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铁皮石斛中10个黄酮类成分的方法,比较不同产地铁皮石斛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并结合药典指标进行系统聚类综合分析。方法:黄酮类成分测定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 m 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方式,得到相应的提取离子流图,以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10种黄酮类成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0.998 5,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均3%,加样回收率在96.6%~104.7%,RSD均3.5%。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铁皮石斛中黄酮类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14批样品多糖、甘露糖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铁皮石斛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的定量测定,测定结果结合《中国药典》指标可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罗布麻叶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并测定2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T3型色谱柱(100 mm×2.1 mm, 1.6μm),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进样量为1μL,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60 nm,建立16批罗布麻叶UPLC特征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同法测定药材中2种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含量。结果:建立的16批罗布麻叶药材特征图谱共标定16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86~0.999;聚类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药材整体质量不太稳定;对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16批药材中2个成分的总含量差异不大,以安徽省阜阳市和河南省驻马店市产罗布麻叶药材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结论: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结合含量测定及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能全面地用于罗布麻叶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9,(10)
目的:建立30批青蒿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及有机酸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ise Plus C_(18)(5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0.1%磷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指纹图谱;并对青蒿中有机酸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9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青蒿UPLC指纹图谱及同时测定多成分含量的方法。9种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不同产地的青蒿药材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江苏盱眙的青蒿综合评价质量最优。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同时测定青蒿中东莨菪内酯、滨蒿内酯、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芹菜素、猫眼草黄素、艾黄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五味子中5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菲罗门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0 min,A为50%;10~15 min,A为50%~75%;15~25 min,A为75%;25~30 min,A为75%~50%);检测波长:217 nm;流速:1.0m 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5种木脂素类成分与相邻组分分离度均大于1.5,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有关规定。结论:不同产地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建立的HPLC方法能够同时测定五味子药材中的5种成分的含量,可用于五味子药材及其制剂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HPLC测定不同产地陈皮橙皮苷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8批不同产地陈皮药材中橙皮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mm×4.60mm,5μm);流动相:甲醇-冰醋酸-水(35∶4∶61);检测波长为283nm;流速:1.0mL·min-1;柱温:室温;进样量:5μL.结果:橙皮苷在0.102~0.812m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20%(n=6),RSD=1.22%.不同产地陈皮药材中橙皮苷含量存在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不同产地陈皮的评价及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延胡索药材中尿苷、鸟苷和腺苷3种核苷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商品等级中3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差异和各成分间的结构比。方法:采用Venusil MP C18(2)色谱柱(4.6 mm×250mm,5μm),以甲醇(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1%~5%A;10~15 min,5%~15%A;15~22 min,15%~17%A;22~26 min,17%~20%A;26~32 min,20%~24%A),流速1.0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60 nm。运用上述方法对38批延胡索药材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测定了延胡索药材中3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63%~104.24%,RSD为0.7%~2.3%。38批延胡索样品中尿苷、鸟苷和腺苷均可检测到,不同产地延胡索药材中尿苷、鸟苷、腺苷量及组成结构比差异显著;同一产地不同种植户的延胡索药材其3种成分量及组成结构比也存在明显差异。采用聚类分析能将不同产地的38批延胡索药材分为3类。结论:总体上来说,不同产地延胡索药材成分的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商品等级延胡索中核苷类含量无明显差异,延胡索药材的质量受自然环境、栽培技术因素的影响。该方法适用于延胡索中尿苷、鸟苷和腺苷的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等5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黄芩中5个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对不同产地的黄芩药材质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HPLC法,C_(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8nm,柱温27℃,对5种黄酮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及聚类分析。结果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性较大,聚类分析将16批黄芩聚成两类。结论本研究表明栽培黄芩与野生黄芩药材的质量有较大差异性,前者的质量普遍高于后者。道地产区的黄芩质量不一定最好,应提高栽培技术来提高黄芩药材的质量及质量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5,(12):1674-1676
目的:建立豨莶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豨莶草中奇壬醇、豨莶苷及豨莶精醇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WQC_8柱(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05mol/L KH_2PO_4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5nm,记录不同产地10批豨莶草色谱图数据,并同时测定了其中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豨莶草HPLC指纹图谱,10批不同来源的豨莶草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生成了豨莶草药材的对照指纹图谱,得到14个共有峰,各色谱峰分离度良好,符合指纹图谱检测要求。并成功测定了不同批次豨莶草中奇壬醇、豨莶苷及豨莶精醇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分别为0.12%~1.41%、0.10%~2.19%、0.01%~0.3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豨莶草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豨莶草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桔梗中13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色谱柱:Waters HSS T3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A)-0.01%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1~8 min,0%~8%A;8~9 min,8%~15%A;9~10.5 min,15%A;10.5~11 min,15%~0%A;11~15 min,0%A);柱温为30℃,流速为0.3 m 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进样量为3μL。结果:不同产地桔梗中13种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很大,总含量最高为山东泰安(1451.40μg/g),最低为河南南阳(325.86μg/g)。结论:UPLC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高,可用于桔梗药材中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测定,可作为不同产地桔梗质量控制的一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钩藤属植物部分品种药材钩藤碱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钩藤属部分品种钩藤碱成分的含量,为评价这些品种药材质量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应用HPLC测定钩藤属攀茎钩藤、侯钩藤、毛钩藤、倒挂金钩、北越钩藤和华钩藤33批不同产地药材钩藤碱含量.采用Gemini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002 mol·L 1三乙胺,用冰乙酸调pH7.5)(64∶36),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攀茎钩藤和侯钩藤有5批样品可检出钩藤碱,但含量均较低,其余样品均未能检出钩藤碱.结论:试验所用钩藤属不同品种质量有所差异,同一品种质量随着产地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1.
