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以及在CHF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心力衰竭组共80例,平均年龄(64±15)岁。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心力衰竭组又分为心功能Ⅱ级组24例、Ⅲ级组26例、Ⅳ级组30例。又按射血分数(EF)将心力衰竭组分为EF〈40%组42例和≥40%组38例。对照组50例,为非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3±6)岁。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NP的浓度,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结果:心力衰竭组总体BNP水平较非心力衰竭组显著升高(P〈0.05)。BNP在NYHA心功能Ⅲ级组较Ⅱ级组显著升高(P〈0.05);仅BNP水平Ⅳ级组较Ⅱ级组显著升高(P〈0.05)。BNP水平EF〈40%组高于≥40%组(P〈0.05)。结论:BNP有助于不同心功能级别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质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l)在心力衰竭中的致病作用。方法心力衰竭患者42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组,心功能Ⅱ级组16例,心功能Ⅲ级组14例,心功能Ⅳ级组12例,心功能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MGBl、脑钠肽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 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超声检查测定心功能。结果心力衰竭患者各组HMGBl、pro-BNP和TNF-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O.05),随心力衰竭分级加重,上述指标水平升高更明显,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MGBl与pro—BNP、TNF-α、hs—CRP、左室射血分数水平呈正相关(r=0.630,P=0.043;r=0.560,P=0.046;r=0.540,P=0.048;r=0.670,P=0.041)。结论HMGBl水平升高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20例,Ⅳ级6例]和32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清晨平卧抽血(患者于入院24h内及出院时)3mL,测定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LVEDD)。比较2组及心功能衰竭各亚组间血浆BNP水平。结果观察组LVEF值低于对照组、LVEDD及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O.01)。心力衰竭发作时,观察组中心功能Ⅲ、Ⅳ级组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均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增高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可以作为评定心力衰竭进程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肾上腺髓质素(ADM)的水平变化以及在CHF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CHF组共80例,(CHF)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CHF组又分为心功能Ⅱ级组24例、Ⅲ级组26例、Ⅳ级组30例。又按射血分数(EF)将CHF组分为EF〈40%组42例和≥40%组38例。对照组50例,为非心力衰竭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DM的浓度,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结果:CHF组总体ADM水平与非心力衰竭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DM在NYHA心功能Ⅲ级组较Ⅱ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DM有助于不同心功能级别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C反应蛋白(CRP)、心功能分级与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51例心力衰竭患者与15例健康对照者抽血测定血浆B型脑钠肽(BNP)及血清CRP浓度。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力衰竭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Ⅲ、Ⅳ级组。结果:心力衰竭各组BNP、CRP、LVDD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LVEF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1);BNP和cRP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线性回归分析示BNP与LVEF(r=-0.897。P〈0.01)、LVDD(r=0.740。P〈0.01)、心功能分级(r=0.793,P〈0.01)均有显著的相关性,而CRP只与心功能分级(r=0.397。P=0.02)相关,与LVEF(r=0.197,P=0.083)、LVDD(r=0.389,P=0.065)无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血清CRP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BNP与左心功能状态有良好的相关性.而CRP则没有这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急性时相蛋白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80例心功能Ⅰ-Ⅳ级的CHF患者(CHF组)和5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唾液酸(SA)、C反应蛋白(CR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根据心功能分级水平将80例CHF患者分为心功能Ⅰ-Ⅱ组(52例)和心功能Ⅲ-Ⅳ组(28例),比较2组患者血浆Fib、血清SA和CRP水平。结果CHF组患者Fib、SA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VEF与Fib(r=0.122,P〉0.05)、SA(r=-0.093,P〉0.05)和CRP(r=0.128,P〉0.05)均无相关性。心功能Ⅲ-Ⅳ组患者血浆Fib和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组(P〈0.01),但血清S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心功能密切相关,但与LVEF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A组),慢性肾衰竭(B组)以及健康体检者(C组)各30例,测定其血浆BNP及hsCRP的水平,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与B组的BNP、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的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的LVESD、LVEDD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而LVEF水平显著低于B组和C组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肾衰竭患者BNP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且两者与LVESD、LVEDD水平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BNP以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检测BNP、hs—CRP水平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CA-125、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探讨血清CA-125与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08~2013-08于保定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CHF患者,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分型标准,分为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血清CA-125、BNP的水平。