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乳腺癌细胞Hs578T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丙戊酸钠的细胞毒
性;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测定Hs578T细胞之间荧光传递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丙戊酸钠对Cx43总蛋白表达的影响;细胞
免疫荧光法观察丙戊酸钠对Hs578T细胞膜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丙戊酸钠在0~10 mmol/L浓度范
围内对Hs578T细胞几乎无细胞毒性;细胞接种荧光示踪结果显示丙戊酸钠0~5 mmol/L显著增强Hs578T细胞荧光传递功能
(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丙戊酸钠0~5 mmol/L可显著增强Cx43总蛋白表达(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丙戊
酸钠0~5 mmol/L可显著增强Hs578T细胞膜Cx43蛋白的表达。结论丙戊酸钠能够显著增强乳腺癌细胞Hs578T的缝隙连接
功能,这种增强作用可能与其增强Cx43总蛋白和细胞膜Cx43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rc激酶抑制剂PP2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
(H/R;缺氧8 h/复氧24 h),PP2 +缺氧/复氧组(PP2+H/R;缺氧前给予10 μmol/L PP2作用24 h)。MTT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
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中Src激酶、Bax及Bcl-2的蛋白
表达。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H/R 损伤后细胞存活率降低,而在使用PP2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增加(P<0.01);流式细胞术实
验结果显示H/R 损伤后细胞凋亡增加,而在使用PP2预处理后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H/
R 损伤后Src激酶表达增加,用PP2预处理后Src激酶表达降低。H/R 损伤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比值增加,在用PP2预
处理后Bax/Bcl-2的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PP2可对星形胶质细胞H/R损伤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rc激酶的
蛋白表达和激活抗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阿霉素体外抗乳腺癌Hs578T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 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43 的表
达;MTT法检测阿霉素的细胞毒性;Annexin V/PI双染法观察阿霉素对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阿
霉素对细胞晚期凋亡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丙戊酸钠可以显著增强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P<0.01);MTT结
果表明在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形成的条件下,丙戊酸钠联用阿霉素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阿霉素组(P<0.01);Annexin V/PI
双染法显示丙戊酸钠联用阿霉素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阿霉素组(P<0.01);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丙戊酸钠
联用阿霉素组的细胞晚期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用阿霉素组(P<0.01)。结论丙戊酸钠可显著增强阿霉素的细胞毒性及其诱导的
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的表达及由其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药物调控。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组(10µmol/L全反式维甲酸作用24h)及油酸酰胺组(25µmol/L油酸酰胺作用2h)。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中Cx43总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Cx43胞膜蛋白的表
达;荧光示踪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全反式维甲酸能增强星形胶质细胞中
Cx43总蛋白的表达(P<0.01),油酸酰胺则能减弱其表达(P<0.01);全反式维甲酸能增强Cx43胞膜蛋白表达,油酸酰胺能减弱其
表达;全反式维甲酸能增强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P<0.01),而油酸酰胺则可显著降低该功能(P<0.01)。结论药物
全反式维甲酸及油酸酰胺可以对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进行调控,其机制可能与其影响星形胶质细胞Cx43总蛋白和
