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种亚型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南京军区总医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PRCC的患者27例。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Ⅰ型16例,Ⅱ型1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比较Ⅰ、Ⅱ型PRCC之间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 结果PRCC Ⅰ型和Ⅱ型2组出现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后测量的肿块最大径比较,Ⅱ型均大于Ⅰ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规超声:t=-29.31,P=0.000;超声造影后:t=-32.17,P=0.000)。Ⅱ型的肿块边界多不清晰,与Ⅰ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Ⅱ型肿块形态多不规则,与Ⅰ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生长方式、强化均匀性以及肿瘤周围组织的强化方面,Ⅱ型与Ⅰ型PRCC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40、0.000)。而在肿块位置、回声、血流情况、灌注模式、强化程度方面,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PRCC 2种亚型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存在差异,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可为鉴别2种亚型提供影像学依据,从而为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增强CT扫描在鉴别诊断少见肾细胞癌病理亚型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60例少见肾细胞癌(RCCs)临床资料,其中乳头状癌(PRCC)Ⅰ型15例,PRCCⅡ型16例,嫌色细胞癌(ChRCC)16例,其他罕见RCCs 13例。RCC患者均行增强CT扫描,比较分析4组亚型间的CT影像学特征,以及增强后各亚型肿瘤各期CT值与腹主动脉CT值的比值。 结果 4组亚型在边缘是否光滑和肾门及腹膜后有无淋巴结肿大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少见肾细胞癌边缘光滑率为53.8%,低于PRCCⅠ型(86.7%)、PRCCⅡ型(75.0%)和ChRCC(100.0%)(P < 0.05);PRCCⅡ型和其他少见类型组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率分别为37.5%、53.8%,高于PRCCⅠ型(13.3%)和ChRCC(12.5%)(P < 0.05)。实质期肿瘤CT值在4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RCCⅡ型三期增强的肿瘤CT值均小于PRCCⅠ型;ChRCC肿瘤CT值除在排泄期较低外,其余三期均高于其他3组。肿瘤与腹主动脉血管CT值比值在4组间两两比较,实质期PRCCⅡ型与ChRCC、其他少见类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增强CT可对不同RCCs亚型进行初步鉴别,对RCCs的术前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造影增强特点,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特征,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经诊断性刮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Ⅰ期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变部位对比剂的灌注特点,应用ACQ软件分别以病灶和未受累肌层为感兴趣区做时间-强度曲线,配对比较曲线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结果(1)病灶部位开始增强时间、开始消退时间均早于子宫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82.9%(39/47)病灶增强早于未受累肌层,68.1%(32/47)病灶早于肌层消退。(2)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灌注强度特点:病灶在动脉期呈现不均匀增强为63.8%(30/47),呈现高增强为80.9%(38/47),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显示病灶与未受累肌层相比,AT(s)到达时间早、TTP(S)达峰时间早、PI(dB)峰值强度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3)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结果比较,超声造影检查的总符合率为74.5%(35/47),经一致性检验, Kappa=0.516( P<0.01),提示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结果之间存在中等程度一致性。结论经阴道超声造影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生长部位、形态和范围能够显示得更加清晰,且对比剂灌注增强和消退有显著特点,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定性及定量评价不同大小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超声造影图像。按最大径将病灶分成三组(≤4cm、4~7cm及>7cm)。定性分析癌灶造影剂到达时间、增强程度、灌注是否均匀及环状高增强征象;定量分析癌灶及肾皮质峰值强 度、上升时间、达峰时间、灌注速率、平均渡越时间及曲线下面积,比较组间各参数差异及癌灶与肾皮质间定量参数差异。结果 达到时间、灌注是否均匀及环状高增强征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灶内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灶与肾皮质定量参数差异在≤4cm组中均无统计学意义,在4~7cm及>7cm组中,癌灶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大于肾皮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大小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特征不同,定性和定量评价能对其超声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根据甲状腺结节的最长径及手术病理结果将结节分为4组:最长径≥10 mm的恶性结节49个(Ⅰ组),最长径<10 mm的恶性结节52个(Ⅱ组),最长径≥10 mm的良性结节9个(Ⅲ组),最长径<10 mm的良性结节8个(Ⅳ组),应用Qontrast软件对甲状腺结节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获得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各定量参数,分析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与周边正常组织间各定量参数的差异性.