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颈椎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及优点。方法对6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行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术。结果6例患者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经4~24个月(平均9.6个月)随访。齿状突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3周,颈椎活动基本正常。旋转(90.2±16.8)°,屈伸(40.5±10.1)°。结论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疗效确定,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前路单枚中空的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颈前路单枚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7例齿状突骨折,Anderson分型Ⅱ型5例,Ⅲ型2例,全部为新鲜骨折.结果7例患者疗效均满意,螺钉位于齿状突中央,无偏斜.随诊10~36个月,6例骨折正常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遗留颈部僵硬感但活动不受限.结论前路单枚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并可保留寰枢椎间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鲜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齿状突骨折7例:AndersonⅡ型3例,浅Ⅲ型4例.7例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术:6例行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术,1例行后路颈一侧块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后头颈胸支具固定6周,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复查颈椎张口正位、侧位X线片及颈椎CT+3D.结果 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个月.7例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未出现感染或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前路中空螺钉治疗新鲜齿状突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可最大限度保留头部旋转功能,是治疗Anderson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安全的方法,对骨折线由前下向后上或骨折粉碎的齿突骨折可选用行后路颈一侧块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不行融合,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可最大限度保留头部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前路单枚中空的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颈前路单枚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7例齿状突骨折,Anderson分型:Ⅱ型5例,Ⅲ型2例,全部为新鲜骨折。结果7例患者疗效均满意,螺钉位于齿状突中央,无偏斜。随诊10~36个月,6例骨折正常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遗留颈部僵硬感但活动不受限。结论前路单枚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并可保留寰枢椎间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和浅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揭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经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2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Ⅱ型16例,浅Ⅲ型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复位,均采用单枚螺钉固定。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均行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片和颈椎CT、MRI检查以观察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复位满意,所有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固定螺钉无松动、移位或断裂。23例患者枕颈部基本恢复正常的颈椎活动度,尤其是颈部旋转、屈伸功能。结论经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浅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较好地保留颈椎正常活动度,尤其是颈部旋转、屈伸功能,是治疗该类型骨折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前路单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例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如有移位用颅骨牵引复位),用单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术后用牢固的颈部支具固定6周。结果 19例均获随访,平均10个月,X线示骨折均能愈合,无骨不连,无螺钉松动及断裂,无迟发性脊髓病发生,18例颈部活动完全正常,无疼痛,1例颈部活动轻度受限。结论颈前路单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的相应治疗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齿状突骨折患者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进行不同方法 治疗:Ⅰ型骨折3例枕颌带牵引+6周后头颈胸石膏固定;Ⅱ型骨折13例行颅骨牵引复位后齿状突中孔螺钉固定;Ⅲ型骨折5例,颅骨牵引复位后1例行齿状突中空螺钉固定,4例行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 随访6~48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齿状突骨折应按类型区别处理,Ⅰ型骨折、深Ⅲ型骨折应当采用保守疗法,Ⅱ型及浅Ⅲ型骨折使用齿状突中空螺钉固定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对于不适合齿状突中空螺钉治疗的浅Ⅲ型骨折,可选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相似文献   

8.
罗飞  谢肇  吴雪晖  许建中  周强  何清义  代飞  张泽华 《重庆医学》2007,36(11):1038-1040
目的 回顾性评估12例齿状突骨折采用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1999年2月~2007年2月采用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nderson Ⅱ型和Ⅲ型齿状突骨折共12例.所有患者术前牵引复位,术后均行头颈胸支具外固定3个月. 结果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24个月.1例齿状突骨折行单枚齿状突螺钉固定后骨折移位,骨折畸形愈合,无神经症状.其余11例患者经半年以上随访骨折获骨愈合,未出现内植物断裂或感染等并发症.5例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同时保留寰枢关节运动功能, 骨折愈合率较高, 并发症低, 是治疗Anderson 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在治疗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13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在透视监视下行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术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后除2例患者出现短暂吞咽困难外,余均获得了满意疗效.随访9~18个月,平均12.5个月,齿状突骨折愈合良好,无不稳定或假关节形成.结论 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精确的操作技术和恰当的适应证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老年患者在透视下行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术,所有患者术前行颅骨牵引复位,术中植入单枚螺钉,术后颈托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23个月,2例于最后随访仍未达到骨性愈合,5例于术后3个月复查骨折已达骨性愈合,10例于术后5个月复查时显示骨性愈合,6例于术后1 a复查骨性愈合。