组胚胎全部死亡,并有半数孕鼠中毒死亡。单给高剂量亚硝酸钠或乙基脲则不引起胚胎或孕鼠死亡。表明亚硝酸钠和乙基脲在大鼠体内合成N-亚硝基乙基脲,并通过胎盘引起胚胎死亡。前体物与胚胎毒性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同时给孕鼠浓缩猕猴桃汁的各组在亚硝酸钠0.125-0.50mmol/kgBW者胚胎存活率无明显减少,仅最高剂量组活胎率明显减少,吸收胎率达58.6%,但无孕鼠中毒死亡。实验结果表明浓缩猕猴桃汁能明显阻断大鼠体内N-亚硝基乙基脲合成,预防所引起的胚胎毒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癌症与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屡见不鲜,但学术界对此始终没有明确定论。近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癌症学会(ACS)对此作出了回应,在2010年7月和8月份的ACS官方刊物《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Cancer J Clin2010,60(4):207]上正式发表了《糖尿病与癌症共识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蛋白表达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并对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以1201例患有不同胃黏膜病变的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榆测COX-2表达,用亚硫酸氢钠-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COX-2启动子甲基化率进行定量分析,采用13C尿素呼气实验(13C-UBT)对幽门螺旋杆菌(H priori)感染状况进行测定.结果 COX-2甲基化率中位数随胃黏膜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在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SG/CAG)、肠上皮化生(IM)及不确定性异型增生和异璎增生(Ind DYS/DYS)病变中分别为10.6%、11.8%、13.8%,各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12,P=0.016).分层分析显示,在H pylori感染阴性病例中,COX-2甲基化率仍随病变加重明显升高,在SG/CAG、IM、Ind DYS/DYS病变中其中位数分别为8.8%、10.6%、14.1%(X2=6.629,P=0.036).进一步分析发现,COX-2甲基化率随着COX-2表达强度的增强而降低,由COX-2弱阳性表达的13.3%降至强阳性表达的7.6%(X2=10.400,P=0.015).结论 COX-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及H pylori感染状况密切相关,并与COX-2表达强度呈负相关,说明COX-2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在胃黏膜病变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肿瘤标志物在高危人群和癌症患者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对机体致癌物质暴露、生物学效应以及个体遗传易感性进行测量和评价,试图打开肿瘤病因"黑箱",揭示肿瘤发病的本质,它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涉及病因学、预防医学和临床治疗各个领域。肿瘤分子流行病学要严格设计和实施,用质量控制原则、循证医学原则和伦理学原则指导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随着蛋白质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加入,结合了多学科优势的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正在迅速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9.
N-亚硝基化合物是目前已知的一类较强的化学致癌物。自从1956年Magee等用二甲基亚硝胺(DMNA)诱发了大鼠肝脏肿瘤后,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N-亚硝基化合物可以诱发动物肿瘤。Montesano等总结了79种亚硝胺和23种亚硝酰胺对大鼠的致癌作用(见表1),大约80%的亚硝胺和几乎全部的亚硝酰胺都能致癌。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吸烟行为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张联  王卫峰  赵庆法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21-1823
目的:为了预防与控制中学生的吸烟行为,降低中学生吸烟及尝试吸烟率,在河南省新乡市4所中学进行了中学生吸烟行为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和中学生控烟模式的研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763名学生通过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学生的吸烟率为6.6%,有8.7%的学生以前尝试过吸烟。年龄阶段10~12岁为中学生开始吸烟的主要阶段。吸烟容易与他人接近是引起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多因素分析表明,母亲吸烟,同学或朋友吸烟是中学生吸烟行为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学校对吸烟持否定态度是防止学生吸烟的重要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吸烟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行之有效的控烟干预措施应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