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子宫肌瘤及周围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变化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子宫肌瘤组(S组)为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组织,对照组分别为子宫肌瘤周围邻近肌层组织(A组)及远离子宫肌瘤5 cm的正常平滑肌组织(B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EGFR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3组子宫组织中,ER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子宫组织中,PR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组织中ER、EGFR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的生长与子宫肌瘤组织细胞ER、EGFR的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 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90例手术切除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PR、Cerb B-2及Ki-67在不同病理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转移等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样癌中ER、PR的阳性率高于其他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和Ⅱ期ER、P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Ⅲ~Ⅳ期,Ⅰ期Cerb B-2、Ki-67阳性表达率低于Ⅱ期和Ⅲ~Ⅳ期(P<0.05);G1级Ki-67阳性率低于G2、G3级,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G3级,Cerb B-2阳性率低于G3级(P<0.05);肌层浸润深度>1/2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肌层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1/2组,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1/2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ER、PR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转移者,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在90例子宫内膜癌中,Cerb B-2与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erh B-2、Ki-67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不良预后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人子宫肌瘤组织、相应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正常子宫肌层中硫酸基转移酶1A1(SULT1A1)、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组织、相应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SULT1A1、ERα、ERβ和PR的表达,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SULT1A1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织中含量(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ERα、PR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正常子宫肌层组织(P<0.05)且与SULT1A1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ERα、PR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SULT1A1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过程中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表达率,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法(SP)测定4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的ER、PR、PCNA的表达.结果 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62.5%、70%;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40%、42.5%,两组ER和PR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中PCNA表达水平,无论在增殖期或分泌期,高于相应肌层组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R、PR、PCNA均是反映子宫肌瘤的生物学行为的指标,研制ER、PR、PCNA的拮抗剂,使子宫肌瘤萎缩或凋亡,有望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活性的变化。方法  62例患者中子宫腺肌病 3 2例 (腺肌病组 ) ,无症状子宫肌瘤 3 0例 (肌瘤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腺肌病组在位子宫内膜、病灶 (包括异位内膜及其周围子宫肌层 )和肌瘤组正常子宫内膜及肌层ER、PR、EGFR、VEGF的表达。结果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较在位内膜低 (P <0 .0 5 )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及其周围的子宫肌层EGFR的表达较肌瘤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明显增加 (P <0 .0 1) ;VEGF在腺肌病组中表达明显高于肌瘤组正常子宫组织 (P <0 .0 1)。结论 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低 ,可能是其对治疗反应差的原因 ;EGFR对腺肌病的发病有一定作用 ;腺肌病异位内膜及其周围肌层VEGF表达增强 ,提示腺肌病子宫血管生成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血清激素水平和子宫ER、PR含量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和子宫肌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3 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标本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ER、PR的表达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清雌激素 (E2 )、孕激素 (P)、促卵泡生成素 (FSH )、黄体生成素 (LH)、垂体生乳素 (PRL)及雄激素 (T)水平 ,健康育龄妇女 3 0名作为对照。结果 肌瘤组织ER、PR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 (P <0 .0 1,P <0 .0 5) ,瘤旁组织PR表达显著高于肌层组织 (P <0 .0 5) ;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外周血E、P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子宫组织ER、PR强表达有关 ,行子宫肌瘤挖除时应同时切除瘤体周围的肌层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croRNA-182(miR-182)、Ki-67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保存的EC组织标本68例(Ⅰ型53例,Ⅱ型15例)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EC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Ki-67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EC组织中miR-182相对表达量,并分析Ki-67、miR-182表达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Ⅰ、Ⅱ型EC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8. 