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反阿是穴疗法最早由张文兵等人提出,是针对软组织、关节损伤等“经筋”范畴疾病的一种新治疗,但临床上主要用于骨骼肌的损伤。从现代解剖学上来说,平滑肌也是肌肉的一种,也属于“经筋”范畴。那反阿是穴疗法能否用于治疗内脏病痛?从机理上分析,腹腔空腔脏器(如胃、胆囊)的致痛机理与骨骼肌软组织损伤致痛机理大致相似,反阿是穴疗法应该也对内脏病有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些年来在文献中不时见到“反阿是穴”一词,通过对阿是穴起源、本质以及“反阿是穴”的定义、定位、特性的探讨,我们认为“反阿是穴”的概念及内涵含混不清,反阿是穴应包括在阿是穴之中,在“阿是穴”之外另设“反阿是穴”一词,反而把阿是穴的概念割裂了。  相似文献   

3.
反阿是穴——肌肉起止点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阿是穴疗法是在《内经》取穴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学和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它具有和阿是穴相反的分布规律及特性,对软组织急慢性损伤均有较好的疗效。并介绍反阿是穴的命名、定位、临床运用、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反阿是穴与阿是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反阿是穴组和阿是穴组,每组34例.反阿是穴组在按压后使局部疼痛缓解或消失处选取穴,阿是穴组在痛点取穴,并于周边围刺三针.隔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疗程结束后当天、第7天、第30天、第6个月及1年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当天反阿是穴组有效率为100.0%(34/34),阿是穴组有效率73.5%(2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和第30天反阿是穴组有效率分别是94.1%(32/34)、91.2%(31/34),优于阿是穴组的70.6%(24/34)、67.6%(23/34)(均P<0.01),第6个月和1年后反阿是穴组有效率分别为73.5%(25/34)、52.9%(18/34),阿是穴组有效率分别为64.7%(22/34)、61.8%(21/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反阿是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具有明显的近期效应,反阿是穴与阿是穴具有相似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点按反阿是穴为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均根据病情采用点按反阿是穴为主,配合拔揉、棒击、运动牵拉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愈3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结论:点按反阿是穴为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反阿是穴肌肉起止点取穴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反阿是穴取穴法又名肌肉起止点取穴法 ,是根据《内经》取穴法的基本原则 ,结合现代解剖学 ,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专门针对软组织损伤的取穴法 ,其穴性及分布规律均与阿是穴相反 ,对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均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针刺反阿是穴加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刺反阿是穴配合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 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1例运用针刺反阿是穴加推拿治疗 ,对照组 17例采用推拿治疗 ,2个疗程后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愈率治疗组为 5 2 .4 % ,对照组为 4 1.2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5 .2 % ,对照组为 82 .4 % ,提示针刺反阿是穴加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临床疗效优于推拿的疗效 (P <0 .0 5 )。结论 :针刺反阿是穴加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反阿是穴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针刺反阿是穴,对照组针刺传统穴位。结果: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4.22、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6.26、P〈0.05)。结论:针刺反阿是穴治疗网球肘疗效优于传统穴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反阿是穴针刺加推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反阿是穴加推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和推拿治疗.结果:通过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为97.92%,对照组为90.4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反阿是穴加推油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反阿是穴治疗疼痛1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喜 《陕西中医》2003,24(12):1117-1118
目的 :观察“反阿是穴”治疗疼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针刺取“反阿是穴”。对照组取阿是穴、传统循经取穴或经验穴。结果 :治疗组 1 2 0例 ,愈显率 76.66% ,对照组 96例 ,愈显率 5 1 .0 4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5 )。提示 :针刺“反阿是穴”可遏制肌纤维紧张 ,疏通经络 ,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且痛苦小 ,病人易于接受。是一种治疗疼痛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15-218
目的:观察按揉神门穴对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PICC置管过程中引起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穴位按揉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穴位按揉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穴位按揉。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前血压和心率、焦虑评分,并对PICC置管过程进行疼痛评分。结果:穴位按揉组置管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揉可减轻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所致疼痛,并能有效减轻PICC置管患者术前焦虑,稳定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静力性抗阻训练对比,探讨八段锦对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及颈部肌肉压力与硬度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到2019年12月就读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颈痛大学生60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分为八段锦组、静力抗阻组,各30例。分别使用八段锦及静力性抗阻训练,采用VAS及NPQ量表评估颈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运用MyotonPRO数字化肌肉功能评估系统评估胸锁乳突肌和上斜方肌的肌肉张力和硬度。结果:八段锦与静力抗阻均可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大学生的VAS及NPQ量表评分,对大学生颈痛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但八段锦比静力抗阻改善效果更明显。同时,八段锦能有效降低患者双侧胸锁乳突肌及上斜方肌的肌肉张力和硬度。结论:八段锦锻炼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并且对颈部肌肉僵硬状态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3.
