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左室肥厚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关系,以及Losartan对左室肥厚的干预作用。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腹主动脉缩窄后心肌组织AngⅡ水平、TGP-β1的表达变化。发现腹主动脉缩窄后心肌组织AngⅡ水平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升高(P〈0.01),TGF-β1在心肌细胞浆中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术后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外培养3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SMC),探讨SHR高血压形成前期ASMC是否存在异常增殖,以及与循环、血管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关系。结果表明:3周龄SHRASM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处于高功能状态,合成AngⅡ、ACE,分泌AngⅡ的量比WKY高(P<0.05),并呈现异常增殖,3H-TdR参入增加,倍增时间(DT)缩短(P<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AngⅡ受体拮抗剂Saralasin长期干预可通过抑制SHRASMCAngⅡ生成或阻断AngⅡ的作用进而抑制其异常增殖。而WKY血浆AngⅡ、ACE活性反比SHR高(P<0.01)。说明:血管局部RAS处于高功能状态对SHR高血压前期ASMC异常增殖起重要作用,而循环RAS则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内皮素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采用常压缺氧PAH动物模型,观察血液、右心室、肺组织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内皮素(ET)含量变化和西拉普利(Cilazapril)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缺氧时血RA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AngⅡ、ET升高,ACE下降。右心室肌的RA、AngⅡ、ET升高。肺组织RA、AngⅡ升高,而ET、ACE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Cilazapril使血、肺组织ACE、心肌AngⅡ降低。结论为1.心肺组织RAS与PAH的发生有关;2.Cilazapril治疗PAH有效。  相似文献   

4.
分析一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高血压(EH)组39例,正常对照(NC)组41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ngⅡ、ET,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NO。结果EH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中ET均高于NC组(P分别<0.05和<0.01),NO低于NC组(P分别<0.05和<0.01)。除血浆ET和NO外,各指标改变EHⅡ期较Ⅰ期明显(P分别<0.05和<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EH组平均动脉压(MAP)与血浆及淋巴细胞中AngⅡ、ET呈正相关,与NO负相关(r分别=0.67,0.81,P均<0.01);EH组血浆和淋巴细胞中NO与AngⅡ、ET均呈负相关(r分别=-0.651,-0.725,P均<0.01)。结论淋巴细胞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比血浆更为敏感,与MAP相关性更好,AngⅡ、ET和NO三者分泌失平衡,是EH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Losartan对系膜细胞(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的系膜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ngⅡ(10^-9、10^-7、10^-5mol/L),及10^-7mol/L AngⅡ+10^-5mol/L Losartan,作用72h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MCs CTGF mRNA水平变化。结果:AngⅡ能促进MCs CTGF mRNA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Losartan能部分降低AngⅡ对CTGF mRNA表达的诱导。结论:AngⅡ可能通过促进MCs CTGF的表达而促进了肾纤维化的进展;Losartan可以部分抑制AngⅡ对CTGF mRNA表达的诱导,从而可能有益于延缓肾  相似文献   

6.
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其对照WKY大鼠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能合成和分泌心钠素(ANF)。SHR的ASMC合成和分泌的ANF量分别为0.81±0.05和0.40±0.03ng/106cells,而WKY大鼠为1.00±0.07和0.70±0.03ng/106cells,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应用RT-PCR方法检出ASMC中存在特异的ANFmRNA.10-11~10-5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能明显刺激ANF的合成和释放,有量效关系。结果提出:(1)ANF可在ASMC中原位合成。(2)SHR的ASMC合成和分泌ANF量下降及AngⅡ刺激下其ANFmRNA表达降低可能在高血压发生的血管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充血性心衰(CHF)时心钠素(ANF),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培哚普利的于预作用,我们选择40例临床确诊为CHF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放免法测定血浆ANF,ET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浆N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CHF患者的血浆ANF,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培哚普利平均治疗8周后ANF,ET显著下降(P<0.001)而NO显著上升(P<0.05),提示ANF,ET和NO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过程。培哚普利可以降低CHF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干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伟华  陈坤 《高血压杂志》1999,7(3):244-246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 E H)不同时期患者血浆内皮素( E T)、心钠素( A N P)、血管紧张素( Ang)、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 G R P)和一氧化氮( N O)浓度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 方法:主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组对66 例 E H 患者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前后和24 例正常人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E H 不同时期患者血浆 E T、 A N P、 Ang水平增高与平均动脉压( M A P)有良好相关性(r= 0.5648,0.3841,0.5162, P< 0.01~0.001);c G R P、 N O 水平降低与 M A P无关(r= - 0.04,- 0.16, P> 0.05),且两者与 E H 分期有密切关系,经苯那普利治疗8 周后其浓度呈明显改变。 结论:提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变化有关,苯那普利在降血压的同时能改变其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体外培养3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SMC),探讨SHR高血压形成前期ASMC是否存在异常增殖,以及与循环、血管局部血和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关系。结果表明:3周龄SHRASM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处于高功能状态,合成AngⅡ,ACE,分泌AngⅡ的量比WKY高(P〈0.05),并呈现异常增殖,3H-TdR参入增加,倍增时间(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P21 CIP1 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大鼠随机分单侧肾切除对照组(C 组) 、糖尿病组( D 组) 及糖尿病苯那普利治疗组( DB 组) 。