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 0 .375 %罗哌卡因与 1%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成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4 0例上肢手术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组 (RL组 ,n =2 0 )和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组 (BL组 ,n =2 0 ) ,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均注入局麻药 2 5 ml(含 1∶ 4 0 0 0 0 0肾上腺素 ) ,RL组为 0 .375 %罗哌卡因和 1%利多卡因混合液 ,BL组为 0 .2 5 %布比卡因和 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臂丛神经 C5~ T1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肩关节、肘关节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臂丛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结果 :两组的 C5~ T1 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 ,RL组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 BL组 (P <0 .0 5 )。两组均无毒性反应发生。结论 :0 .375 %罗哌卡因与 1%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快 ,作用维持时间长 ,术后镇痛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杨冬青 《右江医学》2003,31(3):245-246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 80例ASA分级Ⅰ~Ⅱ级子宫肌瘤的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随机分成二组 ,A组 4 0例选用 1%罗哌卡因 ;B组 4 0例选用 1.6 %利多卡因加 0 .2 %丁因混合液。比较两组病人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异同及术中镇痛效果。结果  1%罗哌卡因作用时间长 ,阻滞感觉的运动神经 ,产生可靠的长时间的麻醉作用 ;而 1.6 %利丁混合液作用时间短 ,相对用药量较多。结论  1%罗哌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阻滞 ,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良好 ,作用时间长、能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是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由于其药理特征具有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低浓度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的特点[1] ,已较广泛应用于硬膜外麻醉 ,但在臂丛方面应用较少。本文就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镇痛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择上肢手术病员 30例 ,男 2 0例 ,女 1 0例 ,平均2 8岁± 8.5岁。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 0 .1 g。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 1 5例采用 1 %利多卡因 0 .375 %罗哌卡因混合液 2 0ml;对照组采用 1 %利多卡因 0 .375 %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4.
陈慧  丁君  靳琼瑶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3):318-318,320
目的观察0.37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上肢手术9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单纯使用0.375%罗哌卡因25ml,Ⅱ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25ml,Ⅲ组使用0.375%布比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共25ml。观察各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评价麻醉效果。结果各组麻醉前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麻醉效果满意。与Ⅰ组比较,复合利多卡因的Ⅱ、Ⅲ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1%利多卡因的0.375%罗哌卡因适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且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适用臂丛神经分离阻滞麻醉的最佳利多卡因浓度。方法 选择80例前臂与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8组(每组各10例),1组用0.25%罗哌卡因24ml,其他各组分别予以2%利多卡因1、2、3、4、5、6、12ml与0.25%罗哌卡因混合,混合液均为24ml,1~8组均经锁骨上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分别记录其麻醉起效时间,5、10、15、20min时患肢肌力及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结果 0.17%利多卡因能明显加快0.25%罗哌卡因的起效时间,但并不加深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不同浓度利多卡因与0.2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与单纯0.25%罗哌卡因相比其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无显著差异。随利多卡因浓度增加,其运动神经阻滞作用逐渐增强。结论 0.25%的罗哌卡因与0.17%利多卡因的混合液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分离阻滞麻醉是较优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0.5%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0 5 %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行乳房手术时观察临床效果 ,耐受性和不良反应 ,并与 0 4%布比卡因 ,1 5 %利多卡因比较。方法 选ASAⅠ~Ⅱ级择期乳房手术病人 65例行T3~ 4间隙穿刺后分别接受 0 5 %罗哌卡因 (Ⅰ组 ) ,0 4%布比卡因 (Ⅱ组 ) ,1 5 %利多卡因 (Ⅲ组 ) ,观察显效时间 ,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术中对循环、呼吸的影响 ,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显效时间Ⅲ组快于Ⅰ、Ⅱ组 ,麻醉平面Ⅰ组稍宽于Ⅱ和Ⅲ组 ,运动阻滞Ⅲ组 >Ⅱ组 >Ⅰ组。结论  0 5 %罗哌卡因适用于不要求肌松的乳房手术。  相似文献   

