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Bentall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1998年3月至2011年2月连续收治的65例马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8~62(42.1±13.3)岁。合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 BakeyⅠ型14例,Ⅱ型2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2例,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行经典法Bentall手术29例,纽扣法Bentall手术36例;同期行其它复杂手术18例。术后随访2~163个月,分析Bentall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近、远期疗效,同时比较行经典法与纽扣法Bentall手术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手术时间215~675(359.0±104.0)min,体外循环时间103~318(157.0±41.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0~159(94.0±25.0)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3~35(23.0±7.0)min。术后住重症监护室时间1~21(5.4±3.5)d,机械通气辅助时间1~11(2.3±2.2)d,住院时间8~59(28.1±10.6)d。住院死亡4例(6.1%),术后早期并发症25例(38.5%)。随访期间死亡12例(19.7%),远期并发症11例(18.0%)。所有痊愈出院患者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5%±2.5%、86.1%±4.9%、77.5%±6.5%和69.7%±7.9%,生存(10.6±0.7)年,95%CI(9.1,12.0)。行纽扣法Bentall手术患者生存率高于经典法Bentall手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 Bentall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安全、有效,近期及远期结果满意,行纽扣法Bentall手术患者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马方综合征少年儿童主动脉根部瘤患者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近中期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共10例儿童主动脉根部瘤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entall)。所有患者均诊断为马方综合征。全组年龄9~16(12.30±2.31)岁,男6例、女4例,平均身高(172.50±12.55)mm,平均体重(48.60±17.08)kg。Bentall手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5例,三尖瓣成形2例。结果全组无院内死亡发生。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为15.50(9.00~18.75)h。其中1例患者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均24 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中位数为20.00(13.50~21.25)h。无肾功能衰竭、二次开胸止血、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平均流速(209.17±48.86)cm/s,平均压差(18.00±7.95)mm Hg。所有患者均参与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为62个月,6年生存率为89.47%。1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其余9例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时均生存,无抗凝相关并发症,无主动脉事件发生,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Ⅰ级。结论马方综合征少年儿童主动脉根部瘤患者Bentall术后严重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不高,生长发育也未受限,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成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1年11月至2017年11月,手术治疗36例年龄18岁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其中男9例、女27例,年龄(36.6±13.3)岁,体重(60.0±9.4)kg。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7%±6%,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为(52.3±6.3)mm;二尖瓣反流(MR)重度1例,中度5例。其中行冠状动脉再植17例,肺动脉内隧道修补术(Takeuchi术)16例,异常起源左冠状动脉结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152.5±72.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1.9±43.6)min,无院内死亡,呼吸机辅助时间(17.3±16.3)h,ICU滞留时间(43.1±30.7)h,术后LVEF为59%±6%,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10),术后LVEDD为(46.9±5.9)mm较术前显著缩小(P=0.02),6例二尖瓣成形患者中,1例重度变为轻度,5例中度变为微量。所有患者顺利出院。随访35例,平均5.5年,最长26年,随访期间无死亡,2例行肺动脉内隧道修补术患者发生肺动脉内隧道瘘,分别成功行介入封堵术和外科修补术;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或Ⅱ级;最后一次随访LVEF为69%±7%,较术前显著改善,LVEDD为(48.7±5.9)mm;MR中度2例,轻度10例。结论成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外科治疗近期和远期效果满意,肺动脉内隧道修补术远期可能出现内隧道瘘需要再次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保留主动脉瓣根部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方法 54例患者,男38例,女16例;年龄20~50岁,平均(31.26±7.80)岁.术前均根据1996年制定的Ghent标准确诊为马方综合征.术前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反流微量5例,少量12例,中量22例,大量15例.根据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探查,决定是否保留主动脉瓣,其中行Bentall+二尖瓣成形(MVP)手术2例,Bentall+二尖瓣置换(MVR)手术4例,Bentall+全弓+象鼻手术2例,Bentall手术27例,David+MVP手术6例,David手术13例.根据术式分为Bentall手术组35例和David手术组19例.随访12~48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和不同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 手术死亡2例,Bentall手术组1例死于术后无法控制的大出血,,David手术组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52例恢复良好,术后心包及纵隔引流310~820 ml;住院11~29天,平均(16.43±4.38)天.Bentall手术组体外循环(141.09±15.48)min,主动脉阻断(93.82±15.06)min.David手术组体外循环(186.32±23.96)min,主动脉阻断(140.21±22.13)min.