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桂芍知母汤及加味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测量足肿胀度,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IL-10水平,并观察踝关节及周围组织病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布洛芬组(63mg/kg)、桂芍知母汤组(17.325 g/kg)、桂芍知母加活血组(21g/kg)与桂芍知母加藤类组(25.2g/kg)足肿胀度均能明显下调,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并对关节滑膜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等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桂芍知母汤及加味均能有效缓解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局部炎症反应,其机理可能与减少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的合成,升高抑炎因子IL-10有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化学型樟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化学型的樟树叶挥发油和天然冰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大鼠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成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阳性对照药雷公藤多苷组(8.1 mg·kg~(-1))、龙脑樟挥发油组(80mg·kg~(-1))、脑樟挥发油组(80 mg·kg~(-1))、异樟挥发油组(80 mg·kg~(-1))、天然冰片组(80 mg·kg~(-1)),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35 d,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每周称量动物体重,每4 d测量1次关节肿胀度,结束时测定大鼠的胸腺指数、脾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度、细胞因子TNF-α,IL-2,IL-6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各给药组大鼠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足肿胀抑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异樟挥发油组、脑樟挥发油组、龙脑樟挥发油组、天然冰片组,对细胞因子IL-2,IL-6的含量降低尤为明显,抑制率均在38%以上,对细胞因子TNF-α和IL-2的含量影响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对细胞因子IL-6的生成抑制脑樟挥发油组显著优于龙脑樟挥发油、天然冰片,后两者显著优于异樟挥发油,各给药组的动物体重、胸腺指数、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樟的不同化学型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均有抑制作用,但药理活性强弱和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提示药用植物的不同化学型值得深入研究,临床应用中应考虑药用植物化学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木瓜醇提取物(CFE)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FE低、中、高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从每只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入完全弗氏佐剂0.1 mL,复制RA模型。灌胃给药,CFE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15,0.30,0.60 g·kg~(-1)·d~(-1),雷公藤多苷片组的剂量为0.009 g·kg~(-1)·d~(-1),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30 d。观察大鼠足肿胀度、炎症指数、脏器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关节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死亡因子(Fa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肿胀度、炎症指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的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抗炎因子IL-10显著降低(P0.01),滑膜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CFE中、高剂量组足趾肿胀程度及炎症指数显著降低(P0.01),CFE各剂量组滑膜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减轻,血清中的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抗炎因子IL-10明显升高(P0.05),Bax,Fas的表达量升高,Bcl-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CFE能够降低RA关节炎症程度,具有较好的抗RA功效,这可能与CFE诱导的关节滑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三痹汤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及IL-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痹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足跖肿胀度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确切作用机制.方法: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AA模型,容积法测量关节肿胀程度;ELISA法观察细胞生长因子TNF-α及IL-1表达水平.结果:与本组给药前相比,三痹汤高、中剂量组左、右后足跖肿胀度及TPT组右后足跖肿胀度明显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痹汤高、中剂量组及TPT组大鼠左、右足跖肿胀度明显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PT组相比,三痹汤组高、中剂量组左、右足跖肿胀度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痹汤组高、中剂量组及TPT组TNF-α、IL-1含量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PT组相比,三痹汤组高、中剂量组TNF-α、IL-1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痹汤对AA大鼠关节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血清中TNF-Ω及IL-1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瑶药岗松根醇提物(BFTE)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药理作用。方法:4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及BFTE高、中、低剂量组,完全弗氏佐剂诱导AA后,于第12天开始连续灌胃给药16d;同一时间点测定大鼠足趾肿胀度、关节炎评分、免疫器官指数;第29天处死大鼠,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的含量,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踝关节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BFTE能够显著抑制AA大鼠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跖肿胀度,降低关节炎评分、免疫器官系数,改善大鼠踝关节病理状态,下调AA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结论:BFTE对AA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抗炎免疫的机理可能与减少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痛宁(YTN)有效部位减毒拆方祛风四味方(QFSWF)对佐剂性关节炎(AA)继发性病变、相关炎症因子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究QFSW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其作为风湿骨病候选中药复方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LGT,40 mg·kg~(-1)),YTN组(150 mg·kg~(-1)),QFSWF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1)),于大鼠左后足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CFA,10 mg·m L~(-1))0.1 m L进行模型复制,观察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AI);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A大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_2(PGE_2)的水平;摘取大鼠脾脏、胸腺,观察药物对AA大鼠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QFSWF组的大鼠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P0.01),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P0.01),QFSWF组、YTN组和LGT组的大鼠继发性病变显著受抑制,大鼠血清中的炎症因子IL-1β,TNF-α以及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且QFSWF组抑制IL-1β,TNF-α释放水平的活性显著优于YTN组(P0.01)。结论QFSWF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而对佐剂型关节炎产生疗效,总体治疗指标优于YTN,可作为治疗风湿骨病候选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7,(3)
