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出慢阻肺证候分布及证候构成特点。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方法,对1981年-2004年慢阻肺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统计描述和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文献44篇,200条记录。出现频率较多的证型依次为:肺气虚(24.5%)、痰热壅肺(14.5%)、痰气互结(14%)、肾气虚(12.5%)、寒饮停肺(9.5%)、脾阳虚(9.5%)、肾阳虚(8.5%)、脾气虚(8%)、肺肾气虚(7%)、肺阴虚(5%)。结论:文献分析所总结出的慢阻肺常见证型及各证型构成要素,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亢证、B虚证、阴阳两虚证进行辨证论治,总疗程4—8个月。结果: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高迭97.12%。结论: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确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233篇糖尿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出糖尿病证候分布及证候组合特点。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方法,对1981-2004年糖尿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统计描述和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文献233篇,出现频率较多的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60.5%)、阴阳俱虚(59.7%)、阴虚热盛(38.0%)、气虚血瘀(34.1%)、燥热伤津(25.6%)、肺胃燥热(19.9%)、湿热中阻(19.4%)、肾阴亏虚(16.3%)。结论:文献分析所总结出的糖尿病常见证型及各证型构成要素,能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阴阳两虚证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型患者,再按照是否兼湿证和兼瘀证而分为单纯型、兼湿型、兼瘀型、兼湿兼瘀型4组,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阴阳两虚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阴阳两虚兼湿、阴阳两虚兼瘀、阴阳两虚兼湿兼瘀证型组,阴阳两虚兼瘀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兼湿、兼湿兼瘀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兼湿与兼湿兼瘀两组比较,尿酸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单纯阴阳两虚(既不兼湿证、又不兼瘀证)证,可能是阴阳两虚证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瘀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中,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一个因素;湿有可能不是导致血尿酸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型与证候特点。方法:以居民小区为基本抽样群,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宣武区、昌平区及平谷区的3个社区20岁以上长住居民5208人进行糖尿病筛查,并对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医生访谈的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中医证候学研究。结果:8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含超重)621例,占70.0%,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患者768例,占80.8%,肥胖2型糖尿病实证患者中,肝胃郁热证占69.3%。结论:2型糖尿病与消渴病存在较大差异,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肥胖患者为2型糖尿病的主体,肝胃郁热证为肥胖2型糖尿病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6.
成玉斌  罗仁等 《新中医》2003,35(1):36-37
目的:探讨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1R)基因多态性与肾虚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非DN组,进一步分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及非肾虚证,用PCR-RFLP方法检测AGT1B基因型。结果:2组肾阳虚、肾阴虚型AGT1R-A1166C的AC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肾虚型,非DN组非肾虚型AC型占3.4%,而DN组肾阳虚型为8.4%、肾阴虚型为10.8%(均P<0.05);非DN组非肾虚型C等位基因占1.7%,而DN组肾阳虚型为4.2%、肾阴虚型为5.4%(均P<0.05);但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1166-C多态与肾虚型DN的发生显著相关,提示AGT1R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可能是DN患者肾虚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2型糖尿病的规范化证型,并展开对中医证候分型与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相关性的探讨,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27例患者,收集其四诊信息,填写CRF表,最后将所有资料录入数据库。通过统计软件SPSS13.0系统聚类处理,结合专家组评定意见,筛选出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群。结果:2型糖尿病可分为湿热内蕴、气阴两虚、肾阳不足及瘀血阻络4个证型,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瘀血贯穿糖尿病的发病全过程。结论:本研究按照严格的标准收集四诊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筛选了2型糖尿病的4个规范化中医证型,具有较高可信度,可供临床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医证型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莉华  曾建勋  李赛美 《中药材》2007,30(8):1050-1052
目的:探寻糖尿病各个慢性并发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症型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住院病历资料调查统计方法,将各病例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性别、年龄逐项登记,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年龄多为59~64岁,其性别无显著差别(P〉0.05);糖尿病肾病的构成比(45.63%)居首位;所研究的证型中,气阴两虚型的频次最高(69.53%),其次是阴阳两虚型(11.09%)和血瘀气滞型(10.16%),阴虚热盛型的频次最低(9.22%);从各组中医证型的频次演变趋势来看,各个并发症中气阴两虚型的频次最高(61.32%~87.5%),尤以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最高。结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多发生在老龄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最高;糖尿病慢性并发病最多见于气阴两虚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及总抗氧化活性(TAS)的关系。方法:125例为观察组进行中医分型,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及B(apoAl、apoB)、脂蛋白(a)Lp(a)和总抗氧化活性(TAS)。结果:观察组血清TC、TG、LDL—C、apoB、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TC、Lp(a)水平与其他证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困脾证TG、LDL—C高于其他各型(P〈0.05),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TAS明显低于其他各型(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异常,总抗氧化活性明显降低。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血脂变化明显,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抗氧化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献分析,规范消渴病定义、分期、各期证候名称,通过对文献中证型归类研究,对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症状、舌脉术语进行规范判定,总结出消渴病有阴虚、热盛、气虚、阳虚4个基本证候。依据2型糖尿病病程发展规律,归纳出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和挟湿证、挟瘀证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医证型与眼底分级的对应关系,为DR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75例DR患者行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FFA),同期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简单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FFA显示轻、中、重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分别是71例、65例和64例。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证型69例、气阴两虚型61例、瘀血阻滞型67例、阴阳两虚型78例。②不同中医证型的DR分级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992,P=0.000。