术后两种术式的射血分数、左心室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容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短轴缩短率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期并发症Bentall手术组明显高于David手术组.术后David手术组主动脉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1.37±0.95对2.53±0.84,P〈0.05).随访期间David手术组1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行主动脉瓣置换术;Bentall手术组1例再发腹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6例因华法林抗凝出现出血、栓塞并发症.结论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处理治疗马方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手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的再次外科治疗结果,探讨相关治疗策略。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28例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手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3~52岁,平均(38.5±8.7)岁。首次手术包括Bentall手术24例,David手术4例。Stanford A型夹层8例,主动脉根部瘤20例。再次手术包括:胸腹主动脉置换术10例,全主动脉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7例,胸降主动脉置换术6例,全主动脉置换术2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2例,部分主动脉弓置换术1例。两次手术间隔1 ~12年,平均(6.43 ±3.07)年。结果 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17%),包括脑卒中1例,截瘫1例,单侧下肢一过性运动障碍2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接受血滤治疗1例。3例因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迟接受气管切开术。术后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0~ 118个月,平均(40.8±29.5)个月。住院死亡2例(7.1%),术后1年、5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94.5±1.3)%、(90.6±1.4)%。结论 马方综合征行主动脉根部手术后因远端主动脉病变再次外科治疗临床结果满意。对于患主动脉A型夹层的马方综合征,首次手术即采用积极的主动脉全弓置换及象鼻手术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手术技术要点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连续收治2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腋动脉插管,中低温选择顺行性脑灌注下行两血管片法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9~62(47±8)岁。其中高血压病患者26例,马方综合征患者2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entall术)4例,Bentall+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主动脉窦成形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67±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22)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9±5)min,本组住院死亡1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术后急性肝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患者1周后延迟苏醒,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前均行主动脉CTA检查,自体头臂动脉显影清晰,周围无造影剂外溢,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25例患者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2例出现内漏。对27例患者随访47(36~62)个月:其中1例因胸腹主动脉扩张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换术,1例术后2年余因支架人工血管远端血管破裂急诊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结论对于头臂动脉未受累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安全有效,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近中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近端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3 ~ 61岁,平均44岁.其中8例为马方综合征.中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顺行脑灌注下行孙氏手术(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其中单纯行孙氏手术12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手术)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Bentall+ CABG)1例,冠状动脉吻合口漏修补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结果 再次手术距离首次手术时间(66±40)个月.体外循环(193±49)min,心肌阻断(90±28) min,选择性脑灌注(22±10) min.术后气管插管(17±10)h.无住院死亡.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左下肢轻瘫1例随访期间好转;开胸止血、乳糜胸和胸骨后感染各1例,均于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前均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随访3~42个月,平均17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远端夹层破裂死亡,1例术后6个月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1例因胸降主动脉扩张合并内膜残余破口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当主动脉弓扩张速度超过0.5 cm/年,或直径扩张至5 cm以上(或扩张至4.5 cm但合并弓部破口或马方综合征)时,应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孙氏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近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部分可曲性人工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疾病的临床应用经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6年8月施行部分可曲性人工瓣环二尖瓣成形术治疗259例二尖瓣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二尖瓣疾病的病理分类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16例,二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16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3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40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74例.