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潍坊市首次检出O_(157)∶H_7大肠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157∶H7大肠杆菌是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的主要血清型。我国自 1986年江苏省首次检出后 ,山东、北京、浙江等地也相继从腹泻病人大便中分离到该菌。为了解O157∶H7大肠杆菌在潍坊市的感染情况 ,1999年 5~ 10月对本市部分腹泻病人大便 ,牛、猪粪便 ,鸡肠内容物 ,市售牛、羊、猪肉标本进行了检测。1材料与方法1 1标本采集市区 2家医院的门诊及住院腹泻病人大便 64份 ,奶牛良种场的牛粪便 12份 ,猪良种场的猪粪便 12份 ,某鸡屠宰加工厂鸡肠内容物 2 50份 ,采集农贸市场生牛、羊、猪肉 4 4份。1 2试剂山梨醇麦康凯琼脂 (SMAC)、…  相似文献   

2.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感染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EHEC)O157∶H7和O157∶NM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包括无症状感染、非出血性腹泻、出血性肠炎(HC),严重者可并发病死率极高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或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细菌毒力因子是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前提。对EHEC毒力因子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所致疾病的发生机制,为EHEC感染的诊断、治疗、预防及控制提供新的思路。EHECO157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有志贺毒素、肠溶血素(hemolysin)、以…  相似文献   

3.
O157H7大肠杆菌是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的一个重要血清型。该菌可导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 (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US) [1] 。自 1982年在美国首次报道了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的暴发以来 ,EHEC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WHO已确认O157H7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2 ] 。近年来我国防疫部门也开始致力于对O157H7的检测工作 ,有自腹泻病人、猪粪、鸡肉、牛肉、卤肉等检出本菌的报告 ,但EHECO157H7在本地区动物宿主中的带菌调查尚未见报道 ,其流行病…  相似文献   

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主要血清型为O157∶H7,其无动力株(O157∶NM或O157∶H-)也有报道。于1998年6月在杭州市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调查中,从一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以麦康凯琼脂平板同时检获大肠杆菌O157∶NM(菌株26-1)和副溶血性弧菌(菌株26-2)各1株。患者为女性,23岁,杭州某单位服务员。发病急骤,腹泻伴上腹部绞痛、恶心、呕吐,粪样为黄色不成型稀便,常规镜检未见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等。自服黄连素、克痢痧,当日即痊…  相似文献   

5.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致病性血清型后,全球六大洲的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多起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O157∶H7能引起一系列人类疾病,如腹泻、出血性肠炎(HC)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等。国内自1987年徐州市[1]从腹泻病人中检出该菌以来,许多地方已发现该菌株。为此,对O157∶H7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国外感染情况O157∶H7感染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牛、鸡、羊、猪、鹿等可以是O157∶H7的贮存宿主,其中牛是重要贮存宿主。Blanco等从32个牧群中采集了328份粪便标本,发现84%的牧场存在VT…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O157∶H7大肠杆菌病原学调查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O15 7∶H7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类腹泻、出血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一种主要产毒性大肠杆菌。为探索O15 7∶H7大肠杆菌在我省分布情况 ,我们于 1999年 9月 ,在安徽省某县进行了一次以家畜家禽为主的O15 7∶H7大肠杆菌的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1)mEC增菌培养基、SMAC琼脂、新生霉素、O15 7诊断血清 ,购于上海市卫生防疫站。 (2 )Dynabead抗E .coliO15 7免疫磁珠、毒力基因检测参照菌株、PCR试剂 ,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 (流研所 )提供。 (3)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以下简称O157∶H7)是近些年来发现能引起腹泻等疾病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为了提高腹泻病人粪便中O157∶H7的检出率 ,2 0 0 0年研制了检测O157∶H7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剂 ,并进行了实验模拟标本检测。1 材料与方法1 1 原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可与IgG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的结合反应 ,其结合物遇到相应的抗原时就产生肉眼可见的特异性凝集反应。根据这一原理 ,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蛋白 ,与用O157∶H7标准菌株免疫家兔制备的抗血清制成诊断液 ,如果粪便标本中有一定数量的O157∶H7,就产…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5月 ,我们从一例腹泻病人粪便中同时分离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ETEC) ,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患者李×× ,男 ,2 7岁 ,2 0 0 0年 5月 15日 4时开始肠鸣、腹痛、低烧、继之腹泻 ,粪便为血样便 ,每日腹泻近 2 0次。医生怀疑为O15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而来我站送样做菌培养。经培养 ,检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2 细菌培养及鉴定将标本分离麦康凯 (MAC)及山梨醇麦康凯 (SMAC)平板 ,经 37℃ 2 4h培养后 ,在两种平板上均出现中等大小、圆型、湿润、…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a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E HEC)O157:H7可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并能形成局部暴发流行。 1982年美国首次报道了[1] O157:H7大肠杆菌引起出血性肠炎。 1996年 5~ 8月 ,日本暴发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O157:H7血清型大肠杆菌的感染 ,90 0 0多人感染 ,近 10人死亡[2 ] ,英国等国家也先后发生O157:H7的感染[3 ] ,我国虽未见暴发流行 ,但也发现有病例报道[4 ] 。大肠杆菌O157:H7是通过污染或未烹调充分的食物与饮品传播的 ,它释放Vero毒素 (Ve…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上海市青浦区细菌性腹泻病病原分布 ,为腹泻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对青浦地区肠道病监测点1992~ 2 0 0 1年 30 14份腹泻病人肛拭检测结果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由青浦区肠道病监测点白鹤镇卫生院肠道门诊医生采集腹泻病人肛拭标本 ,保存于C B半固体运送培养基 ,及时送检。1 2 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 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弧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ET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弧菌、ETEC、O157检测按常规方法 ,其中ETEC的不耐热肠毒素 (LT)和耐热肠毒素 (ST)用EL…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O157:H7血清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serotypeO157:H7,ECOH)能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等一系列人类疾病,该菌毒力因子包括志贺毒素(Shigatoxins,Stx)、溶血素(hlys)、编码与附着抹平肠上皮微绒毛有关称为LEE的致病岛的intimin(eaeA)蛋白质。ECOH菌株与大多数大肠杆菌分离株相异的是不发酵山梨醇(SOR-)且无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GUD-)。ECOH与K-12大肠杆菌(EColi)编码GUD的基因(UidA)几乎相同,二者间具…  相似文献   

