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要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病人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方式及并发症和预后.结果:肝脏FNH病灶多为单发(93.7%),肿块直径平均为3.6cm.增强CT扫描术前确诊率为40.6%,出现中央星状瘢痕10例(31.3%),行手术切除32例,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严重低钠血症死亡,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FNH是一种肝脏良性病变,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及各种影像检查资料可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FNH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2例FNH患者平均年龄33岁,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彩超确诊率为25%,CT确诊率44%,MRI确诊率50%,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CT和MRI是FNH的重要诊断方法,但FNH术前做出明确诊断困难,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术前对FNH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9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5例(共29个病灶)FN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35岁.单发者21例,多发者4例.肿瘤直径小于5 cm 18例,5~10 cm 7例.术前确诊率为84.0%(21/25),其中彩超:68.0%(17/25),CT:80.0%(20/25),MRI:66.7%(10/15).25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顺利,无复发. 结论 CT、彩超和MRI是诊断FNH的重要方法,但部分不典型的FNH术前较难做出准确诊断.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均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容易误诊为肝细胞癌的肝脏良性占位病变的总结和分析,提高临床确诊率。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9年7月,术前诊断为肝癌接受肝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肝脏良性占位31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采用统一的诊断方法和步骤,即常规检查乙肝、丙肝抗体,血肿瘤标记物,影像学检查。 结果 术前诊断为恶性的31例良性占位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18例,肝炎性假瘤(IPL)5例,肝结核瘤2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1例,肝细胞腺瘤(HA)3例,肝脏脉管瘤1例,肝脏血管瘤1例。结论 肝脏良性占位术前容易误诊为肝癌。结合临床及各种影像学检查资料可提高诊断率。对术前不能排除恶性地肝脏占位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超声及MSCT诊断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0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为FNH的30例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超声及MSCT检查。结果 (1)30例患者均行腹部彩超检查,共诊断FNH10例,诊断率为33.33%;(2)30例患者均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节形状多为圆形,部分为椭圆形。共诊断FNH23例,诊断率为76.67%;(3)30例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直径为2.4~10.5cm,结节形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共诊断FNH12例,诊断率为40.0%。结论 FNH的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价值最高,其次为MSCT和超声,若三种方法结合可大大提高FNH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T、MRI在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FNH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别通过CT、MRI方式进行病灶扫查,观察记录患者病灶数量、大小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16例FNH单发,其余2例患者肝内FNH均为2个,共20个FNH。5个位于肝左叶,14个位于肝右叶,有1个累及患者的肝右前叶与左内叶。结节直径(3.42±1.03)cm,CT与MRI征象明显。结论 CT与MRI技术可以明确反映FNH病灶内血供特点,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像特征,可以提高临床FNH的确诊率,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对于FNH症状不典型者应行手术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nodu larh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肝细胞的良性肿瘤。因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及特异血清学检查,临床确诊十分困难,尤其是与肝癌常难以鉴别。我科自1 996年至2 0 0 3年共手术切除肝脏肿物1 91例,9例为FNH ,其中5例术前误诊为肝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临床、病理表现及诊治方法,旨在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1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经病理证实为FNH共27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方法。结果共27例FNH患者,均为单发;男性1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1.1岁;所有女性患者均无长期口服避孕药史。大多数FNH患者无明显症状,肝功能正常,所有患者AFP、CA19-9等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内。病灶直径2.2-11cm,其中20例病灶小于或等于5.0cm,术前确诊率为77.8%(21/27),3例经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FNH;其中彩超63.0%(17/27),CT80%(16/20),MRI81.8%(9/11),CT与MRI联用4例。术前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4例(14.8%),误诊为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lular adenoma,HCA)2例(7.4%)。开腹手术切除22例,腹腔镜下手术切除2例,3例经穿刺活检及影响学检查等确认后予以保守治疗。结论 FNH患者往往无临床症状,多数不需要手术治疗,但由于与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HCA等疾病难以鉴别,故合理检查提高疾病诊断率可减少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9.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肝脏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1].为肝细胞在肝内先天性的血管畸形处反应性增生,并无恶变倾向.肝脏FNH的螺旋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与肝腺瘤、肝细胞癌、肝血管瘤等肝占位性病变鉴别仍有一定的困难.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患者18例均行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探讨FNH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效果。方法 对3 2例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率为12 .45 % (3 2 /2 5 7)。肝转移灶手术除率为43 .75 % (14 /3 2 ) ,3年生存率为42 .86% (6/14 ) ,5年生存率为14 .2 9% (2 /14 )。而未能手术切除的病例采用的其他治疗方法3年生存率为16.67% (3 /18) ,无5年生存。结论 肝转移灶的诊断有赖于B超、CT、MRI、肝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术中仔细探查肝脏是防止遗漏的有效方法,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1.