胞膜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甲酸对睾丸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睾丸癌I-10细胞分别予2.5、5.0、10.0 μmol/L维甲酸处理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I-10细胞Cx43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膜表面Cx43蛋白分布的改变,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检测细胞荧光传递功能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维甲酸2.5、5.0、10.0 μmol/L可增加I-10细胞中Cx43蛋白表达(P<0.05),其增强率分别为43.14%±2.1%、58.09%±1.8%、143.13%±1.6%;细胞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维甲酸2.5、5.0、10.0 μmol/L可显著增加I-10细胞膜表面Cx43蛋白的表达;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维甲酸2.5、5.0、10.0 μmol/L可增强I-10细胞间荧光传递功能(P<0.01),增强率分别为26.1%±2.3%、63.3%±1.6%、140.5%±3.4%。结论 维甲酸可通过增加I-10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来增强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参素钠(salvianic acid A sodium,SAAS)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细胞间缝隙连接(GJI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r)法检测SAAS对B16细胞生长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荧光示踪法结合分析缝隙连接(GJ)功能变化,并与阳性对照药全反式维甲酸(ATRA)比较,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缝隙连接蛋白Cx32和Cx43的表达.[结果]以0~8 μmol/L SAAS处理B16细胞48 h不影响其生存;用o、1、2、4、8μmol/L SAAS处理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AAS能明显提高B16细胞Calcein传递,流式细胞术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绿色荧光细胞(G4)与双阴性受体细胞(G3)比值(G4/G3)分别是0.10±0.01、0.16±0.02、0.20±0.01、0.21±0.02和0.25±0.02,各试验组G4/G3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用0、1、2、4、8μmol/L SAAS处理细胞48 h能显著提高Cx32、Cx43的表达.[结论]体外较低浓度SAAS能够促进B16细胞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但在一定药物浓度作用后,不能再提高其功能.SAAS促进GJ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Cx32、Cx43蛋白表达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鞣花酸(EA)对转染并稳定表达Cx32的HeLa细胞中缝隙连接(GJ)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观察EA对GJ功能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EA对细胞膜上Cx32表达的影响。结果:EA4、8、16μmol/L分别使细胞荧光渗透率显著增强6.04%、12.50%和20.33%(P0.01),使细胞膜Cx32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23.66%、46.09%和92.18%(P0.01)。结论:EA可通过增强胞膜Cx32的表达,增强细胞GJ通讯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转染并稳定表达Cx32的HeLa细胞上,观察黄芩素对Cx32组成的GJIC及Cx3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观察不同浓度黄芩素对GJIC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黄芩素在影响GJIC功能浓度范围内对Cx3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素(2.5μmol/L,5μmol/L,10μmol/L)增强Cx32组成的GJIC功能的荧光渗透率为10.04%,22.5%和35.33%;黄芩素(2.5μmol/L,5μmol/L,10μmol/L)增强组成GJIC的Cx32蛋白表达的荧光强度为(27.12±0.30)%,(56.31±1.02)%和(83.47±1.85)%。结论:黄芩素可增强缝隙连接蛋白Cx32组成的GJIC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加Cx32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蔓荆子黄素(vitexicarpin)对p53突变型人乳腺癌细胞Hs578T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观察vitexicarpin对Hs578T和p53野生型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c-Myc、p2l、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c-Myc蛋白高表达对vitexicarpin作用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时间点(24、48和72 h)用MTT方法来检测不同浓度vitexicarpin(0、0.1、0.2、0.5、1.0 μ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TUNEL方法在24 h时间点检测不同浓度vitexicarpin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在vitexicarpin不同浓度作用下,检测Hs578T细胞中c-Myc、Bcl-2和p21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在Hs578T和MCF-7细胞中瞬时转染c-Myc基因,用MTT方法检测c-Myc蛋白高表达对vitexicarpin抑制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 在vitexicarpin浓度>0.2μmol/L情况下,Hs578T及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IC50为0.25μmoVL和0.53μmol/L,72 h).TUNEL 实验显示vitexicarpin在0.1、0.2、0.5μmol/L作用浓度下TUNEL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0.15%,27.33%和35.34%,而对照组为4.65%.Hs578T细胞中c-Myc和Bcl-2的表达与vitexicarpin的浓度呈反比,p21的表达与vitexicarpin的浓度呈正比.