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汪大金  阮长武  张代富  王瑞娟 《新医学》2002,33(12):724-72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15例DCM和17名正常人的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CM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1),其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DCM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的改变可能对DCM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叶酸干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中度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叶酸治疗12周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水平有明显降低(P〈0.01),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叶酸干预治疗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全血血小板聚集性,内皮素(ET-1)水平的变化以及与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电阻法,放射免疫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59例妊高征患者,20例正常晚孕妇女的全血血小板聚集(PAg)性,血浆ET-1与NO水平。结果:与正常晚孕组比较,重度妊高征组血浆NO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妊高征各组血浆ET-1水平升高(P<0.01),同时全血PAg性增强(P<0.05,P<0.01)且ET-1和PAg二者与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ET-1及全血PAg性与妊高征的病情发展有关。NO与ET-1在妊高征发病中起相互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与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关系。方法 采用Gresis法测定血浆亚硝酸盐、硝酸盐的含量;内皮素-1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忠者一氧化氮降低(P<0.01),且随病情加重,其脐静脉血一氧化氮越低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皮素-1则相反,但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与一氧化氮、内皮素-1关系密切,且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I)肺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还原Griess法和放免法检测AOPI患者发生肺水肿前、中、后血浆中NO、ET-1。结果:AOPI患者ET-1均有所增高,且肺水肿时升高最为显著(P<0.01),但肺水肿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O肺水肿前显著升高,肺水肿时则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水肿后又有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NO的细胞毒性作用及NO合成减少,加剧内皮素的缩血管作用等是AOPI肺水肿形成的重要因素,提示在AOPI肺水肿的治疗过程中,给予低浓度的NO吸入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在老年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比色法和放免法测定40例中老年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含量,并设30例正常人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肺癌组织中NO和ET-1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也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肺癌患者血清ET-1的含量高于正常和良性病变组(P<0.01),而NO含量则低于正常和良性病变组(P<0.01)。但各细胞学类型之间血清和组织的ET-1和NO含量无差异。结论 ET-1和NO可能与了肺癌的发生与发展,有望成为肺癌进展期的临床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及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葛根素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室性期前收缩(VPB)、心率(HR)、收缩压(SP)、和心肌耗氧指数(ICE)变化情况;血浆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水平;每日随访2次,记录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结果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葛根素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葛根素组治疗后血浆ET、NO水平变化更加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IB、SP、ICE、VP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葛根素组治疗后TIB、VP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结论葛根素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能有效调节CAD患者血浆ET和NO水平,是一种有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应用犬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氧化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结果显示,血浆内皮亲于静脉注射油酸后6h显著高于油酸注入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一氧化氮于静脉注射油酸后1、2、4、6h均显著高于油酸注入前和对照组(P<0.05)。提示,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增高是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特征,血浆内皮素可能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血浆一氧化氮增高可能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压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杜勤  成静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4):311-312
目的:观察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在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浆浓度的改变,探讨ET,NO,TXB2及6-keto-PGF1α在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时的意义。方法:用特异性的放射免疫法(RIA)测定16例健康志愿者及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例I期高血压(I期组),16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肾损组)]血浆ET,NO,TXB2及6-keto-PGF1α的浓度。结果:I期组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浆NO/ET比值显著降低(P<0.01);肾损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较I期组又显著升高(P<0.01),而血浆NO/ET比值显著降低(P<0.01)。高血压时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与BUN,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而血浆NO/ET比值与BUN,C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CCr呈正相关。结论:血浆ET,NO,TXB2水平以及TXB2/6-keto-PGF1α,NO/ET代谢失衡与高血压功能损害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后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改变对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对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液压脑外伤模型,测定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血浆内皮素及脑组织含水量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48小时、96小时和16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其中脑组织含水量最高达81.25%±0.16%,血浆内皮素含量最高达(268.91±36.65)ng/L;血浆一氧化氮含量(NO-2/NO-3)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和4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最高达(10.27±1.19)μmol/L。脑组织含水量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136,P<0.0001;r=0.3414,P<0.05)。病理检查发现内皮素水平升高与脑组织损伤轻重有关。