围术期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房(LA)、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等指标;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和随访中生存率、二尖瓣反流率、二次手术率.结果 259例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4±30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05±37min.术后围术期生存率为96.5%(250/259),无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发生率为93.4% (242/259),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冠状动脉狭窄发生.术后随访45±28个月,随访60个月时的生存率为93.8%(243/259);无二次手术率为96.1%(249/259).术后LVEDD由术前的62.60±10.19mm缩小至52.88±8.67mm, LVEF由术前的57.91%增加为61.0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中无或微量反流188例(72.6%),轻度反流62例(23.9%),中度反流8例(3.1%),重度反流1例(0.4%),二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这种部分可曲性人工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Mini-root手术技术在主动脉根部大血管手术中的近中期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外科对31例主动脉根部病变患者行Mini-root手术治疗,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28~71(47.2±21.3)岁。术前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dford A型)15例,马方综合征13例,其中合并主动脉夹层8例,二瓣化畸形合并升主动脉夹层3例。术后随访6~50(31±11)个月。将13例单纯Mini-root手术(Mini-root手术组)与同期进行的8例Bentall手术(Bentall手术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31例Mini-root手术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合并多脏器衰竭1例,降主动脉瘤破裂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行血液透析治疗3例;术后再次手术3例;持续血液透析治疗1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Mini-root手术组的体外循环时间[(108.5±20.8)min vs.(138.5±19.0)min]、术后24 h输血量[(661.6±135.0)ml vs.(1381.2±517.5)ml]均显著低于Bentall手术组(P0.05)。结论 Mini-root技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输血量,对于手术治疗的主动脉根部病变有满意的临床效果,与Bentall手术相比该手术技术在围手术期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晚期)及产褥期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间上海长海医院7例妊娠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妊娠晚期、2例产褥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6例(85.7%)、B型1例(14.3%),年龄26~34(30.8±3.1)岁。患者发病时间为孕28周至产后18 d,其中5例孕妇发病时间平均(31.8±2.63)周。A型夹层患者心脏超声显示升主动脉最宽内径4.2~5.7(4.7±0.6)cm,2例合并主动脉窦瘤,3例为马方综合征(42.8%)。A型夹层患者主动脉处理方式为:Bentall手术1例,Bentall+Sun’s手术2例,升主动脉置换+Sun’s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主动脉根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Sun’s手术2例。B型夹层患者先行剖宫产后再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51~129(85.5±22.9)min,体外循环时间75~196(159.0±44.0)min,中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为20~30(23.8±3.5)min。所有母体及胎儿均存活,其中先行主动脉修复而后期行剖宫产的1例胎儿经诊断为脑瘫。孕妇及新生儿随访9个月至4年,随访期内除脑瘫胎儿外其余婴幼儿均发育生长良好;7例孕妇均恢复良好;早期先行主动脉修复的孕妇(仅1例),在后期剖宫产时发现乙状结肠破裂同期行乙状结肠造瘘术治疗;另1例A型夹层的产妇,出院2年后经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结论妊娠晚期合并主动脉夹层多为A型夹层患者,马方综合征是妊娠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危因素。尽早手术并根据主动脉夹层类型及胎龄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妊娠晚期及产褥期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再次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的病因、手术操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30例心脏手术后于我院行再次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0.4±12.7)岁。再次手术时间间隔(8.0±8.5)年,再次手术原因包括:主动脉窦部扩张及升主动脉瘤14例(47%),再发主动脉夹层5例(17%),假性动脉瘤3例(10%),人工瓣膜心内膜炎4例(13%),瓣周漏4例(13%),再次手术均为正中开胸,行Bentall手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手术2例,二尖瓣成形手术3例,三尖瓣成形手术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例,2例DebakeyⅠ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同期行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植入手术。结果术中体外循环时间96~296(161.3±43.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8~117(85.7±20.4)min。术后住院期间死亡5例(17%),主要死因包括心力衰竭及感染性休克。术后随访3~75(33.5±21.1)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脑出血。结论心脏术后再发主动脉根部病变处理较为棘手,手术风险较高。术前需进行充分评估,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的心肌保护、完善的手术方案对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Bentall术同期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危重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12例危重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0.1±9.5)岁.