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玉  李玲 《河北医学》2014,(7):1200-1203
目的:分析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探讨保温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保温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比较低体温发生率及术中应激、麻醉复苏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寒战及躁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血中肾上腺激素( AD)、去甲肾上腺激素( NE)和C反应蛋白( CRP )水平较术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保温护理可以降低全身麻醉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程度,缩短麻醉恢复期,促进患者麻醉复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中体温及术后复苏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术中予以传统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术中予以复合保温护理。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肛温(入手术室时、麻醉用药停止时、麻醉后30、60、90、120 min及手术结束时肛温)、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和寒战发生率。结果2组入手术室时肛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用药停止时、麻醉后30、60、90、120 min、手术结束时肛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麻醉用药停止时、麻醉后各时间点及手术结束时肛温均显著高于入手术室时,对照组麻醉后60 min之后及手术结束时肛温均显著低于入手术室和麻醉用药停止时(P < 0.05~P < 0.01)。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复苏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观察组躁动、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结论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予以复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促进麻醉复苏,减少躁动、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方法对行腹部手术婴幼儿体温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腹部手术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提高室温、液体加温等干预措施,实验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水循环变温毯等综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肛温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术中肛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肛温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术后体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患儿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保温措施干预对麻醉复苏期患者术后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全麻手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PACU)的4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B组采用充气式加温毯保温,C组采用改良充气加温被保温。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三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在PACU复温情况以及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复温时间、PACU停留时间、复温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复温时间、PACU停留时间最长,复温速度最慢,而B组、C组之间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患者术后低体温、寒颤、躁动和苏醒延迟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各指标的发生率最高,而B组、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保温措施相比,充气式加温毯和改良充气加温被均能够达到快速复温和降低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其中改良充气加温被的经济成本更低,临床应用前景更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12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麻醉方法一致,观察组给予综合保温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记录两组入室到术毕离室的体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液体输入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前10 min行血气分析,记录p H值和乳酸水平,观察两组在PACU期间寒颤及躁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时间及液体输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血浆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寒颤及躁动发生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保温能有效降低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李文 《中外医疗》2010,29(28):9-10
目的探讨保温干预对新生儿腹部手术患儿体温的影响。方法将60例新生儿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各30例,保温组采用控制室温24~26℃,冲洗液、输注液体和血液加热至37℃并使用充气升温毯的保温措施;对照组不实行保温干预。记录2组患儿围术期体温变化和寒战发生情况。结果保温组患儿在入手术室时、麻醉后、手术开始、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比较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患儿体温变化明显,与术前及保温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新生儿术中采取有效的保温干预,可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和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输卵管节段切除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输卵管节段切除术6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综合保温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调节室温22~25℃及覆盖棉被;综合保温组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升温毯升温,术中使用各种液体及冲洗液及术前消毒液均用温箱加温至37℃等综合保温措施。比较两组在围术期肛温变化及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离室时间以及寒颤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保温组患者体温、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离室时间以及发生寒颤和躁动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积极综合保温护理措施有利于腹腔镜输卵管节段切除术患者麻醉复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提高新生儿术中护理质量。方法选择全麻下新生儿腹部手术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腹部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测量并记录每例患儿进入手术室即刻、术中、术后的体温。结果对照组术中、术毕体温较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而实验组和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术中和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分别为42.5%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诸多因素可引起新生儿术中术后体温过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是降低低体温发生率,保证新生儿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136-138+142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护理措施预防胃癌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配对原则分为常规保温组和复合保温组,各30例,常规保温组采取棉垫方式保温,复合保温组通过患者身下放置电热毯,加热手术用液等方式维持体温。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直肠温度、低体温发生率、麻醉后复苏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复合保温组患者麻醉后各时间点直肠温度均高于常规保温组(P0.05),术中低体温率及术后感染率略低于常规保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保温组术后复苏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保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护理有助于行胃癌根治术过程中患者体温的维持,降低低体温率,降低术后感染风险,能够加快麻醉苏醒时间,加快术后恢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保温措施预防老年手术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保温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保温组采取系统性围术期保温措施,对照组沿用传统的被动保温方式.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的体温变化和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术前体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温组手术开始后1 h、2 h及术毕离室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组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性保温措施能使老年手术患者围术期体温有效保持恒定,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确保手术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管理策略对全麻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和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T组),每组50例。