转染c-Myc基因及c-Myc蛋白高表达后,在Hs578T细胞中vitexicarpin对Bcl-2和p21的影响减弱.在vitexicarpin 0.5 μmol/L组72 h时比0 h时的吸光度(A)值增加了1.53倍,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下降;相反地,但在MCF-7/c-Myc细胞中,同样条件下A值减少了48%.结论 vitexicarpin抑制p53突变型Hs578T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c-Myc蛋白,而对于MCF-7细胞则是通过其他机制.vitexicarpin对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在不同细胞中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体外观察木犀草素对转染并稳定表达缝隙连接蛋白32/ 26(Cx32/Cx26)的Hela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GJIC)和Cx26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SRB法检测不同浓度木犀草素对Hela细胞的毒性;用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观察不同浓度木犀草素对GJIC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 研究木犀草素在影响GJIC功能浓度范围内对Cx26表达的影响。【结果】 木犀草素在0 ~ 1 μmol/L浓度时对Hela细胞无毒性作用;木犀草素(0.01 ~ 1 μmol/L)能浓度依赖性地增强GJIC及Cx26蛋白表达量。【结论】木犀草素增强转染并稳定表达Cx32/Cx26的Hela细胞GJIC;这种增强作用可能与其增加Cx26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MCF-7中观察缝隙连接(GJ)功能的调控对阿霉素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 MTT法检测0~24.0 μmol/L 阿霉素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细胞中Cx43总蛋白和膜蛋白 的表达;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检测细胞缝隙连接功能;采用维甲酸增强细胞GJ功能,油酸酰胺和18-alpha-甘草次酸(18-α-GA) 抑制细胞GJ功能;Cx43siRNA沉默细胞中Cx43基因。结果雌激素受体阳性(ER+)细胞中Cx43表达水平及GJ功能显著强于 雌激素受体阴性ER(-)细胞,阿霉素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1),维甲酸可以通过增加细胞GJ功能从而增强阿霉素 的细胞毒性(P<0.01),油酸酰胺和18-α-GA可通过抑制细胞GJ功能而降低阿霉素的细胞毒性(P<0.01);采用siRNA沉默细胞 Cx43基因,胞内Cx43总蛋白和膜蛋白表达下降,GJ功能降低,阿霉素对MCF-7的细胞毒性降低(P<0.01)。结论ER(+)细胞中 Cx43表达水平及GJ功能显著强于ER(-)细胞;维甲酸可以通过增强细胞GJ功能而增加阿霉素细胞毒性,油酸酰胺和18-α-GA 通过抑制细胞GJ功能降低阿霉素细胞毒性,Cx43siRNA能沉默MCF-7中Cx43表达,并抑制由其形成的GJ功能,降低阿霉素的 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型生物素靶向显影探针(Biotin-S-S-Rhodol,3a)的靶向显影性能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谷胱甘肽(GSH)处理后3a的光谱特性;采用不同浓度GSH处理3a,荧光光谱分析3a对GSH的敏感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物素预处理前后MCF-7细胞、MDA-MB-231细胞和Hs 578Bst细胞对3a的摄取率和靶向显影性能;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初步分析3a对MCF-7细胞、MDA-MB-231细胞和Hs 578Bst细胞的毒性。结果3a的最强吸收峰在510 nm处,在544 nm处荧光发射信号最强;荧光光谱结果显示随着GSH浓度(0~6 mmol/L)处理浓度提高,544 nm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升高;MDA-MB-231、MCF-7细胞对3a的摄取率明显高于Hs 578Bst细胞;3a能实现乳腺癌细胞专一性成像,成像清晰;2~20μmol/L 3a对人正常乳腺细胞无明显毒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存活。结论3a能通过生物素介导专一靶向乳腺癌细胞,成像清晰,对正常乳腺细胞毒性极低,有一定的抑制乳腺癌细胞存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对人胎脐静脉上皮细胞(HUVEC)缝隙连接细胞通讯(GJI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HUVEC细胞生长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荧光示踪法分析GJIC功能变化,并与阳性对照药全反式维甲酸(ATRA)比较,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 RT-PCR)法分析Cx37、Cx40 m RNA的表达。【结果】丹参酮ⅡA作用HUVEC 24、48 h的半数致死量(IC50)分别为15、8.5μmol/L,32、64μmol/L丹参酮ⅡA作用HUVEC 48 h有明显细胞毒性,抑制率大于70%;选用0、4、8、16、32μmol/L丹参酮ⅡA作用HUVEC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组接受绿色荧光Calcein-AM的细胞数量与总细胞数比值明显升高,其中8、16、32μmol/L组可显著提高GJIC功能(P0.01)。q RT-PCR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8、16、32μmol/L丹参酮ⅡA组可显著提高Cx37、Cx40 m RNA表达(P0.05或P0.01),并有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结论】丹参酮ⅡA能够提高Cx37、Cx40 m RNA表达,这可能是丹参酮ⅡA增强上皮细胞GJIC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rc激酶和p38激酶在乙酰肝素酶促进人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实验设正常对照组(细胞未作其他处理)、人乙酰肝素酶重组蛋白处理组(5、10 μg/ml)以及提前3 h加入Src激酶特异性抑制剂pp2(5 μmol/L)或p38激酶特异性抑制剂SB 203580(1 μmol/L)再加入人乙酰肝素酶重组蛋白(10 μg/ml)作用24 h组.