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10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和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埋线疗法)各50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穴位埋线组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病例24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0例。综合治疗组采用自拟轻身消脂汤结合穴位埋线进行治疗,中药治疗组采用自拟轻身消脂汤治疗,穴位埋线组采用埋线治疗。疗效指标为体重指数、体重、颈围、腰围及总有效率,每14 d治疗1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中药结合穴位埋线综合疗法应用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疗效,并对比三组疗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5%,埋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5%,而中药治疗组总的有效率为83.75%。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三个综合治疗组别的患者体重、BMI及腰围、颈围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三种治疗方法在总有效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组合针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腰围、BMI、颈围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不同证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接受单纯性肥胖治疗患者240例,按照其证型的不同分为脾虚湿盛组、脾胃燥热组、气滞痰凝组以及脾肾阳虚组,每组各60例,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所有证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体重和BMI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脾虚湿盛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证型患者(P0.05)。结论:在为不同证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穴位埋线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对脾虚湿盛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最佳,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合并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饮食干预)与观察组(饮食干预+穴位埋线),每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定两组的体重相关指标,计算Kupperman指数。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的体重、腰围、BMI、Kupperman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饮食干预和穴位埋线对肥胖、更年期综合征均有疗效,穴位埋线的治疗效果更明显。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有效控制脾虚湿阻型更年期肥胖患者的体重,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闫丽超  章奇  郑肖  李素红  陈丽红  方剑乔 《新中医》2023,55(15):146-151
目的:观察热敏脐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虚湿阻 型单纯性肥胖患者 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埋线治疗,观察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敏脐灸治疗。评价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 数(BMI)、腰围、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33%,高于对照组 86.67%(P<0.05)。治 疗后,2 组体质量、腰围、BMI 较治疗前降低 (P<0.05),且观察组体质量、腰围、BMI 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热敏脐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可降低 BMI,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 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减肥对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82例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观察组行穴位埋线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体重、BMI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95.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重、BMI、症状积分等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减肥可取得与针刺相同的疗效,但是穴位埋线施术频次少,且作用时间长,可取得持续效果,能够被更多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应用穴位埋线配合走罐疗法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病患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病患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走罐法治疗,对照组病患采用耳穴压豆法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统计两组病患治疗前后体重、BMI、腹围、体脂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病患与对照组病患治疗前的体重、BMI、腹围、体脂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差异化治疗后,两组病患的体重、BMI、腹围、体脂率均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研究组病患下降更明显,且两组病患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患显效2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病患显效16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P0.05)。结论: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走罐疗法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作为临床工作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8.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不同证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以分析此疗法对何种证型疗效最佳.方法:将137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阻组(30例)、胃热湿阻组(30例)、肝郁气滞组(27例)、脾肾两虚组(26例)、阴虚内热组(24例),均予穴位埋线治疗,主穴取梁门、中脘、天枢、气海、丰隆,配穴随证取穴,1周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三围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5组患者体重、BMI、腰围、髋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湿阻、胃热湿阻、肝郁气滞、脾肾两虚和阴虚内热5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48.2%、69.2%和41.7%.5组疗效从高到低顺次为胃热湿阻组、脾虚湿阻组、脾肾两虚组、肝郁气滞组和阴虚内热组.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胃热湿阻型疗效最为显著,对阴虚内热型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9.
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穴位埋线组中途脱落1例,最终纳入穴位埋线组29例,常规针刺组30例。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脐周下脂肪厚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体重对生活品质的影响量表(IWQOL-Lite)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BMI、腰围、臀围、脐周下脂肪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穴位埋线组BMI、腰围均小于常规针刺组(P0.05);2组臀围及脐周下脂肪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穴位埋线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2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WQOL-Lit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穴位埋线组IWQOL-Lite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显著降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患者的BMI和血脂水平,缩小其腰、臀围,减少腹内脂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迎随式穴位埋线联合佩连麻黄方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佩连麻黄方治疗,治疗组进行迎随式穴位埋线联合佩连麻黄方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名体重正常者作为空白组,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值;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后两组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值等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迎随式穴位埋线联合佩连麻黄方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可显著降低体质量指数,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3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肥胖相关指标、主要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体质量、BMI、腰围、臀围及主要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体重、腹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腰围/身高比值(WHtR)以及体脂肪率的变化并据此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2%,对照组为70.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WC、HC、BMI、WHtR及体脂肪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WHR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星期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一种治疗腹型肥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温针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加饮食控制,对照组单纯采用饮食控制。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其疗效和体重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较,体重下降及腰围、臀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下降明显(P〈0.01)。结论温针灸加饮食控制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优于单纯饮食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灸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平台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平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俞募配穴疗法,即采用天枢、中脘、章门配合大肠俞、胃俞、脾俞的方法;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腰围(WC)及腰/臀比(WH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降低BMI有效率为56.67%,减少WC有效率为75%,降低体重有效率为60.00%,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俞募配穴法在治疗脾虚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症平台期优于一般普通针刺方法,具有更显著的疗效。结论:俞募配穴针灸法治疗脾虚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症平台期疗效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艾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结合艾条灸治疗,对照组23例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单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外观资料(体重、腰围、臂围、腰/臀比、体重指数、身体脂肪率%),对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穴位埋线结合艾灸、单纯穴位埋线均能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73.9%;说明穴位埋线结合艾灸、单纯穴位埋线都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有效方法,但穴位埋线结合艾灸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穴位埋线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艾灸、单纯穴位埋线都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有效方法,但穴位埋线结合艾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穴位埋线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变腹水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56例肝硬变腹水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SAAG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滞湿阻证SAAG值较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寒湿困脾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血瘀证与脾肾阳虚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困脾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与其他证型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中医证型与SAAG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5例和对照组1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7%和95.4%,对照组分别为56.4%和86.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以苍附导痰汤为主方的健脾补肾化痰中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67例肥胖PCOS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针药组23例接受穴位埋线配合加减苍附导痰汤为主方的中药治疗,中药组22例接受同针药组的中药治疗,埋线组22例单纯接受穴位埋线治疗,分析并比较相关的症状以及雄激素监测指标。结果:①针药组、中药组、针灸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2%、54.5%、45.5%;针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和埋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针药组治疗前与治疗后BMI、SHBG、T、A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药组治疗后T、A2、SHBG值与中药组和埋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后BMI值与中药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埋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健脾补肾化痰中药治疗肥胖型PCOS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优于单纯的中药或者穴位埋线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BMI,提高SHBG水平,降低雄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健脾祛湿法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健脾祛湿法联合缬沙坦组)和ARB组(缬沙坦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疗效、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压、血肌酐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缬沙坦组60.0%(P=0.0310.05)。治疗后两组UAER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联合组UAER低于ARB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下降(P0.01,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祛湿法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以及降低尿微量清蛋白。  相似文献   

20.
吕晓皑  王蓓  徐震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888-89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中青年原发性男性乳房发育症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埋线组、中药组及西药组。观察3组总有效率,肿块大小、肿块硬度、乳房疼痛及全身伴随症状的治疗前后积分,及起效时间、消失时间,血清总睾酮(TTE)、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结果治疗1个疗程(12星期)后,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对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起效时间、消失时间较其他两组更有优势(P〈0.01):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TTE水平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O.05),PR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中青年原发性男性乳房发育症起效快,方便易行,无明显副反应,其可能通过下调体内雌雄激素比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