观察记录2组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胃肠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麻醉诱导、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结果PT组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病人(P < 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病人(P < 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6、12 h的VAS评分低于C组病人(P < 0.05和P < 0.01),2组病人的气管拔管时间,PACU观察时间,术后胃肠通气时间,麻醉诱导、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48 h的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管理策略可显著减少全麻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术后苏醒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5例,根据手术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于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麻醉后30 min(T2)、术毕(T3)时比较2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比较2组术后苏醒时间、清醒镇静效果、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唤醒时警觉/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术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单纯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防止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程度,术后苏醒快、苏醒质量佳,且未增加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贺永峰  王晓娟 《海南医学》2012,23(19):41-42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在婴儿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行外科手术的7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实验组采用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所需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所需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性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呛咳、喉头水肿、吞咽困难、术后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各时间点SpO2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在喉罩置入或插管即刻(T1)、喉罩移开或拔管即刻(T3)MAP、HR指标值均比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喉罩麻醉应用于婴儿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黄祥  殷国兵  李娟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12,33(7):818-820
目的评价i-gel喉罩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分级I或Ⅱ级,年龄24~75岁,体质量44~86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i-gel喉罩组(I组)和ProSeal喉罩组(P组)。根据体质量选择喉罩型号,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经引流管放置胃管,行机械通气。记录喉罩置入成功情况、置入时间、喉罩密封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分、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通气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记录喉罩拔除后恶心、呕吐、呛咳、血迹残留、声嘶、咽喉痛、反流误吸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喉罩置入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通气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I组喉罩置入首次成功率、喉罩密封压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分升高(P0.05)。喉罩拔除后恶心、呕吐、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无一例发生声嘶、反流误吸,I组血迹残留和咽喉痛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 i-gel喉罩易于置入,气道密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对婴幼儿七氟醚全麻后苏醒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0例1~3岁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10),采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1.5mg/kg、阿曲库铵8mg/kg静脉复合诱导。其中,A组加注咪唑安定0.05mg/kg,B组加注咪唑安定0.08mg/kg,C组不用咪唑安定。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约5min停吸七氟醚,拔管送入PACU。记录七氟醚用药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后躁动评分、苏醒期呼吸道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的例数。结果:围术期患儿呼吸、心率、血压波动均在正常范围,SpO2〉95%,术后所有患儿均无恶心、呕吐、喉痉挛、舌后坠等并发症发生。七氟醚用药量C组明显多于A、B组(P〈0.05);A组与C组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B组较A组和C组明显延长(P〈0.05);与C组比较,A、B组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1),B组较A组亦显著延长(P〈0.01);苏醒后躁动评分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咪唑安定可安全用于七氟醚吸入麻醉的婴幼儿,并能减少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但却不同程度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干预瑞芬太尼(remifentanil)复合丙泊酚(propofol)静脉全麻患者苏醒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评价布托啡诺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芬太尼组(F组)关腹前冲洗腹腔时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布托啡诺组(B组)关腹前冲洗腹腔时静脉注射布托啡诺30μg/kg。观察:①诱导前(T1)、苏醒后即刻(T2)、苏醒后1 h(T3)、苏醒后6 h(T4)时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抑制的发生率;②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①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F组相比,B组在T2、T3、T4的Ramsay评分明显占优(P〈0.05或P〈0.01),苏醒后6 h(T4)的VAS评分优于F组(P〈0.05);③B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较芬太尼可更安全、有效地预防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后痛觉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下无痛人流治疗的理想麻醉深度.方法:300例择期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治疗的门诊患者,20~36岁,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3组;A组(Narcotrend指数即NI,维持在D0),B组(NI维持在D2),C组(NI维持在E1).在Narcotrend监测下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诱导,待患者NI值分别降至设定值2 min后开始无痛人流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结果:B组和C组高血压、心动过速、体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丙泊酚用量和清醒时间显著小于A组和C组(P〈0.05).结论:Narcotrend监测下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行无痛人流治疗检查的理想麻醉深度为D2,此麻醉深度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及缩短麻醉复苏时间.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与显微镜下低位结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精液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进行腹腔镜下高位结扎,观察组进行显微镜下低位结扎。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睾丸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精液质量。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 lic 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PSV、PI和PI均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6个月,2组精子数、精子浓度、精子活率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精子数、精子浓度、精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显微镜下低位结扎能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减轻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减轻睾丸血流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精液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围术期心理干预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身麻 醉下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50 例,年龄65 ~ 75 岁,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I 组) 和对照组(C 组),每组25 例。C 组进行常规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I 组于术前、入手术室后、麻醉清醒后、 术后2 d、术后5 d 随访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记录术前2 d、入室后静卧5 min、麻醉诱导前即刻、切皮、术中 2 h、术毕、拔管、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 等10 个时间点的血压(BP)、心率(HR);记录术前2 d、入 室后静卧5 min、术后7 d、术后2 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于术前2 d、麻醉诱导前即刻、术毕、术后1、 2、3 d 收集血液标本,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于术前2 d、术后1、3、7 d,术后2 周随访登 记简易精神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连线测验(TMT)完成时间。结果 与I 组比较,C 组入室后静卧 5 min、术后7 d、术后2 周的SAS 评分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3、7 d I 组的MMSE 评分 高于C 组,术后1、3、7 d I 组的TMT 完成时间短于C 组,麻醉前诱导前即刻、术毕、术后1、2、3 d I 组NSE 含量低于C 组,术后1、3、7 d C 组POCD 发生率高于I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围术期 心理干预可改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焦虑状况,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