7.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业菊 《重庆医学》2003,32(8):1082-1083
目的 比较 0 2 5 %罗哌卡因与 0 2 5 %布比卡因臂丛麻醉用于肘以下骨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 4 0例拟行肘以下骨科手术患者 ,随机、双盲分两组 :R组 (罗哌卡因组n =2 0 )腋路臂丛用药为 0 2 5 %罗哌卡因 4 0ml(1 0 0mg) ,B组(布比卡因组n =2 0 )腋路臂丛用药为 0 2 5 %布比卡因 4 0ml(1 0 0mg) ,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 (ECG)、血压 (BP)、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 ,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 1 5、30、4 5、6 0min、术后 1h的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效果。结果 两组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相似 (P >0 0 5 ) ,但R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 ,维持时间短 (P <0 0 5 ) ;上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R组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 ,术中B组有 1例发生胸闷 ,吸氧后症状消失。结论  0 2 5 %罗哌卡因臂丛麻醉用于肘以下骨科手术安全有效 ,与 0 2 5 %布比卡因相比 ,上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弱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 0 .2 5 %罗哌卡因组 (R组 )和 1%利多卡因 0 .1%的卡因 (L组 )。均选择T2~ 3或T3~ 4 行一点硬膜外穿刺 ,先注入 5ml试验量 ,5min后无异常R组注入 2 0~ 2 5ml,L组注入 10~ 15ml,测定阻滞平面 ,麻醉平面满意后开始手术。监测指标包括HR、SP、DP、MAP、ECG、SpO2 、感觉阻滞平面、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质量评定和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ASA分级、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感觉阻滞平面范围、脊神经阻滞节段数有明显差异。麻醉起效时间R组明显慢于L组。结论 :罗哌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能完全满足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臂丛麻醉用于成人上肢骨科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90例拟行上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0.375%罗哌卡因组(R组)、0.375%布比卡因组(B组)和1%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各30例,常规监测ECG、SBP、DBP、MAP、SpO2、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效果。结果:R组与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似,但较L组长(P〈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R组与B组相似,但明显长于L组(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R组长于B组,B组长于L组(P〈0.05);R组与B组术中和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麻醉前无显著性差异,而L组60min及术后1h心率较麻醉前升高(P〈0.05)。结论:0.375%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用于上肢骨科手术安全有效,与0.37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相比,上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弱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足月产妇随机分成三组 ,R组 (n =2 0 )镇痛液加 0 2 5 %罗哌卡因 ;B1组 (n =2 0 )为 0 1%布比卡因 ;B2 组 (n =2 0 )为 0 15 %布比卡因 ,采用分娩镇痛泵 ,选择预注 +持续剂量给药方式。结果 :三组产妇在产程上无明显差异 ,也无运动神经阻滞 (P >0 0 5 ) ,但镇痛效果评价是R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0.75%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及0.375%左旋布比卡因,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和耐受性。方法择期剖宫产病人40例,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发为二组,I组0.75%国产盐酸罗哌卡因(n=20),Ⅱ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0.375%布比卡因组(n=20),观察感觉阻滞(针刺法)、运动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肌松评定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Ⅰ组比Ⅱ组起效块,达最高平面迅速;两组最高平面、达T6的百分率、Bromage评分、肌松评价及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虽然起效慢于0.75%国产盐酸罗哌卡因,但两组药运动阻滞、肌松评价及不良反应相似,都可用于剖宫产术的硬膜引、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混合用于肌间沟神经阻滞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接受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以下麻醉药物:0.5%罗哌卡因30 mL、1%利多卡因15 mL与0.5%罗哌卡因15 mL、1%利多卡因30 mL。记录3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结果混合液组的阻滞起效时间慢于利多卡因组,快于罗哌卡因组;混合液组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利多卡因组,短于罗哌卡因组。结论临床应用1%利多卡因15 mL与0.5%罗哌卡因15 mL在药效动力学上优势并不明显,需综合考虑手术、患者情况审慎使用。  相似文献   

13.