结果:分析显示Ⅰ组、Ⅱ组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TP)及局部血流量(RBF)差异相互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间的PEAK、TTP及R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及Ⅳ组间的PEAK、TTP及RB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局部血容量(RBV)及造影剂平均渡越时间(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可能为鉴别甲状腺结节提供参考依据,但各组间造影剂灌注特点仍存有一定的重叠性,无特异性,尚不能作为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肾细胞癌(RCC)亚型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的肾脏肿瘤患者76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45例(CCRCC组),肾乳头状癌9例(PRCC组),肾嫌色细胞癌8例(CHRCC组),AML 14例(AML组),比较各组常规超声图像特征、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差值的差异,其中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差值包括病灶最大增强区域与周围正常肾实质感兴趣区域峰值强度、基础强度、上升斜率、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梯度的差值(ΔPI、ΔBI、ΔSL、ΔTTP、ΔAUC、ΔGrad)。结果 (1)各组常规超声图像特征比较:与AML组比较,CCRCC组以低回声、向外突出生长、内部回声不均匀、有假包膜、富血供表现为主,CHRCC组以低回声、向外突出生长、有假包膜表现为主,PRCC组以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表现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RCC组、PRCC组、CHRCC组各常规超声图像特征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各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比较:CCRCC组以“快进”、“慢退”、增强后呈不均匀高增强、环状高增强表现为主,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172例良、恶性乳腺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流信号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再行乳腺造影检查,仔细观察病灶造影特征,利用超声造影特征判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结果与乳腺病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病灶84例,良性病灶88例;病理诊断乳腺恶性病灶83例,良性病灶89例。超声增强后乳腺良、恶性病灶的病灶增强模式、增强后均匀程度、增强强度、增强后边界及增强后病灶扩大征象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了解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检查特征,对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实时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超声造影检查并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57例,63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34个,良性病灶29个.行超声造影检查,以QLAB软件分析病灶内造影剂起始灌注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造影增强模式和造影剂廓清模式.结果 85.3%的乳腺恶性病灶表现为非均一性的增强,79.3%的良性病灶主要表现为均质性增强.89.7%的良性病灶造影剂快速消退,88.2%的恶性病灶造影剂缓慢消退,良恶性病灶的消退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灶起始灌注时间、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灶值强度高于恶性病灶(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是有帮助的,其中病灶中造影剂的廓清模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对三阴性乳腺癌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鉴别的初步研究,提高对两者超声图像特征的认识。方法 对入组三阴性乳腺癌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灶类型及二维超声、造影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阴性乳腺癌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病灶形状、边缘、强化方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年龄、是否肿块、病灶类别、血流分级、后方回声及时间-信号曲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图像特征(病灶形状、边缘、强化方式)对于鉴别TNBC及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TIC)在鉴别胰腺局灶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疑有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作TIC分析,获得以下定量参数: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及梯度.结果:良性组中胰腺病灶与病灶周围胰腺实质的达峰时间、梯度、曲线下面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中胰腺病灶与病灶周围胰腺实质的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下面积、梯度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胰腺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存在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对胰腺局灶性占位性病变进行量化分析,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肾透明细胞癌示卓安(Sonazoid)及声诺维(SonoVue)CEUS(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增强特征,并与CE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比较,探讨不同超声造影剂及检查方法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 2023年2月于我院就诊并经病理学确诊的4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共47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CEUS和CECT检查,依据选用超声造影剂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SonoVue组21例,Sonazoid组26例。观察2组患者病灶增强特征,并与CECT对比。