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药用濒危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产业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青睐.中药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是 21 世纪中药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但是,由于国际市场上大量的药用植物提取物的贸易和人类的工业化活动的加速,诱发过度地采挖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了大量的动、植物种类濒临灭绝,致使我国野生药用资源逐步匮乏,药用濒危资源的供求矛盾愈加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因此,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实施药用濒危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保护濒危野生资源,对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中药产业是资源依赖性产业,中药材是中药产业的源头。中药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资源的可持续和合理利用。20世纪80年代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药用资源总数达12807种,经营药材1200多种,常用药材为600种。但由于过度开发等原因,一些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标准建设     
众所周知,中药产业是资源依赖性产业,中药材是中药产业的源头。中药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资源的可持续和合理利用。20世纪80年代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药用资源总数达12807种,经营药材1200多种,常用药材为600种。但由于过度开发等原因,一些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  相似文献   

4.
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构建及产业化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保护好和利用好中药资源已列入我国"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本团队针对我国中药资源生产与深加工全产业链存在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剧等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在创新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依据中药废弃物及副产物的独特理化特性与资源化潜力,集成生物转化、化学转化、物理转化等适宜技术,系统创建了五类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基于药材生产过程传统非药用部位的新资源药材、医药产品开发模式;基于中药固废物及副产物的生物酶、低聚糖、生物醇等系列产品开发模式;基于中药固废物的炭-液-气联产产品开发模式;基于药材生产过程传统非药用部位的功能食品开发模式;基于中药固废物的功能材料制备及产品开发模式。研究成果通过产业化示范,服务于我国中药资源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药资源保障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进一步加强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十三五”期间“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药资源保障方向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该专项项目在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体系建设、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助力中药材综合利用、精准扶贫和中药资源新来源开发,以及创新方法选育中药材新品种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建议继续加强对中药材可持续供给、中药质量提升及道地药材品质保障等关键研究方向的支持,支撑中药产业高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维克  周涛  黄璐琦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1):1763-1768
中药功效的预测是新分类群资源转化为中药资源的关键步骤,其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建立,既是中医药原创优势的体现,也是中药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增强对中医药事业支撑力度的基础。通过对象思维在中药药性形成上的作用分析,结合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用历史等方面的论述和讨论,构建中药功效预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以实例说明认知药性、功效的形成规律,为新分类群资源转变为新的中药资源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藏红花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极强的药理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众多,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氧化等功效。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利用中药资源认识不足,致使诸多药材种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药用动物、植物种群衰退,甚至面临灭绝,优良种质资源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近年来藏红花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其数量逐年减少。了解藏红花的药用来源、资源状况等信息将有利于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为解决藏红花资源短缺问题,我国科研工作者在藏红花基地建设,离体快速繁殖,开发具有相似药用价值的代用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可为藏红花的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丹参地上部分资源价值发现与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根本保障。随着我国以消耗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为特征的资源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如何对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及下脚料、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产业化过程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及副产物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延伸资源经济产业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走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亟待探索和迫切解决的重大社会及科学问题。本文以丹参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丹参地上部分为例,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对丹参地上部分的资源性化学成分、资源价值发现及其资源化利用策略等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丹参地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珍稀濒危动物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治严重急慢性疾病及重大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资源限制、枯竭和需求量增加,珍稀濒危药用动物资源急剧减少甚至灭绝,严重威胁着中医药的传承、临床用药的完整性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为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人工替代品应运而生。目前,对于人工替代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能否在临床中完全代替药材原品入药,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因此该文聚焦珍稀濒危动物药材现状及其已上市的人工替代品,在对两者进行系统性对比的基础上,对人工替代品代替药材原品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针对人工替代品的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药原生态种植是一种生态的种植模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地域性、效益性等基本特征,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和天然药物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中药原生态种植对于提高栽培药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提出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促进中医药产业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标志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一个新的起点。