应用心脏超声多普勒测定LVEF。结果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 P<0.05)。血清CA-125与血清BNP的水平呈正相关(r=0.125,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24,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CA-125水平升高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关,对于心力衰竭诊断、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研究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探讨血浆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NYHA心功能Ⅱ~Ⅳ级)及10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并将CHF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HF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F组血浆脑钠肽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1),其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呈负相关(P〈0.05)。CHF组患者经正规治疗后,随着心功能改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P〈0.05);NYHA心功能无改善的患者出院时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至少改善一级的患者(P〈0.01)。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状态,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慢性心力衰竭(CHF)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峡江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8例心功能失代偿期CHF患者作为心功能失代偿组,再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他们分为心功能Ⅱ级组(29例)、心功能Ⅲ级组(26例)、心功能Ⅳ级组(23例)。此外,选取同期收治的68例心功能代偿期CHF患者作为心功能代偿组,并选取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心功能失代偿组的Hcy、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径(LVEDd)显著高于心功能代偿组与对照组(P〈0.05);心功能代偿组的Hcy、NTproBNP、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失代偿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心功能代偿组与对照组(P〈0.05);心功能代偿组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最高,其次为心功能Ⅲ级及心功能Ⅱ级,心功能代偿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清NTproBNP值最高,其次为心功能Ⅲ级及心功能Ⅱ级,心功能代偿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组患者LVEDd值最高,其次为心功能Ⅲ级及心功能Ⅱ级,心功能代偿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组患者LVEF值最低,其次为心功能Ⅲ级及心功能Ⅱ级,心功能代偿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浓度会随着心功能的不断恶化而持续升高,Hcy可以反映出心衰的严重程度,但可能无法预测出心衰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尿酸(Ua)浓度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增强免疫比浊法、化学法检测110例CHF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MMP-9、TNF-α、BNP、hs—CRP、Ua浓度,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相关参数。结果CHF组血清中MMP-9、TNF-α、BNP、hs—CRP、U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同时心功能越差,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越大,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越低(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液中MMP-9、TNF-α、BNP、CRP和Ua水平,对于判断老年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患者91例(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办治疗组(47例)、对照组(44例)。入院-3日所有患者给予依那普利、安体舒通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辛伐他汀10mg/d。次日晨化验血清CRP。病情稳定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6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6个月后二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及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VLVOr)改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衰治疗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CRP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CHF患者在全面拮抗神经一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并降低CRP。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受益更大。  相似文献   

13.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用缬沙坦,另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4个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均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改变,6min步行试验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左室收缩(LVS)、舒张末期内径(LVD)明显缩小(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和ACE抑制剂一样目前均为心力衰竭治疗中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14.