该文基于纳滤传质模型探索有机溶液对麻黄碱的强化分离效应规律,以麻黄碱为目标成分,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筛选乙醇浓度与溶液pH对纳滤截留的敏感区域,进而基于纳滤传质数学模型,拟合传质系数与有机溶剂浓度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截留相对分子质量450,pH 6. 0,乙醇浓度由20%升高至40%,传质系数呈下降趋势,麻黄碱出现强化截留分离行为,在相同条件下,溶剂更换成甲醇和乙腈,也产生相似的强化截留分离效应,3种常见有机溶剂的浓度与强化效应呈正相关,表现为乙腈>乙醇>甲醇。以麻黄碱为例探索有机溶液环境下的纳滤分离机制研究,为中药生物碱类成分的常温化纳滤分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饭树叶的生物碱成分及其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MCI、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各种波谱学技术及X单晶衍射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Ellman的方法评价化合物的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果:从白饭树叶中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α-hydroxy-N-hydrogenallosecurinine chloride(1)、4-epiphyllanthine(2)、4α-hydroxy-15α-methoxy-14,15-dihydroallosecurinine(3)、4α-methoxy-phyllanthidine(4)、15β-methoxy-14,15-dihydrosecurinine(5)、securinine(6)、(+)-phyllanthidine(7)、14α-methoxy-13,14-dihydronorsecurinine(8)和fluevirine B(9)。化合物1和7终浓度为1 mg/m L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27.2%和33.9%。结论: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及单晶结构为首次报道,化合物1、8、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7表现出一定的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资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优化中药农业一中药工业一中药商业等相关领域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有利于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一经济一生态综合效益。“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通过集聚行业内优势资源和紧密合作,有利于大学/科研院所研究目标向延伸资源产业链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聚焦;有利于大学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本文论述、规划“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背景、思路、目标、任务等,通过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实现多学科互补交融,为中药行业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一学科建设一科学研究提供示范和引领。  相似文献   

14.
在肾脏,周细胞(pericyte)是肾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的主要来源。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pericyte-myofibroblast transition,PMT)是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其中,周细胞的募集、活化与分离以及周细胞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是促进RIF形成的主要原因。在PMT启动过程中,周细胞的活化及其与微血管的分离受控于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这些信号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通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通路;阻断这些信号通路不仅能抑制PMT,而且,能遏制肾脏毛细血管减少,改善RIF。临床上,很多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等都具有改善RIF的明确疗效,其中,一些中药的干预作用可能与周细胞及其PMT相关。基于此,"PMT及其药物干预的研究"将会成为中药抗脏器纤维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卷柏为典型极端耐旱的复苏药用植物,海藻糖在植物复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是植物体内合成海藻糖的关键酶。该研究根据卷柏转录组数据拼接获得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序列,以卷柏总RNA为模板合成c DNA,采用RT-PCR法克隆验证该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编码区长2 799 bp (St TPS,Gen Bank号MH155231),编码932个氨基酸,无信号肽,St TPS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上且无跨膜结构,包含2个糖原磷酸化酶糖基转移酶(GPGTF)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在此基础上,模拟卷柏复苏(脱水和复水)过程,应用qRT-PCR进行其在复苏过程中的表达量分析,并同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卷柏复苏过程中海藻糖含量变化。结果显示St TPS基因相对表达量及海藻糖含量均随着脱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着复水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初步说明St TPS在卷柏复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夏枯草是一种多年生药食两用植物,具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该文研究了夏枯草水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以及萃取剩余部位总黄酮,总酚酸,总三萜和总多糖含量以及它们的抗氧化能力(FRAP,DPPH和ABTS+方法),并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夏枯草多重药效物质与其抗氧化活性关系。