中药材的质量可说是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基石。我国现有中药资源种类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中国药典》一部药材资源种类,为保障中药材质量和拓展利用中药资源提供思路.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了解药典记载的中药材和饮片来源,归纳其中药资源特点.结果: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正文所收载的616味中药,植物来源占87.66%,动物来源占8.28%,矿物来源占4.06%.结论:《中国药典》不仅是临床用药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依据,还是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依据,还要起到引导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的作用.中药资源需要扩大来源,多基源多入药部位中药的质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主要传统医学体系药物交流及海外药物输入我国的重要通路,也是连接当今草药使用最广泛、市场交易最活跃区域的关键纽带。该文聚焦外来药用资源的"中药化",提出中药新资源应满足的4个基本条件是药材基原清楚、临床使用安全、功能定位清晰和具有中药药性特征;其中,中药药性是外来药用资源"中药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其研究策略可概括为"跨医学体系外来药用资源的药性求同解异分析""以类‘象’中药为媒介的外来药用资源辨象取类"和"复方环境下的外来药用资源‘象-性-用’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恬  郭宇博  李军德 《中草药》2019,50(18):4490-4494
药用动物资源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资源,在野生药用动物资源日渐匮乏的今天,大力开展药用动物人工养殖才能确保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106种药用动物中仅有22种(除家畜家禽外)有现行选育、养殖相关标准,共211项,其中除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农业、水产)11项外均为地方标准,远远落后于同类型农业标准化程度,无法实现动物药材规范化生产。亟需对常见动物药材蟾酥、水蛭、全蝎等建立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过程标准、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动物药材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标准体系,补充产业空白,从源头把控动物药材、动物类中药饮片及含有动物性成分中药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是中药资源大省,道地药材品种多、品质佳。2017年7月1日施行的《中医药法》第八条明确提出"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第二十三条特别强调"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道地药材开发与利用,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文章通过检索工具获取湖北省道地药材知识产权保护大数据,通过比较分析,以期梳理在道地药材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有效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中关于加强道地药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升湖北省中药产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积极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士林、肖培根教授主编,分为10章,共80万字。本书系统介绍了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内容包括中药资源调查、中药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中药资源野生抚育与引种驯化、栽培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和战略、濒危中药资源评价与监测等,同时附有研究实例。本书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可供从事中药资源研究及相关产业人员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采用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寻找和发现中药新资源是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药用亲缘学研究药用生物(特别是药用植物)的生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传统疗效和药理活性)间的相关性,该学科的建立对于开发中药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方法可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的相关问题研究,在组学水平拓展了药用亲缘学的领域,由此衍生出药用基因组亲缘学的新概念。该文简述药用亲缘学的知识谱系,研究方法和范式转换,凸显药用基因组亲缘学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建议选择《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录最多的毛茛科为例,对药用基因组亲缘学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在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水平探讨毛茛科及其重要族属系统发育和进化关系,揭示药用植物基因型和代谢表型,以及近缘种遗传多样性和化学多样性的内在关联。通过毛茛科示范研究,丰富药用亲缘学研究的内涵,扩展其外延,将药用基因组亲缘学视为药用亲缘学的升级版,开放地吸收有关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促进中药资源学科的成长,推动中药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士林、肖培根教授主编。分为10章,共80万字。本书系统介绍了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内容包括中药资源调查、中药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中药资源野生抚育与引种驯化、栽培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和战略、濒危中药资源评价与监测等,同时附有研究实例。本书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可供从事中药资源研究及相关产业人员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丝绸之路建立之初,中药资源早已融入其中,"中药资源"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一度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加强了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而且发展了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传播了中医药文化。清代以前的"丝绸之路",带出去的是"丝绸",带回来的是"药材",丰富了我国药用资源;清末民国时期,从国外带回来的多是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了医药学研究方法。中国在2 000多年的发展中,其边界发生过无数次的变化,"外来"是相对而言、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所指。不同历史时期对外来中药资源的引入、开发利用方式和途径各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中药资源交流、引入提供了便利条件。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外药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大人民的健康用药,该文梳理了我国古代及近现代不同时期引入的外来中药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外来中药资源引入的策略,即"三关、四步、一依托、一关键"。其中,"三关"是指情报收集关、实地调查关、科学研究关;"四步"是指基原鉴定研究、安全性评价研究、功能定位研究和中药药性研究;"一依托"是指充分依托国外具有工作基础、人脉资源的华人华侨或华资企业;"一关键"是指在政策层面解决好外来中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中药新药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是新药研究的起始,是决定主治功效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本文分别从依据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辨治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病因病理认识及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应用的民间药材、少数民族药材、及其新的药物资源;以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提取物等方面,组成中药新药制剂。依据中西医药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组成中西药结合新制剂;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生物活性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及类似物合成,研制新制剂;通过中药各种成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形成新的络合物,研制中药新制剂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组方用药及相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