结论:内皮素参与了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发生,一氧化氮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川芎嗪注射液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LGT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家兔C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流组和LGTI组,动态观察浆及脑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内皮素(ET)含量,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尖性及脑超微结构伯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浆和脑组织NO水平及SOD活性与缺血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和P<0.01),ET及MDA含量与缺血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和P<0.01),超微结构发 生异常改变;使用LGTI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缺血-再灌注相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LGTI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机体NO水平、降低ET水平及减轻氧自由的基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和环核苷酸在发作期和间歇期的水平变化,探讨这些生化因素在偏头痛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空腹抽取偏头痛发作期及间歇期患肘静脉因4ml,测定血浆内皮素及环核苷酸水平,并随机用健康人对照。结果:偏头痛病人发作时,血浆内皮素水平显高于对照组(P<0.01)及间歇期(P<0.05),环磷酸腺苷明显升高(P<0.01),环磷酸鸟苷明显下降(P<0.05)。结论:偏头痛的发病与血浆内皮素密切相关,发作时明显升高。偏头痛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副交感神经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3.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高血压病患者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前后分别用高分辨超声测量右肱动脉在静息时、反应性充血(流量介导血管舒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甘油介导舒张)时的舒张末期内径,同时测量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取25例健康人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级流量介导血管舒张(FMD),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而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NCD)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患者血浆NO明显下降,ET明显升高(P<0.01)。经治疗,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1),FM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NCD无显著改变,血浆NO显著升高,ET显著下降(P<0.01)。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针刺内关穴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缺血区微血管功能的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延  杜元灏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582-1583
目的:研究针刺内关穴对心肌梗死后缺血区微血管功能的干预结果。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血管内皮素(ET)和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以反应微血管的舒缩功能,结果:结扎冠脉后2h缺血心肌ET水平升高(P<0.01),2d时ET进一步升高(P<0.01),1周以后逐渐接近正常水平(P>0.05);针刺组在2h,2d时ET汪洋显降低(P均<0.01),1周以后,与模型组无显差别(P均>0.05)。同时,缺血心肌NO水平在2h,2d,1周时显降低(P均<0.01),两周时接近正常水平(P>0.05);针刺组在前3个时相上较模型组升高(P<0.05,或P<0.01),两周时模型组比无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在心肌梗死早期可调节ET和NO的病理性改变,改善缺血区微血管的舒缩功能,缓解脉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浓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血浆内皮素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关系.对23例经临床和头颅CT证实的脑梗塞和15例年龄相仿的其他疾病患者,以及17例正常人,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结果:脑梗塞患者发病第2天和第14天的平均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正常组(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的血浆内皮素升高.导致脑血管痉挛性收缩,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重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卡托普利治疗前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名健康体检者血浆oxLDL,NO水平及患者服用卡托普利一个月,三个月后血浆oxLDL,NO水平。结果:卒中组ox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卒中组服用卡托普利一个月有三个月后oxLDL均比服药前明显降低(P<0.01),而NO明显增高(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LDL对氧化修饰的易感性增加,氧化修饰的LDL可通过灭活NO,激活血小板而促进动脉硬化,易致血栓形成。卡托普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脑卒中患者血浆oxLDL,改善内皮功能,提升NO水平,对脑卒中防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叶酸、B族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叶酸,B族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58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4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应用叶酸,B族维生素可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对防止冠状动脉损伤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adothdin,ET)水平及其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Ⅲ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肾移植手术后病人4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P组/n=20)和对照组(C组 n=20),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盐酸派替啶镇痛。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24h、48h和72h采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N0和ET-1,同时监测MAP、HR和CVP及进行VAS评分。结果P组术后各时点血浆NO、ET-1水平及NO/ET-1比值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VAS评分均小于3分。C组术后各时点血浆NO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而ET-1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NO/ET-1比值则明显降低(P<0.05),并与P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24、48hMAP和HR的升高或增快,VAS评分也均大于5分,与麻醉前和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肾移植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浆NO和ET-1均无明显影响,并保持NO/ET-1比值平衡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郭勇力  张钧 《现代康复》2001,5(8):104-105
目的 探讨力竭运动对脂蛋白参数,内皮素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力竭运动为模型,观察了大鼠血清TC,TG,HDL,LDL,VLDL,MDA等的含量,血清DOS和GSH-Px活性及血浆ET的含量。结果 力竭运动可造成血清TG,TC,LDL含量和SOD,GSH-Px的活性显下降(P<0.01),HDL和MDA含量显升高(P<0.01),VLDL无显性改变,TC/HDL及DLD/HDL比率显降低(P<0.01)。血浆ET显升高(P<0.01)。结论 力竭运动造成脂蛋白代谢失调,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以及内皮素含量上升是造成机体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9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重组链激酶溶栓,测定溶栓前,溶栓后1、2、3、24、48h血清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溶栓前内皮素1浓度(82.1±11.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2.8±5.2)ng/L(t=73.0169,P〈0.01);溶栓后24h内皮素1浓度(64.2±10.5)ng/L、48h内皮素1浓度(32.6±11.5)ng/L显著低于溶栓前(P均〈0.05)。观察组溶栓前一氧化氮浓度(3.8±O.8)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5±1.0)μmol/L(t=6.9757,P〈0.01);溶栓后24h一氧化氮浓度(4.5±0.9)μmol/L、48h一氧化氮浓度(4.9±0.7)μmol/L显著高于溶栓前(P均〈0.05)。结论采用重组链激酶溶栓1~3h,内皮素1、一氧化氮参与心肌再灌注早期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