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恢复后期患者61例分为针刺组20例、康复组20例及康复加针刺组(简称针康组)21例。采用患肢运动功能功能积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Barthel指数计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61例脑中风后期患者经过21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针刺组和针康组的临床疗效更好,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脑中风后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疗效,对神经功能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康复训练联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简单随机法将105例患者分为3组:针刺 中药治疗组(针药组)、中药组、基础治疗组各35例.各组均予常规康复及基础药物治疗,中药组加用活血化瘀中药,针药组加用针刺和活血化瘀中药.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针药组总有效率93.5%,中药组84.8%,基础治疗组71.9%.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针药组残疾率41.9%.中药组63.6%、基础治疗组75.0%.针药组疗效均优于中药组和基础治疗组.结论:联合治疗方案在改善中风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点穴配合针刺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应用基础治疗联合针灸康复加点穴治疗;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加针灸康复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组内前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经治疗1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积分较治疗前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Fugl-Meyer运动评定(FMA)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I)积分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IHSS积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MA积分、BI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穴配合针刺能较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认知训练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康组,针刺组予针刺治疗,针康组进行针刺配合认知训练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1 State Examination,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总体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能改善患者认知障碍;针康组在改善患者MMSE、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方面均优于针刺组(P<0.05);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两组治疗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针刺配合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脉舒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给予通脉舒络胶囊(黄芪、当归、川芎、丹参、赤芍、红花、水蛭、郁金)联合针剌疗法,对照组60例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33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82.81%;对照组痊愈11例,好转21例,无效28例,有效率为53.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结论:通脉舒络胶囊联合针刺疗法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韩艳茹  贾奎 《河南中医》2019,39(2):292-29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6. 67%,治疗组有效率为90. 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7.
马玉玺  张同锴  齐瑞 《新中医》2020,52(20):127-130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病残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 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观察2 组治疗前、治疗2 周及治疗后随访3 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 指数(BI) 评分及病残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2 周,2 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 个月,试验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周,2 组BI 评分及病残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 个月,试验组BI 评分及病残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运动功能,对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病残程度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较佳方法。方法: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均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和药物组(30例)。两组均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针药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2天加用针刺,穴取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血海和水沟,治疗10天,以"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手术死亡率为20.0%;术后采用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针药组总有效率为40.0%,优于药物组的13.3%(P<0.05)。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能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术后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有协同作用,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15d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在针刺基础上配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患者后遗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针刺方法。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12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发病1星期内针刺比1星期后针刺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针刺选穴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梳理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其职能。一般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同样是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包括中医药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鉴定,传承中医药历史、反映当代中医药科技、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素质教育;服务社会变革等。因此认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职能重在面向全社会,承担其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9.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