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20mg,1次/d,口服,两组共治疗30d。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血浆hs-CRP和LP-PLA2的表达,并且治疗组降低二者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和Lp-PLA2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周旭东  张力明  叶昌俊 《中国药师》2013,16(7):1027-102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血脂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9抑制药-1(TIMP-1)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2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片20 mg,po,qd;强化组予阿托伐他汀片40 mg,po,qd.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MP-9、TIMP-1水平变化,及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TIMP-1水平则明显上升(P<0.05),强化组MMP-9水平下降及TIMP-1水平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与其降低血浆MMP-9水平和提高血浆TIMP-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饮食调整、适当体育锻炼基础上予以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po qd,连用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vWF和TM水平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C和HDL-C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vWF和TM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能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安全性较佳,并能降低患者血清vWF和TM水平,保护和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调节内皮功能紊乱,在减少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加用瑞舒伐他汀)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每组45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均有改变,但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可改善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各90例。对比两组降脂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86/9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4.44%(76/90)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LDL-C、HDL-C、TC和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DL-C、TC和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9/9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2%(1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100例。低剂量组采用10 mg/d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高剂量组采用20 mg/d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情况、脑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IL-1β、IL-6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脑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至我院治疗的8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含量明显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时,使用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控制炎性因子水平,改善临床表征,并且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3):101-10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凝血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9月~2014年7月10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依达拉奉、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凝血指标对比,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ib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选取我院治疗的129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所用他汀类药不同分为瑞舒伐他汀组67例和阿托伐他汀组62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以及心功能分级变化程度。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hs-CRP明显下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但心功能等级、药物不良反应(4.48%)、心血管不良事件(10.45%)与阿托伐他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脂、炎性因子的改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水平、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血浆粘度(1.72±0.43)mPa·s、纤维蛋白原(4.02±0.89)g/L、全血粘度(4.11±0.56)mPa·s、红细胞压积(41.20±2.42)%、血沉(6.18±1.15)mm/h均低于对照组的(2.21±0.42)mPa·s、(4.96±1.03)g/L、(4.88±0.67)mPa·s、(44.86±3.12)%、(6.73±1.26)mm/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提高治疗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3.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对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58例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分成2组,穿刺抽液+冷冻+加压包扎组(19例),手术切除囊肿前壁软骨+对穿缝合组(39例),随访3个月到1年,观察2组治愈率、复发率,有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1次治愈后痊愈5例,复发14例,治愈率为26.3%,复发率为73.7%,有效率为78.9%,其中耳廓增厚6例,1例并发化脓性软骨膜炎.观察组治愈38例,复发1例,经过1次穿刺后治愈,治愈率为97.4%,复发率为2.6%,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无耳廓变形、增厚,无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的并发症.结论 囊肿前壁软骨切除+对穿缝合是治疗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高效、首选办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