急性夹层10例,慢性2例.主动脉根部内径平均(5.3±1.8)cm.包括马方综合征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例,持续剧烈胸痛9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8例,心包填塞4例.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Bentall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结果 急诊手术9例,从发病到手术完成的时间(41.0±15.9)h.全组心肺转流时间(191±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4±31)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50.0±14.5)min.术后死亡1例;出现神志异常6例,偏瘫、偏盲1例,截肢1例,出血二次开胸止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胸腔积液2例.11例随访8周~36个月,人工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位置及形态正常,无二次手术病例,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 在充分的器官保护和完善的心肺转流下,Bentall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危重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MVR患者1 03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2例,女473例;年龄37~78(53.84±13.13)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12例,退行性瓣膜病323例;二尖瓣狭窄为主389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646例;均排除冠状动脉疾病。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不保留组)457例,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保留组)578例,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左心室大小与功能。结果不保留组与保留组患者的死亡率(2.63%vs.1.21%,P=0.091)及并发症发生率(8.53%vs.7.44%,P=0.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保留组左心室破裂发生率高于保留组(1.09%vs.0.00%,P=0.012);术后6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较术前缩小,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术前提高,保留组中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的LVEF优于不保留组(56.00%±3.47%vs.53.00%±3.13%,P=0.000),两组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中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00%±5.58%vs.56.00%±4.79%,P=0.066)。结论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后左心室破裂的发生并改善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我院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5年2月我院小儿外科中心行冠状动脉再植术治疗小儿ALCAPA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1例,平均年龄25.5(7.3~60.0)个月,其中19例患者年龄小于1岁,平均体重11.8(7.8~19.8)kg。结果住院死亡1例,体外循环时间(131.8±6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3.4±32.1)min,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ICU时间分别为12.5(6.5~43.8)h和49.0(1.0~116.0)h。3例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并成功脱机,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3.4%±15.8%vs.50.6%±18.7%)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36.4±32.5)mm vs.(42.3±7.4)m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15例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MR)情况为中度2例,轻度8例,微量2例,其余3例无反流。其他41例未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MR程度保持不变或改善。平均随访时间(45.4±23.6)个月。随访期间1例死于非心源性原因,无再次手术及入院,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或Ⅱ级,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LVEF(62.8%±5.0%)较出院时显著提高,MR中度6例,轻度24例,微量4例,21例患者无反流。结论冠状动脉再植术对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近中期效果良好。对于合并二尖瓣大量反流并有乳头肌缺血表现的患者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经主动脉切口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经主动脉瓣口行二尖瓣手术16例中男13例,女3例;年龄18~ 75岁,平均(40±10)岁。16例中Bentall+ MVR术12例,Bentall+ MVP术1例,Bentall+全弓置换+支架象鼻+MVP术1例,...  相似文献   

16.
鲁登巴赫综合征的外科手术抉择(附2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鲁登巴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治疗的术式抉择和处理要点。方法21例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7例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选用25号瓣14例,27号瓣3例),4例行二尖瓣成形术。房间隔缺损直接缝合17例,补片修补4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7例,左心耳结扎4例。结果本组因室颤死亡1例,余均顺利出院,心功能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右房、右室、左房舒张末直径分别为(41.3±6.0)mm、(41.8±4.4)mm、(35.4±6.6)mm,均明显小于术前的(53.5±5.9)mm,(51.7±6.2)mm和(48.7±9.6)mm;术后跨二尖瓣口压差为(19.2±6.3)mmHg,平均肺动脉压为(24.4±6.5)mmHg,均明显低于术前的(29.5±10.4)mm-Hg和(36.2±10.5)mmHg;术后射血分数为74.8%±11.0%,高于术前的67.0%±12.4%(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鲁登巴赫综合征宜采用小口径的机械二尖瓣置换和直接缝闭房间隔缺损。