推拿局部镇痛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疼痛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传统的中医推拿治疗在缓解经筋系统疼痛方面疗效肯定。既往对推拿镇痛的研究多集中在中枢水平对疼痛的调制方面,而中医经筋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以痛为腧",局部施以适当推拿治疗后,能产生什么物质,从而发挥镇痛作用?经过查阅相关文献,探讨推拿手法与局部镇痛物质之间的关系,为中医"以痛为腧"的理论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比较出一种较佳的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方法:将52例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3组,针刺结合骨肽穴位注射组17例;骨肽穴位注射组17例;普通针刺组18例;对膝关节疼痛疗效、膝关节功能疗效、疾病疗效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组疗法对于缓解关节疼痛均有疗效;对于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疾病疗效方面,针刺加骨肽组疗效优于骨肽组和针刺组,骨肽组和针刺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以针刺加骨肽穴位注射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15.
依据生物力学原理及解剖学知识,以两例肌肉软组织病变类疾病为例,说明应力集中点及其阳性反应点针刺治疗能较快地缓解肌肉痉挛、紧张与疼痛,对其治疗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在缓解孕妇第一产程宫缩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一般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耳穴贴压。观察2组第一产程宫缩疼痛评分、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第一产程各阶段疼痛评分、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等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能够缓解孕妇第一产程宫缩痛,减少出血量,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及自然分娩率,增加住院期间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发热止痛贴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试验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应用发热止痛贴与狗皮膏两种药物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并进行了科学性、实用性的比较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三横突综合征病人96例,其中发热止痛贴试验组48例,狗皮膏对照组48例。两组均每日1次外敷,每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比较两组综合疗效评定、疼痛疗效评定、药物止痛起效时间与药效维持时间。结果经统计分析处理后表明发热止痛贴对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综合疗效评定、疼痛疗效评定、药物止痛起效时间与药效维持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其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药对腰三横突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结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30例,采用经筋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取鱼际、尺泽、通里、大陵、曲泽、血海、阴陵泉、照海、三阴交、太溪等穴,实施经筋刺法。针刺结束后,选取34个穴位,用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来测定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指分级法来评定;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标准》(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值、积分值进行评定。结论:经筋刺法结合穴位注射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有效地减轻中风偏瘫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按摩子宫穴配合心理护理对产后宫缩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0例顺产产妇产后除常规心理护理外再给予按摩子宫穴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80例顺产产妇产后仅给予产后常规心理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按摩子宫穴产后宫缩痛的评分差异: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48小时后宫缩疼痛缓解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第一次宫缩疼痛评分(2.80±0.93)分,对照组产后第一次宫缩痛评分(2.85±0.94)分.两组产妇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资料有可比性.产后48小时,两组产妇宫缩疼痛比较,观察组CR+PR占92.5%,对照组占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按摩子宫穴配合心理护理对减轻产后宫缩痛有显著效果,是一项安全无副作用,简便易于掌握,产妇及家属乐于接受的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6-28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及中药熏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5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药物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中药熏蒸辅助镇痛。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 d内膝关节的疼痛情况及关节主动活动度,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术后观察组疼痛缓解情况好于对照组,48 h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熏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具有较好辅助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