12.
O157∶H7大肠杆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 ,是近 10多年发现的肠道致病菌 ,能引起人出血性肠炎 (HC)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US)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近年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多次暴发流行。该菌易经饮食和接触感染等途径进入人体 ,引起出血性腹泻并在儿童和老年人群中继发病死率较高的HUS和TTP ,对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受到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已将其定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据报道 ,牛、鸡、猪等家畜和家禽是O157∶H7大肠杆菌的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3.
1株大肠埃希菌O157∶H45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8月 ,我们用免疫磁珠法 (IMS)对动物粪便分离O15 7∶H45调查中 ,从鸭粪中分离出 1株大肠埃希菌O15 7∶H45菌株。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免疫磁珠、新生霉素 (Sigma公司产品 )、头孢克肟 (cefixime)、chromagarKO15 7琼脂 ,均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提供 ;出血性大肠血清 ,由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1.2 方法 将鸭粪便 5g加入到 5 0mlmEc增菌培养液中 ,37℃振动培养 6h。用IMS法捕获E .coliO15 7。用CT -SMAC平板分离 ,经 37℃培养 18h。挑取可疑菌落 5~ 2 0个…  相似文献   

1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近年才被认识和引起重视的一种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是引起人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的主要血清型[1] ,1996年日本发生了由O157:H7引起的大规模的一次暴发流行 ,累积患者达万人 ,引起了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和掌握宁波市腹泻病人、动物携带大肠埃希菌O15 7∶H7状况 ,于 1998~ 2 0 0 1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系统的监测工作 ,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1)标本采集 :各县 (市、区 )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 ,采集腹泻病人 (脓血便为主 )、动物粪便及各类食品标本等 ,并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记录表。(2 )培养基及诊断血清 :肠道增菌肉汤 (EC肉汤 )、山梨醇麦康凯琼脂 (SMAC)、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 (MAC)由江苏省宜兴万石培养基厂生产 ,微量生化管由杭州市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其他培养基为宁波市卫生防疫站制备。O15 7…  相似文献   

16.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 hemorrhagicE .Coli.EHEC)是一群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的大肠埃希氏菌 ,以O1 57:H7血清型菌株为代表。EHEC感染包括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肠炎 (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等。自从 1 982年美国首次报道了由O1 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热肠炎暴发以来 ,EHEC的感染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也于 1 986年从病人身上检出O1 57:H7大肠杆菌。 1 996年日本的EHEC大规模暴发 ,引起了我国的密切关注。美国、日本、苏…  相似文献   

17.
产vero细胞毒素的大肠杆菌 (VTEC)引起人类出血性结肠炎 (HC)、溶血性尿毒症(HUS)及间断轻微非出血性腹泻 ,尽管某些感染可能无症状。在英国 ,VTECO1 57是最常见的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血清群。为从自然污染的生牛肉、羔羊肉及混合肉制品中分离大肠杆菌O1 57∶H7,本研究比较了两种增菌方法 ,即英国牛津研制的原生型增菌肉汤 ,置 4 1 5℃培养 2 4h ;及缓冲蛋白胨水 ,加入万古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磺啶 (BPW VCC) ,置 37℃培养 6h。肉样品 :牛肉、羔羊肉及混合肉制品共计1 2 0份 ,初次检出结果为 ,91份O1 57阳…  相似文献   

18.
O157∶H7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类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自 1982年美国发现此致病菌以来 ,国内也陆续从不同样品检出该致病菌。我们于 2 0 0 1年 9月 14日从奉化市人民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一株O157∶H7大肠杆菌 ,这在我省还是首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  相似文献   

19.
目前应用的免疫磁珠分离法 (IMS)、科玛嘉O157色选择琼脂和山梨醇麦康凯琼脂 ,均为O157特异性选择性试剂和方法。肠溶血素为已知产志贺氏毒素大肠菌 (STEC)相关毒性因子之一[1] ,检测菌株肠溶血素的洗绵羊血琼脂平板 ,可筛查O157STEC ,也可筛查非O157血清型STEC大肠菌 ,如O2 6、O10 3 、O111、O14 5[2 ] ,且不需特殊实验条件 ,适合一般实验室使用。为证实该法在河南省的使用价值 ,于 2 0 0 0年应用该方法检测了河南省在O157大肠菌疫区分离到的疑似O157大肠菌株 14 2株。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  14 2株试验菌株为…  相似文献   

20.
大肠埃希菌O12 7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 ,临床上较少见 ,通常引起婴幼儿腹泻 ,在成人腹泻患者中 ,特别是引起出血性腹泻的患者中罕见。我们自一例成人出血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 ,经病原学实验鉴定为O12 7:K63 血清型引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试剂及诊断血清1.1 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管 ,浙江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生产 ,批号 :2 0 0 0 0 12 91.2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 (15种 )批号 :2 0 0 10 80 5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 (11种 )批号 :2 0 0 10 30 1,大肠埃希菌 0 157诊断血清 ,批号 :2 0 0 1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