目的探讨龙须藤总黄酮对佐剂关节炎(AA)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于大鼠左后足跖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以多发性关节炎指数评分、继发侧关节肿胀度、踝关节病理切片为指标,观察龙须藤总黄酮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有量,初步探讨龙须藤总黄酮抗佐剂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龙须藤总黄酮各组均能不同程度地使佐剂关节炎大鼠关节炎指数、继发性足肿胀度下降,并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有量。结论龙须藤总黄酮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1β、IL-6和TNF-α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伤科熏洗方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完全弗氏佐剂构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治疗组采用伤科熏洗方外用熏洗治疗。观察AA大鼠足趾肿胀、关节炎指数、病理改变以及血清TNF-α和IL-1β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大鼠足趾明显肿胀,炎症指数增高,病理改变明显,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经伤科熏洗方治疗后,足趾肿胀明显消退,炎症指数降低,病理改变减轻,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伤科熏洗方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达到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2):131-134
目的:探索两头尖醇提物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的抗炎作用。方法:取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片(3mg/kg)组和两头尖醇提物189mg/kg、378mg/kg、756mg/kg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rond's completed Adjuvant,CFA),诱发大鼠AA模型,记录大鼠体重,检测并计算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胸腺指数和脾指数,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L-1、IL-6、IL-8、IL-10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两头尖醇提物189mg/kg、378mg/kg、756mg/kg能增加体重,能抑制AA大鼠原发性足肿胀,降低继发性AA大鼠关节炎指数、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此外还能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IL-1、IL-6、IL-8、TNF-α水平,上调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结论:两头尖醇提物189mg/kg、378mg/kg、756mg/kg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性和继发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京尼平苷酸(G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抗炎作用,探讨GA对AA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影响的可能凋亡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200,100,50 mg·kg~(-1) GA组和0.75 mg·kg~(-1)甲氨蝶呤(MTX)组,右后足趾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后第19天给药,治疗4周,测定足肿胀指标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培养AA大鼠滑膜细胞给予GA(1,2,4μmol·L~(-1))和4μmol·L~(-1) MTX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PI双染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率,RT-PCR法检测Bcl-2和Bax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200,100mg·kg~(-1) GA可以明显降低足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P<0.05或P<0.01),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5.4%,21.37%,并抑制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P<0.05),TNF-α抑制率为34.61%,28%,IL-1β抑制率为29.05%,21.65%.GA(1~4μmol·L~(-1))处理AA大鼠滑膜细胞5 d,明显抑制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2,4μmol·L~(-1) GA组凋亡率分别为15.8%,24.3%,40.7%(P<0.01).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GA明显抑制Bcl-2 mRNA表达,而促进Ba)(mRNA表达(P<0.05或P<0.01).结论:京尼平苷酸可抑制AA大鼠继发性炎症,降低血清TNF-α,IL-1β水平,体外可抑制AA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其下调Bcl-2和上调Bax基因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藤汤(昆明山海棠、黑骨藤)醇提取物对寒痹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除空白组外,其余动物采用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成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双藤汤60、40、20g生药/kg组、青藤碱0. 028g/kg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4周后测量动物足跖厚度; HE染色观察踝关节和脾脏病理变化; Western-blotting检测脾脏和关节滑膜IKB-α、TAB-2、IKK-α蛋白表达; ELISA检测细胞因子TNF-a、IL-6、IL-1β。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双藤汤60g、40g生药/kg组和青藤碱0. 028g/kg组能够显著抑制足跖肿胀程度;脾脏和踝关节病理显示双藤汤60g、40g生药/kg组和青藤碱0. 028g/kg组抑制脾小体萎缩减少和保持踝关节面光滑完整,软骨细胞整齐排列; Western-blotting显示双藤汤60、40、20g生药/kg组、青藤碱0. 028g/kg组IKB-α、TAB-2、IKK-α蛋白表达量受到不同程度抑制; ELISA显示双藤汤60g、40g生药/kg组、青藤碱0. 028g/kg组TNF-α、IL-6、IL-1β表达量下降。结论:双藤汤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6、IL-1β、IKB-α、TAB-2、IKK-α蛋白的过表达起到对寒痹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炎症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藤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NF-α,IL-1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石藤胶囊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AA模型.选用Wistar大鼠,造模后第19天,将出现多发性关节炎症状的大鼠随机选取24只,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石藤胶囊组、雷公藤组,每组8只.注射生理盐水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按每日10 mL·kg-1连续灌胃给药或给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21 d.其中石藤胶囊组每日灌服石藤胶囊0.75 g·kg -1,雷公藤组每日灌服雷公藤多苷片6 mg·kg-1,模型组和正常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TNF-α,IL-1β,同时观察大鼠足爪肿胀抑制率、关节炎指数及关节病理积分的变化.结果:石藤胶囊可以明显降低AA大鼠血清TNF-α[模型组为(1.25±0.22)μg·L-1,石藤胶囊组为(0.88±0.11) μg·L-1,两组对比P <0.01]和IL-1β水平[模型组为(0.28±0.05)μg·L-1,石藤胶囊组为(0.20±0.03) μg·L-1,两组对比P<0.01)],降低AA大鼠的足爪肿胀度,提高对关节肿胀的抑制率.结论:石藤胶囊能够通过降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对AA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究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min组、单蜂30 s组。观察各组足趾容积以及缩足反应,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结果:单峰1 min足趾肿胀程度低于模型组(P<0.01),缩足反应对应长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比其余治疗组改善足趾肿胀度以及延长镇痛效果要强,而对于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影响,单峰1 min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与其他治疗组相比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较好。结论:适当剂量的蜂针具有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度和加强镇痛效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跟抑制RA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有关,而单蜂1 min可能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佳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4.
