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点穴治瘫十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确诊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基础治疗+针灸康复+点穴治疗,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针灸康复,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后 NIHSS 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后FMA 积分、BI 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身前后对比,治疗组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NIHSS 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 FMA 积分、BI 积分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点穴治瘫十法配合常规针灸能较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促进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点穴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FMA量表、BI量表评分及上肢肌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Hmax/Mmax值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对于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康复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丹红注射液及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2周)、口服拜阿司匹灵片(疗程6个月),并对症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针刺+康复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和康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评定各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3、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 结果 除对照组治疗后第1个月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治疗后不同时间NIHSS评分、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第1、3、6个月对照组与其他3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康复组在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优于康复组;治疗后第3、6个月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康复组与针刺组、康复组在治疗后1、3、6个月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康复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结论 针刺可促进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其联合康复手法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观察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中药化瘀解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后SHS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化瘀解治疗。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脑梗死后SHS病情严重性(SHSS)量表与病症相关评价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2组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S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与VAS评分、FIM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有变化,观察组NIHSS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IM与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中药化瘀解治疗脑梗死SHS的临床效果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与SHSS评分,减弱神经功能损伤与肢体疼痛程度,肢体活动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BI指数和FMA运动评分、FMA平衡评分、hs-CRP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BI指数和FMA运动评分、FMA平衡评分、hs-CRP指数均比对照组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临床有效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9%(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及预后改善,是一种临床治疗老年脑梗死疾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脉舒络汤联合电子生物反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和康复治疗师做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通脉舒络汤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结果按日常生活评定(ADL)的改良Barthel(BI)记数记分法和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FMA)进行评定。2组患者治疗后BI和FMA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进步(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采用针灸和康复训练,效果较好,但配合通脉舒络汤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放松功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放松功联合Botath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给予Botath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分比较,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BI、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瘫肢体肌张力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松功联合Botath疗法能够改善偏瘫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强和促进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2017年7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1例)与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观察组,45例)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FMA、BI评分情况。结果对患者在采取了上述治疗措施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3.1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NIHSS、FMA、BI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老年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血清SES及PAC-1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塞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SES及PAC-1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BI及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相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浆黏度、血栓形成系数及心排血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浆黏度、血栓形成系数、心排血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全血浆黏度、血栓形成系数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心排血指数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ES、PAC-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ES、PAC-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能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清SES、PAC-1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宋丽静 《新中医》2019,51(7):219-221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控制基础疾病。对照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训练8周。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并评价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较前改善(P 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易筋经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习练易筋经功法。两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FMA量表、改良Rankin量表、BI量表和QOL量表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MA量表、BI量表和QOL量表积分均明显增加(P0.05),改良Rankin量表积分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量表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措施基础上习练易筋经,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独立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伴抑郁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2例脑卒中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为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量表(HAMD)评分、Balthel(BI)指数、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 3%,对照组为67. 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在NIHSS、HAMD、BI指数、FMA评分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伴抑郁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前后根据NIHSS评分、BI量表进行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能力、日常自主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BI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BI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基线期及治疗后NIHSS积分、MRS积分和BI指数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基线期,两组NIHSS积分、MRS积分及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积分、MR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针灸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早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FMA及M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8例(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9例(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FMA、神经功能、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神经功能、MBI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过后的康复期,在早期康复的基础上结合针灸对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杨洁  宋丽静 《新中医》2021,53(13):143-14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常规康复运动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CS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SS、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MA、BI、FAC、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BI、FAC、BB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FMA、BI、FAC、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脑卒中偏瘫,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步行功能与平衡能力,疗效优于单用常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马玉玺  张同锴  齐瑞 《新中医》2020,52(20):127-130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病残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 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观察2 组治疗前、治疗2 周及治疗后随访3 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 指数(BI) 评分及病残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2 周,2 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 个月,试验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周,2 组BI 评分及病残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 个月,试验组BI 评分及病残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运动功能,对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病残程度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赵丽莉 《新中医》2019,51(11):86-89
目的:观察复方通络饮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通络饮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BI指数)评估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Fug-Meyer评分和BI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ug-Meyer评分和BI结果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Meyer评分和BI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外周血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外周血CRP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通络饮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下调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联合组在前2组基础上给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用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的FMA、NBD及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治疗4周后,发现3组FMA、NBD及BI评分较治疗前改变明显(P均0.05),且联合组上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3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OD、Hcy等指标改善情况、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cy及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y降低,SOD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水平更低,SOD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