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总黄酮、总酚酸和总三萜,分别为(0.61±0.10),(0.52±0.09),(0.21±0.03) g·g^-1DW;同时,具有较高的清除DPPH和铁还原能力,分别为(3.1±0.38),(2.56±0.35) mmol·L^-1·g^-1DW。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化学成分与其抗氧化能力的综合信息可以代表不同部位的"差异性"。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夏枯草提取物多重药效物质与其抗氧化能力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第一典型相关系数达到0.970 0。此外,ABTS+方法对不同部位的药效物质响应较低,可能不适合于夏枯草得抗氧化活性评价,而总三萜和总酚酸更适合于DPPH的评价方法,该研究结果对夏枯草在食品或药品领域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式以及相关提取物的开发研究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麦冬类药材中甾体皂苷、高异黄酮、氨基酸与核苷类共33种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麦冬类商品药材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ynergiTMHydro-RP 100(2. 0 mm×100 mm,2. 5μm)色谱柱,以0. 1%甲酸水-0. 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流速0. 4 mL·min-1,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MRM);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33种目标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 999 0);加样回收率为96. 23%102. 0%,RSD均小于5. 0%。麦冬与山麦冬化学成分差异明显,找出7种差异显著的化学成分。该研究为麦冬类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全面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为麦冬与山麦冬的药材鉴别提供新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丁丽娜  田君  尚文斌 《中医杂志》2018,(23):2006-2008,2016
生物管道理论与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特点有密切的联系,生物管道理论的提出及应用对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诊治具有启发作用。根据此理论高尿酸血症的核心病机主要可概括为"管道不通",由此从"通"论治应贯穿高尿酸血症治疗的始终,具体体现于清利湿热、疏理肝气、化瘀通络、通调脏腑等治法之中,且其并发症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肾损害等亦可从通论治。  相似文献   

19.
周雅萍  李国春  叶放  吴勉华 《中医杂志》2018,(23):2047-2051
目的探讨清气解毒方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只新西兰白兔分为空白血清组、利巴韦林组和清气解毒方组,每组1只。清气解毒方组灌胃量为36. 32 mg/(kg·d),利巴韦林组给药量为18. 24 mg/(kg·d),空白血清组给予50 ml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灌胃3天后制备含药血清。检测RSV半数感染量(TCID50)并筛选清气解毒方、利巴韦林药物最大无毒浓度用于后续实验。Hep-2细胞以1×10~5/ml种于96孔板中,分为细胞组、病毒组、利巴韦林组和清气解毒方组,每组设6个复孔。利巴韦林组加入利巴韦林血清,清气解毒方组加入清气解毒方血清,细胞组和病毒组加入细胞维持液。分别培养48、72、96 h后检测各组细胞病毒抑制情况,96 h后观察各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A亚型(Long株) TCID50为10-4. 581/100μl。最终筛选出浓度为40%的清气解毒方含药血清作为其最大细胞无毒浓度,即0. 363 g/ml;浓度为50%的利巴韦林含药血清作为其最大细胞无毒浓度,即0. 228 mg/ml。与细胞组比较,感染后48、72、96 h病毒组OD值明显降低(P <0. 01);与病毒组比较,利巴韦林组和清气解毒方组在48、72、96 h时OD值均明显升高(P <0. 05或P <0. 01)。清气解毒方组在48、72、96 h病毒抑制率分别为42. 1%、57. 0%、66. 6%,低于同时间利巴韦林组的51. 2%、69. 6%、77. 3%。与细胞组比较,病毒组G1期明显升高,S期明显降低,凋亡率亦升高(P <0. 05或P <0. 01);与病毒组比较,利巴韦林组与清气解毒方组G1期明显降低,S期和G2期明显升高,凋亡率亦降低(P <0. 05或P <0. 01)。结论清气解毒方具有一定的体外抗RSV作用,效果略差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20.
刘娟  胡方媛  范欣生  李梦雯 《中医杂志》2018,(23):1981-1984
整理古今"十九畏"同方配伍应用文献并进行分析,探讨"十九畏"古今同方应用情况及配伍特点。收集"十九畏"同方应用方剂共1600首(古代方剂602首、现代方剂998首),其中以肉桂-赤石脂最为常见(35. 00%),其次为人参-五灵脂(31. 56%)、丁香-郁金(17. 00%);乌头类-犀角(8. 88%)及巴豆-牵牛(7. 00%)应用较少,水银-砒霜、三棱-牙硝、硫黄-朴硝、狼毒-密陀僧古今均极少同方配伍应用。肉桂-赤石脂多配伍补气药、温里药和清热药,常用于腹泻、腹痛等脾胃疾病及痛经等妇科疾病;人参-五灵脂多配伍补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用于妇女经产诸疾、小儿惊风、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等;丁香-郁金多配伍健脾药、理气药、化痰止咳药,常用于呃逆、胃痛等脾胃疾病。提示配伍禁忌"十九畏"中肉桂-赤石脂、人参-五灵脂、丁香-郁金古今均有应用,但具有一定病证特点和配伍环境特点,其安全性及组方规律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