1 周后,应用免疫印迹( Western 杂交) 分析各组肾皮质P21CIPI蛋白表达。血浆、肾皮、髓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活性由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得。 结果:单侧肾切除糖尿病大鼠1 周体重即明显下降( P< 0-05) ,肾重/ 体重即肾脏肥大指数却明显增加( P< 0-05) ,血浆ACE 活性有所下降而肾皮质ACE 活性却有所上升。Western 杂交分析表明对照组肾皮质几乎没有P21CIP1 蛋白表达,然而,糖尿病肾皮质P21 CIP1 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苯那普利治疗1 周对肾脏肥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浆、肾皮、髓质ACE 活性抑制分别达89-0 % 、70-0 % 、70-5 % ,对肾皮质P21 CIPI蛋白表达抑制达60-0 % 。结论:苯那普利对糖尿病肾脏肥大的抑制作用至少部分与P21 CIPI蛋白表达降低有关,其确切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T1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肾衰(CRF)肾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观察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对5/6肾切除模型大鼠蛋白尿、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凋亡程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两药物治疗组在给药10周后对CRF大鼠的平均收缩压、Ccr以及尿蛋白均有明显改善;CRF大鼠较假手术组其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凋亡指数增高(P〈0.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1例,随着肾功能减退血浆肾素活性(PRA)降低,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增高(P<0.01),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硐(Ald)、心钠素(ANF)水平均增高。其中将30例慢性肾功不全高血压者,分为巯甲丙脯酸组和传统治疗组治疗,结果采用巯甲丙脯酸治疗难以阻止肾功能恶化。作者认为患者Ccr<30ml/min应慎用巯甲丙脯酸。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长期治疗作用,将46例新诊断的血压正常、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30mg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服ACEI培哚普利(perindopril),2mg/d,B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肾有效血浆流量、滤过分数、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胰岛素敏感指数(SI)及血脂进行为期约2年的观察。结果表明,A组用ACEI治疗2年后,NIDDM者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得以改善(P<0.05),UAER明显减少(P<0.05),SI降低,血压稳定;而非ACEI治疗的B组,肾功能指标有恶化趋势,并且血压明显增高,SI改善不明显。两组的血脂在治疗前后变化均不明显(P>0.05)。提示小剂量培哚普利长期治疗,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具有保护其肾功能的作用,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靶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探讨用钙拮抗剂(Ca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长期治疗对高血压病靶器官的影响。方法对386例高血压病I期或I期患者服用CaA或ACEI平均5.1±0.6年,按服药情况分为CaA组、ACEI组、对照组(间断服药)。结果长期服用CaA或ACEI不仅能使血压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而且随着血压的下降,左室肥厚逆转、心脏舒张功能改善、尿蛋白排泄量下降(P<0.001)、眼底病变好转(P<0.01),且无脑卒中发生(P<0.05~0.01);而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CaA组和ACEI组有加重趋势,其加重程度和观察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长期CaA或A-CEI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方法 测定发病三天内的脑出血,脑梗塞患者血和脑脊液ACE值,结果 血ACE值比脑脊液高7.5倍多,脑出血和脑梗塞两组病例血ACE值和对照组我显著性差异,但脑脊液ACE值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脑出血组又比脑梗塞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血压患者(EH)的离体动脉血管,并分离、培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观察卡托普利对人ASMC合成和分泌肾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ASMC能合成和分泌肾素和血管紧张承Ⅱ(AngⅡ)。EH组ASMC及培养液中的肾素活性(RA)和AngⅡ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NT);RA和AngⅡ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r=0.84,0.9;P<0.01)。应用卡托普利后,EH组的ASMC内RA显著升高,而AngⅡ则明显下降。结果提示血管存在着独立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高血压时血管RAS异常活跃,卡托普利长期抗高血压的主要机理之一是抑制血管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减少局部Ang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19例心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素(ANF)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AngⅡ和ANF含量增高与心脏指数(CI)呈显著负相关(r=-0.5968,P<0.05;r=-0.8996,P<0.01),心肌AngⅡ含量变化与左室心肌重量(LVM)呈显著正相关(r=0.5723,P<0.05);提示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增高和ANF变化参与心肌细胞增殖及心室重塑的意义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GNⅡ)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中含量的变化及相关关系,为疾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和ANGⅡ含量的变化。结果 中、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ANGⅡ含量显著高于轻型患者(P〈0.01,0.01〈P〈0.05,P〈0.01,0.01〈P〈0.05),血浆中ET和ANGⅡ水平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加DotBlot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GF-β1mRNA水平,并以正常肝组织和正常人的PBMC为对照。结果TGF-β1mRNA水平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组肝组织(2.22±0.84,n=16)和PBMC中(1.83±1.2,n=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均高于正常肝组织(0.94±0.76,n=5)和正常人的PBMC(0.62±0.40,n=16)水平。结论TGF-β1mRNA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关,PBMC中TGF-β1mRNA检测可望作为一项代替肝组织活检的指标,其表达水平与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转染AT1我核菩酸(AT1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血管紧张Ⅱ(AngⅡ)受体亚型mRNA表达、蛋白激酶C(PK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蛋白表达,及蛋白核酸合成的作用。方法:RT-PCR克隆AT1 cDNA序列(476bp),将克隆的AT1 cDNA反向插入PcDNA3.1,构建一完整的含AT1A的质粒(PAT1A),测序鉴定。转染培养的大鼠VSM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