③对应分析显示:阴虚内热型的点集合投影几乎重叠于轻度NPDR的点集合投影;气阴两虚型的点集合与中、重度NPDR的点集合靠近,阴阳两虚型的点集合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的点集合最近,瘀血阻滞型的点集合没有显示与DR某一分级的紧密关系。结论:随着DR程度由轻、中、重度NPDR→PDR的演变,中医证型也呈现由阴虚→气虚→阳虚的证候变化,而瘀血阻滞的病理改变贯穿于DR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情况。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制定调查表格,对我院门诊及社区564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证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慢性疲劳综合征辨证分型以肝郁脾虚型,占19.50%;气阴两虚,占13.83%;气虚型,占12.06%;气血两虚型,占10.64%;脾虚痰湿型,占10.36%为主,其中以以肝郁脾虚型居多。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是本虚,主要证型中又以肝郁脾虚型居首,在临床辨证施治时宜使用疏肝解郁,益气健脾的方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中医证型与Hcy关系。方法:对90例老年ISH患者进行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15例、阴虚阳亢型42例、阴阳两虚型33例,测定空腹Hcy。结果:老年ISH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Hcy高于肝火亢盛型,有统计学意义,阴虚阳亢型与阴阳两虚型比较无差异。结论:Hcy可为老年ISH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571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问卷调查及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指标的分析,探讨其与主要体质类型及体重指数、腰臀围比的关系,为T2DM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开封市中医院糖尿病科门诊、住院就诊的患者中,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腰臀围等的测量和分析。结果:①471例T2DM人群前5位的体质类型是:气虚质166例(35.2%)、平和质125例(26.5%)、阳虚质82例(17.4%)、阴虚质54例(11.5%)、痰湿质44例(9.3%)。②与痰湿质比较,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组的BMI显著较低(P〈0.01);与平和质比较,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组的BMI、WHR较低(P〈0.05)。③T2DM5种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来说: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痰湿质多见于中年。结论:①T2DM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BMI、WHR与T2DM各主要体质类型有相关性。T2DM中医体盾的分布与年龄有美.  相似文献   

15.
丁曦  姚定国 《中医药学刊》2010,(9):1963-19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特征及中医的病机关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100例2型糖尿病(T2DM)肥胖和非肥胖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PBG),以及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肥胖T2DM辨证分型统计。结果:肥胖组与对照组年龄、病程、FPG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BMI(26.0±3.67)kg/m2、PBG(15.17±3.79)mmol/L、FINS(10.77±7.93)μU/mL及HOMA-IR(3.64±3.27),与对组BMI(22.8±3.12)kg/m2、PBG(13.77±4.11)mmol/L、FINS(8.97±9.03)μU/mL及HOMA-IR(2.29±1.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肥胖组患者更易出现湿热困脾证。结论:肥胖的T2DM患者中存在高胰岛素血症、IR以及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湿热困脾是肥胖的T2DM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在家中即容易获得的一些数据,对糖尿病一级亲属进行简单可行的糖尿病风险预测,从而督促高危人群尽早就医,以尽可能早而多的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共109名,统计其年龄,测定其空腹血糖(FB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PBG)、腰围(WC)、臀围(HR)、颈围(NC)、身高、体重并计算腰臀比(WHR)及体重指数(BMI)。统计方法使用相关系数计算、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结果:年龄≥55岁者糖尿病患病率33.3%,年龄﹤55岁者糖尿病患病率12.5%;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27.9%,非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3.6%;空腹血糖正常而OGTT2小时血糖异常者共26人,占所有受试者的23.9%;NC与BMI及WC的相关系数r均>0.7。结论:年龄大于55岁后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升高;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单纯测量空腹血糖会漏诊较多IGT人群及糖尿病患者;颈围与BMI及WHR均具有较好相关性,是容易测量且能较好反映肥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近15年来临床研究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辨证分型的特点及趋势。方法:采用计算机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近15年来发表的关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结果:共收集合格文献148篇,对所收集的文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中医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文献中,频率位于前三位的证型依次为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和心肾不交证。结论:初步总结出近15年来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即实证以肝郁化火证、肝气郁结证和胆热痰扰证为主,虚证以心脾两虚证、心肝阴虚证和心肝血虚证为主,虚实夹杂则以心肾不交证、肝郁脾虚证和肝阳上亢证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宽胸益气活血法治疗心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心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宽胸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比较心悸患者的一般疾病资料和治疗的效果。结果:90例患者中,19例缺血性心脏病(21.00%),心脏神经官能症13例(14.44%),15例风湿性心脏病(16.67%),11例室性早搏(12.2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44%),12例心脾两虚证(13.33%),5例心血瘀阻证(5.56),11例中医辨证属心阳虚弱证(12.22%),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4.44%),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宽胸益气活血法治疗心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且药效持续的时间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文献报道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症状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数据库,将原始资料数据量化后录入计算机,建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合格文献98篇,213条记录,发作期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热哮证(41.78%)、寒哮证(38.03%)、痰浊阻肺证(5.16%)、肝火犯肺证(5.16%)等;根据各主要证型的症状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方程,对证型的判别准确率达85%以上;结合专业知识对主要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热哮证和寒哮证2个基本类别。结论: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主要证型有寒哮(风寒袭肺)证、热哮(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和肝火犯肺证,可作为进一步开展支气管哮喘证候研究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增敏汤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既符合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又符合“脾虚湿盛、浊瘀内阻证”辨证分型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健脾增敏汤,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盐酸二甲双胍,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HOMA-IR、BMI、TG、CHOL、FBG、2hP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HOMA-IR和TG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增敏汤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