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强化核磁共振(MRI)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垂体MRI表现与垂体-靶腺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PSIS患儿64例(PSIS组),同时选取正常儿童及青少年60例(对照组)。根据垂体MRI表现将PSIS组分为部分性垂体柄阻断(pPSIS)组和完全性垂体柄阻断(cPSIS)组。检测相关激素水平,分析MRI表现与缺乏的激素种类数目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PSIS组垂体核磁共振表现与功能损伤呈正相关。比较垂体-靶腺激素,cPSIS 组缺乏的激素种类数目及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pPSIS 组(P<0.01)。PSIS组男性(24例,年龄均大于15岁)性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PSIS组男性睾酮水平显著低于pPSIS组(P<0.01),其余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下丘脑-垂体区强化MRI可显示垂体柄的受损程度,可用于评估PSIS患儿垂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Turner 综合征患儿的垂体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及与相关激素、染色体的关系, 探讨垂体改变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0 年6 月- 2018 年6 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儿科诊治的43 例 Turner 综合征患儿,回顾性分析垂体MRI 大小与相关激素、染色体的相关性。结果 患儿垂体MRI 多见垂 体正常(22 例,51.2%)和垂体增大(18 例,41.9%);垂体正常组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低于垂体增大组 (P <0.05),雌二醇高于垂体增大组(P <0.05)。结论 部分Turner 综合征患儿垂体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垂 体增大,可能与靶腺(卵巢)功能低下引起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垂体代偿性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4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检查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表现。结果 14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示生长激素缺乏伴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MRI显示垂体柄缺如12例,垂体柄明显变细2例,垂体后叶异位14例,垂体前叶变小14例。结论 MRI是目前无创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表现及临床意义的相关性. 方法 14例MRI诊断的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儿,男13例,女1例,年龄5~16岁,平均(11±3)岁,对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垂体柄缺如6例,其中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4例,单一生长激素缺乏2例;垂体柄纤细8例,其中单一生长激素缺乏7例,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1例.本组病例均表现为垂体后叶异位,其中13例表现为垂体前叶发育不良.结论 垂体柄缺如或明显变细,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发育不良是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三联征,垂体后叶异位是提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特征性标志.目前,MRI是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唯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Anterior hypopituiarism),又称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指因下丘脑—垂体病变而导致的一种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的临床综合征[1]。下丘脑及垂体病变均会影响靶腺激素的分泌。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其促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受限,从而影响垂体分泌促靶腺激素,进一步影响靶腺激素的分泌;或当垂体发生病变时,其促靶腺激素分泌受限,从而影响靶腺激素的分泌。前者是由于下丘脑病变导致垂体缺乏刺激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在3.0T MRI上的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垂体前叶均呈凹陷型,体积明显缩小,其中垂体柄缺如38例,垂体柄变细2例,垂体后叶高信号均异位于第三脑室漏斗隐窝处。实验室检查示生长激素伴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且具备相应临床症状。结论MRI是目前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PSIS患者的临床和MRI检查资料。结果:16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示单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具备相应临床症状。MRI检查显示垂体前叶均变小,15例患者垂体柄未显示,1例垂体柄中断,15例垂体后叶异位,1例后叶高信号未见显示。结论:PSIS表现为部分性或完全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MRI特点为垂体体积缩小、垂体柄中断或缺如、垂体后叶异位三联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7例生长发育迟缓患者中MRI均未见垂体柄显示,垂体窝内垂体后叶高信号均消失,腺垂体体积变小,神经垂体异位于视交叉漏斗隐窝。结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在MRI具有特征性表现,是无创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平原人急进高原环境时,垂体的几种主要内分泌腺激素及其靶腺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采取化学发光法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性腺轴激素(FSH、LH、E2、P、T、PRL)在血浆中的水平,采取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F)、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胺酸(FT3)和甲状腺激素(FT4)在血浆中的水平.结果平原人急进高原20日内,垂体促皮质激素与促性腺激素增多,而与之对应的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与其对应的靶腺激素都不能即刻适应性升高.