11(52/53)、13. 33%(2/15)、100. 0%(70/70),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 00%(53/53)、13. 33%(2/15)、100. 00%(70/70);Ⅰ型EC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Ⅱ型EC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Ⅰ型EC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 <0. 05);Ⅰ、Ⅱ型EC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 13%(43/53)、100. 00%(15/15)、20. 00%(14/70),Ⅰ、Ⅱ型EC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 <0. 05),Ⅱ型EC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型EC组织(P <0. 05)。EC组织中Ki-67表达与EC类型、EC细胞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ER、PR表达有关(P <0. 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 0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Ⅰ、Ⅱ型EC组织中miR-18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 133±0. 031、1. 413±1. 012、4. 831±1. 523,Ⅰ、Ⅱ型EC组织中miR-182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 <0. 05),Ⅱ型EC组织中miR-182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型EC组织(P <0. 05); miR-182表达与EC类型、EC临床分期及ER、PR表达有关(P <0. 05),与患者年龄、EC组织学分级及Ki-67表达无关(P> 0. 05)。结论 EC组织中miR-182、Ki-67表达上调,Ⅱ型EC组织中miR-182、Ki-67表达高于Ⅰ型EC,miR-182、Ki-67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增殖细胞核抗原67(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67,Ki-67)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C-erbB-2)的表达及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灶组织蜡块,检测其中PR、ER、Ki-67与C-erbB-2的表达。结果:本组Ⅲ~Ⅳ期病灶PR、ER阳性率低于Ⅰ期与Ⅱ期(P<0.05),Ⅲ~Ⅳ期与Ⅱ期病灶Ki-67与C-erbB-2阳性率高于Ⅰ期(P<0.05)。本组G3类型病灶PR、ER低于G1类型(P<0.05),Ki-67与C-erbB-2的阳性率高于G1类型(P<0.05);G2类型病灶Ki-67阳性率高于G1类型(P<0.05)。本组浸润程度≤1/2的病灶PR、ER阳性率高于浸润程度>1/2病灶(P<0.05),Ki-67阳性率低于浸润程度>1/2病灶(P<0.05);浸润程度≤1/2病灶与>1/2病灶的C-erbB-2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有淋巴结转移的病灶PR、ER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灶(P<0.05),Ki-67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灶(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C-erbB-2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7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Ki-67与C-erbB-2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PR与ER阳性,Ki-67与C-erbB-2阴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分化较佳,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诊断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组织中ER、PR、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R、PR、p53及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9%和4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4%和94.3%,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5%和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和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1%和18.5%,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8.1%,明显高于I期和II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分级G3级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6%和17.6%,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2.4%,明显高于G1级和G2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和非腺癌患者的ER、PR和p5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Ki-67表达阳性率为84.5%,明显高于非腺癌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表达缺失和p53、Ki-67表达增高与子宫内膜癌有关,且与临床病理存在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2):125-12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乳激素受体(PR)、Ki-67抗原(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新辅助化学治疗(NAC)前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黄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手术前均行新辅助化学治疗(NAC),NAC前在彩色超声引导下行空芯针穿刺活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R、PR、Ki-67、Her-2的表达,手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切除标本中ER、PR、Ki-67、Her-2的表达,观察乳腺癌患者NAC的临床疗效、乳腺癌组织中ER、PR、Ki-67、Her-2表达与疗效的关系以及NAC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Ki-67、Her-2表达情况。结果 70例乳腺癌患者在完成NAC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达78.57%(55/70),病情稳定为21.43%(15/70),未出现疾病进展患者。NAC后,乳腺癌患者ER阳性者有效率为89.58%(43/48),显著高于ER阳性者有效率54.55%(12/22)(χ2=9.02,P<0.05);PR阴性者有效率为84.62%(33/39),与PR阳性者有效率70.97%(2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P>0.05);Ki-67阴性者有效率为64.52%(20/31),显著低于Ki-67阳性者有效率89.74%(35/39)(χ2=6.53,P<0.05);Her-2非过表达者有效率为83.87%(26/31),与Her-2过表达者有效率74.36%(29/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P>0.05)。70例乳腺癌患者接受NAC后Ki-67阳性率较NAC前显著降低(P<0.05),而ER、PR、Her-2表达NAC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NAC前ER、Ki-67表达可预测NAC的临床效果,而PR、Her-2的表达与NAC的治疗效果无关;NAC可降低Ki-67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1.