高乌甲素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乌甲素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高乌甲素高、中、低剂量组.将大鼠足跖注射Freund's完全佐剂形成佐剂性关节炎(AA),观察各组大鼠炎症左右足跖厚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注射佐剂的大鼠右后跖从第2天开始肿胀持续15 d(原发性损害),高乌甲素可抑制大鼠足肿胀程度,能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2、CIC和PGEa含量而发挥抗炎作用.结论:高乌甲素及地塞米松具有抗佐剂性关节炎(AA)及降低致炎因子和相关炎症介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袁慧  吴茜  楚曼  徐军建  白艳荣 《陕西中医》2021,(12):1684-1687
目的:观察虎威通痹汤对佐剂关节炎大鼠IL-23/IL-17炎症轴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虎威通痹汤组、甲氨蝶呤组,每组10只。虎威通痹汤组、甲氨蝶呤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干预28 d后,比较各组大鼠足跖肿胀程度、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形态及血清IL-23、IL-17、IL-6、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增加,关节滑膜损伤明显,血清IL-23、IL-17、IL-6、TNF-α水平上调。与模型组比较,虎威通痹汤组大鼠足跖肿胀程度减轻,滑膜损伤改善,血清IL-6、TNF-α、IL-17、IL-23水平下调。与甲氨蝶呤组比较,虎威通痹汤组血清IL-23、IL-6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虎威通痹汤可减轻佐剂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改善滑膜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23/IL-17炎症轴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类风湿性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当归拈痛汤及各拆方组可显著抑制从大鼠足跖肿胀及多发性关节炎,抑制AA大鼠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分泌,其中拆方1组作用强于拆方2组.结论: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痛宁胶囊(JTN)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为祛风通络活血法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炎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90只雄性Wistar大鼠,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2次在大鼠背部、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制备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风、寒、湿"环境因素连续刺激14 d复制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大鼠模型。设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0.02 g·kg~(-1))和脊痛宁低、中、高剂量组(0.2,0.4,0.8 g·kg~(-1)),ig给药,连续28 d。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关节肿胀和多发关节炎指数的影响,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变化情况,并对病理损伤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重增长较慢,关节炎指数明显升高,后肢关节严重肿胀,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踝关节可见严重滑膜炎症、软骨侵蚀及骨破坏。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治疗组可改善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体重,降低关节肿胀率、关节炎指数(P0.05,P0.01),明显降低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P0.05)。病理结果显示,脊痛宁和雷公藤组较模型组踝关节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软骨及骨破坏减弱,病理评分降低(P0.05,P0.01)。结论:脊痛宁胶囊可明显减轻风寒湿痹大鼠关节炎症和病理损伤,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提示脊痛宁胶囊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藏药翼首草总苷(TGP)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大鼠右足趾皮内注射0.1 m L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炎17 d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即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组(0.001 g·kg-)1,翼首草总苷低、中、高剂量组(0.058,0.116,0.232 g·kg-)1,连续灌胃给药30 d。观测致炎后17,27,37,47 d大鼠足趾肿胀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致炎侧踝关节滑膜病理改变。致炎47 d,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膝关节滑膜核因子-κB(NF-κB)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足趾肿胀率明显升高(P0.01),滑膜细胞、巨噬细胞、纤维细胞大量增生,炎症细胞大量浸润,而且IL-1β、TNF-α、IL-17、NF-κB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足趾肿胀率明显降低(P0.05,P0.01),并能改善滑膜细胞、巨噬细胞、纤维细胞增生与炎症细胞浸润,IL-1β、TNF-α、IL-17、NF-κB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翼首草总苷能抑制AA大鼠关节肿胀,改善AA大鼠踝关节滑膜病变,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IL-1β、TNF-α、IL-17、NF-κB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五色梅总黄酮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地塞米松组(0.15 mg·kg-1),五色梅总黄酮高、低剂量组(100,25 mg·kg-1)。ig给药各组每天1次,连续16 d,观察造模后第3,8,16,21,24天大鼠足跖肿胀率及关节炎指数,测定大鼠炎性组织液和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法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法观察五色梅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五色梅总黄酮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五色梅总黄酮100 mg·kg-1剂量组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肿胀率并降低关节炎指数(P0.05),并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性组织液和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P0.05);五色梅总黄酮140,70 mg·kg-1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程度,100 mg·kg-1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组织质量(P0.05,P0.01);五色梅总黄酮140,70 mg·kg-1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醋酸引起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和增加小鼠热板痛阈值(P0.05)。结论:五色梅总黄酮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状,同时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组织液和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栀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朱江  谢文利  晋玉章  孙文军  高欣 《中成药》2005,27(7):801-803
目的:研究中药栀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口服栀子浸膏,观察药物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药物对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浸膏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足肿胀的程度(P<0.01);用药后,给药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栀子浸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