结论平原人急进高原后,应激机制不能迅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垂体柄阻断综合症(PSIS)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诊断为垂体柄阻断综合症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结果MRI显示垂体柄缺如4例,垂体柄明显变细1例,垂体后叶异位5例,垂体前叶变小5例。5例患者均表现生长发育迟缓,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提示生长激素缺乏,伴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结论垂体MRI是诊断本病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检查,PSTS具有特征性MRI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组学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组成与调控规律的新兴技术。垂体及垂体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包括正常垂体的蛋白质组及其异质性、垂体腺瘤的蛋白质组以及垂体腺瘤与正常垂体的蛋白差异表达。研究对垂体腺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巨大型垂体腺瘤手术中对垂体柄及垂体的辨识和保护.方法自1998年4月~2002年10月,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内入路显微手术治疗76例巨大型垂体腺瘤,术中仔细辨识垂体柄及垂体并予保留.结果肿瘤全切63例(83%),54例(71%)垂体柄及垂体得到辨认和保留.术后尿崩发生率为61%,39例(51%)出现血钠紊乱,大部分在1周内恢复.功能性腺瘤术后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结论扩大额下硬膜内入路可提高巨大垂体腺瘤的全切率,有利于术中辨识和保留垂体柄及垂体,对垂体柄位置、形态及肿瘤的切除范围的认识和理解,仔细耐心的手术操作是提高垂体柄及垂体保留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常垂体及垂体瘤组织中新的全长cDNA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ng H  Peng Y  Hu R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2):890-892
目的 从正常垂体及垂体瘤组织中克隆新的全长cDNA。方法 垂体cDNA文库构建,大规模表达序列标签(ESTs)产生及生物信息学处理,芯片拼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结果 从正常垂体及垂体瘤组织分别克隆41条和26条新的全长cDNA,共67条。在这些基因中,与内分泌功能相关者16条;至少有2个具有典型信号肽结构的分泌蛋白;3个是具有典型穿膜结构的膜蛋白。在5个参与激素信号转导的新基因中,至少有2个可能参与酷氨酸激酶型受体的信号转导过程。结论 通过ESTs手段,短期内克隆到67条新的全长cDNA。在这些新基因中,有些可能在垂体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垂体柄与垂体腺瘤显微解剖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垂体柄与肿瘤的解剖关系。以利术中保护垂体柄免受损伤。方法 在鞍膈平面,以鞍结节与鞍背两者中点的连线为标准,判断垂体柄的侧别位置,再将鞍膈平面视做时钟面板,进而判断垂体柄 的时钟位。结果 71例观察中,垂体柄居左侧17例,右侧41例,后中位13例。其中46例以时钟位判断,5时位13例,6时位11例,7时位7例,4时位5例,3时位4例,2、8及11时钟位各为2例。结论 垂体柄的位置与肿瘤在鞍内的生长方向有关,与向鞍上扩展无关,垂体柄可作为寻找正常垂体组织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A A Sadun 《JAMA》1987,257(15):2034-2035
  相似文献   

16.
17.
Sudden ascent to high altitudes beyond 2,438 m can cause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such as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nd high altitude cerebral and pulmonary oedema. We present a case of pituitary apoplexy in a young man who ascended to high altitude gradually, after proper acclimatisation. He developed headache, nausea, vomiting and persistent hypoten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an enlarged pituitary gland with haemorrhage. His hormonal estimation showed acute adrenal insufficiency due to corticotropin deficiency. The patient responded well to conservative medical management with hormonal replacement therapy. This is most likely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of high altitude-induced pituitary apoplexy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8.
19.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507-1510
目的:探讨经鼻蝶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收录垂体瘤患者90例,均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n=49)和显微镜组(n=4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切除、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性,观察手术前后嗅觉功能(嗅觉识别阈值)、视觉功能[视野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加权视野指数(VFI)]、激素水平[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变化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显微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显微镜组(P<0.05),肿瘤全切率高于显微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3周,两组患者嗅觉识别阈值均较术前升高,且显微镜组高于神经内镜组(P<0.05),MD、PSD和血清PRL则较术前降低,VFI则较术前升高,且神经内镜组改善程度高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3周,两组患者血清GH、ACTH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鼻蝶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比较,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垂体瘤效果更佳,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更少见,且手术创伤小,节省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有利于嗅觉、视觉功能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