吴莺  王燕  郎雁  杜欣  高悦  金志春 《中国医药导报》2014,(33):43-46,50,169
目的 分析评价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2014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41例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12例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5例恶性潜能未定子宫平滑肌瘤及10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的子宫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子宫组织中ER、PR以及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 ER在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83.3%)、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90.2%)以及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的阳性表达率(80.0%)逐渐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在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以及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子宫平滑肌瘤肉瘤(10.0%)的表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R在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100.0%)、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97.6%)以及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的阳性表达率(80.0%)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在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以及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子宫平滑肌瘤肉瘤(2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Ki-67在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0.020±0.009)个/10 HPF]、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中[(0.039±0.011)个/10 HPF]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0.231±0.077)个/10 HPF]和子宫平滑肌肉瘤中[(0.320±0.103)个/10 HPF]的表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组织中ER和PR表达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两者与Ki-67呈显著正相关(r=0.399、0.452,P<0.05).结论 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组织中ER和PR高表达,ER和PR的表达与Ki-67呈正相关.ER、PR和Ki-67的表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患者的肌层、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的变化,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捌。方法20例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12.5mg/d,连续90d,停药后立即手术;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36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组患者于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妇科检查和B超测定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两组手术后子宫标本均采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肌层、肌瘤组织的ER,PR表达。结果①米非司爵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②对照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均高于肌层组织(P〈0.01)。③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④两组肌层组织中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其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可能是降调肌瘤局部的高ER,PR水平。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并发贫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效果以及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米非司酮组为2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不同程度贫血,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口服,连续30d,第31~91天8mg/d口服。停药后立即手术;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36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组患者于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妇科检查和B超测定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两组手术后子宫标本均采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肌层、肌瘤组织的ER,PR表达,同时采用Ⅷ因子标记法观察两组子宫肌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米非司酮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血红蛋白明显上升(P〈0.01)。②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仍高于肌层组织(P〈0.05);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肌层组织中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③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降调肌瘤的ER和PR,缩小子宫和肌瘤的体积,通过引起闭经缓解贫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激素 (P)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子宫肌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 ,定量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及子宫肌组织内孕激素受体 (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增殖相关抗原 (Ki- 6 7)的含量。结果 :(1)PR、EGFR和Ki- 6 7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肌组织。 (2 )PR、EGFR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泌期显著高于增生期 ,但在子宫肌组织中无变化 ;Ki- 6 7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分泌期明显高于增生期。 (3)子宫肌瘤组织中PR、EGFR与Ki - 6 7呈正相关。结论 :P和EGF在子宫肌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EGF可能作为P介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怀楚  吴曙粤  蔡颖 《广西医学》2011,33(6):677-679
目的 探讨脐血IgE、IL-2、IL-5水平与婴儿变态反应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美国IMX型化学发光检测仪,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95例新生儿脐血IgE含量;用酶标仪、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2、IL-5含量,并进行1年随访.结果 脐血IgE水平男性>女性(P<0.05),脐血IL-2、IL-5水平性别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38例(肌瘤组),正常妇女32例(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IGFBP-3、雌激素(E2)、孕激素(P)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层和子宫肌瘤组...  相似文献   

17.
69例子宫黏膜下富于细胞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黏膜下富于细胞平滑肌瘤(Cellular Leimyoma,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69例子宫黏膜下CL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随机抽取同时期子宫普通平滑肌瘤40例作为对照,采用SP法进行ER、PR、Ki-67和P5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子宫黏膜下CL临床表现下腹胀痛,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组织学可分为富于细胞平滑肌瘤和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High Cellular Leimyoma,HCL)两种类型,平均核分裂像分别为(0~4)个/10HPF及(2~5)个/10HPF。两组Ki-67、P53阳性均<5%,无明显差异,黏膜下富于细胞组的ER、PR阳性表达较普通平滑肌瘤强,0.01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R、PR、HER-2、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疗效的关系及新辅助化疗(NAC)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41例乳腺癌分别行2-6周期CAF方案化疗,化疗前后以免疫组化sP法行ER、PR、HER-2及硒.67检测。结果NAC总有效率73.17%(30/41),ER、HER-2、Ki-67阳性有效率与阴性有效率分别为ER67.86%(19/28)vs84.62%(11/13),HER-264.29%(9/14)vs 77.78%(21/27),Ki-6770.oo%(14/20)VS76.19%(16/21),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有效率66.67%(16/24),阴性有效率82.35%(14/1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10例ER、8例PR、3例HER-2、9例Ki-67发生改变,其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对ER、PR、HER-2及Ki-67的表达状态无影响,PR阴性者对NAC更敏感,可预测其疗效,ER、HER-2、Ki-67表达状态与NAC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对28例子宫肌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EGF-R水平,以正常子宫平滑肌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肌瘤内ER、PR和EGF-R显著升高(P<0.01);肌瘤内ER、PR含量与EGF-R水平呈正相关。结论:EGF-R在子宫肌瘤的增长中起重要作用,雌、孕激素可能影响肌瘤内EGF-R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Ki-67、CerbB-2、ER、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1例IDC中Ki-67及其它生物学指标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Ki-67、CerbB-2、ER、PR在IDC中表达率分别为69.2%、61.5%、62.6%和53.8%;不同年龄组各指标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CerbB-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ER、P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i-67与CerbB-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5),ER与PR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15,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Ki-67、CerbB-2、ER和PR表达情况,能更清楚地了解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