结果:1. Sonazoid-CEUS与SonoVue-CEUS相比,两组在肾透明细胞癌病灶增强方式、峰值增强程度及达峰时增强均匀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CEUS和CECT增强特征比较:47例肾透明细胞癌病灶CEUS和CECT峰值强度多以富血供表现为主,分别为(42/47,89.36%)和(40/47,8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中病灶达峰时呈均匀弥漫性增强的比例显著高于CECT,分别为(12/47,25.53%)和(4/47,8.5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显示病灶增强方式主要表现为快进35例(35/47)、快退42例(42/47),与CECT结果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nazoid同样适用于肾脏超声造影,与SonoVue-CEUS及CECT均可用较好的显示肾透明细胞癌的血流灌注特征,不同检查方法相互补充,可为肾透明细胞癌诊断的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在前列腺外腺低回声良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6例超声显示前列腺外腺低回声病灶患者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造影增强模式,用ACQ软件系统对病灶及其周围外腺组织造影参数进行分析比较。超声造影后对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外腺低回声病灶穿刺活检及常规6针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穿刺活检病理证实30例患者病灶为前列腺癌,36例病灶为良性。以超声造影表现为无增强、增强强度高于、等于、低于周围实质为标准,良、恶性病灶分别为14、8、4、10例和2、20、3、5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腺低回声良性病灶以内部无增强或增强强度低于周围实质为主,而恶性病灶以增强强度高于周围实质为主。病灶相对造影增强强度可作为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指标(曲线下面积0.73,95%可信区间:0.57~0.89)。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前列腺外腺低回声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肾细胞癌及肾错构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8例肾细胞癌及19例肾错构瘤患者的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及其时间-强度曲线,比较两者造影增强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基准强度(BI)及β值。结果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主要为“快进”,肾错构瘤造影增强方式主要为“慢退”。在时间-强度曲线上,肾细胞癌的PI、β明显高于肾错构痫,TTP值低于肾错构瘤(P=0.000),而两者的AT及B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结合时间一强度曲线分析有助于肾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OVSS)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的102例OVS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总结分析不同类型OVSS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和MRI诊断结果。 结果102例OVSS患者中,Ⅰ型30例,Ⅱ型43例,Ⅲ型15例,Ⅳ型14例。Ⅰ型的发病年龄及初潮至发病时间间隔均显著小于其他3种类型(P均<0.05)。痛经及腹痛在Ⅰ型(83.33%)及Ⅳ型(100.0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型(44.19%)及Ⅲ型(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月经淋漓不尽在Ⅲ型(46.67%)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型(10.00%)及Ⅳ型(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阴道脓性分泌物在Ⅱ型(25.58%)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阴道斜隔56例(56/102,54.90%),均合并右肾缺如(54.90%);左侧阴道斜隔46例(46/102,45.1%),伴有左肾缺如43例(42.16%),左肾发育不良1例(0.98%)。102例患者均进行了超声检查,超声正确诊断双子宫双宫颈92例,正确诊断完全型纵隔子宫7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为97.06%(99/102)。82例进行了MRI检查,MRI正确诊断双子宫72例,正确诊断完全型纵隔子宫5例,MRI诊断与手术符合率为93.90%(77/82)。所有102例均进行了阴道斜隔切除术治疗,其中55.88%(57/102)进行了腹腔镜探查联合阴道斜隔切除术,19.61%(20/102)切除患侧子宫。Ⅳ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型及Ⅱ型(P均<0.05)。Ⅳ型采用的腹腔镜探查联合阴道斜隔切除术及患侧子宫切除术明显多于其他3型(P均<0.05)。 结论不同分型的OVSS临床特征有所不同,超声与MRI均可较好地早期诊断OVSS及其并发症,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对延迟相廓清的肝炎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3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炎性病灶的患者共38个病灶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CEUS)及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并与同期行CEUS检查的66个HCC病灶进行比较。 结果 肝炎性病灶组和HCC组之间的性别、症状、CA125、AFP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等临床特征存在差异(P <0.05)。CEUS特征分析,肝炎性病灶与HCC相比,强化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P <0.01);肝炎性病灶与HCC相比,门脉相增强强度低增强:等增强:高增强比例为30:8:0 vs26:34:6,门脉期增强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CEUS定量分析显示肝炎性病灶的增强曲线下面积(AUC)显着大于HCC(p <0.01);肝炎性病灶的下降时间与平均通行时间比HCC更短(p <0.05)。在CEUS定量分析中,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的单变量区分肝炎性病灶与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4-100.0%和68.2-73.7%。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后,在鉴别肝炎性病灶和HCC的定量分析中,增强AUC> 365.281有助于正确诊断肝炎性病灶。结论 CEUS为延迟相廓清的肝炎性病灶与HCC的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信息,CEUS定量分析可更客观地显示肝脏炎性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对延迟相廓清的肝炎性病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颈部淋巴结超声造影(CEUS)的增强特点和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C)的类型及特征。方法 对95例颈部淋巴结增大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SonoLiver软件进行后处理以获取DVPC,比较反应性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CEUS表现和DVPC的类型及特征。