结论: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留了寰枢关节运动功能,骨折愈合率较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枢椎齿状突骨折颈前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齿状突骨折患者15例,对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随访8~20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15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愈合.结论:空心螺钉颈前路内固定治疗颈椎齿状突骨折疗效显著,愈合率较高,是治疗颈椎齿状突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单枚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6例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颅骨牵引复位后,用单枚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颈围保护2~3个月。结果本组16例均获随访6~16个月,X线示骨折均能愈合,愈合时间6~8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寰枢椎间的运动功能,是治疗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新鲜齿状突骨折,其中Ⅱ型骨折13例,Ⅲ型骨折4例,其中骨折移位12例,无移位5例,术中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给予颅骨牵引复位骨折,骨折复位满意后,给予为微创经皮前路穿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2例移位骨折均成功复位,16例行微创经皮前路穿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1例不能有效内固定改行Halo架外固定。随访9~18个月,平均14.2个月,14例骨性愈合,2例延迟愈合,末次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失效。结论:微创经皮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术式治疗高位颈椎损伤临床疗效。方法:经前路中空螺钉治疗浅Ⅲ型齿状突骨折2例,改良Magerl方法治疗C1、2不稳1例。前路C2、3椎体间融合,钢板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ⅡA型骨折1例,Ⅲ型骨折2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5个月~2年3个月,平均13个月,本组5例是通过高位前入路显露完成内固定置入,无1例舌下神经、颈动脉分支、颈动脉鞘和喉上神经损伤以及咽后壁损伤。另外1例是后路C1、2关节螺钉固定,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病例无内固定移位、断裂。植骨全部融合、骨折愈合。结论:选择高位前入路中空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以及C2、3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不影响C1、2活动,固定可靠,骨折及植骨愈合满意。改良Magerl方法:提供较为稳定内固定,植骨融合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成人新鲜齿状突Ⅱ、Ⅲ型,有寰枢椎脱位者术前先行颅骨牵引复位,X线片显示复位满意后在C形臂X线监视下,行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3.6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无明显颈部运动受限,无螺钉断裂、移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详细的术前准备、精确的手术操作情况下,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具有微创、内固定牢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不错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手术策略的选择。方法:选取收治的16例新鲜Ⅱ型(Anderson-D'Alonzo分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前路齿状突空心螺钉固定术,6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术+二期内固定取出术。通过收集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及随访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椎活动度、JOA评分、颈部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其中后路一期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CT复查显示6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旋转功能,后入路组一期65.35°±10.17°,后入路组二期83.16°±6.12°;屈伸功能,后入路组一期63.02°±9.12°,后入路组二期手69.13°±6.28°。结论:新鲜ⅡA、B型齿状突骨折首选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方案;对于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及手术禁忌症的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融合或非融合)+二期取出的方法可保留寰枢椎的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齿状突骨折的复位方法及颈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齿状突骨折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其中7例齿状突前移位患者采取全麻后颅骨牵引下经口咽按压复位的方法进行复位.结果 随访6~42个月,平均(14±3)个月,末次随访全组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螺钉断裂及骨折移位.全组患者颈椎旋转及屈伸活动度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颈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创伤小,且能较好地保留寰枢关节活动度.应用改良的复位方法对骨折进行复位能扩大该术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 WF  Chi YL  Xu HZ  Lin Y  Wang XY  Huang QS  Mao FM  Wang 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3):3047-3050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28例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7例,AndersonⅡ型12例,Ⅲ型16例,其中浅Ⅲ型10例。所有患者均以1枚螺钉内固定。通过总结放射学和临床随访结果,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经26—62个月随访,28例患者中25例获得骨性愈合,2例不愈合,1例改行后路融合手术,AndersonⅢ型骨折愈合率93.8%,AndersonⅡ型骨折愈合率83.3%,总愈合率89.3%。大部分患者恢复正常的颈椎活动度。并发症包括1例暂时性喉上神经麻痹,5例钉尾留置于颈3椎体上缘,1例螺钉穿透齿突尖部,1例螺纹未完全通过骨折端,未出现严重穿刺并发症如食管、颈动静脉损伤。结论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是一项新的微创术式,其治愈率与开放前路手术相近,而并发症较少,并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周围组织破坏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效果.方法 24例齿状突骨折病人,在X线监测下施行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并分析结果.结果 随访6~40个月,全部病人获得骨性愈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齿状突骨折应用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可获得良好结果,能保留寰枢椎间的运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单枚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疗效和优越性.方法:回顾18例经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5例,AndersonⅡ型11例,Ⅲ型7例,其中浅Ⅲ型5例.所有患者均以1枚3.5mm空心钛螺钉内固定.术后通过随访结果,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6~24月的随访,平均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