Focalnodularhyperplasia (FNH)andhepatocellularadenoma (HCA)aretwobenignlesionsoftheliver HCAisofclinicalconcernbecauseofitspropensitytohemorrhageandthepotentialformalignanttransformation 1 Incontrast,FNHisrarelycomplicatedbyhemorrhage ,andthepotentialofFNH…  相似文献   

12.
王时宏  李惠明  胡姣  李梁 《海南医学》2014,(16):2392-2394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检查和MRI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009-2013年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19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MRI检查,9例患者得到随访。结果 19例患者中CDI及MRI对病灶检出率均为100%,MRI诊断74%(14/19)与病理相符;超声诊断仅5%(1/19)与病理相符;9例患者随访过程中CDI与MRI得出的结果一致。结论 CDI与MRI对病灶的检出率一致,MRI诊断FNH符合率较CDI高,对于复查的患者CDI性价比较MRI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CT诊断的价值与外科治疗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7年以来收治的23例FNH,均行CT扫描、生化检查及病理证实。结果:23例FNH病灶均成孤立结节或分叶状团块,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多发生在近肝缘处,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为明显的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18例仍略高于肝实质,5例略低于或等于肝实质。17例病灶内显示瘢痕,其中16例呈延迟强化。病理示16例FNH均无包膜,增生的肝细胞形成肝板被纤维间隔分隔成结节状,瘢痕区域有纤维结缔组织及厚壁畸形血管组成。16例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7例CT引导下穿刺活检,均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结论:典型的FNH经CT检查可明确诊断,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肝血管瘤相鉴别。无症状的FNH无须手术治疗,但当结节直径>5 cm,病人有症状时,或结节位于中肝,压迫门静脉、下腔静脉时应积极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12例,分析其典型的CT征象,重点观察FNH在多排螺旋CT增强后的影像学表现并总结其特征。结果:12例FNH均为单发、增强后动脉期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密度减低,延迟期12例病灶中呈略高密度7例,呈等密度5例,病灶中央瘢痕强化呈高密度影5例。结论:肝脏FNH的多排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能用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对比分析MRI(磁共振成像)联合CT和单一CT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为治疗脑梗死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46例,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 3例。实验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CT的诊断方法,对照组应用单一CT的诊断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正确诊断率、灵敏度、特异度以及CT图像、磁共振成像图像等。结果实验组诊断检查发现有20例脑梗死疾病患者,42个梗死病灶,正确检出率为86.96%(20/23),对照组诊断检查发现有15例脑梗死疾病患者,31个梗死病灶,正确检出率为65.22%(15/23),实验组的正确诊断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3%、82.3%,对照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3%、75.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诊断中,MRI(磁共振成像)联合CT的诊断效果远远优于单一CT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CT和MR资料,三期法(动肪、门脉、延迟)扫描肝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讨论其鉴别诊断和误诊原因。结果 17例FNH中有12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均作出了正确诊断。5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或瘢痕不明显,轻度强化;5例中有3例误诊为肝癌,2例诊为血管瘤。结论 不典型FNH容易误诊,应注意与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误诊另一原因是三期扫描技术不规范造成病灶表现不典型而引起。  相似文献   

17.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30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24例中有4例又行肝特异性造影剂检查,包括2例锰福地匹三钠(Mn-DPDP)和2例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扫描。结果 22例为单发FNH,2例为多发。大小为1.0~6.0cm。24个病灶在T1WI上呈典型的等或略低信号,4个呈低信号,2个为略高信号。25个病灶在T2WI呈典型的等或略高信号,5个呈高信号。29个病灶的实质部分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略高信号。1个病灶的实质部分在动脉元强化,而在延迟期变成等信号。2个病灶在延迟期出现增强的假包膜。21个病灶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瘢痕,9个均未显示。瘢痕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4个病灶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供血动脉影。使用Mn-DPDP后病灶为等或略高信号。使用SPIO后,病灶呈等信号。结论 多数FNH有典型MRI征象,综合使用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是正确诊断的关键。肝特异性造影剂对FNH的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MRI表现及特征,并与病理学对照,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肉瘤的MRI影像资料,其中10例行MRI平扫和增强,4例行MRI平扫。结果 6例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4例为平滑肌肉瘤,4例为癌肉瘤,14例均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宫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影,病灶信号欠均匀,10例增强后分别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对子宫肉瘤的正确诊断率,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判断肿瘤的解剖部位及对邻近组织的侵犯情况,但最终确诊仍需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