章英宏 《检验医学》2008,23(3):308-309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心钠素(ANP)在小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41例CHF患儿及35名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浆BNP和ANP浓度。结果CHF组的血浆BNP、A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纽约心脏学会(NY.HA)Ⅲ、Ⅳ级的CHF患儿血浆BNP、ANP水平显著高于NYHAⅡ级患儿(P〈0.05),NYHAⅣ级患儿的BNP也显著高于Ⅲ级患儿(P〈0.05)。CHF组血浆BNP、ANP均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且血浆BNP与LVEDD、LVEF的相关性显著优于ANP(P〈0.01)。结论CHF患儿的血浆BNP及ANP水平升高显著,且与心力衰竭程度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心力衰竭分级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心功能Ⅱ、Ⅲ级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氟伐他汀组(n=32例)每日口服氟伐他汀40mg,对照组(30例)不用降脂药物:于研究开始及6个月结束时监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d(TNF—d1、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监测肝酶及肌酶变化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氟伐他汀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75、6.78,P均〈0.05);两组的血TNF—a、IL-6及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37、O.46、1.73、0.37、0.63、0.46,P均〉0.05);但对于心功能Ⅲ级患者氟伐他汀组能显著降低血TNF—a、IL-6水平(t分别=2,55、2.77,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3、2.05,P均〈0.05)。治疗后的氟伐他汀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提高(t=2.80,P〈0.05)。结论对心功能Ⅲ级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使用氟伐他汀治疗有一定的治疗价值,但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常规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内酯和关托洛尔联合应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5,分为3组。A组20例常规治疗(利尿、扩血管及强心等药物)加用螺内酯与关托洛尔,B组20例在常规治疗加美托洛尔,C组20例常规治疗加用螺内酯。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射血分数(LVEF),评价左室容积和左心功能。结果A组LVESV、LVEDV明显降低,LVEF增加,与B、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VESV、LVEDV降低,LVEF增加(P〈0.05)。治疗后B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Ⅲ-Ⅳ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可更好地抑制左室重构,防止左室扩张,抑制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以本院连续诊治的2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当天抽血测定hs—cRP的浓度;次日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左室功能,并测试6分钟步行试验以评估患者的运动耐量。【结果】根据hs—CRP水平分为高hPCRP组(n=164)和低hs—CRP组(n=54),心脏超声提示与低hs—CRP组相比较,高hs—CRP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41.3±9.8%vs53.7±8.6%,P〈0.01)、短轴缩短率(FS)[(21.5±7.1)%vs(27.68±8.8)%,P〈0.01]明显减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69.3±15.6)mt'vs(52.1±13.4)mL,P〈0.05]、左室心脏质量指数(LVMI)[(140.2±19.5)g/m^2vs(108.7±18.3g/m^2),P〈0.01]明显增加;高hs—CRP组的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低于低hs—CRP组[(432.7±35.7)mvs(586.6±46.3)m,P〈0.01]。【结论】血hs—cRP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参考指标,hs—CRP水平愈高,左室功能越差,运动耐量越低。  相似文献   

18.
何慕芝  江亚文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5):717-718,721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PR)血浓度.了解血脂及CPR在老年CH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Ⅳ级(NYHA)老年CHF患者126例,同期住院惠有上呼吸道感染或住院体检的老年人42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PR,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老年慢性心衰急者血清CPR浓度均明显增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NYHY心功能级别增高,血清CPR水平明显升高(P〈0.001)。血清TC、TG及HDL-C在不同NYHY心功能分级组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心功能Ⅳ级组的TC、TG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Ⅱ、Ⅲ级组,具有显著差异,但LDL-C未显示出有显著的改变。心功能分级与CPR、TC、TG、HDL-C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及P〈0.01),而与LDL-C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脂、血清CRP与CHF程度相关,NYHA分级方法结合血脂、血清CRP也许更能客观评价心衰的严重程度,对评估老年心衰患者预后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CHF患者(心功能NYHAⅡ-Ⅳ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被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口服福辛普利和美托洛尔,对照组口服美托洛尔,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6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心胸比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福辛普利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CHF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缩小心胸比和提高LVEF。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心力衰竭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变化情况及N末端脑钠肽与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89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组(DHF组)26例,收缩性心力衰竭组(SHF组)63例,并以52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观察各组NT—ProBNP浓度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研究心衰患者NT—Pro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关系,比较治疗前后心衰患者NT—ProBNP变化,探讨NT—ProBNP作为心衰预后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DHF组及SHF组中NT—ProBNP对数值依次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HF组NT—ProBNP对数值对数值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r=0.426,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r=-0.554,P〉0.05)均无相关性;SHF组NT—ProBNP对数值对数值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0.569,P〈0.05)呈正相关,NT—ProBNP对数值对数值与左室射血分数(r=-0.621,P〈0.05)呈负相关;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各组的NT—ProBNP对数值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T—ProBNP对数值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63,P=0.000,P〈0.05);心衰Ⅲ、IV级组治疗前后NT-ProBNP对数值出现下降,LVEF出现上升,LVEDD出现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T—ProBNP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对病情的预判、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