术后积极改善肺动脉高压,保护左室功能,严格控制心房颤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筛选出血运重建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的缺血性心肌病(ischa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24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bypass grafting,CABG)(30%≤LVEF≤40%),其中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反流146例(146/245,59.6%),有41例患者因中度以上的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而同时行二尖瓣成形术/置换术。围术期死亡13例(12例为CABG+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1例为单纯行CABG术),余232例随访6个月以上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LVEF是否增加10%分为两组,即LVEF恢复组(A组)124例,LVEF不恢复组(B组)108例。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A组术前NT-proBNP值明显高于B组(P=0.036),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47),而术前仍有心绞痛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24)。两组之间的二尖瓣反流程度及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A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均明显低于B组(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LVEDD明显增大、术前无明显心绞痛是ICM(30%≤LVEF≤40%)患者行血运重建后LVEF不能恢复的术前危险因素。以245例患者(包括13例围术期死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LVEDD为41~71 mm,发现LVEDD≥60 mm与ICM患者的预后不良有显著关系(χ2=8.63,P=0.003,OR=2.21,95%CI 1.25~3.91)。结论发现LVEDD明显增大、术前无明显心绞痛是ICM(30%≤LVEF≤40%)患者行血运重建后LVEF不能恢复的术前危险因素。LVEDD≥60 mm可以作为ICM(30%≤LVEF≤40%)患者预后不良的术前临床筛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而实施外科治疗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1例、女66例,年龄 (51.2±13.9) 岁。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成像 (MRI) 或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情况,进行单纯升主动脉置换、Bentall、Wheat、Cabrol或David手术。主动脉弓部进行全主动脉弓置换、半弓置换或简化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 结果 近端单纯升主动脉置换113例(57.4%),Bentall手术67例(34.0%),Wheat手术13例(6.6%),Cabrol手术1例(0.5%),David手术3例(1.5%)。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82例(41.6%),半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77例(39.1%),简化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41例(20.8%)。二次开胸止血1例(0.5%),无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手术30 d死亡率为4.1%(8/197);随访时间3~52(15.9±11.4)个月,随访率65.0%;1例马方综合征患者术后8个月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 结论 根据病变情况,选择适当的外科治疗策略,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折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资料完整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室壁瘤手术患者114例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行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76例(Ⅰ组),男57例、女19例,年龄(63.4±7.8)岁;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CABG加室壁瘤折叠术38例(Ⅱ组),男32例、女6例,年龄(60.6±8.9)岁。除Ⅰ组患者室壁瘤占左心室较Ⅱ组大外(42.2%±13.6%vs.26.5%±12.3%,t=5.499,P=0.000),其余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随访6个月。结果Ⅰ组中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恶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肺部感染;Ⅱ组1例死于围术期心肌梗死。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二次开胸止血、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例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均较术前明显减小[Ⅰ组:(54.0±7.8)mm&(56.0±8.1)mm vs.(59.6±6.6)mm,Ⅱ组:(52.0±7.2)mm&(53.6±5.3)mm vs.(57.9±5.4)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Ⅰ组:43.5%±3.2%&55.7%±3.7%vs.38.0%±7.4%,Ⅱ组:44.7%±2.8%&57.0%±3.5%vs.41.0%±6.6%),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同期行室壁瘤折叠术安全有效,可能更适用于室壁瘤较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升主动脉根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根部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01例升主动脉根部瘤患者(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2.7岁)的主要病因为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58例),主动脉瓣环扩张症(34例),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5例),大动脉炎(4例);术前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96例,主动脉瓣狭窄4例,术前合并有A型夹层26例,急性左心衰竭(5例)。手术类型:Wheat手术4例,传统或改良Cabrol手术13例,David手术1例,Bentall手术83例。同期行主动脉半弓置换术或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16例,全弓置换术或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或成形术1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6.9%(7/101),2000年后降至3.6%(3/83);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10例,呼吸功能不全9例,肾功能不全9例。术后随访94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5例马方综合征患者术后出现B型夹层。结论Bental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根部瘤的首选手术方法,术前左心功能及手术技术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