利用划痕损伤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基质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处理组对人胃癌MGC-80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处理组对人胃癌MGC-803细胞、高表达乙酰肝素酶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和乙酰肝素酶表达被下调的SGC-7901-Heparanasel(-)细胞中Src激酶、p38激酶、磷酸化Src激酶(p-Src)和磷酸化p38激酶(p-p38)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和10 μg/ml人乙酰肝素酶重组蛋白均能明显增强人胃癌MGC-80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与未加抑制剂的人乙酰肝素酶重组蛋白比较,抑制剂pp2和SB 203580均能削弱人乙酰肝素酶重组蛋白增强的人胃癌MGC-803细胞的迁移和基质侵袭能力(P<0.05).10 μg/ml人乙酰肝素酶重组蛋白促进人胃癌MGC-803细胞Src激酶和p38激酶的磷酸化,而SGC-7901-Heparanasel(-)细胞中磷酸化的Src激酶和p38激酶表达水平较SGC-7901细胞明显下调(P<0.01);抑制剂pp2和SB 203580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在人胃癌SGC-7901细胞和MGC-803细胞中,Src激酶的抑制剂pp2抑制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而p38激酶的抑制剂SB 203580对磷酸化Src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乙酰肝素酶可能通过促进Src激酶磷酸化或p38激酶的磷酸化或先促进Src激酶磷酸化再促进p38激酶的磷酸化,从而促进人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乙酰肝素酶-Src激酶磷酸化-p38激酶磷酸化可能是人胃癌细胞内存在的与细胞迁移和侵袭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细胞株HPAC和BxPC-3中Src/MAPK信号转导系统,探寻不同类型胰腺癌信号转导通路的差异,为研究靶点药物提供基础。方法将1640培养的HPAC和BxPC-3经细胞计数相同后各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TGF-α组、TGF-α+PP2组和TGF-α+PD组。细胞贴壁并达70%融合后,换无血清培养48h。无血清处理作对照,用无血清培养基溶解终浓度为7nmol/L的TGF-α刺激TGF-α组2h,TGF-α+PP2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PP2刺激细胞20min后加入7nmol/L的TGF-α刺激2h,TGF-α+PD组先加入30μmol/L的PD98059刺激细胞20min后加入终浓度为7nmol/L的TGF-α刺激2h。用蛋白印迹方法分析HPAC和BxPC-3的4组细胞pp60c-Src和pERK1/2的表达。结果HPAC细胞pp60c-Src的表达:对照组显著高于TGF-α组、TGF-α+PD组(P<0.05)和TGF-α+PP2组(P<0.01);HPAC细胞pERK1/2的表达:TGF-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GF-α+PD组(P<0.01),与TGF-α+PP2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xPC-3细胞pp60c-Src的表达:TGF-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TGF-α+PP2组(P<0.01),与TGF-α+PD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xPC-3细胞pERK1/2的表达:TGF-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GF-α+PD组和TGF-α+PP2组(P<0.01)。结论HPAC和BxPC-3细胞中Src/MAPK信号途径存在差异。推测在BxPC-3细胞株中c-Src是活化Ras/Raf/MAPK途径的关键信号分子,应进一步研究在HPAC细胞株中c-Sr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c—Src在AngⅡ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活性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AngⅡ促VSMC增殖的细胞内信息转导机制。方法:原代和传代培养SD大民主动脉VSMC,以脂质体包裹反义c—Src寡脱氧核夺酸(Oligodeoxynucleotides ODNs)转染培养的VSMC以抑制c—Src蛋白表达和激酶活性。以未转染的VSMC为对照,观察10^7mol/L AngⅡ刺激对转染的VSMC的MAPK活性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蛋白免疫沉淀和酶自身磷酸化率测定c—Src激酶活性;髓鞘碱性蛋白(MBP)底物磷酸化率测定MAPK放酶活性;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测定c—Src和c—fos蛋白表达情况。始果:转染不同浓度反义c—Src()DNs的VSMCc—Src蛋白含量至浓度依赖性降低,0.2μmol/L、0.5μmol/L、1.0μmol/L和2.0μmol/L分别为对照的68.2%、34.7%、30。3%和15.8%,经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c—Src激酶活性也显著抑制;以AngⅡ刺激经转染反义c—Src DNs的VSMC,c—Src激酶活性增幅仅为对照组的8.7%;MAPK活性仅为对照的1.6%;c—fos蛋白表达的增幅为对照组的30.0%。结论:AngⅡ可诱导VSMC c—Src激活和细胞内信息转导,且AngⅡ引起的MAPK和c—fos的激活依赖于c—Src的激活,提示c—Src是AngⅡ促血管平滑细胞增殖的重要信息分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VitD3)联合塞莱昔布(CELE)对乳腺癌细胞株Hs578T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四唑氮蓝比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酶标记(TUNEL)法计数凋亡细胞,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10-7mol/L的VitD3联合5×10-5mol/L CELE、10-8 mol/L的VitD3联合5×10-5mol/L CELE联合用药组通过MTT法测得72 h对Hs578T细胞的A值分别为0.517±0.045、0.572±0.022,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显示72 h后细胞凋亡实验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凋亡率;细胞周期分析实验组可分别造成S期、G0/G1期阻滞;免疫组化SP法显示实验组凋亡相关基因Bax增高,bcl-2降低.