张东霞  杨立华 《吉林医学》2015,(10):2084-2085
目的:观察同等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n=30)和罗哌卡因组(n=30);硬膜外隙注入试验量1.33%利多卡因3ml后,分别再小剂量(3ml)分次注入0.75%布比卡因或0.75%罗哌卡因至要求麻醉平面。分别观察感觉阻滞平面及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用药总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运动神经阻滞则起效缓慢、维持时间短及下肢运动阻滞强度弱,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罗哌卡因麻醉应用于妇科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0.75%布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混合液,Ⅱ组0.894%磺酸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硬膜外麻醉。结果0.75%盐酸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Ⅰ组)和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Ⅱ组)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麻醉维持时间、循环稳定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和安全性。但Ⅱ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Ⅰ组。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好,利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5.
单东海  陈光娥  王润莉  李友安  陶静  方园  郭翠 《吉林医学》2010,31(19):3067-3068
目的:评价下腹部手术患者在单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和复合吗啡对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年龄20~60岁之间,ASAⅠ~Ⅱ组,体重45~75 kg,随机分为2组,罗哌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1∶1)B组和复合吗啡A组,在选择T12~L1、L1~2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先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3~5 ml,无全脊麻现象后,再于1min内将药液单次均匀注入。10分钟内每隔5 min用针刺确认感觉平面,了解感觉阻滞平面达T10的时间,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的部位,同时观察腹肌运动阻滞程度,以及改良法Bromage评价下肢运动阻滞分级,以及观察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A组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缩短,运动阻滞效果好。结论:罗哌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复合吗啡组效果优于单纯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组。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疾病患者在颈丛阻滞麻醉下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时 ,因手术时间较长和术中牵拉甲状腺上极 ,病人常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本文就 0 2 5 %罗哌卡因与 0 2 5 %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颈丛神经阻滞 ,观察其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病人 4 0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2 4~ 6 2岁。体重 5 2~ 75kg ,ASA 1~ 2级。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组 (R)和利多卡因加罗哌卡因组 (LR)。术前 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 0 5mg ,安定 10mg。1 2 药液配制1 2 1 罗哌卡因组 (R) :1%罗…  相似文献   

17.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腰麻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相同浓度与容积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腰麻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对运动神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剖宫产手术,ASA 1~2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R组:罗哌卡因组(n=30);B组:布比卡因组(n=30).两组均采用L3、4或L2,3椎间隙腰穿,R组给予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2.0 mL,B组给予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0 mL.15 min后分别观察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并对所得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皱眉反应及切皮痛,血压下降为基础压的30 9,6、呼吸抑制与恶心呕吐,Bromage评分,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2.0 mL腰麻没有相同浓度与客积的布比卡因麻醉阻滞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0.5%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4例ASAⅠ~Ⅱ级行择期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26).实验组局麻药物使用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对照组麻醉药物使用0.15%丁卡因及1.33%利多卡因混合液.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感觉、运动和痛觉评分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各不同时间点的感觉、运动和痛觉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术后镇痛维持实验组长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臂从神经阻滞使用0.05%罗哌卡因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及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0例剖宫产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Ⅰ组0.5%罗哌卡因(n=20例);Ⅱ组0.5%布比卡因(n=20例).用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各1.5ml.用联合阻滞配套针于L2~3间隙穿刺.以0.2ml/s的速率蛛网膜下腔给药1.5ml,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比较两组病人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异同,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的最大阻滞时间比布比卡因组长而感觉恢复时间比布比卡因组短,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比布比卡因组长.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是安全的,并能达到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0.
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0.4%罗哌卡因用于上肢手术时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应,并与1%利多卡因比较。方法:ASA(Ⅰ一Ⅱ)级40例拟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组(罗哌卡因组n=20)臂丛用药为0.4%罗哌卡因,L组(利多卡因组n=20)臂丛用药为1%的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效果。结果:R与L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似(P〉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R明显长于L组(P〈0.01。运动阻滞起效时间R组和L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0.4%罗哌卡因臂丛麻醉用于上肢手术安全有效,和l%利多卡因相比,运动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似,但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