结果 三组淋巴结增强模式特点,包括增强方向(离心性增强,向心性增强,混合性增强),增强是否均匀,是否伴有无增强区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淋巴结DVP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DVP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增强特点和DVPC曲线特征对颈部增大淋巴结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成人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睾丸肿瘤组26例、肿瘤样病变组14例)的常规超声和超声影像检查资料,比较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超声造影对其的诊断效能。结果 睾丸肿瘤组、肿瘤样病变组在病变大小、形态及回声的均匀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增强形态、增强模式及“假包膜”征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率为88.5%、64.3%及80.0%;超声造影对睾丸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率为100%、92.9%及97.5%。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两种方法中,Z=1.835,P=0.0665,两种方法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特征有助于不同类型睾丸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肝神经内分泌肿瘤(HNEN)和肝细胞癌(HCC)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探讨超声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诊断为HNEN的40例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并随机选取同时期40例病理诊断为HCC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作为对照;常规超声的观察指标包括病灶的数目、边界、回声水平、动脉血流信号检出率等;超声造影的观察指标包括病灶的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峰值表现、门脉期及延迟期表现等。分析比较2组病灶上述超声影像学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超声造影的增强开始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比较2组间病灶数目、边界、回声水平、动脉血流信号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肿瘤数目、增强的消退时间、增强方式、峰值表现、门脉期及延迟期表现在HNEN和HCC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C相比,HNEN更多表现为多发病灶(27/40 vs 5/40,P<0.001)。超声造影上,HNEN增强消退时间早于HCC[40.0(33.0,49.3)s vs 67.0(48.8,120.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92,P=0.001);HNEN以向心性增强方式增强、峰值时表现为环形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明显减退的比例高于HCC(8/40 vs 0/40,P=0.005;5/40 vs 0/40,P=0.048;29/40 vs 9/40,P<0.001;36/40 vs 22/40,P=0.002)。 结论HNEN和HCC具有不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超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及定量参数在鉴别诊断肾脏肿瘤(≤4cm)病理类型中的价值。方法比较125例肾脏小肿瘤的CEUS特征及量化参数间的差异,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肾脏小肿瘤与肾皮质间的CEUS量化参数的差异。结果灌注模式、增强程度及消退方式在肾透明细胞癌(RCC)、肾乳头状细胞癌(PRCC)、肾嫌色细胞癌(CRCC)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进、高增强、快退对于诊断肾脏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CC的上升支斜率(K)高于AML、PRCC,曲线下面积(Area)高于AML和CRCC,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C的Area和K均高于肾皮质(P0.05),AML的K值高于肾皮质(P0.05)。结论灌注模式、增强程度、消退方式以及超声造影量化参数能够为鉴别诊断肾脏肿瘤的病理类型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结合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原癌基因(CerbB-2)对于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10月于我院行乳腺超声造影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肿块型乳腺癌的患者61例(恶性组)和乳腺良性肿瘤的患者73例(良性组),经造影分析软件得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PI)、上升支斜率(WIS)、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1)和梯度(Gra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er-2neu、CerbB-2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Her-2neu、CerbB-2表达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结合Her-2neu、CerbB-2对于肿块型乳腺癌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结果 恶性组与良性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比分析显示, PI、TTP、AUC1和Grad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IS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组组织对比,恶性组组织中Her-2neu、CerbB-2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I、TTP、AUC1和Grad与Her-2neu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定量参数TTP与CerbB-2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余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Her-2neu、CerbB-2表达无相关性。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结合Her-2neu、CerbB-2对于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单独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或Her-2neu、CerbB-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且与乳腺癌组织中Her-2neu、CerbB-2的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可提高肿块型乳腺癌患者术前和非侵袭性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