结论 VitD3联合CELE可以抑制Hs578T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并诱导其调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9-11+15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在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取5代以内对数生长周期的细胞进行实验,检测各组24 h细胞活力水平、细胞凋亡水平,PLC(磷脂酶C)、Src激酶拮抗剂与S1P混合作用凋亡水平、Akt激活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甘露醇高渗对照组的细胞活力以及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糖处理下,细胞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上升。模型组1μmol/L、10μmol/L、20μmol/L剂量条件下细胞活力高于高糖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低于高糖处理组,呈剂量依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含有10μmol/L浓度S1P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PLC抑制剂U63122、Src激酶抑制剂PP2,则凋亡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U73122阻断PLC后,Akt磷酸化无显著的变化,PTX、S1P、U73122(P0.05),添加Src激酶抑制剂PP2后,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1-磷酸鞘氨醇在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中起到抗凋亡作用,可能与其调节Src/Akt通路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RC激酶抑制剂PP2对肺癌细胞A549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PP2对 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实验分别测定不同浓度PP2处理A549细胞24 h后的侵袭和转移能 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iRNA沉默Cx43基因、mRNA过表达Cx43基因和PP2处理后细胞内Cx43、MMP-2的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2、4、8、16、32 μmol/L PP2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且在该范围内有浓度依赖性。采用1、2、4、8、16 μmol/L PP2分 别作用于A549细胞24 h,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也逐渐降低(P<0.05)。4 μmol/L 和8 μmol/L PP2可以显著增加细胞Cx43蛋白 水平,降低MMP-2蛋白水平。过表达Cx43蛋白后,PP2抑制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增强;沉默Cx43蛋白后,PP2抑制细胞侵袭转移 能力降低(P<0.05)。结论SRC激酶抑制剂PP2可以降低肺癌细胞A549的侵袭转移能力,该作用与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控足细胞Src激酶的表达,观察足细胞表型的改变;并探讨Src激酶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条件永生化小鼠足细胞(MPCs),并分组如下:A:正常对照组;B:Src激酶干扰RNA(siRNA)组;C:PP2(Src激酶抑制剂)组;D:AngⅡ组;E:AngⅡ+Src激酶siRNA组;F:AngⅡ+PP2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rc激酶及其磷酸化水平;AnnexinⅤ-FITC/PI双染及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观察FITC-鬼笔环肽染色的细胞骨架;划痕实验进行细胞运动性分析。结果:1免疫印迹法示:应用Src激酶siRNA或PP2干预MPCs后,Src激酶表达较A组下降(P<0.05);AngⅡ处理后,MPCs内Src激酶生成与A组相比明显增多(P<0.05);Src激酶siRNA或PP2干预MPCs可减少AngⅡ上调的Src激酶表达(P<0.05)。2 AngⅡ诱导MPCs内Src激酶及其磷酸化形式表达的升高,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3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及Hoechst染色法两种方法显示:A组、B组与C组MPCs凋亡无明显差异(P>0.05);AngⅡ干预后,MPCs凋亡较A组增加(P<0.05);Src激酶siRNA或PP2可减轻AngⅡ诱导的MPCs凋亡(P<0.05)。4荧光显微镜观察FITC-鬼笔环肽染色的细胞骨架:A组、B组与C组MPCs的F-actin呈微丝样结构,聚集成束,沿细胞长轴分布,形成应力纤维;D组F-actin发生重组,微丝样结构消失,排列紊乱,F-actin沿胞体外周分布,形成F-actin环;E组及F组较D组骨架重组有所减轻。5B组及C组与A组相比,MPCs运动性降低(P<0.05);D组MPCs运动性较A组增加(P<0.05);E组及F组较D组MPCs运动性降低(P<0.05)。结论:AngⅡ刺激MPCs胞内Src激酶和p-Src(Tyr 416)激酶表达增加,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AngⅡ诱导MPCs凋亡增加、骨架改变、运动性增强;该过程与AngⅡ引起Src激酶和p-Src(Tyr 416)激酶生成增加有关。降低细胞内Src激酶浓度,可减轻AngⅡ诱导的MPCs损伤。降低对照组MPCs胞内Src激酶浓度,MPCs运动性降低,但未观察到细胞凋亡、细胞骨架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